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汨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2-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夏、商、周三代都是部族国家,本族人是“国人”,外族人是“野人”。“国人”常常用歌谣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政治意见,《诗经》中有许多篇章就是“国人”讥讽朝政而作的诗篇。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原始的民主传统依然存在 B、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初步出现 C、国家对舆论管控有所放松 D、政治决策具有民本主义特色
  • 2. 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成员包括执政官、行政长官等官员以及多名元老。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这个议事会讨论。这一机构的设立(   )
    A、推动了民主进程 B、颠覆了寡头统治 C、削弱了元首权力 D、保留了共和因素
  • 3. 1830年7月,法国发生不流血政变,“公民国王”路易·菲利普被推上王位。两年后,英国议会通过《1832年改革法案》,旨在按人口重新分配议会席位,赋予中产阶级纳税人投票权。上述现象反映出英法(    )
    A、  公民选举权扩大 B、议会改革成效显著 C、民主政治的发展 D、君主制度走向衰亡
  • 4. 1944年彦涵创作了版画《村选大会》,描绘了当时的村选场景。这一作品可以用来研究(     )

    A、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B、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 C、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践 D、社会主义民主的建立
  • 5. 日本《国家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不得为政党或政治目的谋求或接受捐款及其他利益;不得成为公选公职的候选人;不得担任政党及其他政治团体的干事、顾问等;不得参与选举活动。这些规定(  )
    A、确保了政府的工作效率 B、体现了文官政治中立原则
    C、消除了各党派间的矛盾 D、维护了文官系统的稳定性
  • 6. 考古学者在唐宋长沙窑窑址出土了书写着“衣裳不如法,人前满面修(羞),行时无风采,坐在下行头”等文字的日用瓷器,它们贯彻“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的古训,提醒人们时时注意自己的仪表。这反映出,唐宋时期(     )
    A、儒学正统地位愈发巩固 B、教化要求渗入世俗生活 C、经济发展冲击审美观念 D、瓷器生产影响诗词创作
  • 7. 据下表可知(     )

    年代

    国际法内容

    1648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1919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参会主权国家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通过原则。

    1945

    《联合国宪章》确定通过决议需要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的“大国一致”原则。

    A、各国独立主权得到尊重 B、集体安全机制不断完善 C、国际法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减弱 D、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得到有效遏制
  • 8.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之后,世界范围内发生“美元荒”。有些国家不惜拿出国库里的黄金来换取美元以购买急需的美国产品,使美国的黄金储备大幅度增加;没有黄金的国家被迫出售本国的企业、资源,美国公司则趁机压价收购。这说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
    A、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制度化 B、严重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C、旨在保障贸易自由的机制 D、强化了美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
  • 9. 如表是部分学者关于明代海外白银流入量的估算,由此可推知当时(     )

    估算学者

    美洲

    日本

    流入中国的数量总计

    全汉界

    5500万两

    5800万两

    约1.13亿两

    李隆生

    1.25亿两

    1.7亿两

    约2.95亿两

    王裕巽

    1.3亿两

    2亿两

    约3.3亿两

    万明

    12620吨

    7500吨

    约5.4亿两

    A、闭关政策未能发挥作用 B、推动了政府赋税征收白银 C、海外贸易税额逐年增加 D、日本是中国最大贸易伙伴
  • 10. 从1750年算起,欧洲人口在100年时间里从1.42亿增长到2.65亿。此前每次人口增长都会带来食物涨价,但这次不同,1800年后,至少在英国,两个指数开始朝相反的方向移动。下列项中,促使这一时期指数“朝相反的方向移动”的主要因素是( )
    A、黄热病的肆虐 B、工业企业的增加 C、土豆等新物种种植的普及 D、优质高效化肥的广泛应用
  • 11. 三国时期的田庄,多以屯、营等编制单位或堡、寨等建筑外观来命名;东晋南朝时期的田庄则多称为别墅、田园。这一变化客观上反映出( )
    A、政局的稳定性有所加强 B、士族势力受到削弱 C、大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迟滞
  • 12. 16世纪,期票、汇票业务在安特卫普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近代资本主义商业经常出现的买空卖空的投机现象也已经是屡见不鲜。这主要反映了(     )
    A、商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变化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C、早期殖民扩张引发价格革命 D、投机活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 13. 天命观贯穿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殷商时期它以神灵崇拜“帝”为表现形式,发展到西周时期,逐渐转为“以德配天”。由此可知,西周时期(     )
    A、王权神秘色彩加强 B、人文理念逐渐凸显 C、天命观念渐趋衰落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
  • 14. 明朝人聂豹认为“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于身心一无所得者,往往有之”,若有志于圣学,应“精察此心之天理,以充满吾良知本体之量”。材料反映出聂豹
    A、继承了程朱理学的方法论 B、批判了儒家思想的神圣地位 C、认可了王阳明心学的理论 D、论述了清静无为的政治观点
  • 15. 如图为唐诗《静夜思》的日文翻译,这反映了(     )

