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州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15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 1. 河姆渡人是生活在我国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     )
    A、水稻 B、 C、玉米 D、小麦
  • 2. 半坡居民最具特色的陶器是(       )
    A、黑陶 B、白陶 C、红陶 D、彩陶
  • 3. 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是(     )
    A、黄帝和炎帝 B、蚩尤和伏羲 C、黄帝和尧 D、炎帝和禹
  • 4. 尧舜禹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做法称为( )
    A、禅让 B、世袭 C、传承 D、专制
  • 5. “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的故事属于(     )
    A、神话传说 B、历史事实 C、考古发现 D、科学幻想
  • 6. 夏朝和商朝到亡国之君分别是(       )
    A、禹汤 B、汤桀 C、桀纣 D、武王纣
  • 7. 夏桀用武力伤害百姓,商纣施用酷刑,周幽王朝政腐败。这说明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
    A、少数民族入侵 B、爆发平民大起义 C、王朝后期国王昏庸残暴 D、自然灾害严重
  • 8. 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这主要是因为甲骨文是(     )
    A、字母文字的起源 B、记载祭祀、战争等内容 C、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比较成熟的文字 D、商代文字
  • 9. 在今四川广汉三星堆,出土了1000多件美妙绝伦的珍贵文物。在已出土的青铜器中,祭祀用的礼器占大部分,其次是兵器、饮食器、乐器,还有青铜的车马配件和青铜农具等。这段材料反映三星堆遗址青铜器的特点有(       )

    ①用途广泛        ②铸有文字        ③数量很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 10. 中国古代科技成就辉煌。下列成就的取得,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②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

    ③中国人铸造出司母戊鼎

    ④铁制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

    A、①②④③ B、②①③④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 11.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 B、 C、 D、
  • 12. 与①时期对应的历史故事是(     )

    A、酒池肉林 B、烽火戏诸侯 C、卧薪尝胆 D、大禹治水
  • 13.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成效最大的一次改革。其中最能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是(     )
    A、确立县制 B、鼓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禁止私斗
  • 14. 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分别是

    A、秦、楚、齐、燕 B、燕、齐、楚、秦 C、齐、楚、秦、燕 D、燕、齐、秦、楚
  • 15. 有一水利工程,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 府”,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岷江
  • 16. 主张“因材施教”的大教育家是( )
    A、老子 B、孔子 C、韩非 D、孟子
  • 17. 《道德经》中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这说明老子(   )
    A、崇尚“自然”,主张“无为” B、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 C、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 D、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
  • 18. 秦统一以后,在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货币是(     )
    A、    B、    C、    D、   
  • 19. 有学者认为“从春秋到战国是一变,但这尚是小变。从战国到秦却是一大变。”从制度变革的角度理解这句话(    )
    A、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B、分封制取代世袭制 C、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D、郡国并行制取代郡县制
  • 20. 历史典故蕴含着深刻哲理。下列历史典故与大泽乡起义有关的是(     )
    A、退避三舍 B、草船借箭 C、破釜沉舟 D、揭竿而起
  • 21. 某同学翻阅《中华成语故事大全》,看到了“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关键词句,根据所学推测他读到的历史事件是(   )
    A、阪泉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楚汉之争
  • 22. 示意图能够勾勒出史事之间的关系。以下对西汉初年史事梳理的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王室衰微 B、诸侯争霸 C、文景之治 D、光武中兴
  • 23.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统治者实行变法改革。上述材料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变法改革的(     )
    A、背景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 24. 古书记载,夏朝建立了武装,设置了官职、监狱,制定了刑法。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兴起 B、成熟文字诞生 C、国家已经产生 D、青铜文明兴盛
  • 25. 学习历史要学会区分史实与结论。下列表述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A、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在阪泉大战 B、商王盘庚把都城迁到殷 C、都江堰由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 D、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二、非选择题 (50分)

  •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冰在充分认识岷江河道、水流、泥沙等规律后,乘势利导,因时制宜,首创“无坝引水”的工程形式,带领民众经过三十年的艰辛运作,终于在公元前256年建成都江堰。该工程在无任何人为干预的情况下,能自动调配水量,枯水期有足够的水量进入灌区,洪水期又能将多余的水量排至外江,使灌区“水旱从人,时无荒年”。

    ——摘编自邓正龙、张宁生《中华民族最辉煌的文明成就—都江堰水利工程及核心价值》

    材料二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据材料一,指出李冰的治水原则,并概括都江堰工程的主要功能。
    (2)、据材料二,指用“皇帝”修筑长城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国家建设重点工程,当政者怎样才能避免“百姓的咒骂”。
    (3)、长城和都江堰都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结合所学知识,为它们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写出一条理由。并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 27.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有关问题。

    材料一   我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如下图所示:

    时期

    人物

    学派

    思想或政治主张

    春秋

    老子

    具有辩证法思想、无为而治

    春秋

    儒家

    提出仁的思想,主张:          

    战国

    儒家

    民贵君轻,主张实行“仁政”

    战国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选举贤能

    战国

    法家

    主张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浑然一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内容按数码顺序补充完整。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诸子百家熠熠生辉”的局面史称什么?这一局面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 28. 创新是民族之魂,改革是强国之路,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56年,孝公以商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1)颁布法律,制连坐法;(2)重农抑商,奖励农业和开荒;(3)奖励耕战,禁止私斗,颁布依军功行赏的二十等爵制。对没有军功的宗室子弟,一律废除他们的名位,按军功重新规定尊卑爵秩等级。有军功的人可以享受军功爵的待遇,可以享受荣誉。公元前350年,商鞅又实行第二次变法,(1)废井田,开阡陌,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推行县制;(3)统一度量衡;……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通典·食货》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

    材料三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上》

    材料四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五

    (1)、战国时期的秦国农民普遍支持商鞅变法,根据材料一说明其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一中哪一措施损害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起到了什么历史作用?
    (4)、据材料三,指出西周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5)、材料四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是指什么制度?
    (6)、观察材料五,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管理制度?这一制度有什么历史影响?
    (7)、材料五中的图2和图3分别反映秦朝采取了什么巩固统一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