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1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歌曲《长城谣》唱到:“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高粱肥,大豆香,遍地黄金少灾殃。自从大难平地起……骨肉离散父母丧……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新的长城万里长。”据此判断,“大难平地起”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华北事变 C、七七事变 D、南京大居杀
  • 2.  “日军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材料表述的是一二•九运动的(    )
    A、背景 B、过程 C、结果 D、影响
  • 3.  “这次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文中的“光明前途”是指(    )
    A、结束君主专制制度 B、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 C、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D、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
  • 4. 抗日战争凝聚了全民族的力量,经过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下列抗战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九一八事变

    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

    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七事变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

    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A、 B、 C、 D、
  • 5.  1940年,某报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篇社论反映出(    )
    A、淞沪会战打破了日军灭亡中国的迷梦 B、台儿庄战役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C、百团大战振奋了国人抗战胜利的信心 D、第三次长沙会战在国内外的积极影响
  • 6.  邓子恢主持下的华中抗日根据地由主七佃三的“三七分租”,逐渐改变为佃七主三的“倒三七分租”;为打击农村高利贷而规定为“分半给息”,即实行一分半利息,以保护贫苦农民利益。这些举措实施的土地政策是(    )
    A、打土豪、分田地 B、减租减息政策 C、耕者有其田 D、包产到户
  • 7.  1940年9月,延安《新中华报》在贺电中写道:此次战役不仅打破了敌寇在华北之不断“扫荡”和封锁,同时将提高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这次战役是(    )
    A、淞沪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 8.  这场战役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这场战役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 9.  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常用的重要方法。小华同学收集了一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

    A、全民族团结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援助 C、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抗击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D、中国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 10.  右图是1941年发表的漫画。画面是一日本侵略者,左脚已经深陷中国大陆的泥沼中难以自拔,右脚也将陷入太平洋的泥沼中。这从一个侧面印证了( )
    A、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B、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东方主战场 C、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互相配合,构成抗战整体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扭转了战争形势
  • 11.  下列分别是我抗日军民在华北破袭铁路统计图和破袭铁路线场景。场景反映的破袭行动高潮出现在(    )

    A、五四运动 B、徐州会战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 12. 捉蒋——惊天义举;放蒋——大局为重;送蒋——重情重义。与之相关的史事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七七事变 D、皖南事变
  • 13. 抗战时期,“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华北平原上的一户人家写下对联:“万众一心保障国家独立,百折不挠争取民族解放”,横批:“抗战到底”。这( )
    A、揭开了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序幕 B、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C、反映了中华儿女血战到底的决心 D、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 14.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伪军加紧封锁和进攻敌后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2日,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生产动员大会,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克服困难”的号召,要求部队、机关、学校发展生产。随后,各抗日根据地的生产运动广泛开展起来,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大生产运动( )
    A、解决了根据地农民土地问题 B、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 C、适应了抗日战争形势的变化 D、粉碎了日寇疯狂的军事进攻
  • 15.  史实是对历史事实不带有个人感情色彩客观陈述;史论则是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叙述属于“史论”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B、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根据协议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八路军——五师于平型关设伏,歼灭日军1000多人 D、百团大战的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 16. 我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运用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方法搜集到以下历史信息,由此推断他们要论述的观点是(    )

    中共中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

    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中国共产党大力推动抗日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A、国际支持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保证 B、国共合作是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C、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D、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 17.  1937年7月8日,即事变发生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向全国发出通电:“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此“事变”指的是(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一•二八事变
  • 18. 1938年广州、武汉相继失守后,大部分音乐工作者转入敌后或大后方,创作了《游击队歌》《八路军进行曲》等作品,之后这些作品被广大军民传唱。这反映了( )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初步形成 B、正面战场取得巨大战绩 C、抗日根据地军民抗日热情高涨 D、各条战线欢庆抗战胜利
  • 19.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它把中国历史划开了两个时代,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
    A、南京解放、《南京条约》、九一八事变 B、南京解放、《辛丑条约》、七七事变 C、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七七事变
  • 20. 1945年,中国共产党的某次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领导机关,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次大会是(  )
    A、八七会议 B、古田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二、材料分析题

  • 21.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1937年7月,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众志成城,浴血奋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协同作战,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请根据下面的时空轴及所学知识,把空白处补充完整。 

     ​ 

    (1)、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①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②初步形成。 
    (3)、平型关大捷是③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4)、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④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5)、八路军总部在⑤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广阔的地域,对日军发动了一场大规模进攻,史称“百团大战”。 

三、综合题

  • 22. 以下是周云同学学习“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设计的手抄报内容。

    请你阅读后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时间轴

    《义勇军进行曲》的传唱

    在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鼓舞下,中国电通影片公司拍摄了电影《风云儿女》,由田汉作词聂耳谱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该片主题歌,铿锵有力的歌声唱出了亿万中华儿女反抗外敌侵略、誓死保卫祖国的心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英国、美国等国广播电台也经常播放这首歌曲。

    知识延伸

    抗日根据地人民积极参军,替军队运输粮食;游击队、民兵和自卫军广泛展开袭击和爆破,侦察敌情,清除奸细,运送和保护伤员,直接帮助军队作战,抗战后期,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共抗击和钳制了侵华日军三分之二的兵力。日军惊呼,敌后战场是“没有战场的战场”,随时随地都有灭顶之灾。

    (1)、你认为在时间轴上还可以增加哪两个重大历史事件?并简单说明理由。(10分。要求:选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期间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事件;在时间轴上分别标注出这两个历史事件;时间轴上事件顺序要正确)
    (2)、阅读手抄报后,谈谈你对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有了什么进一步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