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 课时作业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 单选题
-
1. 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关于腊八节有很多传说。当年岳飞率部抗金,____朱仙镇。正值严冬,岳家军挨饿受冻,送粥的百姓____,岳家军饱餐后体力恢复,大胜而归。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传闻朱元璋落难,时值寒天,又冷又饿的他____从老鼠洞刨出一些杂粮并熬成了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____那段日子,便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A、逗留 车水马龙 果然 记住 B、滞留 络绎不绝 居然 铭记 C、逗留 络绎不绝 居然 记住 D、滞留 车水马龙 果然 铭记2.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佃农(diàn) 仪陇(yí) 溺死(nì) 私塾(shú) B、勉强(qiáng) 调料(tiáo)和蔼(ǎi) 妯娌(lǐ) C、和睦(mù) 衙门(yá) 横蛮(mán) 瞒着(mán) D、不辍(chuò) 匿笑(nì) 周济(jì) 慰勉(wèi)3. 根据句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____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 B、哀痛 C、沉痛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②比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僵卧孤村”却“尚思为国戍轮台”,做梦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我非常重视先圣先贤的榜样力量,通过鲜活形象传达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达再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坚持奋斗的精神品性。
④如果学生能够学习这样的榜样、从小在心中树立这样的偶像,必然胸有大天地、大格局。
⑤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③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③①②④⑤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6.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②⑤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的作者是朱德,他把对母亲的爱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 B、《父亲的病》《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一门父子三词客”分别指父亲苏轼,儿子苏洵和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 D、王先生的个性签名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妻子生了个男孩”。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溺死 迁涉 托辞 瞩目 B、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 C、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二、填空题
-
9. 选词填空。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悄悄 默默)把书一放,挑水(并 或)放牛去了。10. 搜索网络信息,补全人物资料卡。
朱德(1886-1976),字 , 四川仪陇人。伟大的、伟大的、、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1)、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宽厚仁慈:。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为富不仁:。
(3)、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 , 尤喜纺棉。不辍劳作:。
三、语言表达
-
12.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疏松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撒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朵黑色的花;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四、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母亲的笑》,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笑
①母亲是家里的长媳。大儿媳揽全家营生,是古老中国的规矩。直到我记事了,母亲每每说起这事儿时,都会用布满了皱纹却仍明亮的眼睛望着父亲,父亲也微笑着回望着她。
②父母感情深,四邻共认。父亲爱喝点酒,每晚一盅,不多不少。这是母亲的大心事。晚饭可以凑合,这一盅酒的酒肴却不能少了。或用葱花炒两个鸡蛋,黄绿分明,盛在雪白瓷盘里。或清蒸一只肥蟹,通红的壳,嫩实的肉,调一点醋和姜末。或做一点随季小菜。酒肴是不让我们吃的。父亲执意让母亲吃,母亲最多也只尝一筷子,然后腼腆地笑着,咂咂嘴,像品别人做的菜似的。【甲】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母亲是多么不易呀!
③母亲喜欢看书。解放后,母亲参加扫盲班,学了一些字。更多的字是父亲教她的。
④晚上,全家都上床了。父亲母亲把头枕在床帮上,母亲伸手在褥子下一摸,就把书拿出来。父亲接过书,看几分钟,便开始讲。他讲起来声不高,像拉家常,又像缓缓流水,没有起伏,只有曲折。每个弯子拐得都很轻松自然,中间没有间断。父亲讲的时候,母亲一声不出。讲一段,父亲问:“好了吧?”母亲说:“天还早,再讲段。”父亲就再讲。直到母亲说“睡吧”为止。拉灭灯,父亲几乎马上睡着了,轻轻打着呼噜。母亲却常常好久睡不着,翻身中间还夹着会心的笑——还在为书中人高兴呢。
⑤母亲喜欢唱。其实,哪里是唱?只是哼哼罢了。我小时候,母亲哄我睡觉,哼的许多催眠曲,记不得了。问母亲,母亲也记不得。不知什么时候,那歌自己又出现了,于是母亲又唱起来。
⑥傍晚,母亲拉风箱做饭。我倚在母亲怀里。锅上起了蒸气,厨房里灯昏了,满屋被水汽弥漫了。母亲一下一下地拉着,火一闪一闪映在母亲脸上,映得通红的。母亲呆呆地望着火苗,忽然唱起来了,我静静地听着,听着,不知怎的,觉得天底下只有我,只有母亲了……【乙】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⑦“妈妈唱得可好了!”我说。
⑧“好么?这会儿你妈老了,好听的歌都忘了……”母亲脸上带着沉思的微笑,说。
⑨我也惹母亲生过气,但她从未打过我。
⑩母亲喜欢干净,是闻名遐迩的。屋里的床、桌、椅、橱,每天都要用抹布抹一遍。那抹布和洗脸毛巾一样干净,天天洗,晾。进屋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在擦脚垫上擦脚。我从外边跑回家,母亲大喝一声“擦脚去!”——关着门,母亲怎么知道我没擦脚?母亲每次都说得很准,我只好乖乖出门擦去。
⑪母亲喜欢带我串门。在人家家,我老老实实,不声不响。该叫“大姨”就叫大姨,该叫“爷爷”就叫爷爷。每每得来一片夸赞,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只要人家一谈起我,母亲就说个没完。母亲常好说的话是:“我就盼着俺小儿子了。”
⑫我长大了,懂事了。母亲有时生了我的气,坐在床边。我不跟母亲犟嘴,母亲只好生闷气。____。我走到母亲眼前,背过身坐着,靠着母亲。母亲一抗膀子:“坏小子,一边儿去!”母亲一抗膀子,我又靠着母亲。抗了几次,母亲就不抗了。母亲不抗了,我就转过身搂住母亲,去看母亲的眼睛。母亲不敢看我。母亲的眼一和我对上,就忍不住笑了。母亲笑了,我就躺在母亲怀里了。母亲笑了,就敢看我了。母亲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爱,充满了光。这爱这光使我心里痒痒的,我就不敢再看母亲的眼了。我转过头,贴在母亲胸前,用手搂着母亲的腰。母亲就用那双粗糙的手抚摸我的脸。
⑬母亲这一生中,我跟她开玩笑最多,后来二哥、二姐、大哥都学会了,母亲的笑声就多了。【丙】我很欣慰,因为在她的小儿子的心里和眼里,母亲本就该多笑一笑,常笑一笑。
⑭放学回家,我常装样敲门。“笃、笃”敲得稳重有致。
⑮“谁呀?进来。”母亲一本正经地在屋里答。
⑯我慢慢开门,慢慢进去。母亲正歪着头,瞪大两只秀丽的眼睛向这儿望,一见是我,就骂:“这个坏小子!”
⑰母亲又笑了。
⑱母亲的笑永世留在我心中。
(取材于吴禾的文章)
(1)、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生前笑的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母亲尝菜时腼腆的笑、①、母亲听“我”说她唱歌好听时沉思的笑、②、母亲原谅“我”时充满爱的笑以及母亲被“我”逗乐的笑。(2)、 根据上下文,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第⑫段的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
A我怕极了
B我可不怕(3)、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饱含着深情。请你从文中三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4)、 读完文章,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