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玉林市玉州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1949年的时代最强音。它表达的确切含义是( )A、中国人民身体素质提高 B、中国综合国力极大提升 C、中国外交开始打开新局 D、中国人民开始当家作主2. “经此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经此一战”后中国( )A、捍卫了新生的政权 B、完全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C、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D、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当时所产生,可直接作为历史研究的原始史料。按照该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土地改革的原始史料是( )A、从互联网获取的有关土地改革的资料 B、亲历过土地改革的老人撰写的回忆录 C、以土地改革为题材的小说《暴风骤雨》 D、市博物馆保存的土地改革的相关档案4. 右图画作发行于1955年(翁逸之创作),画中一位推着自行车的工人师傅正在工厂的光荣榜前看上面的劳模介绍。该画作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A、齐生产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努力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C、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促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5. 1954年全国选举产生1226名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代表中有无产阶级和民主党派代表人物、工农业劳动模范、武装部队英雄人物、著名文学、科技和教育工作者、工商界和宗教界代表人物等。这反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A、具有广泛代表性 B、强调制度稳定性 C、提高决策科学性 D、权力具有至上性6. 1978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1974-1976年间,全国大约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2800万吨、财政收入400亿元。以上材料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后果是( )A、民主法制遭到践踏 B、文化教育事业遭到摧残 C、经济结构极不合理 D、国民经济遭受巨大损失7. “学习雷锋好榜样,放到哪里哪里亮,愿做革命的螺丝钉……”几十年来,雷锋精神影响了几代中国人。雷锋精神的核心是( )A、忧国忧民 B、无私奉献 C、执政为民 D、实事求是8.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经历过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其中党的第三次工作重心转移表现为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这一决定发生于(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9. 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撤销“文革”中强加给刘少奇的种种罪名,为他恢复了名誉。到1982年底,300多万名干部、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得到平反。这表明我党在哪一项工作上取得了重大进展( )A、土地改革 B、社会主义改造 C、拨乱反正 D、调整国民经济10. 据统计,1979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比1978年增长6倍多。这说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 B、实现了土地归农民所有 C、促进了乡镇企业发展 D、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热潮11. 下表为2000-200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统计表。此表可以用来佐证( )
年份
进出口总额
(人民币:亿元)
出口总额
(人民币:亿元)
进口总额
(人民币:亿元)
2000
39273.2
20634.4
18638.8
2001
42183.6
22024.4
20159.2
2002
51378.2
26947.9
24430.3
2003
70483.5
36287.9
34195.6
2004
95539.1
49103.3
46435.8
2005
116921.8
62648.1
54273.7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果突出 B、中国加入WTO取得显著成效 C、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效果明显 D、贯彻实施新发展理念结果喜人12. 小军以“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理论”“南方谈话”等为关键词进行人物检索。由此可推测他要查找的人物最有可能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 D、习近平13. 《管子·法法》中提出:“宪律制度必法道,号令必著明,赏罚必信密,此正民之经也。”材料中内蕴的理念、精神正好彰显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4. 下列图片体现了我国某一领域国防力量的发展。这一领域是( )2012年“辽宁舰”交接入列
2019年“山东舰”交接入列
2022年“福建舰”交接入列
A、陆军 B、海军 C、空军 D、火箭军15. 社会主义中国和资本主义缅甸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妥善地解决了边界问题。1960年两国签署边界条约,这是新中国同周边邻国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完全消除了各国之间的矛盾 B、推动了国际上与国建交的高潮 C、促进不同制度国家间的合作 D、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16. 1955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发言:西方国家控制我们命运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亚非国家的命运应该由亚非各国人民自己掌握。这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 B、万隆会议 C、日内瓦会议 D、第26届联合国大会17. 1964年10月16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我们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当时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D、中国载人飞船第一次升入太空18.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随着“双百”方针的提出,我国在文化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这一时期的出色作品与其领域对应正确的是( )A、电影——《青春之歌》 B、长篇小说——《茶馆》 C、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D、话剧——《林则徐》19. 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服饰的变化情况。由表格内容可以得出结论( )时间
流行服饰
20世纪50年代
“做套列宁装,留着结婚穿”;女孩子喜欢穿俄国风情的“布拉吉”。
1978年以来
大喇叭裤、蝙蝠衫、健美裤和连衣裙在市民中流行。
进入21世纪
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追求既能满足日常穿着的需求,也兼顾时尚感。
A、中国人放弃了传统服饰 B、改革开放改变消费结构 C、对外开放推动思想转变 D、服装变化反映时代变迁20. 我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目光所至皆为华夏,五星闪耀皆为信仰。通过本学期对中国现代史的学习,知道了伟大的新中国经历了跨越式的飞速发展。其总体特征是( )A、百年屈辱 民族抗争 B、曲折前进 民族复兴 C、国家分裂 民族交融 D、国家统一 百业兴旺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 35分)
