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新泰市(五四制)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01 类型:期末考试
一、(每小题3分,共18分)
-
1.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这白雪皑皑(ái)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shèng)楼。 B、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shè)足,我在那路口久久伫(chù)立。 C、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huì)和耻(chǐ)辱。 D、像春蚕在咀嚼(jiáo)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yè)。2. 下列句子中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但我却选了另外一条路,它荒草凄凄,十分幽寂。 B、唉,往日多么傲慢的我,多么矜持的我,原来也是个孱头。 C、不管走到天崖海角,我离她都不会再远了。 D、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痛决之的。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 B、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扬扬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C、一条突然出现的小溪,一阵不约而同的微风,都会令她激动不已。 D、他对普通话生疏,于是不耻下问 , 让我帮他修润。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 B、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影响,导致未来几天我市将持续出现高温天气,大部分区县最高气温可达38℃。 C、在《中国诗词大会》的比赛现场,选手们信手拈来一句句古典诗词,让我们发自内心由衷的敬佩。 D、只有实现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大幅提升,就能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出中国力量。5.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B、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 C、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D、这就是朝鲜战场上一次最壮烈的战斗:松骨峰战斗,或者叫书堂站战斗。6. 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谁是最可爱的人》是一篇通讯,文章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记叙,兼用议论和抒情。 B、古人除姓名之外的称谓还有字、号等,“子美”“青莲居士”“介甫”分别指杜甫、李白、王安石。 C、“铭”和“说”,都是古代一种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一般是用韵的。 D、《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选自唐代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
二、(每小题3分,共12分)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①山,好大的山啊!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
②这是哀牢山南段的最高处。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夕阳西下,我们有点儿着急了,今夜要是赶不到山那边的太阳寨,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③同行老余是在边境地区生活过多年的人。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④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
……
⑤我们这才明白,屋里的米、水、干柴,以及那充满了热情的“请进”二字,都是出自那哈尼小姑娘的手。多好的梨花啊!
⑥瑶族老人又说:“过路人受到照料,都很感激,也都尽力把用了的柴、米补上,好让后来人方便。我这次是专门送粮食来的。”
⑦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⑧第二天早上,我们没有立即上路,老人也没有离开,我们决定把小茅屋修葺一下,给屋顶加点儿草,把房前屋后的排水沟再挖深一些。一个哈尼小姑娘都能为群众着想,我们真应该向她学习。
⑨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
⑩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⑪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
⑫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⑬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菌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
⑭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
⑮“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
⑯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
