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 单元形成性评价(一) 同步练习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13 类型:单元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50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诸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乃生节奏。节奏是音调的动态,对于情绪的影响更大。我们可以说,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因为它本身就是情绪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生理、心理方面都有一种自然节奏,起于筋肉的伸缩以及注意力的张弛。这是常态的节奏。情绪一发动,呼吸、循环种种作用受扰动,筋肉的伸缩与注意力的张弛都突然改变常态,原来常态的节奏自然亦随之改变。换句话说,每种情绪都有它的特殊节奏。人类的基本情绪大致相同,它们所引起的生理变化与节奏也自然有一个共同模型。喜则笑,哀则哭,羞则面红耳赤,惧则手足震颤,这是显而易见的。作者(音乐家或诗人)的情绪直接地流露于声音节奏,听者依适应与模仿的原则接受这声音节奏,任其浸润蔓延于身心全部,于是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唤起那种节奏所常伴的情绪。这两种过程——表现与接受——都不必假道于理智思考,所以声音感人如通电流,如响应声,是最直接的,最有力的。

    “情绪”原来含有“感动”的意思。情绪发生时生理、心理全体机构都受感动,而且每种情绪都有准备发反应动作的准备与倾向在心理学上叫作“动作趋势”,节奏引起情绪,通常表现激动它的特殊的“动作趋势”。我们听声音节奏,不仅需调节注意力,而且全身筋肉与相关器官都在静听,都在准备着和听到的节奏应节合拍打地动作。某种节奏激动某种“动作趋势”,即引起它所常伴着的情绪。但是节奏是抽象的,不是具体的情境,所以不能产生具体的情绪,如日常生活中的愤怒、畏惧、嫉妒、嫌恶等,只能引起各种模糊隐约的抽象轮廓,如兴奋、颓唐、欣喜、凄恻、平息、虔敬、希冀、眷恋等。换句话说,纯粹的声音节奏所唤起的情绪大半无对象,所以没有很明显固定的内容,它是形式化的情绪。

    诗于声音之外有文字意义,常由文字意义托出一个具体的情境来。因此,诗所表现的情绪是有对象的、具体的、有意义内容的,例如杜工部的《石壕吏》《新婚别》《兵车行》诸作表现的不是抽象的欣喜与平息,而是乐道安贫与自然相默契者的冲淡胸怀与怡悦情绪。我们读诗常设身处地,体物入微,分享诗人或诗中主角所表现的情绪。这种具体情绪的传染浸润,得力于纯粹的声音节奏者少,于文字意义较多。诗与声音虽同为节奏,而所用节奏不同,诗的节奏是受意义支配的,音乐的节奏是纯形式的,不带意义的;诗与音乐虽同产生情绪,而所生的情绪性质不同,一是具体的,一是抽象的,分别是很基本的、不容易消灭的。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诗歌节奏一般指诗歌语言的节奏。作为一种节奏,它必然包含上述两方面的因素,即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它与非语言节奏的不同,主要不在一定的时间间隔这个因素上,而在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个因素上:它是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

    与其他节奏一样,在诗歌节奏的这两个因素中,一定的时间间隔是基本条件,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是本质特征。就后者而言,不同语言的诗歌节奏,主要就是由不同语言的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造成的。例如,古希腊语诗歌和罗马拉丁语诗歌利用音节的长短特征在大致相等时间间隔里的反复来造成节奏, 这是“音长”节奏。这种节奏的单位——音步——由一个音组构成:音组占据一定的时间,表示形成节奏的基本条件,即一定的时间间隔;音组中音节的长和短这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则是形成节奏的本质特征。这种节奏因为这种本质特征也可以称为“长短”节奏。英语、德语、俄语等语言的诗歌,则利用音节的轻重特征在大致相等时间里的反复来造成节奏,这是“音重”节奏。同样,在这种节奏的音步中,音组表示一定的时间间隔,而音节的轻和重这种对立性特征则是节奏的本质特征。这种节奏因为这种本质特征也可以称为“轻重”节奏。一般语音学认为“语言中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快慢间歇和音色造成语言的节律”。这说明,诗歌语言除了上述轻重和长短这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可以造成节奏外,其他如高低和顿歇等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出现也可以造成节奏。

