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八单元《词语积累与词语解释》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文言文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南方有鸟焉,名曰蒙鸠,以羽为巢,而编之以发,系之苇苕,风至苕折,卵破子死。巢非不完也,所系者然也。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辟而近中正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B、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C、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D、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远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
    (2)、下列对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劝学》作者是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先秦儒家学派的最后代表。 B、“金就砺则利”中的“金”代指金属制的刀斧等。 C、与孟子的“性善论”相对,荀子提出“性恶论”,认为人的本性是“恶”。 D、《诗》《书》指《诗经》和《尚书》,与《礼》《易》《春秋》并称为道家“五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首先提出“学不可以已”这个观点,足见学习的意义重大。 B、课文第2段连用了五个比喻论述学习的重大意义。 C、课文第5段论述学习的方法和态度,强调要逐步积累,坚持不懈,专心致志。 D、文章条理清晰,论述严密,全文围绕“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展开论述。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劝学》第二段中运用的几个比喻在意义上有何内在联系?

二、古代诗歌阅读

  • 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 , 笑倩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明年此会知谁健?醉把茱萸仔细看。

    【注】①孟嘉在聚会中帽落而依然风度翩翩,当人们嘲笑他时,又能从容应对,使四座叹服。后遂用“孟嘉落帽、山头吹帽、山头落帽”等称扬人的气度宽宏,风流倜傥,潇洒儒雅。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按照诗歌节奏可划分为六层,层层变化,宛转自如,读来有顿挫起伏之感。 B、颔联化用“孟嘉落帽”的典故,表明诗人跟孟嘉一样显示出名士风流蕴藉之态。 C、颈联描山绘水,写蓝水远来,千涧奔泻,玉山高耸,两峰并峙,尽显峥嵘气势。 D、尾联中诗人虽已醉眼朦胧,却仍盯住手中茱萸细看,不置一言,却胜万语千言。
    (2)、有人评价这首诗说“诗人满腹忧情,却以壮语出之”,请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

三、作文

  • 3.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作文。

    花解语,鸟自鸣。生活中处处有语言,不同的语言打开不同的世界,比如雕塑,基因等都是语言,还有有声的、无声的语言。语言丰富生活,演绎生命,传承文化。

    请以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体裁不限,诗歌除外。

  • 4.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后面的写作任务。

    成语源于生活,反映生活,不少成语都折射出诸多的文化意义。

    很多成语与史实有关。如“归马放牛”本指武王伐纣后将征战用的牛马放归于华山的南坡和桃林的原野上的故事,“死灰复燃"原出西汉韩安国的故事,等等。

    有的成语与古代器物有关。如传说大禹铸九鼎,九鼎象征天下九州,象征国家,是极为重要的东西,故后人在说到某人的意见很重要时,用“一言九鼎”来形容。烹饪食物时,鼎下烈火燃烧,鼎内热水沸腾,有一种旺盛、热烈的气氛,于是就有了“人声鼎沸”“鼎鼎大名”等成语。

    有的成语与度量衡有关。如“不同寻常”“退避三舍”中的“寻常”“舍”都是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十六尺叫一常,三十里为一舍。“锱铢必较”“千钧一发”中的“锱铢”“钧”都是重量单位,一两的四分之一为一锱,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为一铢,三十斤为一钧。“半厅八两”,旧制一斤合十六两,半斤等于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不少成语与动物有关。如“虎入羊群”“暴虎冯河”“羊质虎皮”“龙行虎步”“初生牛犊不怕虎”“兔死狗烹”“龟毛兔角”“猫鼠同眠”等。

    有些成语还涉及音乐领域。如“胶柱鼓瑟”中的“瑟"是古代的弦乐器,“柱"是瑟上调弦的短木。“有板有眼”中的“板”“眼”原指音乐中的强拍、弱拍。“阳春白雪”“下里巴人”原指高雅音乐和通俗音乐。

    有的成语还涉及地理知识。如粤地气候湿热,极少下雪,蜀地多山多雾,于是就有“粤犬吠雪”“蜀犬吠日”等成语,寓少见多怪的意思。

    有的成语与宗教文化有关。如“一尘不染”,佛家称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修道的人不被六尘所玷污,称为“一尘不染”,泛指人品纯洁,丝毫没沾染坏习气。“五体投地”,五体”指两手、两膝和头,五个部位着地,是佛教中最恭敬的礼节,形容敬佩到了极点。“六神无主”,“六神”指道教中的心、肝、肺、肾、脾、胆六脏之神,形容惊慌或着急而没有主意。

