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课时优化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13 类型:同步测试

一、

  • 1. 以下是选自媒体的一段文字,请你认真阅读后,完成题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劳模辈出。这些劳模,无论是王进喜、倪志福、时传祥、张秉贵、郝建秀、王林鹤,还是徐虎、王选、袁隆平、李素丽、宋鱼水、许振超、郭明义等,他们身上都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都体现了一个时代劳动者的价值。社会学家艾君在《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一文中对“劳模”作了如下解释和评论:劳模,是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简称,他们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社会的中坚、学习的楷模、民族的精英、国家的栋梁。劳模永远是时代的领跑者。他认为,劳模精神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反映出一个民族在某个时代的人生价值和道德取向。它简洁而深刻地展示着一个时代人的精神的演进与发展,它凝重而浪漫地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时代思想与情愫。

    (1)、简要概括“劳模精神”的五个主要特性。
    (2)、用一句话概括学习劳模的意义。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北京市王府井大街的百货大楼前,立着一尊雕像。人们塑起它是为了纪念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张秉贵。

    张秉贵,北京市人,中共党员,中共十一大代表和第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1955年开始在北京百货大楼当售货员,1957、1979年先后荣获北京市劳动模范称号和全国劳动模范称号。张秉贵同志于1987年9月18日因病逝世。

    张秉贵生前____在王府井百货大楼的糖果柜台担任售货员,他从没有因为自己工作的平凡而放松要求,而是全心全意为顾客着想,提高服务质量。( )。面对这种情况,张秉贵苦练工作技能,练出了称重“一抓准”、算账“一口清”的绝技,尽力缩短顾客的等待时间。每逢节假日,张秉贵在柜台前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但他始终面带微笑,热情地为每一个顾客提供耐心____的服务。他这种爱岗敬业,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张秉贵虽然没有做出什么____的大事,但是他从点滴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地工作,在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普通劳动者的本色,在三尺柜台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在平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因此值得人们尊敬和颂扬。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长期    想方设法    周到    惊天动地 B、长期    挖空心思    周密    翻天覆地 C、长久    想方设法    周到    翻天覆地 D、长久    挖空心思    周密    惊天动地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柜台前顾客排起长队就是因为物资匮乏 B、当时张秉贵还是一个普通的售货员 C、当时社会物资匮乏,人们生活艰苦 D、当时因为物资匮乏,顾客常常要在柜台前排起长队
    (3)、文中画框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B、他这种爱岗敬业的态度,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C、他这种爱岗敬业,被人们誉为“一团火”精神。 D、他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人们被誉为“一团火”精神。
  • 3. 阅读下面文段,并分析文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受到爱戴和尊重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扎根边疆山区教育四十余载,张桂梅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

    创举——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

    沿着县城边的狮山南巷往坡上走,是张桂梅曾工作过的华坪县民族中学,女子高中就在旁边。这所看上去不起眼的高中,在当地颇有影响力:女高成立前,华坪县中考升学率还不到50%,2020年达到90%以上,全县高考升学率多年在丽江保持第一。

    华坪女高,就是一所因抵抗贫困而生的学校。

    1996年丈夫去世后,张桂梅从大理调到华坪教书,大山里的贫困超出了她的想象。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母亲们的教育水平,将至少改变三代人!2002年她开始筹建免费女子高中,“规模化”地帮助山里女孩改变她们的命运。

    在贫困地区办免费高中,这在许多人眼里简直是异想天开,可张桂梅不这么想。为了改变这片贫困的土地,她毅然踏上募捐之路。女子高中办公室主任张晓峰说:“直面贫困,张老师最懂山里人的渴盼,她是大山的女儿。”2007年,张桂梅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在北京开会时,一篇关于张桂梅的报道,把她办女子高中的梦在北京传开。随后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老师办校。从此,女高这棵教育扶贫的“珍稀苗木”栉风沐雨,茁壮成长。

    奇迹——红色教育让“丑小鸭变天鹅”

    2008年,首届100名学生招进来了,学校却面临难以想象的困难:只有一栋教学楼,连围墙和厕所都没有,吃饭要到旁边的民族中学。几间教室,是老师们的宿舍。没多久,17名教师就走了9个。

    张红琼是女子高中的资深老师,受张桂梅一次演讲的感召,2008年建校时她坐了17个小时的大巴车来投奔张桂梅。剩下的8个老师中,有6个是共产党员。打小就读《红岩》的张桂梅,一下子找到了精神支点和工作抓手。她让人在教学楼二楼画了一面党旗,举起右手咬牙宣誓:人在,教育扶贫的阵地就在!

