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1月选考模拟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12-22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I(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良渚文化主要分布在浙江北部和江苏南部太湖周围地区,距今约5300至4000年间。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器,2019年入选世界遗产名录。以下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居民以粟为主要食物 B、已经建立奴隶制国家 C、处于母系氏族时期 D、拥有中国早期的城市
  • 2. 据史籍记载,隋朝开皇三年(583年)比上一年增加人口 1641500人,其中男丁443000人,至开皇五年(585年)又增加了1640000多人。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
    A、国家统一,疆域扩大 B、“大索貌阅”,减少漏报人口 C、广设义仓,提供保障 D、新式农具使用提高了粮食产量
  • 3. 三司使是宋朝中央一个重要职官《宋史》对其描述:“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号曰计省,位亚执政,目为计相。”由此可知( )
    A、三司使这一官职开始设立于宋朝初年 B、三司使与宰相的地位相当 C、三司使的职能反映宋崇文抑武的方针 D、三司使掌财权分散了相权
  • 4. 黄宗羲批评明代士人:“治财赋者则目为聚敛;开阔扦边者则目为粗材;读书作文者目为玩物丧志;留心政事者则目为俗吏。徒以‘生命立极、天地立心、万世开太平’之阔论,钤束天下。”由此可知黄宗羲主张为学应该(    )
    A、批判君主专制 B、经世致用 C、提倡个性自由 D、中体西用
  • 5. 1841年,英国医生雒维廉评价中医:“不能这样推断,中国人在医学问题上的所有意见都仅仅是胡说,他们已经非常仔细地检验了疾病的本质和起因,一些用于控制传染病的规则和观念是决不能被轻视的。”以下可以提供佐证的史实有(     )

    ①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素治疗疟疾的疗效

    ②古代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以防治疫病

    ③明末吴有性提出“疠气”治病说,开我国传染病学研究之先河

    ④中国古人为防治天花,发明了牛痘接种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 6. 清朝同治年间的《恩施县志》记载:“环邑皆山,高山以包谷为正粮,间有稻田,……贫民则以种薯为正务,最高之山,惟种药材,近则遍种洋芋,贫民赖以为生,……邑民食稻者十之三,食杂粮者十之七。”由此可知外来高产农作物的引进(   )
    A、丰富了当地人的食物结构 B、缓和了地主和农民的矛盾 C、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D、使传统自然经济濒于解体
  • 7. 为了增加销量和吸引读者,上海的《申报》于1882年6月9日在附页中开辟专栏,刊登各公司股票的行情。同年10月,平准股票公司在上海成立,公司的主要业务是代客进行股票买卖。平准股票公司股本为10万元,共分1000股。上述材料可以说明(    )
    A、平准股票公司是中国最早的股份制企业 B、平准股票公司举办形式为官督商办 C、工商业的发展推动新的经营方式的发展 D、《申报》的办报宗旨是传播新思想
  • 8. 1962年,主管全国财经工作的陈云提出分田到户,即改变“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制度,把土地重新分配给一家一户,变集体经济为个体经济,以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陈云提出了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新思路 B、该主张为认识我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在全国实施和推广 D、分田到户的目的是调整生产关系以恢复经济
  • 9. 以下是1982年以来我国宪法修订的部分内容,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时间

    宪法修改的内容

    1988年

    “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3年

    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代“计划经济”;用“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取代“国营经济”“国营企业”。

    1999年

    增加“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容;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

    2004年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写入宪法。

    A、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建立 B、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C、宪法的修订反映了法制建设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 D、宪法规范了民众的民事行为,是“社会百科全书”
  • 10. 文字在人类文明中占有极高的地位,以至于有学者认为人类文明的第一阶段始于原始的或表意的文字,第二阶段则始于字母文字。以下关于古代文字对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迄今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 B、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由表音、表意和限定符号组成 C、古代印度的印章文字——通过释读,人们深入了解哈拉帕文化 D、中国商朝的甲骨文——成熟的文字,商代占卜的记录
  • 11. 1906年,清政府出使欧洲的官员戴鸿慈游览了意大利维苏威火山以及附近一座古城。戴鸿慈写道:“邦渒古城,为火山埋没千数百年,……城中古迹甚多,均足资博览。”下列各项中,戴鸿慈在“邦裨古城”最有可能看到的是( )
    A、 B、 C、 D、
  • 12. 下表为1471-1575年法国物价指数和图尔币(一种银币)实际价值指数变化表(其中1471-1472年的指数为100)。这种现象在当时的西欧较为普遍,对这种现象的解读正确的有(     )

