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2023年秋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28 类型:期中考试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 分)
-
1. 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要塞(sāi) 颁发 屏息敛声(bǐng) 锐不可挡 B、遏制(è) 畸形 殚精竭虑(dān) 深恶痛疾 C、翘首(qiáo) 僻谣 藏污纳垢(hòu) 春寒料峭 D、炽热(zhì) 琐屑 摩肩接踵(zhòng) 正禁危坐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到新学校后班集体相敬如宾的和谐氛围让雷洋很快适应了新的学习环境。 B、端午节如期而至,嘉陵江上美轮美奂的龙舟大赛成为炎炎夏日里广安人民关注的焦点。 C、阅读是源头活水,课堂是半亩方塘,只有把活水引入方塘,语文教学才能清澈如许,这是不言而喻的。 D、由于他入木三分的启发, 我对人生有了较深刻的认识。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能否加强亚洲各国之间的文明交流互鉴,是携手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走向更为广阔前景的关键。 B、我们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 C、一项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学生的近视比例已超过50%以上。 D、央视纪录片《大国工匠》讲述了当代中国工匠传奇的人生故事,展示了他们非凡的职业绝技。4.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仰着头,才望见峰顶,中间是一线蔚蓝的天空。 B、隔壁教室里好像是李老师在上课 。 C、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D、拥有这么好的资源却不利用,这不是一种资源浪费吗?5.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再看才懂得
②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
③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得,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
④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⑤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
A、①⑤②③④ B、③①⑤②④ C、④③②①⑤ D、③②①⑤④6. 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① , 在城阙兮。 (《诗经·郑风》)
② , 悄怆幽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
③所以动心忍性,。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④坐观垂钓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 , 盖大苏泛赤壁云。 (魏学洢《核舟记》)
(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名句。①《诗经·关雎》 中,男子追求女子没有成功,从而以“ ”表达其对女子的日夜思念。
②《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表达即使千山万水也不能阻隔友情的句子是
“”。
二、文言文阅读。(15 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答谢中书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 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 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 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词的词义。①晓雾将歇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填空。①从表达方式看,两文都有紧扣景物特征的 , 也都有堪称点睛之笔的
。
②从思想感情看, 两文都表达了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但作者的心绪并不同。《记 承天寺夜游》的苏轼是受到贬谪的“”人,《答谢中书书》中的陶弘景则堪称隐居的“”人(均填摘自文中的一个字) 。
三、现代文阅读。(30 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孙思杰
①外婆从不怨天尤人。记忆中,外婆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天的坏话,哪怕 是愁苦惨淡的日子,她也只是说,老天爷是有眼睛的,我们的苦,他都会看在眼里。
②外婆是很能吃苦的。至少在幼小的我看来,外婆这一生,过得实在太难。外婆五岁时,老外婆就去了,从此外婆没能再见母亲一眼。童年丧母的痛楚,远 比那些刚出生就见不到母亲的人痛苦,因为曾经拥有了,感受了,然后失去,就是精神上的失去。
③在那个封建落后的年代,外婆的“诗意”便显得有些特别和负罪:三从四德,没能阻碍她对镜贴花黄;男尊女卑,也没能埋没她对读书的渴望。那时候,外婆是乡里的一枝花, 也是墙角的一株草; 是男人心底的痒痒挠,也是女人心里的一根针。
④后来等到外婆嫁人,本以为可静心生活,那一年却又遇上大饥荒。外婆四 个孩子,最大的那个因为疾病死了,母亲也差点因为饥荒而丧命。那时候,外婆 常对着天喃喃自语:老天爷啊,你擦擦眼吧,我快熬不下去了。可外婆,又都咬着牙一次次地挺了过来。
⑤饥荒过后,外婆便在老屋前栽了一排苦瓜。灰突突的村庄, 一下就被这绿色给点活了。从屋外走过的人们,都忍不住要瞟一眼。