⑰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1)、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文章以“我”和老余一晚一早所见所闻为顺序,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展开。 B、作品是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故事,使文章内容更有真实感。 C、选文是一篇小说,故事发生在哀牢山深处的一所小茅屋。 D、整篇文章设计了两次误会、两个悬念,展示了边疆少数民族助人为乐的美好品格。(2)、文章以《驿路梨花》为题,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证。 B、“梨花”在这里仅指自然界中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 C、“驿路梨花”将标题与主题,形式与内容,梨花的自然美和人物的心灵美,巧妙联系,和谐一体。 D、“驿路梨花”语出陆游的诗,为文章增添了文化的韵味。(3)、赏析文中画“ ”线的句子。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4)、指出选文第段属于记叙顺序中的哪一种,有什么作用。三、(24分)
-
8.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下面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草火烧 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B、已后典籍 一板已自布字 C、每韵为一帖 以纸帖之 D、持就火炀之 瞬息可就(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是按照活字印刷的先后程序进行说明的,依次介绍了排版、刻字、印刷、拆版等程序。 B、选段综合运用了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准确地介绍了毕昇发明的活版印刷术的方法和优越性。 C、在说明活板前,作者简述雕版印刷的历史,既表明活板印刷是对雕版印刷的继承,也为下文重点介绍活板印刷术作了铺垫。 D、本文选自《梦溪笔谈》,作者是北宋科学家、政治家沈括。《梦溪笔谈》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坐标”。(3)、《活板》一文语言简洁、准确、平实,结合这一特点赏析下面每个加点词的表达效果。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活板的主要特征在“活”字,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请结合文中语句,写出三点。9.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儋耳夜书
苏轼
己卯上元① , 余在儋耳② , 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佳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 民夷杂揉③ , 屠酤④纷然,归舍已三鼓⑤矣。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⑥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①己卯:宋哲宗元符二年为己卯年(公元1099年);上元:即上元节,农历正月十五。②儋耳:今海南省儋县,苏轼于公元1097年被贬至此。③民夷杂揉:汉族与少数民族混在一起。④屠酤:屠户和卖酒者,泛指各种店铺商贩。⑤三鼓:夜半三更时分。⑥再鼾:一觉睡醒又睡下。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限2处)步 城 西 入 僧 舍 历 小 巷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余在儋耳 欣然从之
归舍已三鼓矣 孰为得失
(3)、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舍中掩关熟寝,已再鼾矣。
②不知钓者未必得大鱼也。
(4)、选文表现出作者怎样的性格特点?四、(7分)
-
10.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关于这首古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四句没有具体描写,都是作者情感的抒发,以情动人,很容易赢得广泛共鸣。 B、诗中通过“天地悠悠”和“独”对比,让人感受到天地的广阔和宇宙的永恒,衬托出人的孤单渺小。 C、幽州台又称蓟北楼,故址在今北京西南,是燕昭王为指挥军事演练而建,诗人在人生低谷时期登上幽州台写了本诗。 D、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两个“不见”,表达的情感有何异同?五、(10分)
-
11. 补写出下列名句的空缺部分。(1)、 , 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2)、 , 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3)、子曰:“君子喻于义,。”(《论语》)(4)、 , 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5)、出师一表真名世,。(陆游《书愤五首·其一》)(6)、商女不知亡国恨,。(杜牧《泊秦淮》)(7)、小楼昨夜又东风,。(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8)、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论语》)(9)、云想衣裳花想容,。(李白《清平调·其一》)(10)、蓦然回首,那人却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六、(4分)
-
12. 下图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形象标志,请尝试写出该标志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
七、(6分)
-
13.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但当A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
……
