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南昌市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阶段性学习质量检测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20 类型:期末考试

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中国文人能从一枝枯藤中看出某种美的素质,因为一枝枯藤具有自在不经修饰的雅逸的风致,具有一种含弹性的劲力。它的尖端蜷而上绕,还点zhuì(   )着疏落的几片残叶,毫无人工雕琢的痕迹,却是位置再适当没有。中国文人接触了这样的景物,便把这种神韵融会于他的书法中。他还可以从一棵松树看出美的素质,它的躯干劲拔而枝权转折下弯,显出一种____的品质,于是他把这种品质融会于他的书法风格中。

    (1)、在文段中给加点字注音和在括号内填写汉字,都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qū 辍 B、qǔ 缀 C、qū缀 D、qǔ辍
    (2)、填入文中①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不屈不挠 B、锲而不舍 C、气冲斗牛 D、锋芒毕露
  • 2.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网红书店”凭借高颜值成为众多年轻人的“打卡圣地”。 B、他无法理解劳动内涵、珍视劳动价值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经历过劳动造成的。 C、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青少年时期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D、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不仅需要广大读者的支持,更需要作家的努力。
  • 3. 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怎样才能写得有感情呢?关键是写自已亲身经历的有真切感受的事,说发自内心的话。

    ②写清楚是记事的基本要求,一般要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③事情的经过是记叙的主要内容,要重点写,写详细些。

    ④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使用一些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或者句子,抓住一些感人的细节。

    ⑤很多时候,记事也是为了传达情感,分享体验,因此,还要学会写得有感情。

    A、⑤①②③④ B、⑤①④②③ C、②③⑤①④ D、③②⑤①④
  • 4.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思、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

    A、把芬芳献给他人把寂寞留给自己以宽阔拥抱生活以苦心孕育未来 B、以苦心孕育未来把芬芳献给他人以宽阔拥抱生活把寂寞留给自己 C、以宽阔拥抱生活把芬芳献给他人以苦心孕育未来把寂寞留给自己 D、把寂寞留给自己以宽阔拥抱生活以苦心孕育未来把芬芳献给他人

二、古代诗文阅读(24分

  • 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小题。

    喜晴

    谢蔼

    十日江村烟雨濛,晓来初快①日升东。挼莎②蕉叶展新绿,纵臾榴花开晚红。

    得句又从山色里,发机④浑在鸟声中。披衣出户眄⑥田野,好在良苗怀晚风。

    【注】①快:快意。②挨莎(ruó suō):摩挲。③纵臾:怂恿、劝说。

        ④发机:本意为拨动弓弩,这里指触动诗情。⑤浑:全。⑥眄:斜着眼睛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描绘了连日雨后旭日东升的情景。 B、颔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从正面描写风。 C、诗人看到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诗兴大发。 D、本诗描绘了诗人的田园生活,风格清快明丽。
    (2)、本诗题为“喜晴",请简析诗中何处透着喜意。
  • 6. 阅读下面文言文短文,完成各题。

    吴王欲伐荆

        吴王欲伐荆①,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②,游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吴王曰:“子来,何苦沾衣如此?”对回:“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③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④,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战!”乃罢其兵。

     ---------(选自《说苑》)

    【注】①荆:指楚国。②怀丸操弹:怀揣子弹,手拿弹弓。③居:停留。④委身曲附:缩着身子紧贴树枝,弯起前肢。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吴王欲   ②敢有者死     ③如者三旦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子来,何苦沾衣如此?

