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0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齐国管仲认为:“欲理其国者必先知其人,欲知其人者必先知其地。”《商君书》记载:“强国知十三数: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由此可知,先秦时期户籍制度的设立(     )
    A、适应了社会转型需求 B、调适了社会秩序失衡 C、维护了中央集权制度 D、迟滞了小农经济发展
  • 2. 有学者认为:北朝与南朝的对峙,不过是走向再统一的过渡阶段,短暂的分裂为新的统一提供了可能。这种统一、当然不可能由死气沉沉、萎靡不振的南朝来实现,而必然是由充满朝气与活力的北朝来实现。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     )
    A、北方地缘优势突出 B、民族交融激发创新潜力 C、南方汉族全面堕落 D、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统一
  • 3. 宋代海上贸易的规模远远超过唐代,东南沿海港口贸易繁荣。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等,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北宋初每年“得三十万缗”,后增“至五十万缗”,南宋高宗末年“竞达二百万缗”。这从客观上说明(     )
    A、宋代互市贸易蓬勃发展 B、中西陆路通商受阻 C、宋代海外贸易均为官办 D、北宋纸币广泛流通
  • 4. 据记载,唐朝谏官有权向皇帝言谏或封驳;宋朝皇帝亲掌监察御史的任用权;明朝设六科给事中,专掌六部监察事宜,废止言谏制度。言谏制度的变化表明(     )
    A、言谏对象范围扩大 B、监察独立性日益增强 C、监察机构日益简化 D、君主对权力控制强化
  • 5. 图1、图2是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地区分布及工人运动次数分布的占比图。这可说明(     )

    A、民族经济获得独立发展 B、民主与科学广泛传播 C、五四运动中心转移原因 D、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6.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都要求关税自主;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进口税暂行条例》。1930年,中国陆续与美英等国签订新的关税条约,但国民政府仍不能完全自主地制定税率。这说明,近代中国(     )
    A、主动融入世界商贸市场 B、扭转了民族工业发展环境 C、充分利用国际贸易规则 D、争取民族独立的任务艰巨
  • 7. 1939年顾颉刚在《中华民族是一个》中提出中华民族是“一”的观点,费孝通则提出“多元”的观点进行反驳;1993年,在顾颉刚百岁纪念会上,费孝通说:“后来我明白了顾先生是激于爱国热情……所以我没有再写文章辩论下去。”这可说明(     )
    A、政治立场制约认识判断 B、历史解释基于主观需要 C、多元一体民族观的形成 D、民族危亡激发爱国热情
  • 8. 如表是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几次宪法修正案部分修正内容的摘录。宪法修正的内容,体现了新中国改革开放时期(     )

    宪法修正案内容(摘选)

    时间

    修正内容(摘选)

    1988年4月12日

    确立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规定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规定转让。

    1993年3月29日

    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坚持改革开放”、写入了宪法序言。删去“农村人民公社”的提法,确立“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的法律地位。

    1999年3月15日

    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4年3月14日

    确认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中发展 B、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逐步完备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农村集体土地制度正式确立
  • 9.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首先与苏联建交,1953年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60年代将外交重点转移到亚非拉国家,70年代与多个西方大国建交。这反映出,新中国外交(     )
    A、抛弃意识形态分歧 B、突破冷战思维的束缚 C、围绕睦邻友好展开 D、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
  • 10. 罗马帝国时期,四通八达的交通网以罗马城为中心展开,322条联络干道,总长度7.8万公里,辐射向罗马帝国的各个方向各个区域,遍及今天34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壮景。罗马道路的修建,客观上(     )
    A、保证了罗马帝国的长治久安 B、促进了区域间经济文化交流 C、阻碍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 D、满足了罗马帝国的扩张需要
  • 11. 人类的居住形式,从穴居、巢居到地面筑屋定居,再到聚居点村落的形成,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图1、图2是有关早期人类居住形式演变及村落的史料。这些史料,可(     )

    A、说明村落最早出现在黄河流域 B、佐证村落形成于旧石器时代 C、印证早期人类定居村落的存在 D、说明各地居住形式演变进程
  • 12. 1805年,英国财政部设立常务次官,主持日常工作,不参与党派活动,不与政党共进退,至1870年英国确立文官制度;1883年美国通过法案建立文官制度,并确立禁止文官参加政党活动或政治活动准则,后被欧、美等各国相继效仿采用。这一准则的确立(     )
    A、本质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B、化解了党争造成的剧烈动荡 C、阻碍了社会精英的上升通道 D、说明了文官制度超越阶级性
  • 13. 爆发于14世纪的黑死病,以极快的速度肆虐整个欧洲,造成欧洲人口的锐减,社会生产领域的洗牌,打破了神权和皇权笼罩下的中世纪文化,引发了世人对中世纪政治制度的思考,中世纪以来的旧制度不可逆转地陷入崩溃的边缘。这说明,欧洲(     )
    A、现代医学发展的意义 B、中世纪社会体制终结 C、封建皇权统治的结束 D、危机推动社会的转型
  • 14. 阅读如图信息,这反映出英国政府(     )

    1801年英国的1036个城镇中75%集中在自然源丰富的地区:1800年全英国还没有一个人口逾10万的大城市,1837年有5个,1891年达到23个:1851年,英国城镇人口已超过了乡村人口。

