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5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2022年在湖北发现的生活在距今约80-110万年的郧县人3号头骨,是直立人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这一发现( )A、是我国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化石 B、实证中华大地百万年人类演化史 C、反映了古人类已能制作打制石器 D、呈现了中国原始农业的发展水平2. 历史学家许倬云指出,中国在新石器时代,每一个地方都发展了自己的早期文化,有其地域性的色彩。此后或早或晚,每一个地方的独特文化系统,终要融合成中国庞大文化体系的一部分。许倬云认为( )A、远古聚落星罗棋布 B、部落联盟冲突不断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D、南北文化差异明显3. 相传黄帝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据考古发现,河南荥阳城东青台村中出土了距今约5000年的炭化丝织物。据此可知( )A、考古发现能佐证所有神话传说 B、中国是最早出现丝织业的国家 C、神话传说能折射一定历史信息 D、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4. 公元前771年,西周王朝被犬戎族所灭。该事件应该发生在下图中的(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5. 《礼记·王制》中记载,西周时期祭祀土神和谷神,天子用牛、羊、猪三牲,诸侯用羊、猪二牲;祭祀宗庙,大夫和士有封地的用祭礼,没有封地的用荐礼。材料可用于研究西周的( )A、文化传播 B、生产规模 C、土地管理 D、等级制度6. 据《春秋》记载,在242年间,列国进行的战争共483次;小国通过“聘而献物”的方法乞求免受大国欺凌,如鲁国朝周王室3次,朝齐、晋、楚达33次。据此可知,春秋时期( )A、百家争鸣思想繁荣 B、诸侯图强竞相变法 C、诸侯争霸王室衰微 D、尊王攘夷天下共主7. 题图是战国时期纹饰精美的铜冰鉴,它的主体部分由器物本身(一次整体铸成)、装饰附件(分别铸就)、镂空附饰(失蜡法熔模铸造)三部分组成。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A、青铜器具用途广泛 B、政府组织能力强大 C、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D、青铜铸造技艺高超8. 春秋后期各国人口共计450万,到战国后期已达2000万,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安定祥和 B、生产力的发展 C、医学理论进步 D、政府与民休息9.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的某一措施敞开了以“功绩”为标准的社会流动渠道,从而给贵族以沉重打击。这一措施是( )A、推行县制 B、改革户籍 C、奖励耕织 D、奖励军功10. 李冰父子在前人鳌灵开凿的基础上修建都江堰;蜀汉时诸葛亮设堰官,并“征丁千二百人主护”;宋朝开始制定施行至今的岁修制度。据此可知,我国注重( )A、水利建设和管理 B、建筑技艺的传承 C、制度制定和完善 D、人与自然的和谐11. 老子认为,世间万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双方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向对立面转化。以下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围魏救赵 B、朝秦暮楚 C、大智若愚 D、卧薪尝胆12. 题表是小张同学为深入了解某一历史人物而收集的资料。据此可知,他研究的是周游列国(从曲阜出发)某著作书影泰山问政(想象图)( )
周游列国(从曲阜出发)
某著作书影
泰山问政(想象图)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13. 战国时期连年战争,人民希望结束战乱。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实力超过东方六国。秦王嬴政即位后,广招人才,积极策划统一大计。材料讲述了秦灭六国的(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影响14. 据题图可知,秦朝( )A、赋税沉重 B、刑法严酷 C、不惜民力 D、吏治腐败15. 王珪在咏史诗中有云:“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据此推知,该诗咏叹“汉祖”( )A、武艺高强 B、统一天下 C、最早率部起义 D、发动楚汉战争16. 汉文帝听取了贾谊的建议,在原来的封地上增加封君数目,如汉文帝六年以谋反罪废了淮南王刘长,十六年立他的三个儿子为诸侯王。据此可知,汉文帝( )A、彻底解决了封国土地问题 B、重视“以德化民” C、一定程度打击了分封势力 D、颁布“推恩令”17. 下图是汉代常见的、用于装饰房屋檐头的瓦当,这体现了寿瓦当大富瓦当千秋万岁瓦当( )A、瓦当有纪念统一的意义 B、建筑注重防御功能 C、汉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D、陶瓷行业蓬勃发展18. 题表是两位史学家对汉武帝的评价。据此可知( )作者