    ②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

    (3)、少孺子是用什么方法规劝吴王罢兵的,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 7. 古诗文积累。
    (1)、念天地之悠悠,。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2)、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
    (3)、 ,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5)、杜牧在《泊秦淮》中讽刺晚唐统治者醉生梦死、荒淫误国的诗句是: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诗句是:
    (7)、《陋室铭》中“”两句描写了陋室环境清幽、色调淡雅,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志趣。

三、现代文阅读(26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汤圆

    毕飞宇

        ①那一天我得到了一碗汤圆。但我们乡下人要土气一些,把汤圆叫作“圆子”。我的碗里一共有四个圆子,后来,有几个大人又给了我一些,我把它们吃光了。以我当时的年纪,我的母亲认为,我吃下去的数量远远超出了我的实际能力。所以,她不停地重复,她的儿子“爱吃圆子”,“他吃了八个”。

        ②直到现在,我都快五十了,我的母亲仍认定她的儿子“爱吃圆子”。其实我不喜欢。在那样一个年代,在“吃”这个问题上,爱和不爱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问题,首要的问题是“有”。在“有”的时候,一个孩子只有一个态度,或者说一个行为:能吃就吃。

        ③我还想告诉我的母亲,其实那一次我吃伤了。很抱歉,“吃伤了"是一件很让人难为情的事,可我会原谅自己。

        ④我为什么至今还记得那碗汤圆呢?倒不是因为我“吃伤了”,首要的原因是汤圆属于“好吃的”。吃好吃的,在当时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⑤“好吃的”有什么可说的吗?有。

        ⑥我们村有一个很特殊的风俗,在日子比较富裕的时候,如果哪一家做了“好吃的”,关起门来独享是一件十分不得体的事情,是要被人瞧不起的。我这么说也许有人要质疑:你不说你们家做了“好吃的”,人家怎么会知道呢?这么说的人一定没有过过苦日子。我要告诉大家,人的嗅觉是十分神奇的,在你营养不良的时候,你的基因会变异,你的嗅觉会变得和狗的嗅觉一样灵敏。这么说吧,你家在村东,如果你家的锅里烧了红烧肉,村子西边的鼻子会因为你们家的炉火而亢奋——除非你生吃。

        ⑦所以,乡下人永远都不会去烧单纯的红烧肉,他们只会做青莱烧肉、萝卜烧肉、芋头烧肉,一做就是满满的一大锅。为什么要这么做呢?要送。左边的邻居家送一碗,右边的邻居家送一碗,三舅妈家送一碗,陈先生(我母亲)家送一碗。为有青菜、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⑧我们乡下人就是这样的,也自私,也狠毒,但是,因为风俗,大家都有一种思维上的惯性: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它是普遍的,常态的。

        ⑨有一首名曲,叫《如歌的行板》。它是这么唱的:“瓦尼亚将身坐在沙发/酒瓶酒杯手中拿/他还没有倒满半杯酒/就叫人去喊卡契卡。”

        ⑩这第一次读到歌词是在1987年的冬天。那一年,我大学毕业,一个人在宿舍。读到最后一句的时候,几乎没有过渡,我的眼泪夺眶而出。我不需要回忆,不需要。往事历历在目。在我的村庄,在那样一个艰难的时刻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依然没有泯灭,它在困厄里流淌,延续:每一个乡亲都是瓦尼亚,每一个乡亲都是卡契卡。我就是卡契卡,可我还没有来得及做瓦尼亚,就离开了我的村庄。这是我欠下的。

        ⑪很可惜,在我还没有离开乡村的时候,这个风俗已经出现了表败的态势,最终彻底没落了。

        ⑫分享,多么芬芳的一个东西,它到哪里去了呢?

