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中考真题单元练(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14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
-
1. 1912年2月12日,在颁发的《清帝退位诏书》中写道:“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诏书中提到的“民军起事”产生的重大意义在于( )A、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B、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C、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2. 下图为某教师课堂教学设计的板书片段。其讲述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3. 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图所示的“民国八年”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14年 B、1919年 C、1924年 D、1929年4. 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写道:“随着武昌城头的枪声响起,一场全国性的各省‘独立’运动爆发了,清王朝犹如泥人一般摇摇欲坠。”材料描述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5. 近代中国的探索之路充满曲折,如图①处所示道路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义和团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6. 辛亥革命是矗立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座不朽的丰碑。这里“丰碑”的含义是指( )A、揭开了新民主义革命的序幕 B、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C、实现了完全的民族独立 D、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7. 1912年有报道称:“革命军手持剪刀沿途为行人强迫剪辫。”报道中的“剪辫”事件发生在( )
A、新文化运动期间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期间 C、五四运动期间 D、北伐战争期间8. 1912年1月1日晚,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在南京隆重举行。狮子山炮台鸣放礼炮108响,宣告 ( )A、 新中国成立 B、国民政府垮台 C、中华民国成立 D、南京获得解放9.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抱憾而逝,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但孙中山为进步奠定了基础,其追随者得以在此基础之上继其遗业。材料中的“痛苦与失序”不包括( )A、武昌起义 B、袁世凯独裁统治 C、尊孔复古的逆流 D、北洋军阀混战10. 清帝溥仪退位时,仍保留皇帝尊号,每年坐收四百万元巨款,养尊处优于北京皇宫这表明( )A、君主专制仍存在 B、革命果实被窃取 C、辛亥革命不彻底 D、民主共和难实现11. 民间曾流传过这样一段歌谣:“中国若是古希腊,湖南就是斯巴达;中国若是德意志,湖南就是普鲁士。若要中国真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这首歌谣充分反映了湖南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下列人物与歌谣相符的是( )①黄兴 ②曾国藩 ③左宗棠 ④康有为 ⑤谭嗣同 ⑥孙中山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12.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为振兴中国耗尽毕生精力,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孙中山的革命指导思想是( )A、师夷长技 B、维新变法 C、三民主义 D、实业救国13. 孙中山将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的革命目标是(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 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14. 从1911年10月到11月下旬,全国已有湖北、湖南、广西、四川等一半以上的省份宣布独立。这是响应( )A、黄花岗起义的爆发 B、北伐战争的进行 C、武昌起义的胜利 D、护国战争的发动15.命令
……
(三)工程八营,以占领楚望台军城库为目的。
……
(五)四十二标一营左队进攻汉阳城
……
(六)四十二标二营占领汉口大智门、硚口一带。
……
总司令 蒋翊武
与此“命令”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护国战争 D、中华民国成立16. 《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其中,“千年壮举”指( )A、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B、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17. 《辛丑条约》签订后,章炳麟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的《革命军》、陈天华 的《猛回头》《警世钟》等著作( )A、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 B、宣传维新思想,号召变法图强 C、号召推翻清政府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D、宣传民主与科学思想,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18. 下图是1912年四川军政府铸造的银币,银币背面上方铸“中华民国元年”,中间铸刻的篆书“汉”字取代了惯例使用的代表封建帝制皇权的蟠龙图案。这一变化可以佐证辛亥革命( )
A、追求民主共和 B、掀起实业救国热潮 C、废除科举制度 D、推翻北洋军阀统治19.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初,入同盟会者激增,“一日附者率数千”,趋炎附势之徒也竞相加入,借以获得进身之阶。这反映了( )A、民主革命任务完成 B、辛亥革命潜藏危机 C、民生主义初步实现 D、军阀割据局面形成20. 清末,梁启超首先提出“中华民族”这一概念;到民国初年,各种以“中华”命名的组织和机构蓬勃兴起,如“中华革命党”“中华银行”等。这一现象( )A、否定了传统的华夷观念 B、利于维新变法思想传播 C、体现民族意识进一步觉醒 D、推动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二、材料分析题
-
2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孙中山领导发动了广州起义,1900年,孙中山又领导发动了惠州起义,两次起义均遭到失败。孙中山后来说,广州起义失败时,“举国舆论莫不目子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咒诅谩骂之声,不绝于耳。”但惠州起义失败后,“则鲜闻一般人恶声相加,而有识之士且多为吾人扼腕叹息,恨其事不成矣。前后相较,差如天渊。”
材料二: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一时报纸风起云涌,蔚为大观”,许多报纸以监督政府为己任,议论时政得失,如《民国新闻》以“维护共和政体”为宗旨。各种政党、社团纷纷成立,1912年10月,仅在民政部登记的团体就有85个,包括政治团体22个。由于“社会对政治兴味非常亢进”,政法学校和大学法科学生猛增,“一时法政学校遍于全国”。
——均摘编自李侃主编《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从广州起义到惠州起义,中国民众对孙中山领导发动武装起义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说明了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辛亥革命后,中国民众对政治持什么态度?这一态度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回答2点)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初步带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摘编自张海鸥等《中国近代史》(第二版)
材料二
由早期维新思想家发展而来的一批新式知识分子。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个共同认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甲午战后,他们作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开始登上政治舞台。1898年的戊戌变法,就是他们的第一次政治演出。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1840—4919)》(第四版)
材料三
1912年3月(即辛亥革命爆发半年左右),有人在《时报》上发表了以《新陈代谢》为题的文章,其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断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陆代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这场运动”名称及该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救国主张,列举他们中的一位代表人物。(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4)、综合以上材料和问题,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早期探索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