    因此,我们可以说:诗歌节奏是诗歌语言中某种对立性语音特征在一定时间间隔里的反复。

    (摘编自陈本益《探索汉语诗歌节奏的一个思路》)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声音节奏是音调配合、对比,反衬、连续继承而波动的产物,是人的生理、心理方面的自然节奏,是情绪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B、呼吸、循环的扰动引起的筋肉的伸缩是生理节奏,注意力的张弛是心理节奏,不同情绪会引起生理和心理常态节奏的改变。 C、声音节奏引发情绪有其内在的生理反应机制,是听者接受声音节奏后,依部分联想全体的原则激动某种“动作趋势”的结果。 D、所有节奏都包含着一定的时间间隔和某种对立性特征的反复这两个因素,但非声音节奏更侧重前者,声音节奏更侧重后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不只作为动态的音调的节奏能够引起人的某种情绪,单独的静态的音调同样能引起人的某种情绪。 B、诗歌除声音之外有文字意义。需要借助于理智思考。这使得它带给人的感动比音乐更直接和有力。 C、有人主张诗乐一体。其实很难实现,因为诗、乐在节奏产生情绪上有共性,也有不易消除的区别。 D、诗歌语言的高低,顿歇等也可造成节奏,说明汉语诗歌节奏可能并非“音长”或“重”节奏。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诗歌节奏的特征的一项是(  )
    A、包含轻重、长短、高低等对立性语音特征的反复。 B、是音调的动态,能够最直接、最有力地传达情绪。 C、能够引起人的欣喜、凄恻、愤怒、嫌恶等情绪。 D、与音乐节奏不同,受意义支配而非纯形式的节奏。
    (4)、两则材料论证的重心和写作目的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5)、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守  望

    王家新

    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

    一个对疼痛有深刻感受的人

    对此无话可说

    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

    这阴沉的先兆,现在

    它来了。它说来就来了

    起风的时刻,黑暗而无助的

    时刻!守望者

    我们能否靠捶打岩石来承担命运?

    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

    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

    守望者!你的睫毛苦涩

    你的双手摊开,

    而雷雨越过花园那边的城市,阴沉沉地

    来了。没有别的

    你只能让你的疼,更疼

    你只能眼看着花园,在另一个世界的反光中

    变暗,更暗

    一动不动,守望者!把你的生命

    放在这里

    让亲人们远走他乡

    让闪电更彻骨地进入这片土地

    花园会亮起来的

    而与黑暗抗衡,你只需要一个词

    一个正在到来的

    坚定而光明的

    (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你早已从自己的关节那里感到/这阴沉的先兆”,表明守望者对雷雨即将到来早有预料,也暗示其无力反抗。 B、“如果我们躲避这一切,是否就能/在别的地方找到幸福?”表明面对黑暗和无助守望者希望能通过躲避来找到幸福。 C、“一个正在到来的/坚定而光明的/词”,诗人没有点明“词”的具体内容,为诗歌的多元解读留下了空间。 D、诗歌中“花园”富有象征意蕴,是抒情主人公守望的对象,而“雷雨”给“花园”带来了黑暗和破坏。
    (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雷雨就要来临,花园一阵阵变暗”,以沉重的语调渲染阴郁的氛围,奠定了诗歌的情感基调。 B、本诗使用第二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并且有呼告效果,有利于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C、“你的睫毛苦涩/你的双手摊开”,运用细节描写勾勒出守望者的形象,情感强烈,又具有画面感。 D、“一动不动”的守望者与“远走他乡”的亲人们形成对比,表现出守望者守护亲人们失败的无奈与感伤。
    (3)、如何理解“花园会亮起来的?”
    (4)、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守望者”的形象特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13分

