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发现汉字(20分)班级开展“发现汉字”学习活动,请根据提示,领略汉语的奥妙。
-
1. 从部首看汉字
汉字
添加部首成新字
关联词义来运用
观察字形我发现
阑
澜
词语:
加上部首后,
斓
近义:斑斓
也
反义:张
驰
诗句: , 送儿还故乡。((木兰诗》)
2. 从字音辨汉字3. 从对称品汉字(1)、小语整理七下课本“读读写写”的部分四字短语时,发现“仙露”对“琼浆”,短语内部有对称美。下面的四字短语与“仙露琼浆”一样有对称美的两项是( )( )A.血气才刚 B.酣然入梦 C.海阔天空 D. 不耻下问
E.干钧重负 F.家喻户晓 G.耐人寻味 H.忍俊不禁
(2)、短语和短语之间也能形成对称美,下列选项中能与“世外桃源”对称的一项是( )A、海市蜃楼 B、空中楼阁 C、洞天福地 D、天涯海角(3)、诗歌中也蕴藏着对称美。《约客》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 ”两句朗朗上口:《望岳》中的“ , ”一联对仗工整:《室铭》里的“ , ”前后相映成趣:《游山西村》里的“ ,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下相得盐彰。二、品读真味(22分)
-
4. 在《骆驼祥子》第一章中,老舍先生将样子比作一棵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树,写出了祥子年青力壮、勤恳朴实的形象,那么,你会把《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比作什么呢?请结合相关情节阐述理由。5. 阅读图文,回答问题。
我画《骆驼祥子》
给文学作品的插图,要尊重原文的描述,又不能微简单的图解。把文字描写转化为视觉形象,需要在自己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加以想象并进行再创造,从形似到神似,是所谓的形神兼备。
(1)、仿照图2概括情节的方法,概括图1的相应情节。【示例】图2:祥子为了再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急于卖掉三匹骆驼。
(2)、图1的骆驼、祥子画得很小,图2的骆驼、祥子画得很大。画家这种“小”与“大”的处理达到“形神兼备”的效果了吗?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要评析。6. 班级开展散文阅读活动,请完成下面的任务。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
季羡林
读了王辛笛师弟的《叶公超先生二三事》,颇有所感,也想来凑凑热闹,谈点公超先生的事儿。
在背后,甚至在死后议论老师的长短,有悖于中国传统的尊师之道。不过,我个人觉得,我的议论,尽管难免有点苛求,却完全是善意的,甚至是充满了感情的。我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要交代一点时代背景。
老清华人都知道,在30年代,清华大学同别的大学稍有不同,用通俗的话来说,有点“洋气”。学生在校刊上常常用老师开点玩笑,饶有风趣而无伤大雅。师不以为忤,生以此为乐。
这样说,有点空闲。我带个例子。
在清华时,我曾旁听过船平伯先生讲唐宋诗词的课。在课堂上他选出一些诗词,自己摇头晃脑而朗诵之,有时用上眼睛,仿佛完全沉浸于诗词的境界中,遗世而独立。他蓦地睁大了眼睛,连声说: “好!好!好!就是好!”学生正在等他解释好在何处,他却已朗诵起第二首诗词来了。就是这位平伯先生,有一天忽然剃光了脑袋。这在当时学生和教授中都是从来没有见过的,于是轰动了全校。校刊上立即出现了平伯出家当和尚的特大新闻。在众目睽睽之下,平伯先生怡然自得,秦然处之。他光着个脑袋,仍然在课堂上高喊:“好!好!就是好!
举完例子,现在再谈叶公超先生。
我在清华读的是外国语言文学系。第一年英文,教授就是叶公超先生,公超先生教学法非常奇特,他几乎从不讲解,一上堂,就让坐在前排的学生,由左到右,依次朗读原文,到了一定段落,他大声一喊:“stop!”问大家有问题没有。没人回答,就让学生依次朗读下去,一直到下课。有人偶尔提一个问题,他断喝一声:“查字典去!”这一声狮子吼有大威力,从此天下太平,宇域宁静,相安无事。
公超先生很少着西装,总是绸子长衫,冬天则是绸煅长袍或皮袍,下面是绸子棉裤,裤腿用丝带系紧,丝带的颜色与裤子不同,往往是颇为鲜艳的,作蝴蝶结状,随着步履微微抖动翅膀,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非常“潇洒”,先生的头发,有的时候梳得光可鉴人,有的时候又蓬松似秋后枯草,他顾盼自嬉,怡然自得,学生们窃窃私议:先生是在那里学名士,
谈到名士,中国分为真假两类。“是真名士自风流”。什么叫“真名士”呢?什么又叫假名士呢?理论上不容易说清楚。我想,只要拿前面说到的俞平伯先生同叶公超先生一比,泾渭立即分明。大家一致的意见是,俞是真名士,而叶是假装的名士。前者直率天成,一任自然:后者则难免有想引起“轰动效应”之嫌。《世说新语》常以一句话或一件事,定人们的高下优劣。我们现在也从这一件事定二位的高下。
我想就以此为起点来谈公超先生的从政问题。辛笛说:“在旧日师友之间,我们常常为公超先生在抗战期间由西南联大弃教从政,深致惋叹,既为他一肚皮学问可惜,也都认为他哪里是个旧社会中做官的材料,却就此断送了他十三年教学的苜蓿生涯*,这真是一个时代错误。”我的看法同辛笛大异其趣。根据我个人在同俞平伯先生对比中所得到的印象,我觉得,公超先生确是一个做官的材料。你能够想象俞平伯先生做官的样子吗?