评价
司马迁(汉武帝时期)
孝武纂极,四海承平。……疲耗中土,事彼边兵。日不暇给,人无聊生。
班固(东汉时期)
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A、史书成书越早史料越真实 B、历史评价具有主观性多样性 C、时代越后历史评价越准确 D、历史评价必须依托实物史料19. 霍去病击败漠北敌人后,登狼居胥山祭天以告成功之事,后世称“封狼居胥”。霍去病击败的是( )A、匈奴 B、大月氏 C、氐 D、鲜卑20. “齐铁官印”封泥(如题图)反映了汉初齐国诸侯王自设铁官,经营冶铁业,以增加财政收入,壮大势力。汉武帝时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是( )A、禁卖私盐 B、平抑物价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冶铁权收归中央21. 经过10多年的准备和精心策划,184年这场斗争爆发,虽然最终失败,但它摧毁了当时的皇朝统治秩序并使之陷入苟延残喘的局面。“这场斗争”是( )A、陈胜、吴广起义 B、七国之乱 C、绿林赤眉起义 D、黄巾起义22. 下图是三国鼎立形势图,为这一局面奠定基础的战役发生在( )A、A B、B C、C D、D23. 某王朝优待大地主和大贵族,以斗富享乐为荣,拜金风气盛行。诸王据守州郡重镇,导致八王之乱,最终迅速走向灭亡。这一王朝是( )A、秦朝 B、东汉 C、西晋 D、东晋24. 魏晋以来出现了九品官品,北魏孝文帝将其析分为正、从、上、下共三十级,南朝梁武帝借鉴了孝文帝的官品析分之法。该材料可用于研究( )A、政治制度的互鉴 B、统治基础的扩大 C、社会改革的阻力 D、鲜卑习俗的转变25. 下图的两则材料,可相互印证的是:孝文帝( )材料一
魏初风俗至陋……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材料二
四九三年,魏孝文帝由平城迁都洛阳。此后,他下诏禁胡服胡语,并把鲜卑姓改为汉姓,鼓励鲜卑人跟汉人结婚。
A、主张把都城迁到洛阳 B、下令不准使用鲜卑语 C、强令统一语言和文字 D、要求改变鲜卑族教育26. 东晋南朝时,政府在移民的新居住地设立与其原居住地同名的州郡县。如在京口设立南徐州,在江乘设立南琅琊郡与南临沂县。与此现象密切相关的时代背景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化 B、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政府打压士族势力 D、南北对峙局面结束27. 西晋徐邈之女可以自选丈夫;魏晋南北朝寡妇再嫁也被视为正常。这反映出这一时期( )A、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B、社会阶层流动加剧 C、民族矛盾趋向缓和 D、个性解放成为主流28. 贾思勰强调:“齐民者,若今言平民也。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体现了他( )A、多种经营的理念 B、技术创新的意识 C、精耕细作的主张 D、民生为本的精神29. 俞松在《兰亭续考》写道:“论汉魏以后法书,东晋为第一。就晋人论之,右军又为第一。”“右军”是指( )A、锺繇 B、胡昭 C、顾恺之 D、王羲之30. 题表是某校七年级学生小明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收集的部分文物介绍,据此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时间
文物介绍
距今8000多年
贾湖骨笛,可以发出七声音阶,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的笛子
战国
曾侯乙编钟,是我国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
东汉
彩绘击鼓说唱俑,说唱是汉代百戏中的一种,反映汉代的民间生活和地方风貌
A、中华音韵源远流长 B、雕塑艺术博采众长 C、舞蹈技艺海纳百川 D、传统节日注重仪式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2分,第33小题14分,共40分。
-
31. 食物、烹饪技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中华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距今8000到6000年是全球范围的气候大暖期……因为气候温暖湿润,稻作农业向北传播到了淮河流域,粟作农业在黄河中下游及燕山南北得到普及。
——摘编自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中国新闻周刊》访谈
材料二 武帝时(约公元前130年)张骞出使西方月氏,贸易活动受到很大的推动。张骞的出使开辟了通往中亚的新途径。黄金和丝织品为主要商品从中国输出,而酒、香料、马、羊毛织品从西方各国输入。沿着中亚的贸易路线引进的新的植物包括葡萄、石榴、芝麻、蚕豆、苜蓿等。
——【英】崔瑞德、鲁惟一编《剑桥中国秦汉史》