    另外还有很多成语涉及古代的政治、典章、礼法、战争等方面。如“司空见惯”“衣冠禽兽”“三从四德”“鸣金收兵”等。

    中国的成语,形象精练,充分体现了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而成语里面,有不少是与汉服有关的。请以“成语中的汉服文化”为主要内容,写一篇语言札记,300字左右。

四、文言小题

  • 5.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然秦以区区之地 B、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C、成败异变,功业相反 D、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 6.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蒲留仙先生《聊斋志异》,用笔精简,寓意处全无迹相,盖脱胎于诸子,非仅抗于左史、龙门也。相传先生居乡里,落拓无偶,性尤怪僻,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不求于人。作此书时,每临晨携一大磁罂,中贮苦茗,具淡巴菰一包,置行人大道旁,下陈芦衬,坐于上,烟茗置身畔。见行道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偶闻一事,归而粉饰之。如是二十余寒暑,此书方告葳。故笔法超绝。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寓意处全无迹相 B、脱胎于诸子 C、为村中童子师,食贫自给 D、偶闻一事,归而粉饰
  • 7. 依据成语理解、掌握古今异义词。

    请根据成语“狼狈不堪”“不堪设想”中的“堪”字的意义推求下列各句中的“堪”的意义。

    (1)、人不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
    (2)、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         ( )
    (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伯仲间!     ( )
    (4)、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摘? ( )
  • 8. 阅读下面的文段,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郭崇,应州金城人。重厚寡言,有方略。从周祖平河中,以功迁果州防御使,领护圣右厢都指挥使。宋初,加兼中书令。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太祖曰:“我素知崇笃于恩义,盖有所激发尔。”遣人觇之,还言崇方对宾属坐池潭小亭饮博,城中晏然。太祖笑曰:“果如朕言。”未几来朝。

    (节选自《宋史·郭崇传》,有删改)

    (1)、崇追感周室恩遇,时复泣下。
    (2)、监军陈思诲密奏其状,因言:“常山近边,崇有异心,宜谨备之。”
  • 9. 利用成语掌握词类活用现象。

    请指出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

    突( )

    地( )

    而飞( )

    今( )

    财( )

    思迁( )

  • 10. 请根据下面给出的词语的本义和引申义,分析并翻译句子。
    (1)、“期”

    【本义】一段时间

    【引申义】①规定的时日,期限。②等待。③期望,要求。④约会。

    ①以五年为 , 必复之全之。(《病梅馆记》)

     我乎桑中。(《诗经・鄘风・桑中》)

    ③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归去来兮辞》)

    (2)、 “适”

    【本义】往,到

    【引申义】①归向。②出嫁。③适合,适宜。④恰好,正巧⑤通“嫡”,正妻所生长子,正妻。

    ①杀立庶。(《史记・鲁周公世家》)

    ②余客稷下。(《地震》)

    ③处分兄意,那得自任专!(《孔雀东南飞》)

    (3)、“覆”

    【本义】反,翻转

    【引申义】①颠覆,灭亡,覆没。②倒,倾倒。③覆盖,遮蔽。④保护,庇护。

    ①前车 , 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②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古列女传》)

    (4)、“修”

    【本义】修饰,装饰

    【引申义】①修理,整治。②修养,修行。③修建。④善,美好。

    ①内立法度,务耕织,守战之具。(《过秦论》)

    ②行虽而不显于众。(《进学解》)

    (5)、“覆”

    【本义】反,翻转。

    【引申义】①颠覆,灭亡,覆没。②倒,倾倒。③覆盖,遮蔽。④保护,庇护。

    ①前车 , 后车诫。(《汉书·贾谊传》)

    ②括既行,代廉颇。三十余日,赵兵果败,括死军。(《古列女传》)

五、小阅读

  • 11. 阅读课本P130《语言的演变》,以下面的表格中所列的新词语为例,探究新词语产生的原因,并完成表格。

    新词语

    原因

    阐释

    克隆、云计算

    科技进步

    科技前沿知识名词

    核心素养

    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动漫

    求简心理

    克隆、核心素养

    “克隆”是英文“clone”或“cloning”的音译;“核心素养”源于经合组织和欧盟理事会的研究报告,译自英文“Key Competencies”

