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强基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02 类型:期末考试
一、阅读与鉴赏(共14小题,4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学经典被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艺术家不断地改编,甚至可以写一部“艺术改编史”。改编的优势,是有可依赖的、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母本”。改编和原创一样,是需要高度想象力参与的艰苦的艺术创造。改编的难度,在于如何摆脱杰出“母本”对作者再创作的限制,从而创造出独具艺术感染力的新的艺术文本。
改编,是致敬经典、理解经典、与经典深入会心的对话。面对经典,改编者须吃透原作,在原作的字里行间探索前行,就像优秀工匠面对璞玉一般,反复打磨,然后小心翼翼地取舍增删,根据艺术逻辑进行重构,对保留下来的精华篇章,予以光彩照人、激动人心的放大。
改编的难点之一,在于不同艺术样式拥有的空间、篇幅不对等。以长篇小说为母本改编的各类舞台剧,前者篇幅偏长,后者受制于几个小时上下的演出时长,改编中必须考虑舞台空间再现小说场景的限制。有的在篇幅上做减法,使空间相对集中;有的在原著上做加法,以更具质感的细节和吸引观众的情节,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
改编的难点之二,是不同艺术本体之间的转换。文学阅读的魅力,在于文学语言触发的阅读和想象的乐趣。读者借助文字媒介,依靠想象力的参与,对艺术形象和故事场景进行再创造,自由而充满个性。影像或者舞台艺术的魅力,除了剧本台词的文学性,还要借由演员的艺术修养和艺术功力来展示。
改编成功与否,有两个关键点。首先,如何提炼、升华作品的思想内核,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话剧《平凡的世界》继承了小说原作的精神,以现实主义独有的宏阔丰厚、复杂和粗粝,回应了当下观众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孙少安、孙少平兄弟改变自己改变命运所需要的百折不挠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的气概和精神,穿越时光而具有永恒的力量。
其次,如何强化、扩展艺术的本体魅力,以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必须是艺术的、审美的,而不是空洞的、教条的。改编者要面对当下观众新的审美需求。改编和原创一样,艺术家只有把心紧贴在大地上,才能听到大地心跳的声音,才能让改编后的作品抵达观众心灵最柔软的深处。
(摘编自毛时安《改编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造》,《人民日报》2024年04月11日)
(1)、下列关于文中“文学经典的改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具有可依赖的、有高度艺术价值的“母本”是改编的优势。 B、改编,是与经典深入会心的对话,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作。 C、面对经典,改编者须吃透原著,然后取舍增删,反复打磨,进而重构。 D、优秀的改编能回应大众的精神需求,并且能满足时代的审美需求。(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由于“母本”的杰出,所以摆脱“母本”对作者再创作的限制,创作出独具艺术感染力的新文本是有难度的。 B、通过对原著做加减法,丰富小说留下的空白,改编者能解决不同艺术样式拥有的空间篇幅不对等的问题。 C、在影像和舞台艺术领域,剧本台词的文学性和演员的艺术修养、艺术功力都是展示其魅力的手段。 D、同原创一样,改编也是富于想象的艺术创作,艺术家只有将心紧贴大地,才能让改编后的作品抵达观众心灵的深处。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
【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节选自《窦娥冤》)
乙
四叔家里最重大的事件是祭祀,祥林嫂先前最忙的时候也就是祭祀,这回她却清闲了。桌子放在堂中央,系上桌帏,她还记得照旧的去分配酒杯和筷子。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摆。”四婶慌忙的说。
她讪讪的缩了手,又去取烛台。
“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
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她在这一天可做的事是不过坐在灶下烧火。
镇上的人们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先前很不同;也还和她讲话,但笑容却冷冷的了。
(节选自《祝福》)
(1)、概述选文甲的语言特征。(2)、人物走向悲剧的命运,离不开环境的推动。请分别结合选文甲、乙,试做简要分析。3. 下列现象与《乡土中国》中的重要概念不相匹配的一项是( )A、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名实分离 B、至贾母正室,(元春)欲行家礼,贾母等俱跪止不迭。——礼治秩序 C、邻里和朋友间遇到纠纷而不能很快解决时,就“吃讲茶”去。——无讼 D、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近邻。——团体格局4. 下列关于《红楼梦》人物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人物多为“圆形人物”,如袭人既温柔和顺、处事妥帖,而又心机深重。 B、小说写的不仅是书中人,也是大众,如我们看到薛宝钗的豁达大度和世故圆滑,一定程度也看到了自己。 C、史湘云本是豪门千金,却父母双亡,养得一副心直口快、热情豪爽的性子,结局应了“可怜绣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D、小说善用对比摹人,凤姐和李纨虽为妯娌,前者要强逞能,嫉妒成性,后者却槁木死灰,欲念全无。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节选自《谏逐客书》)
乙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 , 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节选自《促织》)
(1)、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者不却众庶 却:拒绝 B、借寇兵而赍盗粮 赍:送给 C、薄产累尽 累:祸害 D、探石发穴 发:开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以”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A、木直中绳,𫐓以为轮 B、斯亦伐根以求木茂 C、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D、以其无礼于晋(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B、黔首:平民、老百姓。平民百姓以黑巾覆头,故名“黔首”。“庶民”“黎民”“白身”等在古代也指百姓。 C、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有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D、里正:里长,又称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是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文中“宰严限追比”中的“宰”即指里宰、里正。