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2-15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 1. 柳湾遗址,位于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的柳湾村。柳湾墓地是保存较为完整的原始社会晚期氏族公共墓地,共发掘出各种文化类型墓葬1700余座。出土文物近4万件,包括陶器、石器骨器、装饰品等。由此可见,研究史前文明最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掘 B、口耳相传 C、音像资料 D、想象推理
  • 2. 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下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稻谷和骨耜

    A、原始农业 B、青铜铸造 C、纺织业 D、冶铁业
  • 3. “教民植五谷,造字启民智”,他们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是( )
    A、炎帝、黄帝 B、黄帝、尧帝 C、舜帝、炎帝 D、舜帝、禹帝
  • 4.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汉朝
  • 5. 2021年是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一部殷墟发掘史,半部中国考古史。“殷墟”发掘有助于研究( )
    A、中国文字的形成和发展历史 B、中央王朝对西域的管理 C、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的引进 D、中外陆路和海路交通
  • 6. 历史图片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超的青铜工艺 B、悠久的历史文明 C、先进的科技成就 D、独特的建筑技术
  • 7. 《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型,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发生在(    )
    A、春秋后期 B、秦朝 C、西汉 D、唐朝
  • 8. 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该工程是(    )
    A、长城 B、都江堰 C、大运河 D、赵州桥
  • 9. 支持商鞅变法的秦孝公死后,商鞅被害,然而新法并没有被废止。这说明商鞅变法(    )
    A、得到了旧贵族势力的支持 B、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C、维护了旧的政治经济秩序 D、遏制了地主阶级势力
  • 10. 下图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其3D设计的拟人化熊猫,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此理念源于我国古代的(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11. 下图文本框的内容反映的主题是(     )

    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实行“仁政”

    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韩非强调依法治国

    A、百家争鸣 B、效法古代 C、诸侯争霸 D、远古传说
  • 12. 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悬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 13. “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脏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材料表明秦的暴政最突出的表现是(     )
    A、残酷的刑法 B、沉重的赋税 C、繁重的徭役 D、可怕的殉葬
  • 14. 有学者认为,自秦始皇以后,中国人明白了自己的国家应该是什么样子,虽有曲折,历史大势终归是要回到统一国家的正轨上来。他意在说明(    )
    A、王室衰微的表现 B、商靹变法的背景 C、秦灭六国的过程 D、秦朝统一的意义
  • 15. 历史课堂上,张老师提示“戍守长城”、“遇雨误期”、“张楚政权”等关键词,同学们能立刻联想到(    )
    A、黄巾起义 B、陈胜、吴广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黄巢起义
  • 16. 2021 年考古发现,霸陵陪葬物以陶器为主,金银器很少。与汉文帝遗诏中所说“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相吻合。这印证了汉文帝( )
    A、勤俭治国 B、勤于政事 C、善于用人 D、虚怀纳谏
  • 17. 汉代体育项目众多,包括蹴鞠、骑射、步射、击剑、格斗等,深受民众喜爱,甚至帝王也参与“斗虎”“格熊”活动。这反映出,汉代社会风尚的一个侧面是(    )
    A、崇尚勇武 B、含蓄内敛 C、悠然清闲 D、宁静纯朴
  • 18. “古之贵者不乘牛车,汉武帝推恩之末,诸侯寡弱,贫者至乘牛车”。材料说明推恩令(   )
    A、打击了豪强地主 B、削弱了诸侯国的实力 C、解除了封国威胁 D、强化中央对经济控制
  • 19. 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这些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有利于人类文化传播和交流的是(   )
    A、火药、指南针 B、指南针、印刷术 C、印刷术、造纸术 D、火药、造纸术
  • 20. 以下食物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最初都以“胡”字命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张骞通西域 B、玄奘西行 C、鉴真东渡 D、郑和下西洋
  • 21. “坐堂行医”一词源于我国古代一位名医,他写成《伤寒杂病论》,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这位“坐堂医生”是(    )
    A、扁鹊 B、张仲景 C、华佗 D、李时珍
  • 22.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该诗是唐朝诗人韦庄对曾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古都的感慨。该古都是今天的(    )
    A、北京 B、西安 C、洛阳 D、南京
  • 23. 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决战,曹操采取声东击西、各个击破的战术,偷袭袁军的粮囤,迅速歼灭袁军主力,进而大破袁军。据此可知,该战役曹操取胜的主要原因是(   )
    A、  挟天子,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B、兵多粮足,实力强大 C、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 D、为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 24. 从东汉末年州牧割据、官渡之战到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走向局部统一 B、经济持续发展 C、民族不断交融 D、各地群雄并起
  • 25. 秦朝的“焚书坑儒”、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的“八股取士”、清朝的“文字狱”等措施的实施,其共同目的是(   )
    A、提高教育质量 B、加强思想控制 C、推动经济发展 D、促进民族交融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 26.

    先进的政治制度和经济措施对维护和巩固国家统治具有重要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是为小康。

    ——《礼记•礼运篇》

    (1)材料一中的“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反映了上古时期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周朝和秦朝有关制度的对比

    项目

    周朝

    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

    皇帝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

    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

    统治地方的方式

    (2)在材料二中①②处填写所对应的史实。并说明它们的共同作用。

    材料三: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哪些措施?(写出两点即可)

    材料四:文帝、景帝统治时期,继续“与民休息”。文帝重视农业,十三年(公元前167年)下诏全免田租;景帝元年(公元前156年)复收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并成为汉朝定制。文帝时,丁男徭役减为“三年而一事”,算赋也由每年120钱减为40钱。文景时期推行“与民休息”的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中纲要》(上)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四这一时期出现了什么局面?
  • 2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的大分裂时期。王朝更替,政权分立,江南得到开发,北方民族交融,这些都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政治形势]

    材料一:

    (1)哪一战役奠定了材料一中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仔细观察《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代表“曹魏”政权区域的是          ;写出结束三国鼎立局面,实现短暂统一的朝代。

    [经济发展]

    材料二: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地区还非常落后。东晋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许多水利工程被修建,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生产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民族关系]

    材料三:孝文帝下令把鲜卑族人的复姓改为单姓。

    拓跋

    步六孤

    丘穆陵

    贺兰

    独孤

    勿忸于

    尉迟

    达奚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改革的哪两项措施?
    (4)上述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哪些进步的历史发展趋势?
  • 28. 下面是对一位重要的中国历史人物的评价及该历史人物的部分言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一生培养了3000多弟子,比较著名的有72人。

    材料二:(他)是一个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

    ——胡适

    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论语》

    (1)、材料一、二是对谁的评价?他生活在哪个时期?
    (2)、作为伟大的思想家,他开创了哪个学派?他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材料三中他突出“将人看作是平等的”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4)、材料四中的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 29.

    一个时期的社会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齐民要术·种谷》写道:“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有谚语:“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过了小满十月种,十日不种一场空”。

    (1)材料一体现了《齐民要术》哪一内容?

    材料二:

       

    (2)结合所学写出与材料二人物相关的一项领先世界近千年的成果。

    材料三:他被后人为“书圣”。他学习各家书法之长,为节省时间,身边的池水竟成了他涮毛笔的方便之处,日久天长,一池清水被染的墨黑墨黑。

    (3)写出材料二中“他”是谁?结合材料二说说我们要从“他”身上学习什么样的优秀品格?

    材料四: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为了摆脱现实苦难,人们纷纷信仰佛教。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在一些山崖上开凿了许多石窟。下面两幅图就是当时最著名的石窟艺术。

       

    (4)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是哪一社会现实的体现?据材料四指出石窟艺术大量出现的原因。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你得到什么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