六、判断题

  • 12.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使用的对错。

    ①诸侯纷争的战国打破了天下的安宁,生灵涂炭。在秦这块土地上,这时孕育着一股亘古未有的强大力量,也只有这种力量,才能平息烽烟,让人们过上海晏河清的日子。

    ②小王和他哥哥很有默契,不用语言交流,道路以目即可明白彼此的心思。

    ③在制定班规的主题班会上,许多同学认为进校园必须穿校服、不能使用手机等规定都是过时的金科玉律 , 不应该再列在班规中。

    ④面对歹徒,他奋力反抗,在双方纠缠之际,将歹徒刺伤,歹徒在送进医院后,伤重不治而亡,民众普遍认为这种防卫过当的行为罪不容诛

    ⑤通过民间的交往,两国逐渐加深了了解,最终签订了城下之盟 , 希望子孙后代能保持两国之间的友好睦邻关系。

    ⑥法制社会绝不允许明火执仗、打家劫舍、公开抢夺的劫匪立足,各地公安机关对这些不法之徒要加大打击力度。

    ⑦他失手致人死命,的确有罪,但罪不当死;判他死刑,量刑过重,罪不当罚 , 同样有损法律的公正。

    ⑧关汉卿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不仅写作剧本,有时还粉墨登场 , 亲自演唱,借杂剧来揭露黑暗现实,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

    ⑨岁月如行云流水般静静流逝,白发悄悄地爬上了他的鬓角,三十多年桃李芬芳的教学生涯成为他人生最美好的记忆。

    ⑩哲学博大精深,要真正登堂入室 , 谈何容易!

    ⑪这本侦探小说,构思新颖,不落窠臼 , 值得一看。

    ⑫古时读书人多是文武全才,奔驰沙场能英勇杀敌,撰写诗文则倚马可待 , 足为我们今天学习的典范与楷模。

    ⑬好的演员一定要内心冷静,这样才能恰当表现出所扮角色的热烈情感,他先得学会不“动于衷”,才能惟妙惟肖 , 才能把角色的喜怒哀乐生动地“形之于外”。

    ⑭这一场戏演得绘声绘色 , 赢得了满场观众的喝彩。

    ⑮这十八个罗汉个个都只有拳头大小,有的在念经,有的在敲木鱼,有的在打拳……它们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⑯在许多人眼里,美术馆一直是下里巴人的代名词,是少数有艺术造诣的人出入的地方,里面陈列的通常是看不懂的作品。

    ⑰何先生西洋油画的功底非常深厚,对中国画的春秋笔法也十分熟稔,寥寥几笔,一个鲜活的形象便跃然纸上。

七、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旮旯”一词探源

    庄寿雨

    “旮旯”是北方居民生活中一个常用的词,指屋子里或院子里的角落,或指一切角落。近年,北京人艺演出了话剧《旮旯胡同》,说的就是北京的一个不起眼的小巷子里发生的故事。

    “旮旯”这个词应该是阿尔泰语系的语言音译过来的,它的原意是表示居住地。今天的蒙古族居住地还有很多这样的地名,它们是与旮旯一词发音类似的词,像阿尔本格勒镇等。“旮旯”“格勒”发音相似,写法不同,语源应该是相同的。汉语中使用“旮旯”一词的地区,正是我国长城沿线及华北、东北地区,是汉族与阿尔泰语系诸族长期相伴生活的地区,他们的语言影响了汉语是可想而知的。现在的北京方言中就有大量的蒙、满语词,如“窟窿”,即借用蒙古语“库伦”(蒙古语语意为围起来的地方)一词,都表示小的空间,汉语在词意上有所变化。

    那么,汉族是怎样借用“旮旯”这个词的呢?又是怎样把它由表示重要的居住地的词,演变成一个表示边远小地方以至角落的词的呢?我想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词汇的演变过程推测出其演变的情况。例如,我们原本郑重地称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为国际友人、外宾、外国人,后来,外国人越来越多,民间就称他们为“老外”了。“旮旯”一词的演变也应该符合这个规律。开始,阿尔泰语系某族人来到汉族聚集区,问他们从何处来,他们自然说某某格勒。后来,来的人多了,都说是来自某某格勒。时间长了,就演变为不发达的鲜为人知的边远、偏僻的地方,语音也打趣地变为“旮旯”。