材料三 在饮食烹饪方面,各民族把自己的饮食习惯和烹饪方法都带到了中原腹地。从西域地区来的人民,传入了胡饭、胡炮、涮肉等制法;从东南来的人民,传入了叉烤、腊味等制法;从南方沿海地区来的人民,传入了烤鹅、鱼生等制法;从西南滇蜀来的人民,传入了红油鱼香等饮食珍品。这些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的内容。至北魏时,西北少数民族拓跋氏入主中原后,又将胡食及西北地区的风味饮食大量传入内地,使宫廷饮食也出现了胡汉交融的特点。
——摘编自姚伟钧《三国魏晋南北朝的饮食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稻、粟种植范围变化的主要因素,并分别列举一例种植稻、粟的代表性遗址。(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条“贸易路线”的名称及其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饮食文化的特点,这些特点的形成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32. 交通建设与发展,是国家有效治理的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朝在把过去错杂的交通路线加以整修和连接的基础上,修筑了以驰道为主的全国交通干线。同时,为抗击匈奴,修建“直道”;为将长城防区贯通一线,修建“北边道”;为征服西南夷,得巴蜀富庶之地,修治“五尺道”;为遏止岭南,平定南越,修建了穿越五岭屏障的“新道”。
——摘编自秦筑《秦代陆路交通初探》
材料二
汉代悬泉置遗址复原模型图
悬泉置遗址出土文物
悬泉置遗址是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汉代设立在河西走廊段的重要驿站遗址,是集传递邮件、传达命令、接待宾客为一体的综合机构。其行政级别应与县相等,因为分设在各县领地的称县置。在管理权限上,受郡太守直接指挥,郡派吏监管。
悬泉置遗址出土的460余件麻纸中,有西汉、东汉和西晋时期的纸文书10件。其中有部分纸张上书“细辛、薰力、付子”(药物名称)等字。
材料三 南朝宋、齐、梁、陈几代皇帝皆是出身寒门的军将,富有一定的进取精神。……六朝古都建康经济、文化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加上南朝帝王出于开拓疆土、北伐和比较注重商业的需要,都重视道路交通的开拓事业,往往任用器重的权臣主管交通事业,在政策上也有一定的倾斜,从而揭开了江南道路建设发展史上新的一页。
——摘编自刘希为、王荣生《三至九世纪江南交通发展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完善交通网络的意义。(2)、从政治和科技文化两个角度分别提取材料二中的一个相关历史信息。并选取其中一个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另举一例汉代相关的具体史实。(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道路建设发展的主要原因,并分析其历史作用。33. 我国是统一多民族国家,大一统思想源远流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夏商周三代,由于方国的成熟与发展,出现了松散的联邦式的“中国”,周天子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想的“天下”。
——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
材料二
图1秦铜权(砝码),上面以小篆铸刻着“八斤”等字
图2睡虎地秦墓竹简,其内容主要是秦朝的法律制度、行政文书、医学著作以及关于吉凶时日的占书
图3琅琊刻石,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时所刻,上面的文字为小篆。有“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等记载
图4秦半两钱铜母范,是制作半两钱的模具
图5秦长城遗址
图6秦始皇陵陶俑
材料三 墨子曾强调,要统治天下,仅有君主还不够,还必须有“一同天下之义”,即思想上的一元化,唯此才能达致和合。
——寇鸿顺《中国协商民主的实践与创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天子治理“理想天下”的政治制度。(2)、任选材料二中的两幅历史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者的联系,并分析它们的历史意义。(要求:示例,条理清楚)【示例】
选择:“秦铜权”和“秦半两钱铜母范”(或“图1”和“图4”)。
联系:铸刻着“八斤”二字的秦铜权是秦朝统一重量的工具,是秦朝统一度量衡的历史见证;秦半两钱铜母范是制作秦朝统一的货币——半两钱的模具,是秦朝统一货币的体现;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都属于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或经济措施)。
意义:都促进了秦朝经济交流和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经济基础。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一同天下之义”的措施,并简述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