  • 3.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送张五[]归山

    王 维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

    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

    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

    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注释】张五,即张,排行第五,故称张五,曾同王维一起同朝为官,二人交情很深。此时张因受到权臣杨国忠的排斥而归山隐居。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运用两个“送”字,点明题旨,交代了写作缘由:送别友人离去。 B、颔联回顾往日二人携手共进的美好生活,没料到友人先离开,回归山林。 C、颈联暗用谢安“隐居东山”之典,希望友人把自己的归隐之地打扫干净。 D、尾联卒章显志,对官府的关照表示感谢,希望朋友不做违背意愿之事。
    (2)、请简要概括作者“惆怅”的原因。

三、语言文字运用(27分

  • 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一千五百多年前,官场失意的谢灵运,带领一班家仆,从上虞南山一路伐木开径,经新昌,过天台,至临海,打通了越州与台州、温州的道路。为上下山方便,他自制了前后齿可装可卸的木屐。未曾想到的是,(     )。骆宾王、贺知章、孟浩然、李白、杜甫、刘禹锡、孟郊、贾岛……四百多位唐代诗人先后走上这条浙东古道。在古道那段梦境般的时光里见证着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和一见钟情。诗人们荟萃沃洲,漾舟剡溪,驰骋会稽、四明、天台三山,击节吟唱,留下了一千五百多首恢弘壮丽的唐诗,也留下了这条逶迤绝美的唐诗之路。今天的浙东古道已被千年时光冲刷得面目模糊而踏足其间依然有郁郁诗情、悠悠古韵扑面而来。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将被阳光、积雪和落叶,还有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层层覆盖 B、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将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声,还有阳光、积雪和落叶层层覆盖 C、阳光、积雪和落叶,还有纷至沓来的脚步声,将把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层层覆盖 D、纷至沓来的脚步声,还有阳光、积雪和落叶,将把他留在这条古道上的屐印层层覆盖
    (2)、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B、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C、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D、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就文学艺术的诸种门类而言,哪两者的关系最密切?我们发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诗与音乐最初是结合在一起的,    ①     , 但一直互相渗透、互为表里。它们有相近的本质,表现人的心灵世界,都要在时间的流动中展开。

    正是由于诗歌与音乐的相近与相通,所以诗人较之于其他类文人,更能受音乐触发进而把对音乐的感受升华为诗。        ②     , 仅唐代就有韩愈的《听颖师弹琴》、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等杰作。

    当今时代,虽然有许多写音乐的诗歌,但都难以与青年诗人许劲草推出的《音乐女神》相比,

    这部书可以说是诗与音乐结合诞生的宁馨儿。    ③     , 一类是听乐记感,一类是音乐礼赞。

    (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请分别写一句话,用“最”字对上述各段的主要意思进行强调。每句不超过17个字。

四、写作(60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圣哲说:“生活中,总是有毒蛇在引诱着我们。”所以你的世界一直在教你说“不”,以免那些毒蛇会来侵害你。可是渐渐地,你说“我不听”,学会了放纵;你说“我不关心”,学会了倨傲;你说“我不想跟你做朋友”,学会了无情;你说“我不想读书了”,学会了退缩……对,你可以说“不”,你有这个权利。也许你觉得这很酷,但是,孩子,你也要明白,你也有倾听、实践、承受的义务。其实生活是个大花园,连毒蛇也喜欢在花底下晒太阳。因此,我们有时候不该说“不”,说“行”反而更可贵。我多么希望你对那些建议、期待、友谊、责任、困难说“行”啊。孩子,我们谈谈吧。

    这是一位妈妈写给孩子的信。假如你是这位妈妈的孩子,读了信之后,你想跟她谈些什么呢?请据此写一封回信。

    要求:符合材料,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