    汉语里借用“旮旯”一词,可以单称“旮旯”,也可以和汉语里原来的词结合,叫“犄角旮旯”,两个字不能拆开, 这是很多外来语词的共同特点,如葡萄、哨呐、珐琅等, 在阿尔泰语系中,“旮旯”表示宏大、雄伟、神圣的地方,从当初造字的字形上也能看出来。两个字都有“日”字。.汉语中“旮旯”的本意是太阳的故乡或太阳神的住地,保持了原意。阿尔泰语系诸族,普遍有崇拜太阳神的信仰。但“旮旯”这个词译过来后,又经过演变,词义由神圣变为世俗,所指的地方也由大变小,但字形却没有变。

    (有删改)

    (1)、有关“旮旯”一词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旮旯”是音译外来词语,与阿尔泰语系词语“格勒”发音相似,语源应相同。 B、按汉字造字法,“旮旯”两字的构成都有“日”字,字形上保留了原词意。 C、“旮旯”原表示居住地,汉语借用过来,演变至今,意思没有太大变化。 D、阿尔泰语系中,“旮旯”的意思与阿尔泰语系诸族崇拜太阳神的信仰有关。
    (2)、对第三段中“这个规律”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一外来词用的人多了,词义发生了变化,时间长了变化后的词义就固定下来了。 B、某一外来词其原始意义不被人接受,时间长了人们就自觉不自觉地改变了其意义。 C、某一外来词其原始意义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人们在交际中就改变了其意义。 D、某一外来词因为使用它的人多了,其词义不能固定下来,时间长了就发生了变化。
    (3)、下列关于“旮旯”一词的用法和演变的解说,正确的—项是(   )
    A、原词为褒义,汉语音译过来之后指“不起眼的小巷子”,略含贬义,带有对某地轻蔑甚至歧视的意味,现仍如此。 B、原词为阿尔泰语系的词语,后来,该语系某族人来到汉族聚集区,在回答他们从何处来时,将此词传入,后被各地汉民族借用。 C、原词发音与“格勒”相似,汉语借用后语音被打趣地变为“旮旯”,“葡萄、唢呐、珐琅”等词的读音也以这种方式演变而来。 D、原词含神圣之意,汉语译过来后词义由神圣演变为世俗,所指地方也由大变小。
  • 1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感悟春天

    朱国良

    ①江南的春天,总是在淅淅沥沥的春雨中悄悄来临的,“杏花春雨江南”,这是上了名诗之页的。数落我经历的几十个春天,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因此春光很金贵,春色也往往只能在雨中窥视,总在不经意中,只一眨眼,便进入了初夏的境地了,常常令人生出春光难觅的感慨。

    ②珍爱春天,是热爱生活的一种执着,这也是对照冬天的岁月,有比较、有鉴别的一种实际行动。虽然说,冬天的寒冷对于世界,是净化、是考验、是生命的再生前提和生活的新生要素。这也是一种反衬和折射:没有坚冰,谁去认可红梅的烂漫?没有白雪,谁去判定青松的高洁?没有严寒,谁去仰视乔木的耸立?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

    ③谁不承认春天是美好的?“遇物尽欣欣,爱春非独我”,诗人白居易就是这样说的。翻翻一部唐诗吧,那里面尽有李白、杜牧、韩愈、李贺对春的感慨。摆着道学面孔的人物,是不是不咏唱春天呢?北宋理学家程颢写下了《春日偶成》,还成了选本《千家诗》的第一首。朱熹更是有名的“老夫子”,他面对朗朗春光,盈盈春意,也唱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干红总是春”的《春日》诗。和尚是讲究四大皆空的佛门子弟,也不能不被春天打动“凡心”。宋朝的志南和尚写下了这样的名句:“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在中国的古诗中,可以看出诗人们从各个角度歌唱春天,从春风、春水、春雨、春草、春柳、春鸟、春山、春游、春宵、春眠等来尽情歌唱,进而从欣赏春天写到珍惜春光。

    ④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概莫能外的。“闺中少妇不曾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如果说这位生在封建时代的女子奈何不了这种生活,从一缕春色中感悟到人伦之乐才是大乐,那么现代的那位美国哲人桑塔耶那则更是出奇,甘愿被春天俘虏。这先生长期在哈佛教书,50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在讲台上,偶有知更鸟飞来,立在窗格子上,他注意到了,感受到又一个春天的到来。他回过头来,向学生们说:“我与阳春有约!”冲出教室,开始了他云游欧洲大陆之行。

