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5课 《诫子书》课时基础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02 类型:同步测试
一、【课时衔接】
-
1. 成都市的武侯祠有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这副对联仅用了短短十个字,赞颂了诸葛亮的才高睿智,以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功绩。请研读这副对联,简述“千秋”二字在赞扬诸葛亮方面的作用。
二、【基础通关】
-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夫君子之行 夫:
夫学须静也 学:
年与时驰 驰:
遂成枯落 枯落: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4.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会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 , ”。(2)、文中指出修身养德的方法就是“”和 “”;无论是“明志”,还是“成学”,作者强调获得成就取决于“”,“”则导致失败。(3)、文中的“ , ”两句与“志当存高远”有异曲同工之妙。5. 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诫子书》可以看作诸葛亮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他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言中,《诫子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B、课文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C、课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文字,将普天之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情深意切。 D、《诫子书》是修身立志的名篇,其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勉励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切忌怠惰险躁。三、【素养提升】
-
6. 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7. 作者写这封家书的用意是什么?8. 请简述本文的行文思路。9. 如何理解“志”与“学”之间的关系?10. 你从本文得到了什么启示?1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诫子书》
【乙】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车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 , 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 , 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躁也。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一经焦躁,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弟总宜平心静气。尔与诸弟戒之,至嘱至嘱!
(选自《曾国藩家书》,有删改)
【注】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
悲守穷庐 庐:
此即日习于傲矣 习: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余前年所以荒废懈怠,亦以焦躁故尔。
(3)、【甲】文中诸葛亮认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以“”四字比喻了过度懈怠、不静心于学的人精力衰竭、失去活力的状态;【乙】文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的结果;【甲】【乙】两文的作者都认为会阻碍“静”的养成,从而影响学习与做事。(4)、【甲】文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乙】文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