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7《兼爱》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兄而自利

    A、木直中绳,以为轮 B、幽壑之潜蛟 C、欲治其国者,先其家 D、毕礼而
  • 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A、君臣父子皆能孝慈 B、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爱人者 C、大夫各爱其 D、虽至天下之为盗贼

二、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上》)

    (乙)

    ①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②既以非之,何以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③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于故也①。”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害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②,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故何也?君说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③,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④然后 , 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音,破碎⑤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④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今天下之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

    (取材于《墨子·兼爱》,有删节)

    【注】① “虽然”句谓:这样虽然好,但却是天下难以办到的事。②牂(zāng)羊之裘:羊皮做的朴素衣服。③要:通“腰”。 ④胁息:屏气。⑤碎:通“萃”,军队行列。

    (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所以誉于乡党朋友也              要:求取 B、谓其君不能者,其君者也            贼:伤害 C、贵必贱                            敖:通“傲”,傲视 D、既以非之,何以之                  易:交换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胁息然后”的“带”相同的一项是(  )
    A、苟能充之,足以四海 B、士闻 C、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 D、越王击金而退
    (3)、下列各项加点词语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B、有是四端也 /天下人皆相爱 C、视人之国若视国 /是故何也? D、利人者,人亦从利之 /人不仁,如礼何
    (4)、下列对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B、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C、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D、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5)、下列对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甲文以突然看见小孩快掉入井里时的反应为论据,论证“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由此提出人都有“四端”,进而论述“四端”对为人处世、治理天下的重要性。 B、乙文认为“兼爱”的好处远大于迎合君主所得到的好处。士君子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是识小利而不识大利。 C、甲文综合运用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假设论证和对比论证,思路清晰,有说服力。 D、乙文借第三自然段士君子的质疑展开论说,阐述了“兼爱”的可行性,说理严密,具有说服力。第四自然段夹叙夹议,说理深入浅出。
    (6)、请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②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 4. 阅读墨子《兼爱》(上)的片段 , 完成下面小题。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天下治。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爱人若爱身/未兆易谋 B、视人室若其室/魏王贻我大瓠 C、使天下兼相爱/彼与彼年相 D、若此天下治/于其身也,耻师焉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开篇使用设问句,明确指出,天下的纷乱之事,都是起于不相爱。 B、作者正面立意,号召各方都要互相爱护,以此消除乱象,使天下大治。 C、作者运用反复手法,追求百姓自由的相爱主张,不断重复,深入人心。 D、作者在这里描绘的天下兼相爱一旦得以实施的理想社会,颇具感染力。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子墨子言曰:“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去天下之害,以此为事者也。”然则天下之利何也?天下之害何也?子墨子言曰:“今若国之与国之相攻,家之与家之相篡,人之与人之相贼,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兄弟不和调,此则天下之害也。”

    ②然则察此害亦何用生哉?以不相爱生邪?子墨子言:“以不相爱生。”今诸侯独知爱其国,不爱人之国,是以不惮举其国以攻人之国。今家主独知爱其家,而不爱人之家,是以不惮举其家以篡人之家。今人独知爱其身,不爱人之身,是以不惮举其身以贼人之身。是故诸侯不相爱则必野战,家主不相爱则必相篡,人与人不相爱则必相贼,君臣不相爱则不惠忠,父子不相爱则不慈孝,兄弟不相爱则不和调。天下之人皆不相爱,强必执弱,富必侮贫,贵必敖贱,诈必欺愚。凡天下祸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是以仁者非之。

    ③既以非之,何以易之?子墨子言曰:“以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然则兼相爱、交相利之法将奈何哉?子墨子言: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

    ④然而今天下之士君子曰:“然!乃若兼则善矣;虽然,天下之难物迂故也。”子墨子言曰:“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况于兼相爱、交相利,则与此异!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

    (选自《兼爱(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B、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C、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D、天下之士君子/特不识其利辩其故也/今若夫/攻城野战杀身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若君说之/则士众能为之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察乱何自起?    当:应该    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   内交:结交

    虑而后能得    得:处事      合宜其脆易泮    泮,同“判”,分离

    B、恶得不禁恶而爱    劝:鼓励      未成一篑    篑:盛土的竹筐

    何不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  虑:考虑      埏以为器    埴:黏土

    C、今一朝而技百金    鬻:卖    不珍器重宝肥饶之地    爱:爱护

    追亡逐北    北:败逃的军队    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施不孝?    恶:怎么

    D、蒙故业,遗策    因:沿袭    强行者有志    强行:勤勉而行

    天下之乱物    乱物:纷乱之事    秦人开关敌    延:迎击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墨子主张兼爱,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等现象,是天下人不相爱所致。 B、士君子虽然能够充分认识兼爱的好处,但是他们认为实行起来很不容易。 C、墨子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兼爱实行起来虽然困难,但是只要君王想做,就能做到。 D、楚灵王喜欢细腰,臣子就吃一顿饭来节食,这个事例说明了君臣相爱的重要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凡天下祸篡怨恨,其所以起者,以不相爱生也。