    十多年来,女高每周开展“五个一”教育:党员戴党徽上班,重温入党誓词,组织理论学习,合唱革命歌曲,看红色影片。

    看看华坪女高的“速度和激情”吧。女生们五点半起床,晨起5分钟后洗漱完毕,跑步上下楼梯,课间出操1分钟站好队。从下课铃响起,到跑进食堂排队、打饭再吃完,10分钟内完成。

    女高不只有严苛的纪律和领先的升学率。这里的老师,像姐姐哥哥一样关心学生。这里的学生抗压能力强,还特别自信。

    在北京“时代楷模”发布现场,毕业生们在荧幕上一个一个向她汇报:“我现在是医生,我现在是警察……”张桂梅忍不住掩面而泣:“她们一个个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丑小鸭变天鹅了。”

    精神——“豁出去一点,怕什么”

    张桂梅身患多种疾病,她行走困难,上下楼梯都是攥紧扶手,一步步地挪。可是每天早上5点,她都第一个出现在校园里,每天至少3次巡校、查课……

    张桂梅没有子女,没有财产,她把全部奖金、捐款和大部分工资都捐献给了山区孩子们和其他需要的人。

    说起为啥要办学校,张桂梅最初的想法就是报恩。中年丧夫,重病缠身,是华坪这片热土接纳了她,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张桂梅告诉记者,山里的学生太穷了太苦了,自己想帮帮他们。县政协委员们向她鞠躬,县妇代会上大家给她捐款治病……回首往事,张桂梅感慨,“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

    荣誉越来越多,她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我心里始终有一股劲:你豁出命改变她们的命,值!人生老病死都正常,豁出去一点,怕什么?”张桂梅说。

    (摘编自徐元锋《让教育之光照亮贫困山区》)

    材料二:

    所谓红花,指的就是我们要采访的重点对象,绿叶指的是他周围的环境,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事情。在写作时,不仅会对主人公进行描写,还会对他周围的人、事进行描写,但需要注意绿叶是衬托作用,衬托要有度。

    在对人物进行描写刻画时,要结合生活实际,将工作生活整合起来进行描写,只顾描写主人公是如何刻苦工作,只展现出他在工作方面的成就,这样人物形象就不够多面。

    在进行人物刻画时,集体关系是必不可少的,有些人的成就离不开集体的支持和鼓励,不能忽视集体的重要作用,将丰功伟绩都算作主人公的,要让人们看到个人背后的集体力量。

    点面结合是人物通讯写作的手段之一,既要有面的概括性描述,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也要有点的细致描写,让文章具有可读性,点的描写也能够使文章具有真实性,点面结合,能够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人物多面立体、文章生动活泼。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用教育之光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点出了张桂梅兴办女高对于群体和个人的双重意义。 B、华坪女高被称为教育扶贫的“珍稀苗木”,是因为它是一所特殊学校:能够免费地、规模化地帮助山里女孩。 C、华坪女高的“速度”指的是学生们严格按照严苛的纪律来约束自己,“激情”指的是学生们为了前途理想奋斗拼搏的昂扬状态。 D、“水激石则鸣,人激志则宏”既指张桂梅在他人的激励下立志报效社会,也指她希望学生在自己的激励下能够志存高远。
    (2)、下列对材料一写作技法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作为人物通讯,并没有系统报道张桂梅的所有事迹,而是抓住生活中最具代表性的片段,彰显人物的高尚品质。 B、材料一开头高度概括了张桂梅对教育事业做出的贡献,赞扬其教育行为的巨大价值和非凡意义,饱含深情,奠定基调。 C、材料一是从两个角度描写张桂梅“豁出去”的:一是不顾病痛,在身体上豁出去;二是不顾私利,在利益上豁出去。 D、人物通讯注重用细节刻画人物,“打小就读《红岩》”揭示了张贵梅无私奉献不是出于报恩,而是源于自小受到的革命教育。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讯中所描写的人物有红花,有绿叶,绿叶衬红花可以是正衬,也可以是反衬。 B、在对主人公进行刻画时,只要结合生活实际,就会使其形象由单一变得多面。 C、只看到主人公的丰功伟绩,忽视集体力量,人物通讯写作就会缺乏客观性与深刻性。 D、对于面的概括性描述可以帮助读者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从而认识人物的时代意义。
    (4)、请结合材料一简要说明张桂梅为什么被称为“大山的女儿”。
    (5)、材料一用小标题的形式将文章分为三个部分,这三部分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 5. 微写作。

    引用最具表现力的人物语言,是展现新闻人物形象最直接的方法。张秉贵的许多话语感人肺腑,引人深思。“孩子兜里的糖,留他路上吃”显示出他的细心,“你要谢就谢大家”显示出他的谦虚,“不能打孩子”显示出他的爱心……

    请围绕餐桌上的情景,充分运用语言描写,写一段文字。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