这次战斗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
A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
(1)、以上文段选自《》,该书作者是 , A是(人物)。(2)、选文中“这次战斗”指小说中哪个精彩片段?该片段的故事情节表现了A怎样的精神品质?八、(19分)
-
1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时间不等人
毕啸南
①意识到爸妈老去,是一个模糊而漫长的过程。第一次有这样具体的感知,是十四年前,我出发去济南念大学的那一天。
②舅舅开车送我和我爸去火车站,村子里的街坊邻居都来送行。大家左一句叮咛右一声嘱咐,热热闹闹中,青涩的我意识到自己要去一个遥远的地方,有些茫然,有些期待,也有些恐惧。
③妈给我准备了六大包的行李,我坚持只带一个皮箱。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她又叮嘱我爸,哪个包里有贵重的物件,去济南的路上一定要小心照看,别被贼偷了。爸站在一旁一直愣愣地点头,像个没开悟的和尚。
④临行时,妈又要逐一把包裹拆开来检查一遍。她一边拉开一个军绿色大提包的拉链,翻着里面的衣服,一边扭着头跟我说:“你看着,这里面一共有九件毛衣和毛裤,应该够你过冬了。”我敷衍地点了点头。她便麻利地又把拉链拉上,去拆旁边的小包袱。“你看,这里面是换洗的内裤,自己记得换。”
⑤来送别的三姨在旁边站着笑,少年的我觉得脸上有些挂不住了,冲妈大声嚷嚷:“哎呀,你别翻了,说了不带不带,跟逃荒似的。”说着,我便转身蹿进车里。
⑥“哪里像逃荒,满嘴胡诌。”妈见我恼了,笑中有些歉意,旋即又笑哈哈地招呼着亲戚邻里。她天生一张鹅蛋脸,嵌了一双美丽的大眼睛,笑起来嘴巴像弯月挂在满是晚霞的天空中。
⑦记忆中,妈妈平日里特别爱笑,总是隔几米远就能听到她“哈哈哈”的招牌式大笑声,也不知道那些贫乏的日子中,哪里能冒出来那么多让她开心的事。
⑧车快发动了,妈突然大喊了一声:“糟了糟了,到底是忘了东西。”我和爸还在恍神中,她不知何时已经跑进了院子,又跑了回来,手里拎着一大袋子煮熟的花生。她一只手托着袋子从车窗递给我说:“差点就忘了。刚刚煮好的,别烫着,带着路上吃。”
⑨热腾腾的花生冒着热气,蒸得我眼前发白。妈的脸挤进了车窗里,我望着她,竟感觉有些陌生。
⑩十八年来,这似乎是我第一次这样近距离地看她,看她的脸。她的眼角已不知何时爬上了皱纹,曾经光滑的额头已藏不住淡淡的褶子,右耳的鬓边几缕青丝也已成了白发。我望着她,妈也凝望着我,我在她水汪汪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泪眼汪汪的少年。
⑪爸说:“走吧,时间不等人。”
⑫车终究还是开动了。
⑬我坐在车里,整张脸贴在车窗的玻璃上,目光透过车窗看妈离我远去,越来越远。她的身影越来越小,我有些困惑,有些懊恼,妈怎么突然变得这样矮小了呢?直到视线里再也看不见她,我才意识到,远去的人原来是我啊,而她只是停留在了原地。
⑭上了火车,爸从威海到济南送我入校。等我安顿好,天已经渐渐暗了,落日刚刚垂入山间,几颗淘气的白星已经急不可待地在湖蓝色的夜幕上眨着眼睛。为了省钱,爸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我送他到校门口的路上,他似乎又想起了些什么,拐弯去了学校的超市,给我在大学刚刚认识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挨个放在大家的桌子上。
⑮在我念大学以前,我与父亲很少交流。每次放学一回家,我最常跟他说的一句话就是:“爸,我妈呢?”
⑯爸性格内敛,常常沉默,我并不知道,也从来没有关心过他在想什么。来济南的路上,我们坐了一夜的绿皮火车,老式的火车晃晃荡荡,一直摇晃了七个小时,我与他也就这样彼此沉默了一整夜。
⑰送父亲去校门口的路上,我们依然沉默。那条校园里的小路,我们却走了很久很久。第一次,对父亲,对眼前的这个男人,我心里涌动着一股巨大而微妙的情绪,我想说点什么,却又不知如何开口。
⑱我读过朱自清写他父亲的《背影》,对文中描写的他与父亲在浦口车站分别的场景记忆犹新。
⑲我和父亲走在校园的路上,他在前,我在后,我心里默默念想,这场景是多么相似。我也想目送一次父亲远去,看看父亲的背影。
⑳路并不长,再放慢步子也有终点。送我爸到了校门口,我仍只是缓缓吐出几个字:“爸,路上注意安全。”
㉑爸说:“你先回去吧,我在这儿看着你回去再走。”
㉒我的泪水开始在眼眶里打转,只能先转身往回走,一转头,泪就“吧嗒”掉下来了。
㉓走了几步,我停下往回看,爸依旧在那儿站着,穿着卡其色的夹克,宽宽的黑色裤子,擦得锃亮的黑皮鞋,那是他为了来送我上大学而特意添置的新行头。他一动也不动,我突然有些逃离般地加快脚步往学校里跑,不敢再回头。生怕稍慢一些,自己就要被这离别的悲伤吞噬掉。似乎走了好久好久,我忍不住再次回望他,只见父亲还在那里,只是,他已经变成一个很小很小的人了,我已看不清楚他的模样。
㉔这个男人,曾经是我心中的天地,头顶的日月,远望的山海。而那一刻,我才意识到,他只是我的父亲,一个正在老去的男人。
㉕这一次,是我送父亲,但最后远去的依然是我,停留在原地的,还是父亲。
(选自《读者》2023年第6期,有删改)
(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她像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左右摇晃着略显圆润的身体,自顾自地来来回回,连拖带抱,硬生生地把大大小小的包裹都塞进了舅舅的车里。
(2)、请简要分析第⑥段中“笑中有些歉意”的原因。(3)、怎样理解父亲为了省钱订了当晚回老家的火车票,却给“我”的舍友一人买了一袋苹果这一看似矛盾的行为?(4)、选文第㉓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5)、联系全文,说说文题“时间不等人”的含义。九、写作。(50分)
-
15.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写作。
《微弱的光亮》中大姐说:“哪怕微弱得只有丁点的光亮,连起来,就能照亮人前行。”“连起来”很有力量:水珠连起来,水滴石穿,可以看见久久为功的力量;星星连起来,照亮夜空,可以看见聚少成多的力量;心与心连起来,凝心聚力,可以看见团结合作的力量……
请以“连起来”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要求: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②书写端正,卷面整洁;③不要出现真实信息(如班级、姓名、地名等),如有需要,请用“xxx”代替。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