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孙中山(1866—1925)在回忆录中写道:“28岁那年,我就与20多个华侨,在海外成立起革命团体,决心用流血斗争推翻清王朝。”孙中山“28岁那年”的主要行动是( )
    A、成立兴中会,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B、联合其他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 C、与革命党人一起发动广州起义 D、领导华侨支持维新运动
  • 2. 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 )

    A、兴中会 B、光复会 C、强学会 D、同盟会
  • 3. 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革命
  • 4.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材料描述的是( )
    A、金田起义 B、安庆起义 C、黄花岗起义 D、武昌起义
  • 5. 重庆解放碑的核心区域有三条街道分别被命名为“民族路”“民生路”“民权路”,这些街道名称与下列哪项内容有关( )
    A、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B、洋务运动的自强、求富主张 C、百日维新 D、孙中山创建革命党
  • 6. 在中山装每边的衣袖上有三颗扣子,有人说这三颗扣子代表着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不包括( )
    A、民权主义 B、民主主义 C、民族主义 D、民生主义
  • 7. 它虽然没能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但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它是指(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 8. 习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指出,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之所以这样评价孙中山,是因为他领导的辛亥革命(    )
    A、宣告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思想的终结 B、开启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C、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D、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民族独立
  • 9. 下列地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A、南京——兴中会的创立地 B、东京——中国同盟会的创立地 C、广州——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地 D、檀香山——黄花岗起义发生地
  • 10. 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表述有误的是( )
    A、中华民国的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集会等自由 B、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C、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D、总统行使立法权
  • 11. 下图是《清帝退位诏书》,这一实物资料充分佐证了辛亥革命推翻了(    )

    A、资本主义 B、封建制度 C、封建帝制 D、帝国主义
  • 1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实行总统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袁世凯正式就任大总统后,又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责任内阁制在中国行不通 B、中国完全缺乏民主共和的社会基础 C、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激烈 D、专制独裁的传统在中国没有受到冲击
  • 13. 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清帝退位

    ②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③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正式大总统

    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A、②①④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①②④③
  • 14. 袁世凯统治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的事件有( )
    A、发动甲午中日战争 B、制造旅顺屠杀惨案 C、割占澎湖列岛 D、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 15.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遂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乎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恍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此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出(    )
    A、老农非常畏惧日本人 B、辛亥革命影响有限 C、袁世凯实行高压统治 D、老农在调侃戴季陶
  • 16. 一位历史知名人士曾说过:“从前皇帝自称为天子,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可以打倒,别人一定把他看作疯子。孙中山就曾经是一个被人家看作是疯子的人。相反在____以后,如果有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横线处所说的应该是( )
    A、维新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 17.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在耶?”是针对( )
    A、慈禧 B、溥仪 C、段祺瑞 D、袁世凯
  • 18. 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 C、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 D、护国运动
  • 19. “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你认为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的割据混战 B、日本提出“二十一条” C、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D、孙中山继续革命
  • 20.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四分五裂。占据江苏的是( )
    A、直系军阀 B、奉系军阀 C、桂系军阀 D、皖系军阀

二、非选择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8分,第24题14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孙中山

    材料二 10 日晚,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提前起义。他们冲出营房,奔向楚望台军械库,守卫军械库的新军打开库门响应……,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响应……

    材料三 第十九条十一款 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五分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三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第二十二条 参议院议决事件,咨由临时大总统公布施行。

    第二十三条 临时大总统对于参议院议决事件,如否认时,得于咨达后十日内,声明理由,咨院覆议。但参议院对于覆议事件,如有到会参议员三分二以上仍执前议时,仍照第二十二条办理。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领导革命的旗帜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这里的“起义”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怎样来限制临时大总统的权力的?
  • 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扫除数千年种种专制政体,脱去数千年种种之奴隶性质……洗尽二百六十年残惨虐酷之大耻辱,使中国大陆成干净土,黄帝子孙皆华盛顿,则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

    ——《革命军》

    材料二  自世界文明日开,而专制政体一人奄有天下之制可倒。自人智日聪明,而人人皆得有天赋之权利可享。

    ———《革命军》

    材料三 (革命军)以通俗浅显,适合当时社会需要,几乎人手一编,卒赖其言为驱胡建国之本,功不在孙、黄诸公之下。

    ——《南京临时政府追悼革命先烈祭文》

    (1)、在材料一中,邹容提出了什么思想?
    (2)、材料三中说《革命军》为“建国之本,功不在孙、黄诸公之下”。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加以简要说明。
    (3)、材料一的局限性是什么?怎样解释材料三中的“驱胡”之意?你怎样评价?(6分)
  •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院、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 大总统是国家的元首,总揽统治权。

    ——《中华民国约法》

    材料三 民国建设造端,百凡待治,世凯深愿竭其能力,发扬共和之精神,涤荡专制之瑕秽,谨守宪法。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言(1912年)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总统的权力发生了什么变化?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袁世凯表面上对共和与专制的态度是怎样的?
    (3)、结合史实,说明袁世凯是如何一步步地独裁大权的。
  • 2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917~1918年军阀割据简表

    派系

    头目

    投靠的帝国主义

    控制的地区

    北洋军阀

    直系

    冯国璋、曹锟

    英、美

    江苏、江西、湖北

    皖系

    段祺瑞

    日本

    安徽、山东、福建、浙江

    奉系

    张作霖

    日本

    东北三省

    西南军阀

    滇系

    唐继尧

    英、美

    云南、贵州、四川

    桂系

    陆荣廷

    英、美

    广东、广西、湖南

    (1)、辛亥革命后,为什么会出现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
    (2)、军阀割据混战的局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