    ⑤生命四季,是我们每个人都共有的,而春天更能开启人们的感情之源、心灵之泉。英国诗人拜伦有一年春天看见一位盲人在沿街乞讨,旁边还有一个牌子写着八个字:“自幼失明,沿街乞讨。”但盆中只有稀稀落落几个钱。拜伦同情之下,马上给他改了八个字:“春天来了,我看不见!”哪里还有比看不见春天更痛苦的呢!路人一见之下,纷纷给予施舍。这是文字的力量,更是春天的魅力!难怪首次在甲骨文里露面的形声字就是“春”,难怪古人殷殷切切地寄语他的友人“此行江南去,千万和春住”。居住在大观园中的湘云更是大声疾呼:“且住,且住!莫使春光别去!”可是事实上春光难永驻,有来必有去,谁也挡不住“流水落花春去也”的结局。不管是落花有意,还是流水无情,都表现了时间之易逝的自然迹象,但是精神上的青春,意志里的春色,进取中的春光,则当常驻于有志人和奋斗者的岁月年华里!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春光很金贵”是因为春“总是乍暖还寒,反反复复需要冲破凛冽的西风和反攻的寒潮才降临人间”。 B、“只有春天才是大众的,才是为伟人和凡人、诗人和农人共同承认和赞美的”是因为在春天的怀抱里,不论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人人都能尽享春天带来的欢乐。 C、“这可以说是中外一致”中的“这”是指品味春色、目送春鸟、沐浴春风,可以感召人性、感受浮生、感叹世事、感谢生活。 D、第④段中所引诗句中的“悔”字表现了怀春思夫的女子内心的压抑和无奈,段尾的“冲”字则充分显示出了桑塔耶那的草率与放荡不羁。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开篇作者引用“杏花春雨江南”的诗句,把读者带入江南春天蒙蒙细雨,缕缕花香的美妙意境之中,为后文的抒情议论做好铺垫。 B、第②段“但是那似乎是哲学的命题和诗人的想象”一句,“那”指代对冬天“有比较、有鉴别”的哲理的分析,对事物“反衬和折射”出的品质。 C、第②段中的三个反问句,运用了反衬和比喻的手法,突出春天到来之不易。 D、作者在文中引用大量事例,从古今中外不同角度,揭示春天的品质内涵,激励人们在人生岁月里永远珍爱美好的春天。
    (3)、作者引用大量诗句丰富思想内容,第③段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请概括说明本段大量引用诗句的作用。
    (4)、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说明作者从春天那里获得的感悟。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①近一段时间,内卷化成了一个网络热词,被频繁地用于各类社交媒体针对诸多社会热点事件的讨论之中:从对各行各业内日益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的声讨,到对高考负担过重与教育资源分配不平等趋势的担忧,甚至到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周期性危机的批判与解读,内卷化一词成了公众对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深入剖析的概念切口。

    ②然而,同基于内卷化概念的相关讨论方兴未艾的图景相悖的是,人们对内卷化的具体内涵究竟是何往往不甚明朗。内卷化,这一源自文化人类学域,最初被用作描述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专业词汇,其原意已然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经由不断的解构与重构延伸出了更多新含义。

    ③内卷化,亦称过密化,最初由文化人类学家亚历山大・戈登威泽提出,用于描述社会文化模式的变迁规律,即当一种文化模式进入到最终的固定状态时,便逐渐局限于自身内部不断进行复杂化的转变,从而再也无法转化为新的文化形态。而在中国语境下,内卷化概念最初闻名自历史学家杜赞奇对于古代中国经济生活的研究成果中:杜赞奇借用内卷化一词描述清代人口爆炸,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使得古代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其后,历史学家黄宗智在其著作《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中,将内卷化总结概括为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由此形成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由此,中国社会科学领域开始逐渐将内卷化概念延伸至更广泛的研究领域当中,以求借其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所存在的诸种问题。

    ④在当下的互联网语境中,内卷化的具体内涵从最初对于社会文化变迁规律与分析经济发展阶段问题的描述,已逐渐产生了演变:对于个体而言,内卷化——无论体现在考生之间的升学竞争当中,还是体现在各行各业内正在日趋普遍化的“996”工作模式当中——更多指代其学习、工作与生活需要投入更多精力与成本,却并不能相应地获得更多回报的“无效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宏观社会而言,诸多个体的内卷化又能够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

