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7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的社会性质和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这种根本变化体现在(    )
    A、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B、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D、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 2. 歌曲是时代的最强音。下列歌词最能体现抗美援朝的是(    )
    A、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 B、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C、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D、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
  • 3. 新中国通过“一五”计划建立了独立的现代工业体系,奠定了工业化初步基础,下列属于“一五”计划建设成就的是(    )
    A、大庆油田 B、武汉长江大桥 C、青蒿素的发现 D、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 4. 2024年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70周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    )
    A、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形成一国两制科学构想
  • 5. 1956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这次会议(    )
    A、开始重点发展农业生产 B、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D、提出了八字方针
  • 6. 雷锋日记上这样写道:“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这则日记(    )
    A、反映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风尚 B、折射出经济的困难局面 C、体现改变农村落后面貌的渴望 D、彰显了热爱集体的品质
  • 7. 1964年10月17日《光明日报》社论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不是由于中国相信核武器的万能,要使用核武器。恰恰相反,中国发展核武器,正是为了打破核大国的核垄断,要消灭核武器。”该社论评述的是中国(    )
    A、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升空 D、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
  • 8.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1992年初,邓小平到南方视察,发表一系列重要谈话。这些事件(    )
    A、说明了拨乱反正的完成 B、扩大了国有企业自主权 C、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D、深化了经济体制的改革
  • 9. 以下是小杨同学记录的历史课堂笔记,此课堂笔记记录的重要会议是(    )

    时间:1978年底

    地点:北京·

    内容:提出改革开放总方针……

    意义: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A、中共一大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 10.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创业路上,有一座城市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大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这个城市是(    )
    A、上海 B、厦门 C、深圳 D、珠海
  • 11.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对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 B、内地—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经济开放城市—经济特区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内地—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
  • 12. 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如果我们要研究邓小平作出的贡献,以下可作为一手史料的是(    )
    A、历史课堂笔记 B、纪录片《邓小平》 C、《邓小平的故事》 D、邓小平遗留的手稿
  • 13. 中共十三大、中共十六大、中共十八大都是党的重要会议,其会议主题关键词对应最准确的是(    )
    A、建设小康社会—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B、建设美丽中国—改革开放—三个代表 C、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D、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 14. “它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材料所阐述的思想理论是(    )
    A、科学发展观 B、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毛泽东思想
  • 15. 到2020年11月23日,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由此可见(    )
    A、我国实现了共同富裕 B、我国消除了贫富分化 C、我国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D、经济实力大幅跃升
  • 16.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    )

    ①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②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③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④需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 17.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腐败是危害党的生命力和战斗力的最大毒瘤,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这体现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
    A、全面从严治党 B、全面深化改革 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 18. 2018年4月23日是中国海军成立69周年纪念日,众人瞩目的国产航母成功进行倾侧实验。目前海军现已装备辽宁号航母、第二艘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A/056型护卫舰等一系列新式舰艇,这说明(    )
    A、中国海军已是世界第一 B、中国海军已经挤入世界海军强国之列 C、中国海军有能力保卫祖国的海疆 D、中国海军可以用武力解决一切领海争端
  • 19. 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正式签署并发表了《联合公报》,这表明( ) 
    A、美国政府敌视新中国 B、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 20. 随着国家对科学教育工作的重视,中国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2012年我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是(    )
    A、路遥 B、阿来 C、臧克家 D、莫言
  • 21. 2024年春晚西安分会场运用动画AR等手段,使李白穿越千年与千人同吟《将进酒》,带领观众穿越历史长河,实现跨越古今的“对话”。这表明(    )
    A、社会商业活动日益活跃 B、现代科技展现历史魅力 C、绿色消费观念深入人心 D、我国科创水平领先世界
  • 22. 下列图片信息反映了我国社会生活相应领域的变迁与成就,该领域是(    )

    图一“复兴号”中国标准动车组        图二港珠澳大桥

    图三我国自行生产的大型客机C919 图四2019年中国进入5G商用元年

    A、文化教育 B、生态环境 C、交通通信 D、医疗卫生
  • 23. 我国在世界上率先实现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自然保护地和陆域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分别占全国陆域国土面积的18%和30%。累计完成造林10.2亿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4.02%。这主要体现了我国(    )
    A、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 B、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C、“一带一路”战略稳步推进 D、能源结构调整逐渐完善
  • 24. 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了题为《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主旨演讲,他指出,“一带一路”广大沿线国家,很多还处于欠发达状态,繁荣发展是沿线人民的普遍愿望。实现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创新与协调 B、绿色与开放 C、绿色与共享 D、开放与共享
  • 25. 中国现代史展现了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中国现代史应形成的历史认知有(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

    ③中国现代史是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历史

    ④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26题16分,27题10分,28题12分,29题12分,共50分)

  • 26. 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党中央适时调整农业生产关系,创新农业经济体制,有力的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为实现乡村振兴创造了有力的条件。请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材料一  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发言(部分)

    材料三 1980—1982年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的发展趋势

    (1)、材料一中1950年至1952年在我国农村实行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通过土地改革,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谈谈三大改造完成的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80—1982年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这一发展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中的史实,你对农业改革有了哪些认识?
  • 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成为世界外交舞台上的闪耀新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动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外交关系而努力。

    ——谢益显《中国外交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1979》

    材料二  国际舞台上的中国智慧

    时间

    历史事件

    1949年

    毛泽东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政府今天成立了!”.

    1953年

    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年

    万隆会议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

    1971年

    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的席位得到恢复

    2001年

    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013年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

    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国智慧引领世界

    2023年

    促成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和解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根据材料二,说一说1955年万隆会议上让世界听到了“中国声音”指的是什么?
    (3)、请以“中国智慧旨在推动世界和平发展”为主题,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至少选择2个历史事件,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 28.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是每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阅读下列材料,请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材料一  西藏的和平解放与繁荣发展

    材料二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历史任务,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包括两岸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要和衷共济、团结向前,坚决粉碎任何“台独”图谋,共创民族复兴美好未来。任何人都不要低估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强大能力!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西藏地区的繁荣发展得益于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对我国各民族的繁荣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说我国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九二共识”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祖国统一,是每位中华儿女义不容辞的责任,请谈一谈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是什么?
  • 29.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史会永远铭记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祖国,百折不挠,奋发创新,努力学习,为民族复兴、国家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评选标准:1950年至1976年,受表彰的先进对象来自工、农、教、文、卫、体等各条战线,如“铁人”王进喜等。1977年至1988年,“先进”即各条战线的劳动模范和先进集体。袁隆平等知识分子和科研工作者成为劳动模范队伍中的新成员。1989年至今,将“对社会有突出贡献”作为劳模评选的重要条件,并且在评价指标中增加了敬业精神、创新精神和职业道德等要素。个体经营者、私营企业主等均可参加全国劳模评选。

    ——整理自《人民日报》刊登的《劳模评选制度如何形成》

    材料二  在党和国家领导正确下,以钱学森、袁隆平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华儿女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士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精神。

    钱学森          袁隆平          杨利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不同时期“劳模评选”标准有何共同点?(至少2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其中一位历史人物,从成就史实和精神品质两个方面,撰写一篇人物小传记。
    (3)、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青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征途上,需要我们持续奋斗,继往开来。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怎样践行“劳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