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2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2023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应用最新技术,从北京周口店的化石中识别出一块人类顶骨,经测定,判断出这块顶骨距今约20万年左右。据此可知,该顶骨的主人(     )
    A、已会人工取火 B、使用打制石器 C、使用磨制石器 D、已有爱美意识
  • 2. 某学校七年级的同学正在进行项目式学习,将收集的资料整合成如下表,该资料可佐证(     )

    文物图片

    文物介绍

    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

    仙人洞遗址出土的陶罐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猪纹陶钵

    大汶口遗址出土的白陶鬶

    所在省份

    陕西省

    江西省

    浙江省

    山东省

    A、商品经济开始出现 B、原始农业高度发达 C、中华文明多元发展 D、原始人类集体群居
  • 3. “周武王幼弟康叔封于卫,都朝歌;周公之子伯禽封于鲁”。天子“授民授疆土”,巩固了其“天下共主”的地位、材料中反映的制度是(     )
    A、郡县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 4. 下图是甲骨文“家”的演变过程,“宀”代表房屋,“豕”代表猪,表示屋里养着一头大腹便便的猪,对古人来说,圈养的生猪能提供稳定的食物来源。由此可推断(     )

    甲骨文“家”的演变过程

    A、早期文明与农业的关系密切 B、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 C、文字的诞生源于畜牧业发展 D、当时的文字尚未形成体系
  • 5. 2023年,电影《封神·朝歌风云》热映。它结合民间小说《封神演义》,讲述“纣王无道”、“武王伐纣”等故事。下列文物能为电影讲述的故事提供佐证的是(     )
    A、司母戊鼎 B、毛公鼎 C、四羊方尊 D、利簋
  • 6. 《吕氏春秋》记载:“今周室既灭,而天子已绝……众者暴寡,以兵相残,不得休息,”造成春秋战国时期,天下“以兵相残”的根本原因是(     )
    A、西周王室衰微 B、铁犁牛耕推广 C、分封制遭破坏 D、诸侯尊王攘夷
  • 7. 学会识别地图是培养时空观念的主要方法之一,下图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秦朝
  • 8. 下图是小琪家里收藏的一套1991年发行的特种邮票,共分“鱼嘴”、“飞沙堰”、“宝瓶口”3枚、色彩丰富,样式精美,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该邮票纪念的工程是(     )

    A、灵渠 B、三峡大坝 C、京杭大运河 D、都江堰
  • 9. 2023年11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阐述了中国“致力于永续发展,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这体现了诸子百家中的(     )
    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儒家思想 D、墨家思想
  • 10. 《云梦秦简》记载了一个名为“喜”的秦国人的生平和他写的日记,整理如表。这反映了(     )

    年份

    事件

    公元前235年

    喜在鄢陵县为官,负责审理案件

    公元前232年

    喜在平阳县从军

    公元前230年

    秦军攻韩

    公元前229年

    秦军攻赵

    公元前227年

    秦军攻魏

    公元前217年

    病逝,金器、玉器等随葬品很少,却有大量关于他生前审理各种案件记录的竹简

    A、喜是名门贵族的后代 B、喜见证了秦统一全国 C、喜认为秦国法律严苛 D、喜追随蒙恬北击匈奴
  • 11. 据《汉书》记载,秦朝收取的赋税占农民收入的大半,并且常常征发平民去服兵役、戍守边关,材料反映秦朝(     )
    A、赋役繁重 B、贪官横行 C、法律严苛 D、军备废弛
  • 12. 某校七年级学生进行了情景剧表演,部分台词如下,该情景剧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甲:“大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不能按期到渔阳了。”

    乙:“是的,按照秦朝法律,我们会被处死,这太残暴了。”

    甲:“与其等死,不如起义,难道王侯将相天生就是高贵的吗?”

    A、牧野之战 B、楚汉之争 C、大泽乡起义 D、黄巾起义
  • 13. 学者赵翼提出了“汉初布衣将相之局”,即汉高祖和多数文臣武将都来自于社会底层,君臣因此更了解百姓疾苦,这种局面(     )
    A、推动了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 B、促使汉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C、继承了秦朝以法治国的政策 D、加剧了西汉初年的社会矛盾
  • 14. 小明在研究两汉时期的某个历史事件时进行了如下总结:“政治上,惩处贪官污吏;经济上,轻徭薄赋;民族关系上,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该历史事件是(     )
    A、管仲改革 B、文景之治 C、王莽改制 D、光武中兴
  • 15. 东汉时期,汉和帝年幼继位,窦太后临朝称制,提拔兄弟,把持朝政。小皇帝长大后不甘心被架空,依靠身边的宦官郑众等人铲除外戚,郑众因此加官进爵,材料反映了(     )
    A、地方豪强势力强盛 B、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C、诸侯势力威胁中央 D、监察机构形同虚设
  • 16. “汉家西域是谁开,博望功成事可哀。断送壮夫知几许,换将胡物过东来,”诗中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班超 C、苏武 D、甘英
  • 17. 东汉时期除太学和地方公立学校广招学生外,私人教学之风也盛行,全国在校学生总数以数十万至百万计,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亦用纸写。这说明汉代造纸术(     )
    A、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B、有利于艺术的发展 C、促进了经济的增长 D、推动教育事业发展
  • 18. 这本医学著作从辨症、拟方等各个环节,建立了一套辩证治疗的原则,提出了对症下药,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它是(     )
    A、《黄帝内经》 B、《神农本草经》 C、《伤寒杂病论》 D、《水经注》
  • 19.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如要研究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基的历史事件,最合适的诗句是(     )
    A、本初屈指定中华,官渡相持勒虎牙 B、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C、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圆眼睁 D、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 20. 下图是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中的一个篇章,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

