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怀化市洪江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24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是( )A、神话 B、书籍 C、传说 D、化石
-
2. 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全世界的目光再次聚焦于北京。距今约70万—20万年,在这里生活的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3.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下列遗址的原始居民中最早种植粟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居民
-
4. 据《史记·夏本纪》记载,他“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消除了水患。这位传说中的治水英雄是( )A、尧 B、舜 C、禹 D、启
-
5. 尧年老时,根据推举和他对舜的考察,由舜继承其位。禹因治水有功,又被舜推荐为继任者。这种做法称为( )A、禅让 B、世袭 C、分封 D、专制
-
6.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
7. 商朝又称殷朝。历史上,将商朝迁到殷的商王是( )A、商汤 B、盘庚 C、商纣王 D、伊尹
-
8. 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带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很可能记载在( )A、龟甲或兽骨上 B、丝帛或麻布上 C、竹简或木牍上 D、树皮或宣纸上
-
9. 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 C、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
10. 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A、中原市场的繁荣 B、大兴水利工程 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和广泛使用 D、肥料的使用和适时的耕种
-
11. 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先后称霸。他们进行征战的名义是( )A、尊王攘夷 B、恢复中华 C、攘外安内 D、克已复礼
-
12. 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设立了孔子学院,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墨子
-
13. 和孔子同一时代的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孟子 C、庄子 D、墨子
-
14.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和“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分别体现了哪两个学术流派的思想(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儒家法家 D、道家儒家
-
15. 某市中小学校已普遍开设经典诵读课,经典诵读已成为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方式。“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的“七雄”指的是( )A、齐、楚、秦、燕、赵、魏、韩 B、楚、秦、赵、魏、宋、齐、韩 C、晋、秦、楚、齐、燕、韩、魏 D、齐、楚、秦、燕、晋、魏、韩
-
16. 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大型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赵州桥
-
17. 古代皇帝的诏书中常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
18. 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时间是( )A、公元221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220年 D、公元前220年
-
19. 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
20. 秦朝末年,率军直抵秦都咸阳,迫使秦朝的统治者出城投降的是( )A、刘邦 B、项羽 C、陈胜 D、吴广
-
21. 公元前207年,项羽起义军以少胜多,大败秦军的决定性战役是(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
22. 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
23. 西汉初,经过几位皇帝的努力,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国家随之强盛,出现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局面,史称( )A、“光武中兴” 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 D、“开元盛世”
-
24.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武帝
-
25. 为了巩固大一统,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的措施是( )A、推恩令 B、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无为而治
二、非选择题。
-
26. 半坡人和河姆渡人都是我国境内的原始居民,他们居住的房屋类型分别是什么?决定其房屋不同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
27. 请写出春秋时期的四位霸主。
-
28. 读下图,回答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按照A、B、C、D的顺序写出其所代表的诸侯国的名称。(2)、根据图示及所学知识,写出战国时期政治上的主要特点。(3)、战国后期,最强大的诸侯国是哪一个?这主要得益于哪一次改革?
-
2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同姓兄弟或姻姓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这是鉴于殷商孤立而亡的教训,属于周的创造。分封出去的邦国,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
——摘编自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思考,周武王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他为什么实行这种政治制度?(2)、材料二说明周王分封的依据是什么?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这种政治制度的历史作用。 -
3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某地正在举行由各国学者参加的研讨会。与会者各抒己见,对治理国家发表见解。
A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要实行‘仁政’,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B说:“各国应互相尊重,不要相互攻伐兼并,要选举有才能的人治理国家。”
C说:“要树立君主的权威,以法治国,空谈仁义无用。”
材料二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开放局面。这不仅是各种思想流派之间的争论,也是个人学术思想的发展,还是对中国早期文化的一次总结,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更是确立了后世2000多年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对当今中国的文化复兴也有借鉴意义。我们每个人都能从中学到很多智慧。
(1)、小华穿越到战国时期。请帮助小华判断,材料一中这些人的言论分别与战国时期谁的观点最接近?你认为谁的思想最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和时代潮流?请简述理由。(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影响。 -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发动了若干次大规模战争,进行了巨大的国防建设和土木工程建设。为动员人力、筹集费用,秦朝统治者大太加强了对人民的征敛,徭役非常繁重,刑罚非常严酷。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摘编自秦朝民谣
(1)、根据材料一,概述秦朝暴政的表现。(2)、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是滥用民力,有人说秦始皇修长城功及后代。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你的观点是什么?(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秦朝灭亡带给你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