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 第5节 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2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测得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所示的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OH和NaCl B、a、b、c所示的溶液中都含有Na+、 C、c点表示NaOH和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b点所示的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2. 向 NaOH和Ba(OH)2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100g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最终所得溶液恰好呈中性,所得溶液质量与滴加稀硫酸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溶液中含有三种溶质 B、整个过程溶液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C、原混合溶液中含有NaOH的质量为4g D、图中溶液质量n-m<25g3. 为了探究酸碱反应是否放热,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夹持等固定装置图略),针对该实验目的,下列评价或改进,错误的是( )A、若观察到红墨水向右移,则说明该实验一定有放热现象 B、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可改用氢氧化钠固体 C、在打开活塞a之前应先打开橡皮管上的止水夹 D、为了使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可用氢氧化钾溶液再次实验4. 小明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为证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他可以向试管中滴加的试剂是A、稀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氯化铜溶液 D、氢氧化钙溶液5. 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对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进行探究,测量结果如图乙和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仪器A盛放的是 NaOH 溶液 B、图乙中 a→d所示溶液中 NaCl的质量不断增加 C、图丙中V的数值最接近12 D、图丙中从f→g温度变化趋势可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6.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氢氧化钠稀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A、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盐酸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 B、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是吸热反应 C、20s至40s之间的某一时刻,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 D、60s时溶液中的溶质为NaOH和NaCl7. 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滴入硫酸铜溶液,生成蓝色沉淀 B、滴入酚酞试液,溶液显无色 C、加入氧化铜粉末,溶液变蓝色 D、测得溶液中与的个数比为1:18. 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时把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稀盐酸中 B、a点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氢和氯化钠 C、b点对应的溶液中,数目等于数目 D、实验中用纯碱替代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没有明显现象9. 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 pH,刚好显中性10. 稀盐酸和NaOH溶液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要证明两者已发生化学反应,下列操作及实验现象(或结果),不能证明反应发生的是( )A、在混合液中加金属Zn,无气泡产生 B、在混合液中加无色酚酞,溶液呈无色 C、在混合液中加 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 D、用pH试纸测混合液的pH,测得溶液 pH等于711. 室温时,在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中,测得溶液的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情况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得溶液的 pH随加入溶液体积的变化是不均匀的 B、该实验是将盐酸逐滴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5mL 时,所得溶液中含有两种溶质 D、当滴入溶液体积为 20mL时,所得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为红色12. 正确操作是实验成功、保证安全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干燥氧气 B、测定溶液pH C、验证酸碱之间的反应 D、稀释浓硫酸13. 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稀盐酸、氢氧化钠恰好都完全反应的是( )A、加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B、加氢氧化镁固体,固体全部溶解 C、加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 D、测定溶液的pH,刚好显中性14. 等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若所得溶液pH=7,则( )A、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混合溶液中钠离子与氯离子个数相等 C、混合前后水分子总数不变 D、混合前后阳离子总数不变15.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
选项
性质
用途
A
食盐水具有杀菌作用
清洗伤口
B
氢氧化钙呈碱性
改良酸性土壤
C
浓硫酸具有脱水性
干燥氧气
D
铁有导热性
制成炊具