(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却宾客以业诸侯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泣孤舟之嫠妇 D、既东封郑(5)、文中画线部分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江河湖海不挑选细小的流水,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 B、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刚好又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把百姓聚集起来。 C、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即使得到三两只,也是又小又弱,不合规格。 D、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屁股被打得脓血淋漓,连蟋蟀也不能去捉了。(6)、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文中以“太山”“河海”为喻,目的是直接证明秦王驱逐客卿的做法是错误的。 B、五帝三王不却众庶与陛下今乃弃黔首形成鲜明对比,阐明了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C、乙文概写故事开端,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同时表现出他迂讷、忠厚的特点。 D、成名被逼无奈,“惟思自尽”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本质以及统治阶级对下层的剥削。6. 下列对《芣苢》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A、全诗重章复沓,在看起来很单调的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更好地表达了情绪与情感。 B、全诗直叙其事,使用赋的手法,表现了妇女们采集野菜的过程,描绘了一幅其乐融融的劳动画面。 C、诗歌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女子们在平原旷野群歌互答、动作熟练的欢快劳动场景却能浮现在读者眼前。 D、“采”“有”“掇”“捋”“袺”“”六个动词用词连贯,按劳动场景推进,写出了欢快的劳动过程,顺序可以调换。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阿房宫赋》一文中,用疑问语气指出了秦朝在财富搜刮与挥霍上的反差行为的两句是:“ , ?”(2)、《梦游天姥吟留别》“ , ”两句,直抒胸臆表现诗人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3)、鸡,作为一个日常化的形象,在诗人笔下常常出现,如“ , ”。二、表达与交流(共55分)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yuàn/chuán)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____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够感觉到十分的秋意。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色最下。最好,还要在牵牛花底,教长着几根____的尖细且长的秋草,使作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落)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扫街的在树影下一阵扫后,灰土上留下来的一条条扫(sào/sǎo)帚的丝纹,看起来既觉得细腻,又觉得清闲,潜意识下并且还觉得有点儿____,古人所说的梧桐一叶而天下知秋的遥想,大约也就在这些深沉的地方。
(1)、文中加点字的读音或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椽(yuàn) 铺 扫(sǎo) B、椽(chuán) 铺 扫(sào) C、椽(yuàn) 落 扫(sào) D、椽(chuán) 落 扫(sǎo)(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 )A、一丝一丝 疏疏落落 落寞 B、一点一点 稀稀落落 落寞 C、一丝一丝 疏疏落落 寂寞 D、一点一点 稀稀落落 寂寞(3)、分析下列语句的描写角度,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洗得青翠水绿,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鲜湿润的香味。 B、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C、瓢虫爬得不耐烦了,累了,祈祷一回便支开翅膀,忽悠一下升空了。 D、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熨帖而微苦的味道。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大地景观,来自人与自然的对话。萌芽、展叶、开花、结果,作物中蕴藏生命的律动;春耕夏耘、秋收冬藏,雨水滋润、阳光普照,劳动中对应时间的节奏。大地之上、山水之间,时序的变化、植物的生长、人类的劳作,因农业生产成为统一的整体,相互影响,共存共荣。不论是一眼千里的沃野,还是依山就势的梯田,抑或绚烂的花海、涌动的麦浪,既呈现丰盈的自然之美,也展现浓郁的人文之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农民不仅仅是大地景观的“制造者”,更是大地景观的“守护者”。关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沉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动。田畴、茶山、花海,无不来自世世代代的劳作经验;而穿梭往来的植保无人机、联合收割机,也不断刻下新的时代年轮。( ),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大地景观,才能真正实现乡土空间的更新,激发乡村全面振兴的活力。
(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焕发现代科技色彩 ②发挥农民的积极性 ③传承古老生态智慧
A、①③② B、③②① C、③①② D、②③①(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沉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动。 B、关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入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动。 C、对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入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知。 D、关于这方朝夕相处的水土,他们有着最真挚的眷恋、最深沉的了解,更有着最敏锐的感知。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成长的路上,我们难免会遭遇在一段时期内坐冷板凳的状况。有的人能够泰然处之,把冷板凳坐得有温度;有的人则不愿、不敢、不屑坐冷板凳,吃不得苦,受不得累。
对此,你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题目自拟,角度自定。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④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