        ⑬“一块给狗的骨头不是慈善,一块与狗分享的骨头才是慈善。”这句话是杰克·伦敦说的。我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正上大学二年级,在扬州师范学院的图书馆里。这句话至今还像骨头一样生长在我的肉里。

        ⑭我要感谢杰克·伦敦,他在我的青年时代给我送来了最为重要的一个词:分享。此时此刻,我愿意与所有的朋友分享这个词:分享。这个词可以让一个男孩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男人——他曾经梦想着独自抱着一根甘蔗,从清晨啃到黄昏。

        ⑮我很高兴地注意到一个现象,“分享”这个词的使用率正在上升。我渴望着有那么一天,“分享”终于成为汉语世界里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而“分享”也真的成为我们切实可感的“民风”。              (选自《小品文选刊》2018年第6期,有剩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40多年后,“我”依然记得小时候那碗汤圆,这并非母亲所认为的我爱吃汤圆,事实上这和爱不爱吃没有太大关系。 B、过苦日子的乡下人自己有一点儿好的马上就会想起别人,并不是因为他们高尚无私,而是淳朴的风俗造成的思维习惯。 C、作者对风俗和法律的关系给出自己的理解,这与他曾经在艰难的日子里感受到伟大而温润的中国乡村传统有一定的关系。 D、“分享”的好风俗在我的村庄经久不衰,且“分享”的使用率不断攀升。我期待自己乡村的好风俗能够传播到全国各地。
    (2)、第①段中“我”读到这首西亚民歌最后一句的时候,“我的眼泪夺眶而出”的原因有哪些?请具体说说。
    (3)、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说“毕飞宇的语言是诗性的,像瑞士表一样准确、精致,字里行间流淌着汉语的血脉和韵律”。试品析下面句子中“点缀”一词的意味。

    因为有青莱、萝卜和芋头垫底,好办了,肉就成了一点“意思”,点缀在最上头。

    (4)、有人认为,在物质匮乏的时代,分享是一种淳朴的风俗。如今物质丰富,衣食无忧,分享失去了时代意义,不必再传扬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 9. 阅读下面的文章, 完成各题

    栀子不言自成蹊①

    石会文

    ①我家院子里有两棵栀子树,年年开花,满院芬芳,幽香袅袅羡煞人。

        ②院子里还种了樱树、杏树、桔树、柚树、桂树,最早送香的要数杏花,依次便是樱花、桔花、柚花、栀子花,至仲秋时节,才是桂花飘香了。这些花中,最香的应是栀子花,那天然自成的清香如娇女袭人。

        ③诸花中,樱花名气最大,每年幕名来武大看樱花的人项背相随,熙攘攒动。

        ④可我觉得樱花似乎有点徒有虚名,我认为樱花并不好看,星星点点,弥弥散散,也没什么香味。我想它的出名也许是人云亦云,炒作使然。

        ⑤但转念一想,既然人们都这么欣赏樱花,总有它的理由,后来我才明白,樱花是看气势的成片成片的樱花犹如花海一样,茫茫不见尽头,弥漫浩瀚,气势磅礴,那是何等恢弘。我家院子只有一棵樱树,是绝然出不了这等气势的。

        ⑥然而,栀子花就不同了,它无须樱花那样倚仗气势而惊艳,也不会像杏花那样经不起风雨摧残。栀子花,仅一朵就能艳压群芳,仅一树便可芳香怡人。栀子花在烈日下、风雨中却是显得更加艳丽清秀,它是烈日风雨中砥砺廉隅的精灵。

        ⑦我时常会在早上独自细品那默默而开的栀子花,白玉无瑕的花瓣,柔柔的、嫩嫩的,清洁得没有一丝尘泥,晶莹的露水抹在雪朵上,似少女的面颊一样柔丽润泽,营华剔透,娇丽淡雅得不显丁点装饰。特别是那几丝淡黄的花蕊,在层层叠翠的白玉中,格外珍颜。还有那花瓣上留下的花萼,清淡翠绿,仿佛是镶在白玉上的翡翠,楚楚动人。正如那“浅蕊黄金韵栀子****烂开栀子浑如雪”的心动描绘。

        ⑧有人说,栀子花是平民之花,一点不假。

    ⑨我说栀子花是平民之花,不仅因为是百姓喜爱它,而且它的属性也是平民化的。

    ⑩栀子花没有牡丹那样娇艳,也没有兰花那样典雅,更没有樱花那样受万人瞩目,它没有名花的头衔,它登不了大雅之堂。但它有的只是无以伦比的洁白如雪,清淡如水,玉洁清纯,朴实无华。它有的只是旺盛顽强的生命之力,只要给它一掬土,一份水,它就给你一个芬芳溢人的世界