    ⑤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通常是接受过良好教育,受雇于学术机构、金融领域与互联网行业等部门的青年白领群体。一方面,面对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健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等旧问题,以及“996”工作模式的普遍化、社会阶层固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加剧等新问题,这些群体基于自身晋升困难、劳动权益难以获得保障、暴露于潜在的经济与健康风险却又无力改变,从而不得不继续从事日益常态化的过度劳动的处境,往往可以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取得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文凭在近年来愈发陷入通货膨胀化的趋势,社会竞争的压力并未伴随着全民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而得到抑制,反而被不断地加剧,在这一背景下,“高学历”标签在就业市场当中所扮演的角色逐渐从锦上添花之物沦为最基本的“敲门砖”,而受过良好教育的青年白领群体,其“身价”同样亦相应地快速贬值。

    ⑥在此基础上,内卷化所映射出的,由诸多个体的内卷化所引发整个行业乃至社会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却需要付出同以往相比更多的人力和物力的整体效率下降的状态,成为一种足以令人信服的合理解释,并同白领群体们所面临的无奈而迷茫的处境高度契合。

    ⑦内卷化一词的流行,反映出当下大众对于既有社会问题的反思欲望正在逐渐激活,但即便如此,相关讨论仍存在诸多局限之处。一方面,滥用内卷化一词对各类相互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联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做法仍略显牵强,即便是在专业的社会科学领域内,面对流变而复杂的现代社会及其林林总总的症结,没有任何单一的概念拥有对其一言以蔽之的能力;另一方面,内卷化一词武断而过度的使用往往会导致我们对于复杂问题的理解变得过于简单化。

    (摘自冯皓辰《内卷化:一个学术名词如何得考生、社畜和时代的共鸣》)

    材料二:

    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人口老龄化加剧,社会阶层开始固化,内卷成了一件越来越普遍的事情,就像卷心菜,始终在原地卷自己,既不会再长高了,也不会再变大了,从此停滞不前。

    在整个社会还没有出现新的变化之前,面对这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跳脱出简单自我重复,没有任何变化和改观的圈层,实现人生的跃迁呢?

    首先要做的,不是自怨自艾,而是反思自己当下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此,你才能开启自我成长自我进化,避免被卷入无效的低水平重复中。成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去实践,去行动。换句话说,你需要一步一步地去行动,去试错,然后通过这个过程中的思考,来对行动的方向和节奏进行调整。就像你要学游泳,不是先去找一本游泳的书,而是先下水去试着感知水的属性,然后在练习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动作哪里做对了,哪里做错了,进而去调整游泳的动作,这样才能够真正地学会游泳。所以,认知升级的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行动中的反思。之所以行动中的反思可以对抗“内卷”,是因为在内卷化的时代,我们会倾向于在舒适区里画地为牢,虽然看起来很努力,但却并没有什么用。而行动中反思,不仅要求我们通过行动来获取认知,并且要在行动中去反思自己获得的认知,去伪存真,改良我们的行动,然后真正地让我们的认知升级。只有你获得了人与人之间认知上的差异,你才有可能避免卷入一场毫无意义的人为竞争,进而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

    很多人的内卷,来自从众,完全没有认识到自己真正的价值所在,更分不清自己人生里的轻重缓急。就像别人加班了,你也一头扎进去加班,别人家小孩练琴了,你也要给自己家小孩报班,结果就进入了内卷化的陷阱。爱因斯坦曾说,这个层次的问题,很难靠这个层次的思考来解决。这其实就是一个升维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改变自身看问题的视角。提升自己的思维层次,拓展出新的人生视角,发掘出一个全新的人生格局。你才有机会跳脱出内卷化的生活,从自身真正的价值观出发,打破低效的自我重复,避免无效的竞争,完成人生的破局。

    “内卷”的一个特点是僵化,我们呆在原有的圈层里,看似在不断努力不断精进,其实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在生活的各种“内卷化”之下,我们很多人会失去工作和生活的热情,感觉人生无趣无聊。这时候,超越“内卷”的关键,就是创新,通过找到新的人生赛道,拓展自身能力圈,从而走出当下的囚徒困境,获得再次发展。

