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真题】山东省菏泽市2024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31 类型:中考真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
-
1. 2024年掀起龙年寻“龙”热潮。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绿松石龙形器再次走进大众视野,被誉为“华夏第一龙”,彰显了二里头文化是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此文物可以用来研究( )A、夏朝文明 B、商朝文明 C、西周文明 D、东周文明2. 表中历史人物的论述反映了商鞅变法( )
人物
论述
韩非子
“七国之雄,秦为首强,皆赖商鞅。”
李斯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
王充
“商鞅相孝公,为秦开帝业。”
A、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 C、废除了贵族的世袭特权 D、增强了秦国的国力3. 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医,一生广泛收集民间药方,总结前人经验、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辨证诊断、对症治疗的理论与方法,还发展了“治未病”的思想。他留给后世的医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千金方》 D、《本草纲目》4. 与此前的选官制度相比,隋朝确立的这一制度“把取士的重心由地方官手里移到了朝廷手里,以文化统一助成历史中国的政治统一。”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推动了教育发展 D、扩大了选官范围5. 思维导图可以系统地展示知识、整合信息。下图是小明绘制的思维导图,“?”处应是( )A、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 B、元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C、朱元璋强化专制皇权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6.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两位彪炳史册的人物,一位“血战歼倭,勋垂闽浙”,一位“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他们的共同贡献是( )A、巩固清朝统治 B、促进经济发展 C、反抗外来侵略 D、推动社会变革7. 历史学习要正确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1839年6月,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 B、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并放火烧毁了圆明园 D、《马关条约》规定: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8. “它动摇了中国人对皇权统治的崇拜,用武装起义的方式掀倒了皇帝的宝座。中国人从此抛弃了对皇帝的信仰,不管这个皇帝姓爱新觉罗还是姓袁,不管是满族皇帝还是汉族皇帝!”“它”是(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9. 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中心呈现由南向北转移的趋势,中国共产党人适时完成了党的领导核心和红军主要力量的北移。这评述的是( )A、北伐战争 B、南昌起义 C、井冈山会师 D、长征10. 下图是“图说历史—抗日战争”展览活动中的一组图片。这组图片的主题是( )A、全民族的抗战 B、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 C、艰苦卓绝的敌后抗战 D、海外侨胞的输财助战11. 毛泽东说:“我们的解放战争,主要是靠这一亿六千万人民打胜的。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这说明土地改革( )A、激发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 B、使农村阶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 C、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12. “我们虽然生活在和平环境里,但时刻不要忘记为祖国为人民做过贡献的老军人……他们永远是最可爱的人!”“最可爱的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 )A、实事求是 敢闯新路 B、英勇顽强 舍生忘死 C、自立更生 艰苦奋斗 D、敢为人先 埋头苦干13. 下表是2024年5月24日人民网发表的题为《走过70年……历久弥坚》的文章摘要。据此判断,文章纪念的历史事件是( )◎从亚洲走向世界,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展水平差异
◎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接受和认同
◎成为现代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国际法基本原则
◎是化解国际难题的良方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确立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表 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D、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恢复14.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它使港澳地区走上同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道路,是港澳回归后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安排。“最佳安排”是指( )A、深化体制改革 B、实行对外开放 C、坚持“一国两制” D、注重科技创新15. 10世纪起,西欧许多城市通过和平协议或者暴力反抗的方式,推动城市制度变革,建立了执政府并设立执政官作为城市的行政长官。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大学的兴起 B、封建庄园的解体 C、基督教会的支持 D、商品经济的发展16. “拿破仑的《民法典》虽然承认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承认男女都享有同等的继承权,但它强调私有财产的神圣不可侵犯性。”这说明拿破仑颁布《民法典》的基本出发点是( )A、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B、限制国王权力 C、建立资本主义制度 D、解决财政危机17. 1867—1912年,欧美数百年间的变化在日本急速上演,使它从一个落后封闭的封建国家一跃成为君主立宪制的现代大国。日本的这一变化归因于( )A、大化改新 B、幕府统治 C、明治维新 D、民主化改革18. 准确识读地图是学习历史的必备技巧。