        ⑪有人说,栀子花是为伟大诗人屈子而开,我是十分赞同的。

        ⑫栀子花开正值端午前后,是人们祭拜屈子的日子,不少地方,每逢五月初五,人们把一朵朵栀子花,一串串粽子抛向江河,以追思屈子为国怀沙抱死的壮举,这些栀子花与香粽,带去了人们对屈子的怀念与崇敬。

        ⑬是啊,栀子花开如雪,一尘不染,清纯无瑕,正是屈子那颗圣洁如玉的灵魂。栀子花性如铁,笑迎骄阳,傲视风雨,烈日风雨之下,越发坚强,越发葱翠不凋,正是屈子不畏强权、不惧流放,殊死抗争的志士风骨。

        ⑭栀如屈子,栀言屈志,让我越来越敬幕栀子了。

        ⑮盛爱栀子,因为它天生怀着泥土的芳查,天生一幅清丽淡素的容貌,⑤:丧朴宏无华的清纯,天生一个不惧风雨磨砺的凛性,天生一终与世无争的清风。

     (刊载于2022年05月02日,有删改。)

    【注解】①化用成语“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原意是桃树、李树不会说话,但因其花朵美艳,果实可口,人们纷纷去摘取,于是便在树下踩出一条路来;比喻为人真诚笃实,自然能感召人心。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栀子花为线索,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 B、第②段写自家院中的各类树木,通过对比的手法,引出了本文的叙述对象。 C、从第⑨段可知,我喜欢栀子花完全因为它是平民之花,具有平民化属性。 D、作者非常赞同“栀子花是为伟大诗人屈子而开"这一说法。
    (2)、栀子花的外形有哪些特点?请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面的“花朵资料卡”。

    花朵资料卡——栀子花

    花瓣

    花蕊

    花萼

    (3)、结合语境,从修辞角度赏析句子。

        我爱栀子,因为它天生怀着泥土的芳香,天生一幅清丽淡素的容貌,天生一表朴实无华的清纯,天生一个不惧风雨磨砺的凛性,天生一缕与世无争的清风。

    (4)、文章第①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少年自有凌云志,绚烂花开自芬芳。结合本文内容,请谈谈你可以学习栀子花身上哪些优秀品质?

四、名著阅读(10分

  • 10. 下列有关名著《海底两万里》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尼摩船长是个不明国籍的神秘人物,他会说多国语言。同时他也是个了不起的科学家,设计并建造了超乎人们想象的“诺第留斯号”潜艇。 B、《海底两万里》是一部科幻探险小说,除了文学价值之外,书中还包含了大量地理、历史、生物、物理、气象等方面的科学知识。 C、《海底两万里》构思巧妙,情节惊险。它主要讲述尼摩船长为了实现自己的发财梦想,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探险、寻找沉船宝藏的故事。 D、尼·德兰是一位职业的捕鲸专家,他有一个外号叫“鱼叉手之王”。
  • 11. 《海底两万里》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的。文中的“我”是哪一个人物?用第一人称叙述有什么好处?
  • 12. 自古“英雄多磨难”,请结合名著中尼摩船长的遭遇,谈谈我们该如何面对磨难。

五、写作(50

  • 13. 作文

        “莫道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诗句道出了对事物感受的消长变化。事似易而实难,绝境中可能也焕发生机。人生的某种经历,往往与血契合之处,让你恍然明白:有些事,其实也没有那么难,那么容易,那么苦……不管好玩还是无聊、简单还是复杂,甚至“酷”“牛”“爽”等感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请以“其实,也没有那么    ▲    ”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补充标题,完成作文;文体不限, 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