    ①西欧出现了严重的通货紧缩现象

    ②欧洲人的殖民活动是该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

    ③该现象使得西欧投机活跃

    ④受此影响,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进程被延缓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3. 中国学者认为英国的农业革命从15世纪的后30年开始,到19世纪中期结束,其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土地所有权变革,这一变革是通过圈地运动实现的;其二是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由此可知英国的“农业革命”(    )
    A、是在新航路的开辟的刺激下发生的 B、使英国的设施农业有了突破性进展 C、推动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 D、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自由劳动力和海外市场
  • 14. 1853年,在英国全面征服印度后不久,马克思就断言英国在印度的统治虽然残酷,但注定会产生双重影响,即一方面是破坏性影响,指的是破坏印度原有的社会结构和思想意识,另一方面是建设作用,“即在亚洲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以下属于英国的殖民统治给印度带来建设性影响是(    )

    ①文官制度的移植                              ②基督教在印度的全面流行

    ③机器化大生产的引进                       ④近代资本主义法律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5.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立法权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行使,两院共有创议并制定法律之权。众议院议员依照选举法由普选产生,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选举产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可解散众议院。以上规定体现的政治原则或制度有(    )
    A、分权制衡 B、寡头政治 C、考迪罗制 D、地方自治

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6. 秦律规定:当免老之人(有爵位者56岁以上,无爵位者60岁以上)起诉某人不孝,要求官府判处死刑时,官府应不受“三宥”之限,立即逮捕不孝者,勿使逃逸。这说明(    )
    A、秦朝的刑法严苛 B、秦朝的法律充分体现了地主阶级的意志 C、秦律的礼法结合 D、儒法两家在维护伦常方面有共同的价值观
  • 17. 英国《大宪章》规定:除战时与予敌对之国家之人民外,一切商人,倘能遵照旧时之公正习惯,皆可免除苛捐杂税,安全经由水路与陆路,出入英格兰。上述规定反映出(    )
    A、国王被剥夺了征税权 B、进一步强化了世俗王权 C、适当照顾了商人利益 D、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 18. 图中所示运河异常重要,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开通时它成为连接西欧与东亚最近与最直接的水上通道 B、它的开通是欧洲人发现新航路最具有代表性的成就之一 C、一战后它所在国的民族解放运动迫使英国放弃对其的控制 D、1956年它所在的王国政府宣布收回其主权,英军撤离运河区
  • 19. 列宁在1918年谈到在剥夺资本家生产资料完成消灭剥削后,党要“造成资产阶级既不能存在,也不能再产生的条件”。但是在1921年苏俄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后,列宁提出私人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帮手”,认为在国家掌握运输业和大工业的前提下,“有可能经过私人资本主义(更不用说国家资本主义)来促进社会主义”。以下对转变后苏俄政府的经济政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政策转变的目的是把有限的力量集中起来保证战争的胜利 B、转变后的经济政策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 C、经济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D、经济政策的调整使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20. “冷战呈现为‘两极’对抗的局面。两大力量之间的较量虽然十分紧张,但是双方都无力消灭对方,也都不希望破坏两极力量平衡。另外,在两极体系中,超级大国可以对自己的盟友的行为进行控制,这也有助于避免危机与冲突失去控制。”这一材料旨在说明(    )
    A、冷战的特征表现为双方势均力敌 B、冷战双方都无意战胜对方 C、冷战客观上避免世界大战的爆发 D、冷战使超级大国控制盟友
  • 21. 1936年,历史学家陈寅恪先生听闻教育部命令中学历史教科书不得有挑拨国内民族感情之处,于民族战争不得言,要证明民族同源。对此他表示不以为然,认为各民族同源无法证明,他还认为大中小学所学之历史只能有详略深浅的差别,不能有真伪之别,因此古代史上之民族战争无避讳之必要。以下观点或做法符合陈寅恪先生观点的是(   )
    A、春秋笔法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 B、历史研究“求真”与“致用”不能共存 C、有伤民族团结的历史问题禁止研究 D、因爱国需要而“致失史实之真,则缪矣”