A、A B、B C、C D、D16. 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如图所示为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装置以及电导率与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P到M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不断减少 B、M点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N点时溶液呈酸性 D、本实验说明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能导电二、填空题
-
17. 如图是将稀盐酸溶液慢慢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情况,请回答下面问题(1)、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填离子符号)(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A、加入CuO粉末 B、滴加NaOH溶液 C、加入CaCO3粉末 D、滴加AgNO3溶液18. 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A、图B可知,该实验是将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2)、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3)、向pH=7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写出图C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19. HCl气体通入水中可得到盐酸,室温下,将HCl气体通入盛有NaOH溶液的试管中,直至溶液的pH=7。回答问题:(1)、3517Cl和3717Cl的中子个数相差个。(2)、HCl气体通入NaOH溶液前后,试管中溶液的离子种类如图所示,其中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是(选填“①”“②”或“③”)。20. 《周礼·考工记》中记载了我国劳动人民制取氢氧化钾以漂洗丝帛的工艺,流程是:先将木头烧成灰(含碳酸钾),用其灰汁浸泡丝帛,再加入熟石灰即可。(1)、熟石灰在农业上常用于改良土壤。(2)、上述制取氢氧化钾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21. 人类对酸碱的认识,从最早靠味觉作为标准到近代的酸碱质子理论,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请回答:(1)、已知硫酸氢钠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根据酸碱质子理论,可称为(填“酸”或“碱”);(2)、关于酸碱的认识,下列理解正确的是A、能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碱 B、酸碱电离理论只能适用于水溶液 C、人类对酸碱的认识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延伸和完善的过程22. 小科所在的实验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1)、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D中沉淀的化学式是:。(3)、B、D试管内的物质在E中混合后得到无色溶液,其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 可能含有的溶质是:。三、实验探究题
-
23. 做酸碱反应实验时,小科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所示),发现一直无明显现象,突然想起忘记加无色酚酞试液。为确定反应后溶液的组成,小科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建立猜想】
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猜想②:盐酸过量;猜想③:正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步骤一: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错误。
步骤二:继续探究
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Ⅰ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AgNO3溶液
白色沉淀
猜想②正确
Ⅱ
重新取样,滴加足量Na2CO3溶液
猜想②正确
白色沉淀
猜想③正确
(1)、对方案Ⅰ的结论进行评价:(2)、表格方案Ⅱ空白处的实验现象:(3)、为确定猜想②是否正确,还可以选择的试剂有____(可多选)。A、锌粒 B、铜片 C、铁锈 D、稀硫酸24. 绣球花是一种有趣的植物,花瓣中含有一种叫飞燕草素的色素,能使花瓣的颜色在蓝色和红色之间相互转化。飞燕草素与从土壤中吸收的铝离子结合,呈现蓝色,但土壤中铝离子含量会受土壤酸碱性影响,在酸性土壤中自由移动的铝离子较多。当土壤pH为4.5~6时,飞燕草素与大量的铝离子结合,使绣球花的蓝色最“艳丽”。在弱碱性土壤中因自由移动的铝离子不足,飞燕草素呈现红色。(1)、当绣球花的蓝色最“艳丽”时,此时的土壤最适合种植下表中的。表:常见植物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
植物名称
适宜pH范围
植物名称
适宜pH范围
石竹
7.0~8.0
菠萝
4.4~6.0
君子兰
6.7~7.0
桃树
6.0~8.0
(2)、氢氧化钙常被作为绣球花的调红剂,若和调节土壤酸碱性的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同时施用,会导致土壤碱性过强,从而使调红效果变差,其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3)、若想绣球花从红色变成“艳丽”的蓝色,可在土壤中添加( )。A、水 B、醋酸 C、浓硫酸 D、氢氧化钠25. 酸碱反应是初中阶段重要的一类反应,同学们开展了项目式学习。任务一:探究酸碱反应中pH的变化。小明取三份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入两滴无色酚酞溶液,再以相同的速度同时滴加不同浓度的盐酸,已知盐酸浓度a>b>c,得到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
(1)、小明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任务二:从能量变化角度探究酸和碱的反应。小明测量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观察到溶液温度升高,因此,得出两者能反应的结论。小柯认为此结论不够严谨,为此他在室温下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10mL、20%的盐酸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②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与10mL蒸馏水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③10mL、20%的盐酸与10mL、20%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测量溶液温度的变化。
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测得3个实验中溶液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2所示。
(2)、小柯做出上述设计基于的假设是。任务三: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实质。