    (摘自《“内卷化”的时代,我们该如何实现人生跃迁? 》)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是(   )
    A、文化人类学家戈登威泽指出,一种文化模式发展到瓶颈期时,自身内部难以产生新的文化形态。 B、近年来,随着内卷化的热议,这一词语成了大众对一切复杂现象进行描述与剖析的入口。 C、清代时期中国的经济形态长期停滞于小农经济阶段的发展状态,所以廉价劳动力过剩,从而无法带动技术革新。 D、历史学家黄宗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的描述,促进了中国社会科学界对于内卷化定义的共识性理解。
    (2)、根据材料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是(   )
    A、“内卷化”本来是个专业化的概念,但是在现在互联网的讨论中其含义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B、面对这个“内卷化”越来越明显的时代,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认知能力,让自己的认知升级。 C、内卷的特点是僵化,所以很多人的内卷来自随波逐流,看似在不断努力精进,实际都是一些无效的自我重复。 D、作为内卷化相关话题的主要参与者,往往能在内卷化概念对于“没有发展的增长”状态的描述当中得到情感上的共鸣。
    (3)、根据材料二的观点,下列各项中,符合内卷化效应的是(   )
    A、王阳是名牌大学毕业生,大学毕业后三年换了六份工作,每次刚熟悉工作就离职,下次重新开始。 B、图书管理员李老师工作十几年,经常有研究成果发表,但一直没有升职。 C、老张近二十年在城里打工,长期在某家公司做保安,一直没有什么改变。 D、刘阿姨抱怨丈夫张先生性格固执,一起过了几十年,经常督促他,也没有什么改变。
    (4)、材料一第⑤段作者所述理由的两个方面能否互换?请说明理由。
    (5)、根据以上材料,谈谈现代年轻人应该如何应对当下的“内卷”现象。

八、名句名篇默写

  •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针对“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现象,以“”两句来分析士大夫的心理,这种心理使得从师学习的风尚难以恢复。
    (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的观点是相同的。
    (3)、韩愈在《师说》中谈及择师标准的句子是:“。”

九、语言文字运用

  • 17. 下列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大熊猫是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动物。 B、别看它笨重肥大,走路摇摇晃晃,爬起树来却挺高明 C、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 D、有时背倚石头,坐在草地上悠然自得地啃着竹枝。
  • 18. 选出句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不同类的一项( )
    A、于是她看到一双慌张中带着倔犟,倔犟中带着粗野的眼睛。 B、她的客人中出了诗人,而且和她相关,她感到欣慰 , 就像自己当了诗人一样。 C、他们一定能感觉到相互间深切的鼓舞和期待。 D、但是泉的所在地,并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一个美景。
  • 19.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很多名人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总是正襟危坐 , 随口引用古今中外的名人名句,令人叹服。 B、“平民草根秀”节目自湖南卫视创办以来,风靡国内荧屏,大量草根明星不绝如缕 C、9时整,随着一声惊心动魄的巨响,巨型运载火箭喷射出一团橘红色的烈焰,直刺九霄。 D、一些大学生看不到今日中国经济强劲的发展势头,仍然信誓旦旦 , 到国外谋求就业。
  • 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5月15日晚,伴随着《命运共同体》____的乐声,一场以“青春嘉年华,共圆亚洲梦”为主题的亚洲文化嘉年华拉开大幕。习主席指出:“亚洲各国都有古老灿烂的文化,既____、各领风骚,又和谐共生、交相辉映。亚洲文明的多样性赋予了亚洲文化更为丰富的色彩、更加持久的生命力。”文明的魅力在于多姿多彩。数千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跨国界、跨时空、跨文明的交往活动,(        ),书写下____灿烂辉煌的文明图谱。正如这场嘉年华所呈现的,来自不同国家的演员们为观众奉献了一场____又交织融合的视听盛宴。通过绚丽的表演、多样的艺术,展示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促进亚洲繁荣进步的美好心愿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慷慨激昂    标新立异    波澜壮阔    风华绝代 B、激动人心    独树一帜    声势浩大    风情万种 C、慷慨激昂    独树一帜    波澜壮阔    风情万种 D、激动人心    标新立异    声势浩大    风华绝代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亚洲各国共同绘就了一幅文明融合互鉴、交流对话的瑰丽画卷 B、共同绘就了一幅亚洲各国文明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瑰丽画卷 C、共同绘就了一幅亚洲各国文明融合互鉴、交流对话的瑰丽画卷 D、亚洲各国共同绘就了一幅文明交流对话、融合互鉴的瑰丽画卷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通过绚丽的表演、多样的艺术,表达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亚洲繁荣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心愿。 B、绚丽的表演、多样的艺术,因而展示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亚洲繁荣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心愿。 C、通过绚丽的表演、艺术的多样,展示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亚洲繁荣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心愿。 D、绚丽的表演、多样的艺术,表达了亚洲各国艺术家携手推动亚洲繁荣进步、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美好心愿。
  •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娘炮”最近成为热词,但是说整个社会男性青年正表现出女性化倾向,实在有些____。其实,看看我们身边,又有几个是所谓的“娘炮”呢?事实上电影电视中也不乏张扬男性____的形象。何况“娘炮”一词本身也显出对女性的不尊重,因为女性也在担当社会的责任与使命,她们对社会的贡献也非常巨大。为此,说一些男青年尤其是男性青年演员的表现女性化,这其实是将问题简单化了。事实上也有不少女性受众对于用“娘炮”简单地批评男性女性化现象有不同的意见。( )。人们提出批评,是觉得一些青年男演员存在问题,认为他们没有表现出____的风范,因受商业化的过度影响和控制,____,刻意迎合粉丝,往往显得品位不高,缺少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对青少年生活方式的引导缺乏正能量。这些表现其实是一种庸俗化,不能简单归结为女性化。所以,对于诟病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当然,对于这些社会现象表现出忧虑和不满,是值得重视的,社会应高度关注。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张皇其事  特立独行  堂堂正正  吮痈舐痔 B、张皇其事  严气正性  堂堂正正  枉道事人 C、添油加醋  严气正性  磊磊落落  吮痈舐痔 D、添油加醋  特立独行  磊磊落落  枉道事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当下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可能是避免这种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 B、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可能是避免这种在当下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 C、在当下避免这种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可能是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 D、避免这种在当下对性别问题的简单化的表达可能是更为理想的批评态度
    (3)、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对于为这些表现的诟病,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 B、对于诟病的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否则,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 C、对于诟病的这些表现,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 D、对于为这些表现的诟病,其实不是仅仅用女性化就能概括的,否则,是在某些女性化表现中走偏了。
  • 22. 成语:天衣无缝  画蛇添足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痛心疾首

