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国中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18 植物的根、芽、花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18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猕猴桃果实中有很多籽,其结构基础是在猕猴桃的一朵雌花中有许多( )A、花粉 B、子房 C、胚珠 D、雌蕊2. 如图①~③是根尖结构的不同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③中的细胞均来源于根冠细胞 B、③细胞数量增多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C、②细胞由小变大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D、①中根毛的形成是细胞生长的结果3. 如图是枝芽及其发育成的枝条结构示意图,图中1~9代表相应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1是生长点,2是芽原基 B、3是幼叶,可发育成7 C、4可发育成9,9中有导管和筛管 D、5可发育成8,摘除6可促进8的生长4. 在植物根尖的结构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成熟区5. 盐碱地是粮食增产的“潜在粮仓”。当前,盐碱地综合利用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据报道,相关领域科研专家在青海重度盐碱地成功种植了蕨麻,这是我国在重度盐碱地成功种植植物的先例。科研专家还在柴达木盆地开展了青稞等粮食作物的耐盐碱性研究。(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蕨麻从盐碱地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下图中的( )A、a B、b C、c D、d(2)、青稞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这种生殖方式属于( )A、有性生殖 B、出芽生殖 C、分裂生殖 D、孢子生殖6. 杂交育种需要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收集的花粉来自( )A、花瓣 B、柱头 C、花药 D、子房7.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为我们揭示了遗传的奥秘。豌豆花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杂交时需将花粉涂在①上 B、②是能够产生花粉的花药 C、③能够发育成豌豆的种皮 D、④能够发育成豌豆的种子8. 丝瓜的花有雄花和雌花之分。雄花不能结果的原因是没有( )A、花瓣 B、花丝 C、花药 D、子房9. 山茶是云南八大名花之一,它的花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下列关于山茶花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结构是雄蕊和雌蕊 B、成熟雄蕊的花药里有花粉 C、受精发生在胚珠里 D、子房发育成种子10. 香椿是一种乔木,香椿芽有“树上佳蔬”的美誉。有关香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香椿芽是由叶芽发育成的 B、香椿的茎能逐年加粗是因为茎中有形成层 C、制作家具的香椿木取材于茎中的韧皮部 D、香椿依靠根毛从土壤中吸收水分11. 某镇为振兴乡村旅游经济,每年举办“三月桃花节”、“六月摘桃节”,吸引市民纷至沓来赏花摘桃。右图为小红观察到的桃花和桃子的基本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A、桃花的主要结构是③和⑥ B、①中的花粉落到④上的过程叫做受精 C、图甲中的⑥将来发育成图乙中的⑨ D、开花季节如遇阴雨连绵的天气,可通过人工辅助授粉提高桃子产量
二、填空题
-
12. 桃树在开花季节,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影响花粉落到(填左图中的标号)上,常会导致减产;在结出的桃子中,图右中的B是由图左中的(填标号)发育而来。
三、读图理解题
-
13. 农谚说“有收无收在于水,多收少收在于肥”。如图为绿色植物部分结构及生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1)、农作物的收成主要在于有机物的积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场所主要位于叶片结构中的(填序号)。(2)、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⑤ , 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吸收的水大部分被运到叶片,由叶片表皮的④散失到大气中,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3)、农田适时松土是为了使植物的根得到充足的 , 保证呼吸作用正常进行。(4)、在果树栽培时,通常会给树木输液补充水和无机盐,输液用的针头应插入树木的组织,通过其中的导管向上运输。14. 杏树是新疆林果业重要的种质资源,春季赏杏花,夏季吃杏子,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①和②组成的结构是。(2)、成熟的花粉落在③上的过程叫。(3)、完成受精后,胚珠发育成⑥,它与⑤都属于器官。(4)、杏树可由⑥发育而来,这与细胞的、分裂和分化息息相关。在杏树的生长过程中,对含磷的无机盐的需要量比含硼的无机盐要(填“多”或“少”)。(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以杏树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较少,营养结构更简单,因此其自动调节能力相对(填“较强”或“较弱”)。
四、综合应用题
-
15.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有50余万种。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西湖春色归,春水绿于染”中提到的植物没有的分化。(2)、“青苔满街砌”中的植物通常被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原因是。(3)、“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诗句中“梅”属于植物。根的生长依靠图甲中的[]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伸长实现的,根生长所需要的有机物是通过输导组织的运输来的。(4)、大部分蕨类为常绿植物,叶形婀娜多姿,且以其古朴、典雅、清新成为人们喜爱的观赏植物。如果在家中种养盆栽蕨类(如图乙),你认为应如何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