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 2024-2025学年语文七年级上学期第14课《回忆我的母亲》 课时作业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 单选题

  • 1. 下面文段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关于腊八节有很多传说。当年岳飞率部抗金,____朱仙镇。正值严冬,岳家军挨饿受冻,送粥的百姓____,岳家军饱餐后体力恢复,大胜而归。后来,人民为了纪念岳飞,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传闻朱元璋落难,时值寒天,又冷又饿的他____从老鼠洞刨出一些杂粮并熬成了粥。后来朱元璋做了皇帝,为了____那段日子,便把腊月初八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命名为腊八粥。
    A、逗留   车水马龙   果然   记住 B、滞留   络绎不绝   居然   铭记 C、逗留   络绎不绝   居然   记住 D、滞留   车水马龙   果然   铭记
  • 2. 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农(diàn)    陇(yí)    死(nì)     私(shú) B、(qiáng)  料(tiáo)和(ǎi)      妯(lǐ) C、(mù)     门(yá)   横(mán)  着(mán) D、(chuò)  笑(nì)    周(jì)    勉(wèi)
  • 3. 根据句子,选择正确的选项。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远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 ____是无法补救的。

    A、惨痛 B、哀痛 C、沉痛
  • 4. 把下面的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要重视榜样的力量。

    ②比如,屈原“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陆游“僵卧孤村”却“尚思为国戍轮台”,做梦都是“铁马冰河入梦来”。

    ③我非常重视先圣先贤的榜样力量,通过鲜活形象传达中华文化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传达再困难的情况下都能坚持奋斗的精神品性。

    ④如果学生能够学习这样的榜样、从小在心中树立这样的偶像,必然胸有大天地、大格局。

    ⑤孩子成长需要榜样,以什么样的人为偶像,关系到人生道路的选择。

    A、①②③④⑤ B、①⑤③②④ C、⑤③①②④ D、③①②④⑤
  • 5.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既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要教会学生求知的方法,打开观察社会、眺望世界。 B、实事求是地回答问题,代表的是一种做事态度,而这种态度可以让你更接近成功。 C、是否具有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 D、秋天的北京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 6. 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建设书香型校园,鼓励学生们读经典的书。

    ②一所学校可能简陋贫乏,但只要有能为我们敞开世界之窗的书,那么,就足以称得上是学校。

    ③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利于启迪学生智慧的教育,阅读则可以启迪智慧。

    ④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知识、扩展视野,更能让他们的心灵得到启迪。

    ⑤有了书,我们可以同智者交谈,与伟人对话,汲取智慧,受益终身。

    A、①②⑤④③ B、③⑤④①② C、①⑤④③② D、③①④②⑤
  • 7.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课文的作者是朱德,他把对母亲的爱渗透在对母亲的回忆中,字里行间流露出真挚深沉的爱。 B、《父亲的病》《范爱农》《阿长与〈山海经〉》都出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一门父子三词客”分别指父亲苏轼,儿子苏洵和苏辙。三人也并称“三苏”。 D、王先生的个性签名最近改成了“庆祝弄璋之喜”,王先生近来的喜事是“妻子生了个男孩”。
  • 8.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溺死  迁涉  托辞  瞩目 B、荣辱  私塾  碾转  聊叙 C、劳碌  衙门  逊色  通辑 D、慰勉  妯娌  竭力  发髻

二、填空题

  • 9. 选词填空。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悄悄  默默)把书一放,挑水(并  或)放牛去了。
  • 10. 搜索网络信息,补全人物资料卡。

        朱德(1886-1976),字 , 四川仪陇人。伟大的、伟大的 , 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 1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宽厚仁慈:

    (2)、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

    为富不仁:

    (3)、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 , 尤喜纺棉。

    不辍劳作:

三、语言表达

  • 12. 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15个字)
             小型蚁筑巢,将湿润的土粒吐在巢口,垒成酒盅状、灶台状、坟冢状、城堡状或疏松的蜂房状,高耸在地面;中型蚁的巢口,土粒撒得均匀美观,围成喇叭口或泉心的形状,仿佛大地开放的一朵黑色的花;大型蚁筑巢像北方人的举止,随便、粗略、不拘细节,它们将颗粒远远地衔到什么地方,任意一丢,就像大步奔走撒种的农夫。

四、现代文阅读

  • 13. 阅读《母亲的笑》,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笑

    ①母亲是家里的长媳。大儿媳揽全家营生,是古老中国的规矩。直到我记事了,母亲每每说起这事儿时,都会用布满了皱纹却仍明亮的眼睛望着父亲,父亲也微笑着回望着她。

    ②父母感情深,四邻共认。父亲爱喝点酒,每晚一盅,不多不少。这是母亲的大心事。晚饭可以凑合,这一盅酒的酒肴却不能少了。或用葱花炒两个鸡蛋,黄绿分明,盛在雪白瓷盘里。或清蒸一只肥蟹,通红的壳,嫩实的肉,调一点醋和姜末。或做一点随季小菜。酒肴是不让我们吃的。父亲执意让母亲吃,母亲最多也只尝一筷子,然后腼腆地笑着,咂咂嘴,像品别人做的菜似的。【甲】在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母亲是多么不易呀!

