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单元试卷(B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23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yì) 解放(jiě) 微不足道(wēi) B、医疗(liáo) 极端(duān) 拈轻怕重(zhān) C、鄙薄(báo) 纯粹(cuì) 漠不关心(mò) D、冀南(jì) 派遣(qiǎn) 冷冷清清(qīng)2. 对《诫子书》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作者主要从修养和学习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并把“静”和“躁”进行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B、从语言特点看,本文句式运用了整句,增强了节奏感。 C、从写作手法看,本文主要运用了正反对比的手法,观点鲜明,说理透彻。 D、文中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3.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我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B、看着鸡宝宝一天天地长大,小朋友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陈老师对工作一丝不苟 , 对学生要求也很严格。 D、满屋的东西都闪光耀眼,使人头晕目眩。4. 对下列句子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 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 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 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5. 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突然,我向下迈出了最后一步,然后踩到了底部凌乱的岩石,扑进了爸爸强壮的臂弯里,抽噎了一下,然后令人惊讶的是,我有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和类似骄傲的感觉。
A、从感情色彩看,“骄傲”为贬义词。 B、“底部”是名词,“强壮”是形容词。 C、“向下”的“下”是方位词,而“抽噎了一下”的“下”则不是。 D、“迈”“踩”“扑”都是动词。6. 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是( )A、中国克服疫情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绩。修改:“成绩”改成“成就”。 B、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修改:句尾加上“力量”。 C、同学们积极参加以“爱党、知党、颂党”为主题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的读书活动。修改:“爱党”与“知党”调换顺序。 D、只要加强文明建设,发展积极健康的物质文化,才能营造更加清朗的社会空间。修改:“文化”后加“水平”。7.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家海明威写道:“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相反,在生活的此处过不了这一关,就别想在生活的别处能过好这一关
②面对委屈、挫折、困境,不是选择逃避,而是以勇敢与微笑去面对
③不是选择认命与沉沦,而是不屈沉着以进取
③人生在世,确实需要这么一点精气神
⑤换言之,既然委屈是人生旅途上如影随形的种种难关,唯有认认真真去过好每一关,我们才能脱胎换骨,不断抵达自由的境界
A、②③⑤①④ B、④②③⑤① C、④⑤②③① D、②③⑤④①二、阅读理解
-
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①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之以俭者,安;禄位尊盛② , 守之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之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③ ,
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④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 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节选自《韩诗外传》,有删改)
【注释】①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 儒学先驱。②尊盛:位高势盛。③博闻强记:见闻广博,记忆力强。④由:奉行,遵从。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①静以修身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③意与日去
④又相天子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 聪明睿智 B、非学无以广才/ 土地广大 C、俭以养德/ 守之以俭者 D、公欣然曰/然一沐三握发(3)、用“/”给画线句断句。(标3 处)吾 文 王 之 子 武 王 之 弟 成 王 之 叔 父 也 又 相 天 子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5)、乙文中周公对儿子提出的六种“谦德”是什么?(6)、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周公分别对儿子告诫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三、语言综合运用
-
9. 七年级(1) 班开展以“走近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1)、请按要求修改下面的通知。
通 知
亲爱的同学们:
【甲】为了进一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 , 本班决定于2023 年10 月13 日下午2 点在本班教室开展以“走近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请大家按要求积极参与:
1提前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2按照规定时间, 准时参加此次综合性学习实践活动;
3【乙】主动交流, 积极与老师互动, 不耻下问。
2023 年10 月12 日
七年级(1) 班班委会
① 【甲】处画线句子中有一处词语搭配不当, 应将“” 改为“”。
② 【乙】处画线句子中“”一词使用不当, 可改为“ ”。
③通知中有一处格式不规范, 请你提出修改意见写在下面。
(2)、活动中, 小文对敬辞与谦辞特别感兴趣, 并尝试在生活中运用它们。他给同学发信息:今天拜读了你的大作之后, 我感触良多, 相比我的拙作, 你的文章更具真情实感。家父一直教导我要虚心求教, 为了进一步向你请教, 我想在周末到你的寒舍拜访, 不知你是否方便?
以上内容中的敬辞与谦辞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大作 B、拙作 C、家父 D、寒舍(3)、活动中, 同学们充分了解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年龄称谓文化”, 请你将正确的选项填入表格中。(填序号)年龄
指男子二十岁
左右的年纪
指女子十三四
岁的年纪
指人三十岁
指人七十岁
称谓
①
②
③
④
A.古稀 B.弱冠 C.豆蔻年华 D.而立
(4)、下面是三位同学的对话, 请你根据语境, 补写出小兵说话的内容。小宇: 都什么年代了, 传统文化就是守旧, 我可不想被它束缚。
小兵:
小杰: 是呀, 小兵, 我也这么认为,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
10. 综合性学习。班级要开展“趣话‘叶’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任务。
(1)、[积累知识]请写出两个含“叶”的成语。(2)、[才艺展示]根据“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的意境描绘一个画面。(3)、[探究感悟]古人咏叶常以“木叶”替代“树叶”,以此来传达更加沉郁的情感,如屈原《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大意是:秋风裘袅,洞庭湖水生波澜啊叶飘落),请你试着从以下角度辨析下面两组词语,体会它们之间微妙的区别。词语角度
树叶
木叶
颜色
触感
疏密
(4)、[实践运用]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 , 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请谈谈这种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11. 根据相关任务,完成整理单。(1)、 治学修身主题整理单将[板块一]中的诗文名句补充完整。
[板块一]诵读古诗文
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是古典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 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把并列式意象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夜发清溪
向三峡,”,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通过数个地名的连用,造成空间迅速转换之感,既传达出诗人江行的独特体验,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 若出其中; , 若出其里”,曹操的《观沧海》描绘 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中表现出作者博大的胸怀与宏大的抱负。
②与人交往,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我们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 , ?”求学路上,我们认为学习与思考应相辅相成,因为“ ,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语句回答)
(2)、小语将制作一份关于“修身治学”的书签,你觉得[板块二]中的哪一句作为书签内容更合适?请简述理由。[板块二]选个人书签
A.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十二章》)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诫子书》)
我选 ▲ , 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