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

  •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叶成为主要饮料是在唐宋时期,宋代产茶的区域较唐朝扩大一倍以上。据统计,北宋中叶种植茶叶的面积有80万亩,年产量约相当于今6万吨以上。当时饮茶成风,“略与饮食埒者”。甚至周边少数民族因饮食习惯而需要茶叶,推动茶马贸易的繁盛。

    茶叶种植分为官营和民营。民营的种植户多半从粮食种植中分离出来,时人向神宗的报告谓:“今川蜀茶园,本是百姓两税田地,不出五谷,只是种茶,赋税一律折科,役钱一例均出。”

    ——整理自葛金芳《中国经济通史》(第五卷)

    材料二 “以茶治边”政策是指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统治,利用其茶叶经济垄断权对西北游牧民族实行的一项羁縻政策,是融茶法、马政、边政于一体的一种边疆统治政策。它在唐宋时期开始萌芽,至明代臻于完善。

    明朝时实行税茶和榷茶垄断茶利,同时规定官买余茶的政策,从而集中了大量本色茶叶,这就为“以茶治边”政策提供了茶源。因此,朱元璋指出“盖制戎狄之道,当贱其所有而贵其所无耳”,即通过官定比价推行不等价交换,以达到控制西北诸族,“以茶治边”的目的。“令茶价涌贵,番人受制,而良马将不可胜用”,这种贵茶贱马的互市政策成为明代奉行不移的祖宗旧制。

    ——摘编自郭孟良《试论明代的“以茶治边”政策》

    材料三 1662年葡萄牙的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其嫁妆中就有一套中国茶具和221磅红茶。新王后不仅饮茶,还宣传茶的功能,在她的指引下,饮茶成为当时上层社会的时尚。但是由于茶叶价格昂贵(虽然价格在下降,但直到17世纪末,一磅茶叶的售价仍然相当于1名男仆一两个月的工资),直到17世纪末英国饮茶之风并不盛行。

    18世纪初,英国大量进口茶叶,随之英国民众对于饮茶十分热衷。1755年一位到英国旅行的意大利人写道“即使最普通的女仆每天必须喝两次茶以显示身份。”到18世纪末英国人每人每天超过两磅,英国成为名副其实的喝茶民族。

    ——摘编自关剑平主编《世界茶文化》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茶叶广泛种植的影响。结合所学简要说明宋朝中期在徭役征收方面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回答明朝实行“以茶治边”以控制西北少数民族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明朝中后期除实行互市外朝廷对北方蒙古族采取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英国社会生活的变化,茶叶的引进使英国形成不同于中国的茶文化,结合所学回答中国茶文化的意蕴和英国茶文化的表现。
  •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赴粤禁烟后,组织人摘译瑞士国际法专家滑达尔的著作《各国律例》,摘译部分最初编入《四洲志》后由魏源籍入《海国图志》。组织翻译滑达尔的《各国律例》标志着林则徐对国际法的认知程度有了质的变化,至少表明林则徐已经意识到西方国际法与一般“夷情”不同,堪为“制夷”工具而加以利用。

    林则徐能够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冲破“夷夏大防”的传统世俗观念,大胆引进、研究西方国际法,实为开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之端的重要举措。因此有学者认为林则徐是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第一人。

    ——摘编自唐立鹏《林则徐对西方国际法的引进及运用》

    材料二 约之专为通商者,本可随时更改,以求两益,非一成不变者也。税项通例,皆由本国自定,客虽强悍,不得侵主权而增减者也。宜明告各国云:某年之约不便于吾民,约期满时应即停止。某货之税不合于吾例,约期满时应即重议。

    ——摘自郑观应《易言》

    材料三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不久,蒋介石对国民发表演讲,说“此时国际舆论,已共认日本为无理,我国民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态度,以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摘自李云汉《九一八事变史料》

    (1)、根据材料一指出林则徐主持编译国际法的原因及积极影响,现在学界主流的观点认为源自西方的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是在洋务运动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标志性事件。
    (2)、阅读材料二,概括其核心思想。结合所学回答鸦片战争开始后中国与列强协定关税恶例以及随后对之强化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中国真正收回关税自主权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它体现了毛泽东在1949年上半年提出的哪一条外交方针?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面对日本的侵略,国民政府采取的对策,代表“国际公理”的组织给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结果怎样?
  •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图一                                                                    图二(标题:还是让我回到冷战中去吧)

    观察上面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