    A、中国传统文化海纳百川 B、汉字成为世界性通用文字 C、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 D、诗是中日交流的主要载体
  • 16. 古希腊人对数学有着特别的兴趣,毕达哥拉斯率先提出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主张用数学方式解释一切,提出了一种精确的量化思考模式;柏拉图强调要用数学来解释宇宙,把“数理对象”具体化为宇宙结构的几何模型和天体运动的几何模型。据此可知,希腊早期数学(  )
    A、标志着希腊文化达到高峰 B、突破了宗教神学的桎梏 C、形成了科学知识的系统化 D、推动了理性思维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3题,其中17题18分,18题16分,19题18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70年代以后,逆城市化逐步出现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普遍现象。为逃离“城市病”控制下的城市,具有经济实力的富人最先走出城市,中产阶级紧随其后。城市附近的小城镇和农村区域内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随之得到完善,经济拉动力随之产生。乡镇在人口规模、产业结构、公共服务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缩小了与城市的差距。同时,对城市而言,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流出则相应地放缓了城市发展速度,推动城市调整并优化其功能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而突出城市的产业优势。

    ——摘编自王宇冰、张丽莉《西方逆城市化实质及启示》

    材料二   “逆城市化”并非西方所独有,中国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也出现了此类现象。第一阶段“逆城市化”现象出现于1961—1977年。自1961年起,国家开始针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城市人口吸纳能力降低,人口出现回流趋势。第二阶段“逆城市化”发生在1989—1991年。这一时期政府颁布了包括压缩社会总需求、抑制通货膨胀、强调农业发展等一系列措施,使得城市就业岗位缩减,城镇对农村劳动力的吸纳力下降,农民工被迫回流农村。第三阶段出现了以“非转农”“逸离北上广”“离城返乡”“移居村镇”“回乡投资创业”为代表的多种“逆域市化”现象。对于“逆城市化”的研究热点也相应转移到了其对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中小城镇的持续提振,以及振兴乡村,促进村镇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上。

    ——摘编自梅莹《中外“逆城市化”研究的热点与趋势对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西方与中国“逆城市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与中国“逆城市化”的共同影响。
  •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862—1893年中国设立的各类新式学堂(部分)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地点

    专业设置

    创办者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英文、法文、算学

    奕䜣等

    1866

    福建船政学堂

    福州

    制造、驾驶、绘图

    左宗棠

    1874

    操炮学堂

    上海

    制炮工程

    江南制造总局

    1880

    天津电报学堂

    天津

    电讯

    李鸿章

    1883

    金陵同文电学馆

    南京

    电讯

    左宗棠

    1884

    广东黄埔鱼雷学堂

    广州

    驾驶、鱼雷

    张之洞

    1888

    珲春俄文书院

    珲春

    俄文

    希元

    1890

    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

    威海

    驾驶

    丁汝昌

    1890

    旅顺口鱼雷学堂

    旅顺

    鱼雷

    丁汝昌

    1892

    湖北采矿工程学堂

    武昌

    矿务

    张之洞

    提取表格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新式学堂的创设进行评析。

  •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史料一:马王堆一号汉墓简牍115号记有“唐(即“糖”)于类一笥(盛物品的竹器)”,112号记有“唐(糖)一笥”,竹笥中有“糖笥”木牌。

    史料二: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属国……贞观二十一年(647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

    ——《新唐书》221上《西域列传·摩揭它》

    史料三:嘉靖年以前,世无白糖,闽人所熬皆黑糖也。嘉靖中,一糖局偶值屋瓦坠泥于漏中,视之,糖之上白色如霜雪,味甘美,异于平日,中则黄糖,下则黑糖也。异之,遂取泥压糖上,百试不爽。白糖自此始见于世云。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

    材料二   约公元500年,古代印度佛典最早记载甘蔗、蔗糖的种植、制造和使用。8世纪,蔗糖经阿拉伯人广泛在欧洲大陆、北非传播。11世纪,欧洲糖价昂贵,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16世纪之前,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供应北非、中东和欧洲大陆。15世纪末,蔗糖生产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等群岛。17世纪初,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糖。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加勒比海的英属巴巴多斯、牙买加发生“蔗糖革命”(即加勒比海岛屿纷纷建立甘蔗种植园,从非洲引入大量劳动力),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到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蔗糖关税开始下降,1884年下降到蔗糖原价的百分之三十。1890年代,欧美列强的机械制糖法彻底打垮中国糖业。

    ——摘编自唐传星《甜蜜抑或苦难:糖的世界史》等

    (1)、指出材料一中三则史料的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的推断。
    (2)、根据材料一二,或者仅就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蔗糖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