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综合测试第一单元测评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15 类型:单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于内心的真实声音,才能打动人,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道义在肩,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诚然,从文学概念上讲,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只有真正的介入,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丧失了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材料二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紧扣当代现实,才能既保证其成立,又保证其有意义。
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作为诗人,最理想的状态是,混迹在人群中,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又不能过分脱节,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进行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又能达到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材料三 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才有了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模仿现实世界,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等。无论采用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诗歌也莫能例外。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走出目前的低谷,必须进行精神重建,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而是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相结合。
(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需要及时介入现实,但作为文学概念的一种,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 B、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 C、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材料一的观点,并指出诗人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 D、针对材料二的观点,材料三有不同意见,其提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本质不同。(2)、根据上面的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并及时介入;没有真正的介入,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 B、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成就伟大的诗歌。 C、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D、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要考虑“怎么写”,更要考虑“写什么”。 B、诗歌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都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就能够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增强社会认同,使诗歌具有稳定社会的功能。 C、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坚守新文化运动的传统,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中国诗坛没有缺席。 D、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拒绝官腔套话的侵蚀,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诗歌回归现实能否改变目前诗坛的困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井
杜运燮
我是静默。几片草叶,
小小的天空飘几朵浮云,
便是我完整和谐的世界。
是你们在饥渴的时候,
离开了温暖,前来淘汲,
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
但我只好被摒弃于温暖
之外,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有孤独
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
你们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灵深处
让四方飘落的花叶腐烂。
你们也只能扰乱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
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
你们可用垃圾来使我被遗弃,
但我将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涤
它们,我将永远还是我自己:
静默,清澈,简单而虔诚,
绝不逃避,也不兴奋,
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
1944年
(1)、下列对这首诗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节写“井”的沉静品质。“几片草叶”和“几朵浮云”,便构成“我”“静默”又“和谐的世界”。 B、第二节写人们“前来淘汲”井水时,“井”才“瞥见你们满面的烦忧”,人们的烦忧也让“井”内心荡起涟漪。 C、第三节写“我”只有“满足于荒凉的寂寞”,“才能保持永远澄澈的丰满”,“井”的性格特性由此显现出来。 D、诗歌的第二节至第六节是“我”与“你们”的对话。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则是对井的总体勾画,显示其品质。(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井”喻人,第一节中“我是静默”,为全诗奠定了基调,突出了“井”的品质。 B、这首诗虽然短小,细节描写却十分到位,如“微雨来的时候,也苦笑几声”,十分传神。 C、诗歌通篇运用对比,在“我”的“静默”与“你们”的“烦忧”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D、人们常说“心如枯井”,可见“井”总是孤寂、凄凉的象征。这首诗正是这种心境的反映。(3)、从第二节起,在作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个对话者“你们”。“你们”指什么人?写这些人有什么作用?(4)、如何理解“我的生命来自黑暗的地层,/那里我才与无边的宇宙相联”的内涵?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鲁芝字世英,扶风郿人也。世有名德,为西州豪族。父为郭氾所害,芝襁褓流离,年十七,乃移居雍,耽思坟籍。郡举上计吏,州辟别驾。魏车骑将军郭淮为雍州刺史,深敬重之。举孝廉,除郎中。后拜骑都尉、参军事、行安南太守,迁尚书郎。曹真出督关右,又参大司马军事。真薨,宣帝代焉,乃引芝参骠骑军事,转天水太守。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户口减削,寇盗充斥,芝倾心镇卫,更造城市,数年间旧境悉复。迁广平太守。天水夷夏慕德,老幼赴阙献书,乞留芝。魏明帝许焉。曹爽辅政,引为司马。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及宣帝起兵诛爽,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劝爽曰:“公居伊周之位,一旦以罪见黜,虽欲牵黄犬,复可得乎!若挟天子保许昌,杖大威以羽檄征四方兵,孰敢不从!舍此而去,欲就东市,岂不痛哉!”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诸葛诞以寿春叛 , 文帝奉魏帝出征 , 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诞平,迁大尚书,掌刑理。武帝践阼 , 转镇东将军,进爵为侯。帝以芝清忠履正 , 素无居宅 , 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芝以年及悬车,告老逊位 , 章表十余上,于是征为光禄大夫,位特进,给吏卒,门施行马。羊祜为车骑将军,乃以位让芝,曰:“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和而不同,服事华发,以礼终始,未蒙此选,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上不从。其为人所重如是。泰始九年卒,年八十四。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
(节选自《晋书·鲁芝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出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市,恢复旧境;离任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言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 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重。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诸葛诞以寿春叛,文帝奉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②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5)、鲁芝的“清忠履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塞下曲六首(其三)
李 白
骏马似风飙,鸣鞭出渭桥①。
弯弓辞汉月② , 插羽破天骄③。
阵解星芒尽④ , 营空海雾⑤消。
功成画麟阁,独有霍嫖姚⑥。
【注释】①渭桥:位于唐代长安西北渭水上。②辞汉月:指离开京城。③天骄:指匈奴,这里指敌人。④星芒尽:指战争结束。⑤海雾:沙漠上的雾气,指战争的气氛。⑥霍嫖姚:即霍去病,汉武帝时名将,曾做过嫖姚校尉。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写战马飞奔出渭桥,风驰电掣,既说明兵强马壮,军队士气旺盛,又渲染了军情急迫的紧张气氛。 B、颔联并没有直接描写战场厮杀的场景,在“弯弓”与“插羽”之间就迅速地结束了战争,照应了首联的内容。 C、颈联描写“破天骄”后的景象,战争结束后,敌军营寨空无一人,战争的气氛消失。这一景象烘托出战争的悲壮惨烈。 D、尾联是说军队凯旋后只有像霍嫖姚这样的大将才能被绘像于麒麟阁,“独有”二字略有讽刺当政者之意。(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塑造将士们的形象?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描绘静中有动、生机勃勃场面的句子是“ ,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直接抒写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3)、在《醉翁亭记》中,欧阳修以“ , ”写山间的春夏美景让自己流连忘返。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____。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 ),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并产生如此深远的影响。
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 , 炽热而深邃 , 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____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显现光明,在困难中指明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____,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
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____,突显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
(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 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 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俯拾皆是 波澜壮阔 荡气回肠 贯通古今 B、鳞次栉比 波澜壮阔 感人肺腑 博古通今 C、鳞次栉比 云谲波诡 荡气回肠 博古通今 D、俯拾皆是 云谲波诡 感人肺腑 贯通古今(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毛泽东诗词蕴含着激情,充满着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B、毛泽东诗词充满炽热的激情,蕴含深邃的理性,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C、毛泽东诗词包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 D、毛泽东诗词蕴含着饱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7.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青春不是人生的一段时期,而是心灵的一种状态”。_ , 心态上的年轻却是能够永远保持的。无论做人还是做事,方式可以沉稳持重, , 否则必定一事无成。只有保持年轻心态,葆守青春状态,才能自信若胸有成竹,勃发如沐浴春风。 , 流淌出的不只是无穷的激情,更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刚猛勇毅的魄力。
8. 下面是关于音乐的思维导图,请把它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60字。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清代诗人袁枚有一首赞美青苔的小诗:
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读过这首小诗,你有什么感想?请根据阅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