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恩平市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1-05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取得的积极效果是( )
    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打击了匈奴对北部边境的侵扰 C、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 D、促成了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
  • 2. 如表是王华同学制作的人物名片,“______”处应填入(     )

    姓名:____

    政治主张:“不在六艺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影响:汉武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A、主父偃 B、董仲舒 C、商鞅 D、卫青
  • 3. 坐标轴是数学学科建立图形与数之间对应联系的有效工具。下列坐标轴中呈现的是中国某一学派思想的地位变化,据此可知该思想(     )

       

    A、在秦朝时期成为统治思想 B、在西汉时期享有尊崇地位 C、在清朝时期受到全盘否定 D、在新文化运动中受到尊崇
  • 4. 西汉武帝统治时期,国家制度日渐完善,统治疆域扩大汉武帝在巡视地方时发现,地方吏治腐败严重。为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汉武帝决定(     )
    A、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币,平抑物价 D、建立刺史制度
  • 5.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从现实的角度看来,始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不出十年之内一个新的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四百余年。”使这个“新的朝代”达到鼎盛的帝王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C、汉文帝 D、汉武帝
  • 6. 《剑桥中国秦汉史》认为:“秦朝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作了修正。”西汉对其作出的修正是(       )
    A、建立刺史制度 B、开创科举制度 C、开创三省六部制 D、开创世袭制
  • 7. 秦朝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这些措施表明秦汉时期(     )
    A、民族交融的发展 B、地方权力的扩大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君主专制的强化
  • 8.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币,成立专门的铸币机构,统一铸造五铢钱,将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通行全国。同时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此举旨在(       )
    A、监察地方各级官员 B、增强中央政府财力 C、加强思想领域控制 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 9. 公元前110年,中央政权在海南设置了儋耳、珠崖二郡。据此判断,海南正式纳入我国中央政权直接管辖是在(     )
    A、公元前2世纪前期 B、公元前2世纪后期 C、公元前1世纪前期 D、公元前1世纪后期
  • 10. 如图是小兴同学预习新课时绘制的线索图,反映了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下列选项中,对这一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

    A、反映了东汉时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缓和了东汉后期严重的社会矛盾 C、促进了经济恢复,史称“光武中兴” D、直接导致腐败的东汉王朝走向灭亡
  • 11. 东汉初年,刘秀整顿吏治,合并郡县;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历史上称之为( )
    A、“光武中兴” B、“文景之治” C、中央集权 D、百家争鸣
  • 12. 东汉初期,光武帝曾下令“益州和凉州的奴婢,凡是向所在地官府申请的人,都可以恢复平民的身份。”光武帝的这一政策有利于(     )
    A、减轻农民负担 B、恢复社会生产 C、完善地方法规 D、发展商业贸易
  • 13. 小明在学习某次历史事件时,从网络资料上找出了其显著特征(见下框)。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该事件为(     )

    (1)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宗教信徒领导的农民起义;

    (2)奠定了道教在社会底层传播、发展的历史格局。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商鞅变法 D、桂陵之战
  • 14.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观察、分析历史事实所处的立场和看法。下列对汉武帝的叙述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B、汉武帝时,中央大司农之下设盐铁丞,总管全国盐铁经营事务 C、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D、汉武帝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固了大一统的局面,使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 15.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将宗室女子嫁给匈奴首领单于,每年还要送给匈奴大量粮食和布匹,汉武帝时期对匈奴则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汉武帝的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开始走向没落
  • 16. 2023年10月17日至18日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下列史实与该事件有关的是(     )
    A、张骞通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甘英出使大秦 D、班勇出使西域
  • 17. 历史学家翦伯赞称赞一位人物时这样说:“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父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该人物两次出使西域的历史意义在于(     )
    A、联络大月氏, 夹击匈奴 B、密切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 C、建功立业 D、控制西域各族
  • 18. 汉代诗人辛延年写道:“胡姬年十五,春日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古罗马)珠。”该诗可以佐证当时(   )
    A、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B、海上丝绸之路开通 C、边界榷场贸易兴旺 D、都市生活繁华多彩
  • 19.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说:“2000多年前,我们的 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的陆上丝绸之路……”关于古代“丝 绸之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东汉张骞始开丝绸之路 B、丝绸之路起点是洛阳 C、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D、促进了中外经济与文化交流
  • 20.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内容是(       )

