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廊坊市霸州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3-0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图是某一早期人类的档案,由此判断该早期人类是(     )

    居住地点:北京市周口店龙骨山

    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面貌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嘴部前伸

    生活环境:气候温暖湿润,有大片森林和水域

    生存技能:打制石器,会保存火种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 2. 距今约七千年前,居住在右面建筑中的中国古代人类(     )

    A、生活在黄河流域 B、主要种植粟作为食物来源 C、已会制造青铜器 D、农业工具以骨耜最为典型
  • 3. 中华民族同根同源同祖。在中国古老的传说中,他们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来到他们陵前进行祭拜。他们是(     )
    A、黄帝和尧帝 B、炎帝和舜帝 C、黄帝和大禹 D、炎帝和黄帝
  • 4. 殷墟,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下列史事与殷墟有关的是(     )
    A、大禹治水 B、盘庚迁都 C、商汤灭夏 D、西周灭亡
  • 5. 西周政治具有深厚的贵族色彩,“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君主专制格局泾渭分明。材料中“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等级制
  • 6. 殷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后,把占卜日期、占卜人、所占之事、吉凶应验情况刻在甲骨之上。所记内容涵盖祭祀、农业生产、田猎、风雨、战争、疾病等。这说明甲骨文(   )
    A、记录了商代人的社会生活 B、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C、均以隶书的字体进行呈现 D、是了解夏朝社会的主要依据
  • 7. 下面的大事年表反映出(     )

    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旗号,霸业达到顶峰

    公元前638年,泓水之战(楚国在泓水打败与其争夺霸权的宋国)

    公元前632年,战濮之战(晋、楚两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在城濮大战)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称霸,号令诸侯

    A、春秋时期分封制彻底瓦解 B、春秋时期诸侯列国争霸不断 C、战国时期战争规模越来越大 D、各诸侯国致力于封建化改革
  • 8. □□时期,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应是(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 9. 史料记载:(秦孝公)用商鞅之法,……除井田,民得买卖。这反映出商鞅变法的内容是(     )
    A、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B、改革户籍制度 C、统一度量衡 D、废除井田制度
  • 10. 商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秦国的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一跃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这论述的是商鞅变法的(     )
    A、背景 B、目的 C、内容 D、影响
  • 11.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下面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
    A、有教无类 B、为政以德 C、仁者爱人 D、无为而治
  • 12. 湖南里耶秦简博物馆内有一枚简是当时秦朝的通关凭证,持有人的肤色、身高、性别、爵位等都有详细记载。据此,我们可以了解秦朝的(     )
    A、人口分布 B、管理制度 C、文化政策 D、地形地貌
  • 13. 《史记》记载:秦朝的主要道路有两种,直道主要用于军事,从咸阳出发通往九原郡,是为了防御匈奴;驰道主要用于交通,以咸阳为中心,通往全国各地。由此可知,秦朝修建交通的目的是(     )
    A、维护国家统一 B、促进民族交融 C、扩大城市规模 D、解决王国问题
  • 14. “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奸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材料认为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统治残暴 B、赋税沉重 C、徭役繁重 D、暴乱不断
  • 15. 下面是某朝代的疆域图,该朝代是(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 16. 下图为东汉后期政治示意图。据此,对东汉后期政治特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

    A、皇帝年幼无法主政 B、豪强地主横行乡里 C、宦官长期把持朝政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 17. 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 18. 中国古代某次农民大起义利用宗教太平道发动民众,起义军头裹黄巾,并公开提出了“黄天当立”的口号。这一起义是(     )
    A、国人暴动 B、大泽乡起义 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
  • 19. 下列人物与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人物

    主要成就

    A

    蔡伦

    发明了造纸术

    B

    张仲景

    发明了“麻沸散”

    C

    华佗

    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

    D

    司马迁

    写出了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A、A B、B C、C D、D
  • 20. 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烧掉其全部军粮,迅速歼灭袁军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这一战役是(     )
    A、牧野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淝水之战
  • 21. 赤壁之战,曹军元气大伤,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而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站稳了脚跟,但也无力完成统一全国的重任。这为口□口口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口”应该是(     )
    A、楚汉之争 B、三国鼎立 C、南北对峙 D、全国统一
  • 22. 以下词语用于形容西晋王朝最贴切的是(     )
    A、社会稳定 B、二世而亡 C、统一强盛 D、昙花一现
  • 23. 魏碑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字刻石的通称,以北魏为最精,后人称“上可窥汉秦旧范,下能察隋唐习风”。建立北魏的民族是(     )
    A、匈奴 B、氐族 C、汉族 D、鲜卑族
  • 24. 下面是我国在1986年发行的中国古代某历史人物的纪念银币。币中人物的主要贡献是(     )

    A、独创楷书书法艺术 B、数学成果领先世界 C、进行改革富国强兵 D、统治清明治国有方
  • 25. 下面两幅古代名画的创作者是(     )

    A、锺繇 B、王羲之 C、顾恺之 D、范缜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共50分)

  •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秦统一六国后,廷尉李斯提议:“西周分封子弟非常多,后代却彼此疏远,相互攻击,周天子也无法制止。现在四海之内获得统一,全国都应该划分为郡和县。”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议。

    材料二   下表是西汉时期巩固大一统的相关措施

    时间

    措施

    公元前134年

    征召天下著名儒生入长安策问。接受著名儒生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建议

    公元前127年

    根据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

    公元前124年

    在长安设太学,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

    公元前119年

    宣布盐铁官营,以盐官、铁官来管理,禁止民众私自铸铁煮盐

    公元前119年

    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公元前118年

    统一发行五铢钱,规定五铢钱样式和形制

    (1)、据材料一,指出李斯给秦始皇的建议及提出建议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始皇接受李斯建议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当时西汉皇帝是谁。归纳表格所列措施主要体现在哪些领域。
    (3)、综上所述,概括上述材料中两位皇帝对中国历史的共同贡献。
  • 2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人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弟子司马耕,字子牛;冉耕,字伯牛;晋国大力士姓牛,名子耕。此外,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

    材料二   汉兴,接秦之散,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几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摘自《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西汉文景时期)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摘自《史记·平准书》

    (1)、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时期农业发展的表现。
    (2)、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西汉前期经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和汉初统治者推行的哪一政策息息相关?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影响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 2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这一时期,从表象上看是一个大分裂、大动乱时期,其实深入探究起来,它其实应该说是由分裂走向再统一的时期……关键就是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为大一统帝国的重建奠定了基础。

    (1)、材料一中①②处应填入的朝代名称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举两例说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表现。并概括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借鉴的影响。
    (3)、结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概括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
  • 29.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有着明显的特点和重要的影响。

    材料一   在魏晋以前,我国的民族迁徙多是小区域流动,迁徙的民族多居于中原政权的沿边地区。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在北起大漠以北,南至福建、广东、海南岛,东起长白山、松花江流域,西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广阔地域内,空前数量的民族卷入了大,迁徙的潮流。

    材料二   这一时期大批汉族的南徒,为原来经济相对落后的江南地区增加了许多劳动力和带来较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无疑会加速江南的开发。同时,东晋、刘宋等王朝也采取一些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因而使南迁的汉人有可能和江南土著及山越、蛮、俚、僚、囊等少数民族一起,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促进南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不仅农业生产有所提高,纺织业、矿冶业、造纸业、制船业、制盐业、制瓷业以及制茶、漆器等手工业都有显著发展。商业贸易也十分活跃。

    (1)、据材料一,指出魏晋时期我国民族迁徙的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原因。
    (3)、上述问题和材料探究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