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单元达标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8-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孙中山在一篇宣言中写道。“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一人冠冕”是指( )A、张勋复辟 B、袁世凯称帝 C、蒋介石任总统 D、溥仪称帝2. 1894年11月24日《檀香山兴中会会盟书》誓言:“联盟人某省某县人某某,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倘有贰心,神明鉴察。”这一誓言为_思想形成奠定基础。( )A、师夷长技 B、自强求富 C、民主科学 D、三民主义3. 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民主革命团体的誓词。下列关于该“革命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孙中山为该革命团体总理 C、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宗旨 D、以“三民主义”为政治纲领4. 1911年叶圣陶在日记中写道:“10月12日,课毕后阅报纸,见专电栏中有云:武昌已为革(命)党所据。14日,急阅报纸,见长沙、重庆均为革(命)党所据。26日,课毕后阅报纸,知南昌、西安亦已得手……广东亦有独立之说。”与日记内容有关的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5. 武昌起义胜利后,两个月内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912年3月19日,甘肃兰州当局正式宣布共和,成为全国最晚承认共和的省份。据此可知辛亥革命( )A、推翻了清廷专制统治 B、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C、废除了封建主义制度 D、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6. 有人认为,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化道路上的“量变”,辛亥革命则是一次“飞跃”。这里的“飞跃”是指辛亥革命( )A、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B、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推翻了封建制度 D、改变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7. 据统计,1916﹣1928年间中国共发生140次战争,这一时期战争频发的主要原因是( )A、义和团运动 B、袁世凯独裁 C、军阀割据 D、国共内战8. 有学者认为,“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中国近代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这个“变化”是指( )A、结束君主专制的统治 B、推翻北洋军阀统治 C、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 D、实现中华民族独立9. 辛亥革命博物馆使用互动沙盘全息投影技术投影出地图,沙盘投影可实现人机互动,增加观展体验,拉近参观者与历史的距离。辛亥革命的进步之处是( )A、宣告了封建制度的终结 B、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 C、解决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D、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10. 如图是某同学按照特定主题绘制的时间轴,方框处应填写( )A、虎门销烟 B、收复新疆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11. 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 )A、实现了男女权力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C、促进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12. “辛亥革命创造了民主政治建设的必要条件和良好契机……它并非只是打落了一顶皇冠,而是开辟了中华民族振兴有为的希望之路。”材料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A、完成了反帝反封建任务 B、依靠群众基础极其薄弱 C、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D、促成了中华民国的成立13.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的大变革时期。有识之士积极发表文章和出版报刊、书籍,一方面反映了民意和舆情,另一方面更是社会思想急先锋的体现。下列文章和报刊发出的时代呐喊声是( )A、师夷长技 B、变法图存 C、民主共和 D、民主科学14. “从此神州事事新,再无皇帝管人民。”使得中国从此“再无皇帝管人民”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辛亥革命15.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名宋教仁和章太炎为临时政府部长人选,遭临时参议院否决。将入选调整后,才最终获得通过。由此可见,当时( )A、参议院居政治领导地位 B、孙中山与参议院矛盾尖锐 C、民主政治理念得以践行 D、孙中山缺乏政治斗争经验16. 老舍《茶馆》中人物李三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了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了,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 我还留着小辫儿,万一哪天把皇上改回来呢!”这反映了( )A、大众对于改良持消极态度 B、民主发展的道路曲折坎坷 C、改良推动社会习俗近代化 D、帝制废除后天下战乱不休17. 中国同盟会成立之后,从1906年冬到1911年春,革命党人不惜抛头颅、洒热血,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安庆起义、黄花岗起义等十余次。这些起义活动( )A、推翻了清朝的反动统治 B、推动了革命运动的发展 C、阻止了袁世凯的皇帝梦 D、结束了北洋军阀的割据18. 袁世凯在《大总统祭圣告令》中声称:“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政体虽取革新,而礼俗要当保守”。为此,中国的仁人志士提出了哪一主张( )A、“灭发、捻为先,治俄次之,治英又次之” B、“但求外敦和好,内要自强” C、“自主的而非奴隶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 D、“师夷长技以制夷”19. 有学者认为: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的战争相比较,辛亥革命的斗争场景并不是特别壮观与惨烈,但它的历史地位与意义却不同寻常。对材料中“不同寻常”理解正确的是( )A、终结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彻底改变了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完全消除了封建道德礼教的束缚20. 如表是中国近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1894年
1905年
1907年
1912年1月
成立兴中会
成立中国同盟会
筹划领导广西起义
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
A、洋务运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B、戊戌变法启蒙民众思想 C、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武昌起义推翻清朝统治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场全国规模的革命想取得哪怕是部分的成功,都需要在人们面前提出一个与以往不同并被众多人接受的新的理想和目标,使人们燃起新的希望,深信目前的处境尽管艰难,但这种状况是可以改变的。……这就需要有新的社会力量站在民族解放运动的前头。辛亥革命与此前的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不同的地方,就在这里。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革命的风暴在推动政权更替的同时,南京临时政府为推动社会改良采取了不少政策与措施,“……无数头颅所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减少,有些被完全消灭了”。民国初年,社会上一时出现了朝气蓬勃的新气象。
——摘编自张海鹏、李细珠《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的理想和目标”与“新的社会力量”的具体内涵。(2)、根据材料二、分析辛亥革命带来的影响。(3)、综上所述,你获取了关于民主革命的什么认识?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当取法于上,直接建立共和制度,方才是人类的进步。
——摘编自汤奇学《孙中山的社会进化思想述评》
材料二 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而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之大革命以成,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孙中山
材料三“危局如斯敢惜身?愿将生命作牺牲。”“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秋瑾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的革命观点。(2)、材料二是孙中山赞颂哪次武装起义的一篇文章?结合所学知识,说出这次起义的意义。(3)、上述三则材料体现了革命党人怎样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