                

           耧车                                翻车                                      曲辕犁                                        秧马

    A、耕作技术进步 B、灌溉工具改进 C、农业技术进步 D、国家统一发展
  • 21. 汉成帝时,管理铁的冶铸机构铁官共49所,其中山东12所,江苏7所,河南6所,陕西、山西各5所,河北4所,四川3所,安徽、甘肃、北京、辽宁各1所,基本覆盖了全汉之域的大部分地区。由此可反映汉朝( )
    A、实行“推恩令”强化集权 B、设置西域都护府 C、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 D、冶铁经营权国有
  • 22. 两汉时期,科技与文化都有突出的成就,并开通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往。上述成就主要得益于汉朝(     )
    A、国家统一和经济繁荣 B、对外交往频繁 C、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 D、科技人才辈出
  • 23. “所到之处,羊皮纸被取代。事实证明,它的价值十分显著:过去,用羊皮纸制作一本《圣经》,至少需要300张羊皮。”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文中提到的技术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24. 2020年中国在抗击新型肺炎时,较多医疗专家组采取了中西医结合的方式,效果显著,中医再次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哪一项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     )
    A、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提出了“治未病”的理念 D、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 25. 229年,孙权称帝,吴国建立。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____的联系。( ) 
    A、洛阳 B、成都 C、开封 D、台湾
  • 26. 在刘禹锡的诗句“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中,“三足鼎”最终形成应该出现在下图年代尺的哪一时期:(       )

    A、 B、 C、 D、
  • 27. 李白有诗云:“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述战役产生的影响是(     )
    A、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 B、推翻了东汉政权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 28. 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用于研究三国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历史剧《三国》 B、陈寿《三国志》 C、司马光《资治通鉴》 D、诸葛亮《出师表》
  • 29. 某同学在学习中发现以下两则学习材料,从材料甲到材料乙,可推出的正确结论是(    )

    材料甲

    材料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汉]司马迁《史记》

    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

    A、南方经济发展超过北方 B、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发展 C、南方是当时的政治中心 D、江南地区人地矛盾突出
  • 3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他们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交流日益密切,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这些可反映当时推动民族交融的因素是(     )
    A、孝文帝改革 B、人口的迁移 C、社会的动荡 D、江南的开发

二、综合题:(31小题18分,32小题12分,33小题10分,共40分)

  • 31. “汉族、汉字、汉文化……”“汉”与汉朝的强盛有很大的联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子)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材料二: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材料三:自从张骞开辟通往西域的道路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开始相互往来,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日趋频繁。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道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材料一描述的情景出现在哪个时期?请概述出现这一情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汉朝时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根据材料三、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古今“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4)、依据材料三、四信息,写一篇不少于150字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语句通顺,表述完整,条理清晰,体现材料之间的联系。
  • 32. 汉武帝继位后,因汉文帝、汉景帝的“文景之治”,天下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但这只是表面的祥和,时局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汉武帝深知自己是坐在火山口上。

    【“守业难”之王国问题】

    材料一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守业难”之思想不统一】

    材料二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董仲舒

    (1)、材料一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指出这一措施的高明之处。
    (2)、材料二中“六艺之科、孔子之术”指的是哪家学说?汉武帝根据这一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汉武帝实行这种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 33. 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从古至今一直是广大人民的期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秦变周法,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在世袭制下时代沿革,虽有增减,但核心不变,这是几千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董仲舒和汉武帝生活的时代,汉王朝的安全和稳定正面临着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的严重威胁。面对这样的形势,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使“大一统”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的主旋律。汉代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两方面的意义:其一是统一思想,建立国家意识形态……其二是维持中华民族领土的统一……文化的统一和地域的统一,都是形成共同民族认同的重要前提。

    ——摘编自张践《儒家“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政治基础》

    材料三   晋武帝分封诸王,“以郡为国。邑二万户为大国,置上中下三军,兵五千人;邑万户为次国,置上军下军,兵三千人;五千户为小国,置一军,兵千五百人。”

    ——《晋书》

    (1)、材料一反映的“制度”是什么?该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遇到的内、外危机分别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简述“晋武帝统一全国后分封诸王”的原因,以及导致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