说到学问,公超先生是有一肚皮的:他人很聪明,英文非常好。在清华四年中,我同他接触比较多。我早年的那一篇散文《年》就是得到了他的垂青,推荐到《学文》上去发表的。他品评这篇文章时说:“你写的不仅仅是个人的感受,而是“将的意识”。
不管怎样,我是非常感激公超先生的。我一生喜好舞笔弄墨,年届耄耋,仍乐此不。这给我平淡枯燥的生活抹上了一点颜色,增添了一点情趣,难道我能够忘记吗?
我继承了“清华精神”写了这篇短文,虽对公超先生似有不恭,实则我是满怀深情地讲出了六十年前的感觉。想公超先生在天之灵必不以为忤,而辛笛师弟更不会介意的。
1993年10月3日
(选自《忆往述怀》,有删改)
【注释】①忤(wǔ):违逆:违背,②苜蓿生涯:形容整师的清苦生活。
(1)、季羡林的《也谈叶公超先生二三事》与张中行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都是写人记事散文。对标题中的“二三事”,理解最为准确的一项是( )A、六件小事 B、若干件大事 C、两三件大事 D、几件琐事(2)、品味下列语句中的加点词,体察作者的情感。①在众目睽睽之下,平伯先生怡然自得 , 泰然处之。
②他顾盼自嬉,怡然自得 , 学生们窃窃私议:先生是在那里学名士。
(3)、文章结尾“恭”“忤”两字意味深长,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4)、文章写的是叶公超的事情,开篇部分为什么要先写俞平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析。虽对公超先生似有不恭,实则我是满怀深情地讲出了六十年前的感觉。想公超先生在天之灵必不以为件,而辛笛师弟更不会介意的。
三、亲近古典(25分)班级开展“我的语文生活”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
7. 活动一:了解古代称谓
材料一
“字”是“名”的解释和补充,是与“名”相表里的,所以又称“表字”,屈原《离骚》里自述:“名余回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正则”就是“平”, “灵均”就是“原”,他名“平”字“原”,“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古人“名”和“字”的关系有意义相同的,如唐代书法家楮遂良字登善、宋代文学家曾巩字子固,他们名、字中的“良”与“善”、“巩”与“固”也都是同义。 “名”和“字”有意义相辅的,如唐代诗人白居易字乐天,因“乐天”故能“居易”, 宋代作家晁补之字无咎(“咎”是过错),因能“补”过才能“无咎”。“名”和“字”有意义相反的,如宋代理学家朱熹字元晦、清代作家管同宇异之,他们“名”“字”中的“熹”与“晦”、“同”与“异”都是反义。
古人幼时命名,成年时取字。《礼记·檀弓上》说:“幼名、冠字。”《疏》云:“始生三月而始加名,故云幼名,年二十有为父之道,朋友等类不可复呼其名,故冠而加字。《仪礼·士冠礼》:“冠而字之,敬其名也。君父之前称名,他人则称字也。”由此可见,名是幼时起的,供长辈呼唤。男子到了二十岁成人,要举行冠礼,这标志着本人要出仕,进入社会。女子长大后也要离开母家而许嫁,未许嫁的叫“未字”,亦可叫“待宇”。十五岁许嫁时,举行算礼,也要取字,供朋友呼唤。
在古代,名、字的称呼是十分讲究的。人际交往中,名一般用作谦称、卑称,或上对下、长对少的称呼。平辈之间,只有在很熟悉的情况下才相互称名,在多数情况下是相互称字,尤其是君主或自己父母长辈的名,更是连提都不能提,否则就是“大不敬”或“大逆不道”。
材料二
“号”又叫别号、表号。名一般由父母或尊长取定,号、表号一般是由自己取定。一般礼俗,名字自幼取,或先有乳名,入学有学名,年幼无号,成年后,方起别号。名多较严正,字和别号则有飘逸的风致,往往能抒发某种情感,寄寓着性格、志向、品操,以显示某种志趣,有的也是为了附庸风雅而起号。
起号之风,大概在春秋战国时就有了。像“老聃”“鬼谷子”等,可视为我国最早的别号。东晋时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南北朝时代有更多的人给自己起了号,唐宋时形成普遍风气,元明清达到鼎盛,不但人人有号,而且一个人可以起许多号,如李白号“青莲居士”,杜甫号“少陵野老”,白居易号“香山居士”,李商隐号“玉溪生”,贺知章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王安石晚年号“半山”,苏轼号“东坡居士”,陆游号“放翁”,文天祥号“文山”,辛弃疾号“稼轩”,李清照号“易安居士”,范成大号“石湖居士”,杨万里号“诚斋”,罗贯中号“湖海散人”,蒲松龄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袁枚号“随园老人”,刘鹗号“洪都百炼生”。
