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年秋季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步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巩固
-
1. 看拼音,写词语。
mó fàn
qīng xī
yí huò
chéng chǔ
quàn wèi
zuǒ gù yòu pàn
qū rǔ
xùn chì
zhào shì
2. 辨字组词。苦
其
关
寺
若
棋
郑
待
3. 选词填空。(1)、劝慰
安慰
大家只能那个不幸的女人。
(2)、解救
拯救
怎么把祖国和人民从苦难和屈辱中出来呢?
4. 选字填空。[振 震]兴 地 [崛 掘]挖 起
5. 关联词填空。只有……才能…… 因为……所以…… 不但……而且……
(1)、小红外表美,心灵也美。(2)、我们刻苦努力,取得好成绩。二、拓展训练
-
6.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顾:A. 回头看,看; B. 拜访; C. 照管,注意;珍惜,顾念; D. 商店或服务行业指人前来买货物或要求服务。
①顾名思义 ②奋不顾身
③三顾茅庐 ④顾视左右
⑤左顾右盼
(2)、博:A.(量)多,丰富; B. 通晓; C. 博取,取得。①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
②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物产丰富的国家。
③这位老先生阅历广泛,博古通今。
7. 按要求写句子。(1)、周恩来铿锵有力的话语,博得了魏校长的喝彩。(缩句)(2)、这个女人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变为“把”字句)(3)、但这是在外国人的地盘里,谁又敢怎么样?(改为陈述句)三、素养提升;阅读理解。
-
8. 课内阅读。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有人干脆这样回答。
有位同学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长注意到了,他打手势让大家安静下来,点名让那位同学回答。那位同学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1)、根据意思在选文中找词语①好像在思考着什么。
②远大的志向。
(2)、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①“有志者当效此生!”的意思是。
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
(3)、当魏校长提出“你们为什么而读书”的问题,周恩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由此可见,周恩来是一个的少年。(4)、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是因为( )(多选)A、伯父告诉他的。 B、周恩来目睹了外国人在中国的霸道行为,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欺凌,就要振兴中华。 C、周恩来从小有远大的抱负和广阔的胸怀,能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问题。 D、周恩来为了得到老师的表扬,故意说大话。(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该用( )的语气读。A、佩服、感叹 B、惊讶、疑惑 C、自信、坚定 D、高兴、激动(6)、如果你面对“为什么而读书”这个问题,你会怎样回答?9. 课外阅读。立志读尽人间书
①自幼聪明过人的苏轼,七岁知书,十岁能文,常常出口成章,发言为诗。许多年长的人都来向小苏轼请教学问,渐渐地,小苏轼的名声就传出去了。
②小苏轼听多了众人的夸奖,再加上自家书房中已经找不到没读过的书,于是骄傲了起来。他觉得自己从先秦诸子百家到汉代大赋、唐代诗歌都很精通,可以说到了“学富五车”的程度。小苏轼便在自己书房挂出了一幅自己写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③一天,有位远道而来的白发苍苍的老人,拿着一本书,上门向小苏轼求教。老人说:“这本书很多字我不认识,我问了几个文人,也都不认识。大家都说你是神童,希望能得到你的帮助。”小苏轼听了,十分得意地接过老人手里的书,心想:不就是几个字吗?我肯定行!当他翻开书,看了老人圈画的一些字,立刻呆住了。他对这本书很是陌生,____没有看过,____书里面很多字都不认识。这时,他恍然大悟,感到自己还有很多不足。对着老人满含希望的眼睛,他惭愧地摇了摇头。
④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傲自满!他忽然想起自己写的那幅对联不太合适,便连忙回到书房,准备扯下来扔掉。就在动手的一瞬间,小苏轼忽然停住了手脚。他略一思索,拿来笔,在这幅对联上下联的前面各加了两个字,变成了下面的字样: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⑤小苏轼仔细端详一番,满意地打开书本,又发愤用功学习了。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
⑥苏轼从小常常对自己严格要求,在做学问上知错就改,刻苦勤奋,这让他受用终生。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词语的意思。①精通:
②恍然大悟:
(2)、请找出在文章第①自然段中画出表现小苏轼自幼“聪明过人”的语句。(3)、文章第③自然段的括号里填写的关联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所以 B、虽然;但是 C、如果;就(4)、文章第④自然段“自这件事后,小苏轼醒悟了:自己需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以前真不应该骄做自满”中的“这件事”指的是:。(5)、小苏轼后改的对联在原来上下联前各加的词语分别是和。(6)、文章第⑤自然段中“这一切都被站在窗外的母亲看在眼里,她满意地笑了”中,母亲“满意地笑了”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