    ②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

    (5)、文章前三个自然段分别阐述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故不孝不慈 , 犹有盗贼乎?视人之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上》)

    文本二:

    昔者晋文公好士之恶衣,故文公之臣皆牂羊之裘,韦以带剑,练帛之冠,入以见于君,出以践于朝。是其故何也?君之,故臣为之也。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昔越王勾践好士之勇,教驯其臣,私令人焚舟失火,试其士曰:“越国之宝尽在此!”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是故子墨子言曰:“乃若夫少食恶衣、杀身而为名,此天下百姓之所皆难也,苟君说之,则众能为之,况兼相爱、交相利,与此异矣。夫爱人者,人亦从而爱之: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害人者,人亦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焉?特上不以为政,而士不以为行故也。”

    (节选自《墨子·兼爱中》,有改动)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使天下相爱       兼:兼顾,无差等。 B、故不孝不慈       亡:同“无”。 C、恶得不禁恶而爱        劝:鼓励。 D、诸侯相攻国者有亡         之:的。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B、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C、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D、越王亲自鼓其士而进之/士闻鼓音/破碎乱行/蹈火而死者/左右百人有余/越王击金而退之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盗贼,古人注:“盗贼通名,分而言之:则私窃谓之盗,劫杀谓之贼。”与现代汉语中“盗”“贼”的释义不同。 B、子墨子,是墨子的弟子对他的尊称,后一个“子”跟“老子”“孔子”“庄子”“孙子”中“子”的含义和用法相同。 C、“君说之”与“范增说项羽曰”(《鸿门宴》)两句中的“说”字含义相同。 D、室,文中义是指“家”,与杜甫《石壕吏》中的诗句“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中“室”的意义相同。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君与臣,父与子,兄与弟之间,如果不互相亲爱,就会都只为自己着想而损害对方的利益,而这正是祸乱之因。 B、大夫和诸侯也都有爱,不过他们只爱自己的封地或封国,不爱他人的封地或封国,所以会互相攻击,互相损害。 C、墨子列举晋文公、楚灵王的例子,旨在论证在上位的人有怎样的爱好,则这种爱好就会广泛普及到种种人身上。 D、“犹有不孝者乎?”等形成一组排比句,内容集中,对比鲜明,语势酣畅淋漓,语意有非常强的启示作用。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

    ②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其故何也?

三、翻译

  • 7. 翻译
    (1)、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2)、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
    (3)、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
    (4)、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

四、语言文字运用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是世界和平学的鼻祖,据说世界和平组织的一个徽志用的就是墨子头像。墨子思想的核心是兼爱,也就是绝对的普遍的平等之爱;墨子和平思想的原则是非攻,①____;墨子在兼爱和非攻的基础上提出以尚同为原则来实现永久和平的理想社会。墨子反对“攻无罪”,但支持自卫和“诛无道”,在守望和平主义理想的同时,②____。

    在墨子看来,仅仅一个国家内部的人相亲相爱,③____,战争和冲突仍将不可避免。所以为了避免战争,必须提倡“兼爱”,否则任何团体或国家内部的“部分的爱”都将是徒劳无功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请用“除非……”句式概括第二段中墨子的主要观点。再用一句话对该观点进行反驳,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每句话不超过20字。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批评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禽兽”理论,他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孟子在反驳中所使用的方法是____,即将墨家的兼爱理论归结为“无父”或“禽兽”的错误结论,从而证明兼爱是不成立的。这里孟子运用的是一个隐藏了结论的三段论推理,而且把小前提前置了,还原一下这个三段论就是:

    无父(无君)是禽兽,

    墨家的兼爱是无父的,

    所以,墨家的兼爱是一种禽兽理论。

    那么孟子的这个推断成立吗?当然不成立,因为这个小前提本身就是不真实的。为什么说小前提不真实呢?我们试着分析一下“墨氏兼爱,是无父也”这个小前提是如何得出的,便应该清楚了。墨家的兼爱强调无差别,人与人之间平等相待,没有人、己、亲、疏的区别;而儒家的仁爱则强调有差别,____。孟子因此认定墨家的兼爱是无父,以三段论推理形式可作如下分析:

    (                      ),

    (                      ),

    因此,墨家的兼爱是“无父”。

    这个推论在结构上没有问题,但是它的大前提换一种表达就是:对待父亲与对待他人有差别就是“有父”。这显然是儒家的观点。孟子批评墨家“兼爱是无父”的观点,却从自己的观点出发而非从共识出发,这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因此孟子的整个推论也就不能成立。

    墨家和儒家之间,互相批评、相互指责,从而构成了彼此之间长期的思想论争。其实,墨家和儒家,在“爱”的思想上,一个从外到内,一个从内到外,____,将有可能产生出更加合理而全面的思想。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词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2)、参照文中画波浪线处的三段论推理结构,联系上下文,在括号处补充完整孟子另一个推断的三段论推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