    ③母亲喜欢看书。解放后,母亲参加扫盲班,学了一些字。更多的字是父亲教她的。

    ④晚上,全家都上床了。父亲母亲把头枕在床帮上,母亲伸手在褥子下一摸,就把书拿出来。父亲接过书,看几分钟,便开始讲。他讲起来声不高,像拉家常,又像缓缓流水,没有起伏,只有曲折。每个弯子拐得都很轻松自然,中间没有间断。父亲讲的时候,母亲一声不出。讲一段,父亲问:“好了吧?”母亲说:“天还早,再讲段。”父亲就再讲。直到母亲说“睡吧”为止。拉灭灯,父亲几乎马上睡着了,轻轻打着呼噜。母亲却常常好久睡不着,翻身中间还夹着会心的笑——还在为书中人高兴呢。

    ⑤母亲喜欢唱。其实,哪里是唱?只是哼哼罢了。我小时候,母亲哄我睡觉,哼的许多催眠曲,记不得了。问母亲,母亲也记不得。不知什么时候,那歌自己又出现了,于是母亲又唱起来。

    ⑥傍晚,母亲拉风箱做饭。我倚在母亲怀里。锅上起了蒸气,厨房里灯昏了,满屋被水汽弥漫了。母亲一下一下地拉着,火一闪一闪映在母亲脸上,映得通红的。母亲呆呆地望着火苗,忽然唱起来了,我静静地听着,听着,不知怎的,觉得天底下只有我,只有母亲了……【乙】那时候,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⑦“妈妈唱得可好了!”我说。

    ⑧“好么?这会儿你妈老了,好听的歌都忘了……”母亲脸上带着沉思的微笑,说。

    ⑨我也惹母亲生过气,但她从未打过我。

    ⑩母亲喜欢干净,是闻名遐迩的。屋里的床、桌、椅、橱,每天都要用抹布抹一遍。那抹布和洗脸毛巾一样干净,天天洗,晾。进屋的一个重要步骤是在擦脚垫上擦脚。我从外边跑回家,母亲大喝一声“擦脚去!”——关着门,母亲怎么知道我没擦脚?母亲每次都说得很准,我只好乖乖出门擦去。

    ⑪母亲喜欢带我串门。在人家家,我老老实实,不声不响。该叫“大姨”就叫大姨,该叫“爷爷”就叫爷爷。每每得来一片夸赞,母亲笑得合不拢嘴。只要人家一谈起我,母亲就说个没完。母亲常好说的话是:“我就盼着俺小儿子了。”

    ⑫我长大了,懂事了。母亲有时生了我的气,坐在床边。我不跟母亲犟嘴,母亲只好生闷气。____。我走到母亲眼前,背过身坐着,靠着母亲。母亲一抗膀子:“坏小子,一边儿去!”母亲一抗膀子,我又靠着母亲。抗了几次,母亲就不抗了。母亲不抗了,我就转过身搂住母亲,去看母亲的眼睛。母亲不敢看我。母亲的眼一和我对上,就忍不住笑了。母亲笑了,我就躺在母亲怀里了。母亲笑了,就敢看我了。母亲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爱,充满了光。这爱这光使我心里痒痒的,我就不敢再看母亲的眼了。我转过头,贴在母亲胸前,用手搂着母亲的腰。母亲就用那双粗糙的手抚摸我的脸。

    ⑬母亲这一生中,我跟她开玩笑最多,后来二哥、二姐、大哥都学会了,母亲的笑声就多了。【丙】我很欣慰,因为在她的小儿子的心里和眼里,母亲本就该多笑一笑,常笑一笑。

    ⑭放学回家,我常装样敲门。“笃、笃”敲得稳重有致。

    ⑮“谁呀?进来。”母亲一本正经地在屋里答。

    ⑯我慢慢开门,慢慢进去。母亲正歪着头,瞪大两只秀丽的眼睛向这儿望,一见是我,就骂:“这个坏小子!”

    ⑰母亲又笑了。

    ⑱母亲的笑永世留在我心中。

    (取材于吴禾的文章)

    (1)、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回忆了母亲生前笑的情景。这些情景包括:母亲尝菜时腼腆的笑、①​​​​​​​、母亲听“我”说她唱歌好听时沉思的笑、②​​​​​​​、母亲原谅“我”时充满爱的笑以及母亲被“我”逗乐的笑。
    (2)、 根据上下文,从下面两句话中选择一句填入文章第⑫段的横线处,并说明理由(      )
    A我怕极了
    B我可不怕
    (3)、 作者在记叙事情的同时,穿插了精当的议论,饱含着深情。请你从文中三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联系上下文,体会作者的情感。
    (4)、 读完文章,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母亲?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