【查阅资料】相同状况下,溶液中离子浓度越大,导电性越强,电导率越大。用电导率传感器测得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浓盐酸的电导率变化情况如图3所示。
(3)、如图4表示氢氧化钠溶液与浓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中微观粒子的变化情况,按时间先后排列的顺序为(填字母)。26.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在探究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小组同学做了以下实验:(1)、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组内两位同学分别从反应物的消失和生成物产生的角度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① 小敏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图甲),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 证明 , 可判断 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 小科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图乙),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 , 她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且生成了CaCl2。请你对小科的结论作出评价:。
(2)、向 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丙所示(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① 分析 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
OH-Cl-; (选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有关。
27. 某同学将稀盐酸逐滴加入到氢氧化钡溶液中(如图甲),无明显现象。为确定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他进行以下实验探究:【建立猜想】猜想①:氢氧化钡过量;猜想②:盐酸过量;猜想③:两者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设计】
方案一:取少量反应后溶液于试管1中,滴入少量无色酚酞,溶液不变色,得出猜想①不成立。
方案二:用表中步骤进行探究,得出猜想②成立: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重新取样,滴加少量紫色石蕊试剂
变红
Ⅱ
继续滴加过量的Na2CO3的溶液
先产生气泡,后产生白色沉淀,溶液由红色变蓝色
(1)、如图乙描述的是氢氧化钡与盐酸反应的微观过程,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反应的实质是。(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图甲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组成是。(3)、他的同学认为方案二中步骤Ⅱ多余,你认为他的同学的理由是:。(4)、【拓展探究】相同条件下,离子浓度越大,电导率越大。他将某Ba(OH)2溶液平均分成两份置于两个烧杯中并插入电导率传感器(如丙图1),往其中一份滴加稀硫酸,往另一份滴加盐酸溶液,测得溶液的电导率变化(如丙图2)所示。结合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曲线(选填“甲”或“乙”)对应氢氧化钡与硫酸反应。
28. 小龙利用图示装置和药品验证可溶性碱的性质。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前弹簧夹处于关闭状态。(资料:碳酸铜遇水会出现蓝色沉淀物)。
(1)、验证可溶性碱能与酸反应。打开活塞a,向锥形瓶中逐滴滴入稀盐酸。能证明Ba(OH)2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现象是。(2)、验证可溶性碱能与CO2反应。完成(1)后,打开活塞b,向锥形瓶中滴入足量的NaOH溶液后,立即关闭活塞b,打开弹簧夹,观察到装置甲中锥形瓶内的液体沿导管流入乙中,乙中溶液出现现象可证明NaOH与CO2发生反应。(3)、验证可溶性碱能与盐溶液反应。完成(2)后,装置乙中锥形瓶内的溶液呈红色,取少量该溶液于试管中,滴入足量的CuSO4溶液,观察到有蓝色沉淀生成。据上述实验现象能否验证NaOH溶液与CuSO4溶液反应,判断并说明理由。29. 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进行了如下实验(所加稀盐酸均过量)。(1)、试管 A 中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色。(2)、试管B中观察到溶液由无色逐渐变成黄色,是因为反应生成了(填化学式),一段时间后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3)、试管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试管D中加稀盐酸至过量,始终没有明显现象。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试管D中的 NaOH 与 HCl发生了反应:(写出操作及其现象)。30. 已知A、B分别是硫酸溶液和氢氧化钡溶液中的一种,如图表示向A 中逐滴加入B溶液后的pH 变化曲线,请写出你从曲线中获得的信息。(1)、A是溶液。(2)、当滴加至(填“甲”“乙”或“丙”)点时,所得液体的导电性最弱。(3)、甲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有 , 丙点溶液含有的溶质有。四、解答题
-
31. 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甲、乙所示。求:
(1)、 图像表示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2)、当加入40gNaOH 溶液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a 的值。(4)、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32. 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向装有200克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49克10%稀硫酸,边滴边搅拌,二者刚好完全反应。(1)、酸与碱反应的实质是。(2)、计算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查阅资料:已知酚酞溶液的变红色范围是pH在8.2~10.0之间。若硫酸滴到溶液颜色刚好由红色变为无色时,请在丙图画出此时烧杯中的相关离子的数量柱状图(乙图是反应前烧杯中的离子分布情况)。
33.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酸、碱的性质。(1)、向1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到的现象是。(2)、向2、3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变红的是(填序号);再向3中滴加NaOH溶液,NaOH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