    成语来源

    成语

    出处

    意义

    故事

    神话故事

    :“徐视其(织女)衣,并无缝。翰问之,谓翰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历史故事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

    寓言故事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拑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古书成句

    :“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 23. 在(   )里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字,把成语补充完整。

    一( )如故  ( )死如归  面面相( )  管中( )豹

    ( )尘莫及  ( )前顾后  耳闻目( )  走马( )花

  • 24. 读下面几个句子,找出用得不准确的词语并修改。
    (1)、任何阻碍都不能割断两岸人民之间的友好往来。
    (2)、古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已淹没在历史的沉沙中。
    (3)、这本书是启蒙老师惠赠的,我多年来一直珍藏着它。
    (4)、经反复研究,校方决定启用本校精通业务的退休教师。
  • 25.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留心观察,趣味无穷。请根据语境填空,或写带有“打”字的熟语,或解释熟语含义。要求所填的内容,与原材料协调一致。

    “打”是一个“一专多能”的字,其基本意义是“击”,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衍生出许多有趣的意思来。如:从旁帮人说话,叫“打边鼓”;没有固定的居所,四处凑合,叫;从中说和,调解纠纷,叫“打圆场”; , 叫“打草惊蛇”;打击失去威势的人,叫“打老虎”; , 叫“打退堂鼓”;为避免出错事先忠告,叫“打预防针”;心无集体或大局,只为人或局部利益打算,叫;形容人或物非常稀少或优秀,很难找得到,叫“打着灯笼没处找”;学习、做事断断续续,缺乏恒心,叫

  • 2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历代的文学作品,与其说是艺术实践,____,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为人熟知,这首词是苏轼初贬黄州时所作,作者借月夜孤鸿既表现了内心深处的幽独、寂寥,也表达了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艺术追求上的旨趣淡远、含蓄蕴藉与人格上的追求的本真高洁交融在创作中,使艺术追求与人格信仰完美地融合。如果没有深厚的艺术修养则无法呈现这种审美人格。

    魏晋风度能永远地让人铭记,这和那个时期人物磊落坦荡的心胸息息相关。王羲之堪称这方面的代表。《世说新语》记载,郗太傅派人向王丞相家求女婿,____,唯有王羲之“坦腹卧,如不闻”,却获郗太傅赞赏,把女儿嫁给他,这也是“东床快婿”一词的来源。它启示我们,无论生活的境遇如何,呈现出本真的生命状态,表现出磊落坦荡的心胸,也许会拥有高出俗流的人格。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为:“创作中,艺术与人格上的高雅追求完美融合。”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