⑥外婆很喜欢苦瓜。喜欢吃苦瓜,也喜欢养苦瓜。她说,苦瓜是孝子, 一生 下来就知道土地的苦楚,苦瓜心疼土地,所以要把土地的苦转移到自己的身上。 她说,苦瓜既是好菜,也是好药,它清火、解毒、和胃、护肝、养心。她还说,苦瓜,苦瓜,土地的苦孩子。
⑦外婆说这些话的时候,我正坐在老屋前的台阶上,感受到日暮和黄昏在我 的背后流转, 无尽的岁月轰鸣声中, 我看见外婆的那双手, 那双渐渐变得苍老的手,那双曾托起我一个个梦境的手,正轻轻拂过苦瓜,为它拭去眼角的泪痕。
⑧劳动,是人们低下头来对世界的一次妥协和皈依,也是外婆潜意识里的祈祷仪式。
⑨苦瓜要搭架的时候,外婆便扛着铁锨去松土。她用农具总是含蓄式的,像在土地上雕花, 一次下去,翻起的泥土是叶,再一次下去,钩出的草屑是伏笔。如此反复,苦瓜便在一个仁慈的环境里蓄势待发。
⑩等到苦瓜结果,外婆永远是最高兴的那一个。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高兴,有时会抬起头喃喃说,老天爷,真好。
⑪外婆的苦瓜,不管是煨汤,还是配菜,贫苦的生活里,总能让我们觉出一 丝甜来。最喜欢的,还是看外婆弯腰进灶房的背影。当初老屋的奠基仪式,是在 鸡鸣狗吠的鞭炮声里欢呼起来的,风水先生说,这是一座吉宅,坐北朝南,负阴 抱阳。而外婆的灶台,也是老屋光荣的参加者,又或许,它的身份比老屋尊贵,因为一座房屋站起来,炊烟升起,许多记忆也围绕着这个灶台开始生长。
⑫外婆煨的苦瓜汤,便是我童年记忆的最深来源。少油, 一点盐,苦瓜只切 一段;温火, 加几瓣梨, 孩子的口水便出来了。那时家里没有别的给孩子做吃食, 外婆的苦瓜汤便成为我最期待的美味, 日子一长, 那平淡生活里的点点苦意, 已在不知不觉中浸入了我的血液,构成了我的筋骨,形成了我的品性。
⑬老屋前的苦瓜架又冒新绿了,我知道,那是外婆先前的苦难开出的花。她这一生受了无尽的苦,却又把心里的苦转化为世上的善,世代相传。
⑭外婆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就是一座教堂。她热爱,且怜惜大自然中一 切美好的事物,而一切美好的事物,又启示、丰富、培育了她的内心。外婆接受 了苦瓜,所以内心渐渐清淡,归于平和。我们随从了外婆,所以也嗅到了苦瓜的清香。
⑮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
(选自《做人与处世》 2017 年第 4 期,有删改)
(1)、根据文意,说说文题“苦瓜,苦瓜,亲爱的菩萨”的含义。(2)、结合语境,赏析下列加点的词和句子。①她小心翼翼地将那些土地的果实摘下来,捧在怀里,孩子般高兴。
②那时候,外婆是乡里的一枝花,也是墙角的一株草。
(3)、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外婆是个怎样的人。(4)、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9.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程怡
①十个月时,我得了一场可怕的脑膜炎,到了一岁半还不会说话,父母非常 担心。 一天,爸爸看报,我坐在他的膝上, 指着某一个标题中的“上”字,爸爸 说:“上?”我对他表示满意, 赶紧从他的膝上爬下来,接着他走到书箱前, 得 意扬扬地指着书箱外“函上”的“上”字,表明我认识这个字。这件事对父母而 言,真是“上上大吉”!他们不再担心我有智力障碍了。 之后,爸爸开始教我读诗。
②爸爸常教我念两个人的诗: 一个是杜甫,一个是陆游。
③依稀记得,孩提时的一个夏夜,我困极了, 趴在爸爸的膝上, 爸爸摇着大蒲扇,满天的星斗朦朦胧胧的。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突然,爸爸那江西乡音很重的诵读声使我睁开了眼睛,我不知道那奇特的吟啸中有什么,但我一下子记住了这首诗。
④上学前我已经会背那首《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爸爸问我懂不懂最后那句诗的意思,我很 得意地嚷喊说:“那意思就是烧香磕头的时候别忘了告诉你爸爸!”当时,爸爸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了。
⑤1959 年秋,我上小学。那年冬天,爸妈因故很长时间不能住在家。姐姐是 长女,照顾我和弟弟。 一天晚上,爸爸出乎意料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欢天 喜地,难以入眠。躺在床上跟爸爸念杜甫的诗:“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爸爸问我懂不懂这诗句,我说: “我懂的。不过,爸爸想念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想念爸爸的。”爸爸不再说话,只是听我继续背他教我的诗。
⑥爸爸生命的最后几年,完全卧床不起。每当德沃夏克的大提琴协奏曲悲怆 的旋律在蕉影婆娑的窗边响起的时候,爸爸就会喃喃吟诵杜甫的诗。他告诉我,那一刻让他想起了故乡老宅,想起了祖母和母亲。
⑦那时我已在大学教中国古代文学, 我理解父亲:人生无非家国之情,杜甫、 陆游,我父亲他们这一代的知识分子,对家国,都有一种深情。父亲吟诗的声音,永远留在了我心底。
⑧很多年后,我看见报上某篇文章引了一首绝句,感觉就像遇到了一个老热人。我没有念过那首诗,但我熟悉那种风格。回来一查,果然是陆游的诗,“驿外清江十里秋, 雁声初到获花洲。征车已驾展窗白,残烛依然伴客愁”。我当时的感受真是难以名状。爸爸在我童年时种在我生命里的东西,突然宣告了它无可移易的存在!
(1)、文中围绕爸爸教“我”读中国诗, 记叙了三件事,请概括。①;
②上学前,爸爸教“我”理解《示儿》诗中的句意;
③。
(2)、第④段爸爸高兴得流泪,其原因是。(3)、根据全文,概括爸爸的形象。(4)、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的理解。四、写作题(40 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照片,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自拍照、毕业照、旅游照、新闻照……比比皆是。照片记录了生活点滴,照片呈现了大千世界,有的令人喜悦、感动,有的令人痛苦、惭愧,有的令人思索、回味……总有那么一张照片会让我们印象深刻。
请以“总会想起那张照片”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③书写工整规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