-
21.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今天的中国,在紧密联系世界中发展自身,又以自身发展促进世界繁荣稳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如图
邓小平认为:“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7页
南山蛇口时间广场
材料三:一个更为显著的变化是在外交领域,在不断加深与亚、非、拉国家友谊的同时,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
——《筑梦中国》解说词
材料四:过去,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主要是站在中国经济发展的立足点上考虑如何利用国外的资源与市场,推动国内经济贸易体制改革以适应国际经贸体制的关系。今天,我们有条件、有责任也有义务站在世界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世界各国人民福祉的高度来部署中国的对外开放举措,来引领世界经济潮流、来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习近平对外开放思想就是这个历史要求的时代产物。
——摘编自裴长洪、刘洪愧《习近平新时代对外开放思想的经济学分析》
(1)、根据材料一,指出建国初期我国所面临的国际环境的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面对这样的国际环境,新中国所采取的外交政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为促进国家发展,1980年我国进行了怎样的大胆试验?写出这一试验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在此试验中出现的“窗口”城市。(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个史实说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新中国“一步步打开西方世界的封锁,为国家发展开拓了新的空间”。(4)、依据材料四,概括指出中国对外开放的视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项体现中国“引领世界经济潮流、塑造和完善国际经济体制”的措施。22. 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是中国强盛、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19国道,南起广西东兴,北至新疆喀纳斯,全线经过广西、云南、西藏、新疆等多个少数民族聚集地区,是中国西北、西南地区的边境公路,也是串联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大动脉。2024年5月11日,“道中华”边疆行2024年特别活动——“曼行国道219”在广西东兴市正式启动。本次活动主要沿219国道对周边村寨、学校、博物馆等地进行探访交流,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记录和传播219国道文化,讲述各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彩故事。
——摘自新华社新闻资讯
材料二:祖国统一大业历史演进表
时期
统一大业追求
1949-1978年
对“港澳问题”以“长期打算,充分利用”为“八字方针”;对“台湾问题”,坚持争取用和平的方式谈判解决——当然也绝不排除用武力的方式来实现“解放”。
1978-2012年
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① ”的伟大构想。在这一伟大构想的指导下,我国先后实现了② 和③ 的顺利回归。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导和积极推动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台湾岛内的政治生态和两岸关系的形势也发生了重大的积极变化。
2013-2021年
2015年,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与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会面,实现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晤;2020年6月3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2022-2024年
2022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了《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强调“我们愿意继续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绝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发言强调“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2024年则强调“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材料三:两则图文漫画
2024年刚上任的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公然宣称自己是“务实‘台独’工作者”,屡屡散布“倚美谋独”谬论,并企图 “以武谋独”、“以卫谋独”,罔顾“一个中国原则”。
——摘自腾讯网
2024年2月21日,美国国防安全合作局宣布将出售台湾先进战术数据链升级计划与相关设备,预计总额7500万美元。美方宣称对台军售将提高台湾应对当前与未来“威胁”的能力。
——摘自台海网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我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施的基本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一,指出“219国道”的重要地位。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曼行国道219活动”的开展有何现实意义?(2)、根据材料二,分别写出①②③处的正确内容。并分析指出中国共产党在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政策调整上呈现了怎样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两则图文漫画,指出当前阻碍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主要因素。(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维护国家统一的认识。23. 创新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前进和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956年底,我国确立了单一的公有制,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摘编自韩心灵装晓鹏《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演变逻辑与展望》
材料二:如下表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变化情况
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掌握发展的主动权,迫切需要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性颠覆性技术,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培育形成新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同时,也要切实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优化科技创新的法律政策和文化环境,形成全社会支持创新、参与创新、推动创新的良好氛围。
——摘编自人民日报《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我国确立了单一的公有制"有关的历史事件,并概括该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2)、根据材料二,概括1978-202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依据材料指出当前我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主要举措。(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创新与发展”提炼观点,并选取两个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