下图所示历史事件( )A、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B、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尝试 C、推翻了沙皇俄国的专制统治 D、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运用国家政权之“刀”给这个社会“肌体”做了一次外科手术,不是结束其生命,而是促使其新生。使其新生的“外科手术”方案是( )A、推行计划经济 B、建立福利国家 C、进行殖民扩张 D、实行国家干预20.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促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掀起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从而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此可见,亚非拉革命浪潮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它们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B、建立了平等的国际新秩序 C、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D、开始唤醒它们的民族意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30分。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把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
-
21.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持续发展是中华文明传承不息的根本。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一方面依赖西汉前期的财富积累,另一方面依赖其财政改革。其改革核心即以国家力量调控经济运行,保障“外攘夷狄”的军需费用,打击豪强地主、工商业者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兼并农民土地的行为,从而稳定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创造了大一统帝国的辉煌。
——据臧知非《汉武帝财政改革与中央集权的强化》
材料二
公元640年
设安西都护府
公元647年
设瀚海都督府
公元657年
设羁縻蒙池、昆陵都护府
公元702年
设北庭都护府
——据王恩春《从安西、北庭都护府的设置看唐朝对西域的治理》
材料三 宋代中国不仅欢迎外商来华且鼓励本国民众出海贸易,与亚洲海洋各国形成了南海贸易体系。“南海Ⅰ号”发掘了瓷器、丝绸等近20万件商品,这些商品海外诸国不能生产或质量远逊中国。宋代海船普遍应用了水密隔舱、多层舷板及导航技术,增强了安全性。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
——据黄纯艳《宋代中国为何展现“海洋大国”气象?》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汉武帝财政改革的核心并概述其改革的意义。(2)、归纳材料二反映的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任选其一说明其作用。(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宋代“各国皆乐于与中国开展贸易”的原因。(4)、综合以上材料,说一说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持续发展的因素。22. 工业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由于清政府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它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它为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必要条件,使中国开始自觉地向世界资本主义轨道上靠拢,启动了早期近代化。
——据周刘波《中外历史纲要》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洋碱”逐步倾销中国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口中国的“洋碱”减少,民用碱与工业用碱奇缺。1918年永利制碱公司成立并计划以海盐作原料制碱,获北洋政府大总统特批工业用盐免税三十年。1926年,公司生产出洁白纯碱,获万国博览会金质奖,震动了整个世界化工业。
——据高寒《“化工之父”的实业救国路—民族企业家范旭东的成功之道》
材料三
高光时刻一:众多“第一”为新中国汽车工业奠基
195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在长春举行奠基仪式
1956年第一辆国产解放牌汽车CA10诞生
高光时刻二:转型发展将“改革”融入企业血脉
1983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打响“换型改造”攻坚战
1987年具有当时先进水平的第二代解放牌汽车CA141诞生,一汽走出一条“自主开发,自筹资金,自主建设,不停产改造”的新路子
1991年一汽一大众公司成立,完成工厂体制向公司体制的根本转变
高光时刻三:民族品牌在新赛道上向“新”图强
近年来,中国一汽依创新、深智造、锚低碳、上绿能、精探索、谋未来,行稳致远;2023年红旗新能源子品牌的全新车型———红旗E001、红旗E202同步亮相
——据新华网《一汽70年,见证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高光时刻》
(1)、写出材料一评述的历史事件,列举该事件中取得的两例工业成就。(2)、据材料二,概述永利制碱公司成立与发展的原因。(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一汽高光时刻一、二的出现得益于我国哪两项重大举措,分别概述这两大举措实施的意义。(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工业现代化的认识。23. 某校九年级(一)班的同学聚焦“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展项目学习。请你帮助他们完善项目报告。【项目报告一:科技之变】
科技革命
典型成果
早期蒸汽机车
爱迪生发明的电灯
第一台计算机
时代发展
“蒸汽时代”
A
B
【项目报告二:秩序之变】
资料卡
从时间纵向观察20世纪国际秩序(格局)的演变,上半叶,由于一战而“建构”,由于二战而“解构”,由于停战而“重构”;下半叶,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几近半个世纪的“对峙”,又由于苏联的解体而开启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据刘新宇等《在世界格局新变化中聚焦“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资料解读
“建构”:
“重构”: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项目报告三:治理之变】
——据刘洋《国际联盟的当今价位研究》等
(1)、请仿照示例将表格填充完整并说明科技革命与时代发展的关系。(2)、资料卡中“建构”“重构”指的是什么?试对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加以解读。(3)、分析“全球治理方案演变”示意图,完善项目报告三。(4)、综合上述项目报告,就如何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出你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