(选自李树新《汉语称谓研究》)
(1)、古人的称谓有多样性,请梳理材料,填写以下表格。称谓
时间
特点
名
幼时
字
飘逸
成年后
(2)、女人自取别写有一定的规律,如“东坡居士”“石湖居士”依据而起。“诚斋”“聊斋先生”依据而起,而“狂客”“散人”则写自己的有关。(3)、下列人物没有“字”,请运用取字的知识,任选一项给人物取一个“字”,并说明理由。
A花木兰
B祥子8. 活动二:走近历史人物【甲】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①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②,欲罚之。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③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时当职吏以蒙年小,轻之,曰:“彼竖子④,何能为?此欲以肉喂虎耳,”他日与蒙会,又嗤辱之,蒙大怒,引刀杀史;出走,邑子郑长家。出因校尉袁雄自首,承间⑤为言;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
权统事,料⑥诸小将兵少而用薄者,欲并合之,蒙阴赊贳⑦为兵作绛衣行膡⑧.及简日陈列赫然,兵人练习,权见之,大悦,增其兵.从讨丹杨,所向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
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擒之,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赐钱千万。
(节选自(三国志·周瑜鲁肃吕蒙传》)
【注释】①富陂:县名。在今安徽阜南县东南。②恚(huì):生气的样子。③脱误:口语,意思是“万一”,④竖子:小子。对人的蔑称,⑤承间;趁孙策接见的机会。“承”同“趁”,⑥料:清理。⑦赊贳(shì):赊欠。这里指赊购布料。⑧行膡:军人的裹腿。
(1)、结合文本内容,归纳“吕蒙成长史”,并将相关信息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吕蒙成长史
人生节点
重要事件
身份变化
十五六岁
窃随击贼引刀杀吏①
策之左
数岁之后
②
别部司马
权统事后
作衣练兵从讨丹杨
③
从征黄祖④
横野中郎将
(2)、蒙从“关下阿蒙”成长为吴中将领,你喜欢这个人物吗?为什么?(3)、吕蒙的成长除自身因素的作用,也受到他人影响。结合下面的句子,分析他人是如何影响吕蒙的。①策召见。奇之,引置左右。
②权见之,大恍,增其兵。
③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9. 阅读【乙】
公安县怀古①
(唐]杜甫
野旷吕蒙营,江深刘备城②,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洒落③君臣契,飞腾战伐名④.
维舟倚前浦,长啸一含情.
【注释】①此诗写用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晚年的杜甫由江陵移居公安,此时唐朝正处于由盛转衰之时,唐代宗宠信宦官,李光弼、郭子仪等良将却受到迫害。②吕蒙营、刘备城:吕蒙曾在公安县驻军,刘备也曾在此居住,③酒落:不受拘束,④飞腾战伐名:意思是吕蒙是当时声播四方的良将。
(1)、根据甲文和相关历史,“洒落君臣契”中的“君臣”分别指"与"与”两组谊同兄弟的君臣。
(2)、有人评价这首怀古诗“前见古人,后见来者”,请结合诗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书写故事(50分)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暖暖的阳光透过白茫茫的寡气,洒在依山傍水的小城里,给每一家的房子都薄薄地镶了一层金。
突然,大地笼罩了阴影,像门前那千年古树的树荫。
请以上面两段话为开头,以“奇迹”为话题,发挥联想和想象,写一个故事,你可以运用右边的故事弧,也可以突破这个故事弧,还可以创造出新的故事弧。
要求:标题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500字;不要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