    第五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一节三国鼎立和西晋短期统一

    一、割据势力和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二、魏国的政治和经济

    三、蜀国的政治和经济

    四、吴国的政治和经济

    五、从西晋统一到八王之乱

    六、西、北边疆各族的内迁

    A、政权分立和民族迁徙 B、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
  • 21. 在我国历史上分裂与统一曾交替出现。其中,结束长期分裂割据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朝代①和②分别代表的是(     )

    A、商、秦 B、夏、西晋 C、西周、秦 D、秦、西晋
  • 22. 成语是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许多成语的来源与我国古代战役有密切联系。表中“?”处应填入(     )

    成语典故

    古代战役

    纸上谈兵

    长平之战

    破釜沉舟

    巨鹿之战

    风声鹤唳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赤壁之战
  • 23. 据西晋的史料记载,鲜卑说自己是黄帝之子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说明(     )
    A、民族认同感增强 B、民族间关系紧张 C、文化交融受阻碍 D、中外的交流频繁
  • 24. 三国时期,刘徽创立了割圆术,求得圆周率为3.1416。南北朝时期祖冲之运用刘徽的割圆术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这反映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     )
    A、实用与创造 B、传统与守旧 C、传承与创新 D、兼容与并包
  • 25. 下表反映了我国书法字体的演变过程。据此可以推断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是(     )

    图示

    《兰亭集序》


    A、隶书 B、楷书 C、草书 D、行书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共40分。)

  • 26.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服饰是中华文明的体现,服饰的变迁也见证了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嫘祖)始教民养蚕,治丝茧以供衣服”。

    ——摘自刘恕《通鉴外纪》

    师村遗址出土的石雕蚕蛹

    师村遗址出土了丰富的仰韶早期遗物(距今约6000年),特别是发现了我国年代最早的石雕蚕蛹,酷似家桑蚕。经实验室测试鉴定,师村遗址仰韶早期遗存中,发现了一定比例的桑科花粉,很可能与先民们养蚕缫丝有关。

    ——摘编自央视新闻《山西师村遗址:仰韶文化 石雕蚕蛹》

    材料二   1959年,新疆尼雅遗址曾出土一件东汉时期的“万世如意”汉字铭文锦袍。由一位深目高鼻的男墓主人穿着,和领襟同用“延年益寿大宜子孙”铭文锦制作,寓意幸福、祥和,具有典型东方经锦的工艺技术特色。

    ——摘编自阿迪力·阿布力孜《尼雅遗址出土衣冠服饰一瞥》

    材料三

    龙门宾阳中洞的帝后礼佛图

    北朝时期的服饰一改骑马民族服装样式,而逐渐被各种典雅宽松的汉族衣冠代替,最能体现这一变革就是龙门宾阳中洞的帝后礼佛图。图中人物都穿着宽松飘逸的汉族服饰,长袖垂地,鞋履笏头高耸,实际上与汉族帝王的排场毫无差别。

    ——摘编自李来玉《北魏孝文帝的服饰改革》

    材料四   展开历史长卷,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

    ——摘编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2019年9月27日)

    (1)、史料一般可分为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请据此指出石雕蚕蛹的史料类型,并提取材料一中能相互印证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深目高鼻的男墓主人”能穿着“汉字铭文锦袍”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鲜卑皇室贵族穿着汉族服饰的相关事件,并归纳其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文明发展的认识。
  • 27. 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制度和人民的努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其中经济改革措施如下:

    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

    为田开阡陌封疆。

    僇力本业(农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商鞅铜方量:商鞅变法时颁布的标准量器

    ——摘编自司马迁《史记》、统编历史教材

    材料二   汉文帝时,放纵豪民铸钱、冶铁、煮盐,吴王刘濞控制了海岸煮盐,邓通(汉文帝宠臣)独占了西山铸钱,吴王、邓通的钱遍布天下,所以才有了禁止私人铸钱的禁令。

    ——摘编自桓宽《盐铁论·错币》

    材料三   中原人民把他们的先进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带到江南,遂迅速改变了江南“火耕水耨”的落后面貌,这对江南经济的开发,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江南地区很快地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区,并且由于这个地区具有远比北方更为优越的自然条件,故发展非常迅速。

    ——摘自傅筑夫《中国经济史论丛(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
    (2)、为解决材料二出现的经济问题,指出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 28.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秦统一以后,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长期以来我国封建社会以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国家,有密切关系的。

    ——摘编自郭沫若《中国史稿》

    材料二   秦汉时期历史大事编年表

    时间

    重要历史事件

    公元前221年

    废除分封制,创立中央集权制;统一(①),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

    公元前214年

    秦始皇下令蒙恬监修长城

    公民前212年

    秦始皇开始修筑直道(从都城附近修造一条通往边境九原郡的道路)

    公元前168年

    汉文帝下令将租税定为“三十税一”

    公元前141年

    汉景帝令郡国务劝农桑

    公元前134年

    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尊崇儒术的主张

    公元前127年

    汉武帝接受主父偃“推恩”的建议

    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发动漠北战役

    公元前110年

    汉武帝下令平抑物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表中①的历史事件,并说明其作用。
    (3)、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为观点,请从材料二中选择至少两件历史事件加以论证。(要求:选取的历史事件与观点相符,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示例:西汉建立后,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采用一系列关心民心的措施,汉文帝将租税定调整为“三十税一”,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汉景帝下令郡国劝课农桑,重视农业生产,促进经济发展,使人民生活安定,巩固了国家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