    这一时期英国政府的部分立法:关于食品饮料标准、环境卫生、健康和居住条件的法令:解决工人住房问题的法律:住房与城市规划法:等等。

    A、放弃了自由主义政策 B、解决社会贫富差距 C、城市治理理念的转变 D、放慢议会改革步伐
  • 15. 互联网金融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就其本质而言仍属于金融范畴,但与传统金融相比存在四大显著特征,即:去中介化、信息有效性、利基市场(小众市场)和可获得性。这反映出(     )
    A、新技术开启了资本的社会化 B、世界金融体系多元化格局形成 C、金融领域呈现出共享化趋势 D、国际经济新秩序在变革中发展
  • 16. 美国国会众议院于2022年7月28日正式通过《芯片与科学法案》,并在8月9日由拜登最终签署成为美国法律。该法案旨在让美国在半导体这一极具战略意义的产业上始终保持领先地位,对中国实施芯片高端科技封锁和打击。这反映了(     )
    A、中美关系的对立和紧张 B、美国逆全球化的政策 C、国际分工的受挫和中断 D、知识经济的主体地位

二、非选择题:包括17题25分,18题12分,19题15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78年10月22日,邓小平第一次访问日本,乘坐时速210公里的“光号”新干线列车。小平同志说:“我就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2001年后,随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依托国内健全的工业体系,中国高铁建设加速。2008年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正式开通运营。2010年,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创造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铁路运营第一速度。2012年,世界第一条新建高寒地区高速铁路,哈尔滨——大连高铁投入运营。2014年,兰新高铁全线贯通,全长1776公里。是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通车里程最长的高铁,也是首条穿越沙漠大风区的高铁。2016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再次得到了国务院的批准实施,并提出了构建“八纵八横”的高铁网络布局。截至2022年,全国高铁总里程4.2万公里,居世界第一、整体技术领先世界。

    ——据《中国统计年鉴2022年》等

    材料二

    年份

    日本GDP

    (亿美元)

    中国GDP

    (亿美元)

    日本GDP

    世界排名

    中国GDP

    世界排名

    1978

    9807

    2138

    2

    11

    1995

    54548

    7345

    2

    7

    2010

    57017

    61013

    3

    2

    2022

    53700

    166400

    3

    2

    ——据世界银行中国大陆统计数据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末,日本经济持续发力,1987年人均 GDP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大国第一。日本各大企业开启全球扩张模式,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哥伦比亚影业公司、环球影业等被日本收购或者控股。然而从1991年开始,巨大的地产泡沫破灭并迅速蔓延至日本全境。1997年日本金融危机全面爆发,经济奇迹不复存。日本大藏省(财务省)在经济领域采取收缩政策,同时加大国内经济模式转型力度,重点发展高技术产业,但成效有限。从1989年到1998年,内阁更迭频繁,其中羽田孜内阁仅存在64天,这严重削弱了重大决策执行能力。目前,日本在半导体、民用芯片、生物科技等少数产业仍就领先外,中国在很多领域已赶上,甚至超越日本。

    ——据小峰隆夫:《日本激荡三十年:平成经济1989-2019》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高铁建设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世纪80年代至今日本经济发展的趋势。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明朝吸收元代教训并结合宋朝地方治理经验,在地方实行军政、民政双轨体制,内地建立以布政使司为代表的民政体系;边疆、战略要地设立以卫所、都司为代表的的军政体系,确保了边疆稳定;同时在西南部分地区实行“改土归流”,册封西藏宗教领袖。明中叶后,鉴于南北形势变化,中央政府委派高级文官以“兵部尚书”等名义充任地方总督,主管一省或多省军政;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担任一省巡抚,主管民政。通过这些措施,明朝巩固了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基本肃清东南沿海倭寇;东北的蒙古、女真也一度被限制在山海关以外。万历年间还成功抵御了日本对朝鲜的侵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据顾诚《隐匿的疆土:卫所制度与明帝国》等

    上述材料是学者对明朝制度“因势而变”提升国家治理效能的论述。据此,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中国古代某一时期的至少两个具体制度,提出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明朝除外)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以台湾大甲西社为主的多地“番民”(注:原住民)发动叛乱,这是清代台湾规模最大的“番民”起义。事件初期,“番民”反对官吏苛政酷刑而泄愤报复,焚烧房屋、杀害胥役等,台湾官府持“无足轻重”态度,剿抚偏重于“安抚”。第二阶段,奇仑等社“番民”则主动攻击城镇、伏击官兵等,还出现企图“称王”等行为,呈现出明显的“谋逆”性质。各路官员开始“重兵围剿”,以正国法。中央政府也由“依靠官员治理”到“中央介入整顿吏治”。官方举措的变化,一方面是当地文武官员治台观念与举措磨合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检验了中央设立巡台御史制度的治理成效。巡台御史作为中央官员,既可弥补百姓对于政府信任与想象的缺失,有效遏制群体性事件的蔓延,又利于加强中央对剿抚行动的管控。除此之外,亦有汉人助力官府剿抚。当官兵追贼时,遇义民千余人,执大清旗号,奋勇飞到,协助追剿,且“参将侯元勋连夜带兵并领义民回凤山县保固”。可见民众对于清廷的支持。

    ——摘编自齐笑婕《雍正年间“台湾北路番乱事件”再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政府应对“番乱”事件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措施带来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