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两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理性精神在北方节节胜利,从孔子到荀子,从名家到法家,从铜器到建筑,从诗歌到散文,都逐渐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突破礼仪旧制。南方由于原始氏族社会结构有更多的保留和残存,便依旧强有力地保持和发展着绚烂鲜丽的远古传统,在意识形态各领域,仍然弥漫着想象奇异和情感炽烈的神话色彩。在文艺审美领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屈原领军的楚文化。

    在屈原的主要作品《离骚》中,你看,那是多么既鲜艳又深沉的想象和情感的缤纷世界啊。美人香草,百亩芝兰,芳泽衣装,望舒飞廉……在充满了神话想象的自然环境里,主人翁却是这样一位执著、顽强、忧伤、怨艾、愤世嫉俗、不容于时的真理追求者。《离骚》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那种无羁而多义的浪漫想象,与最为炽热深沉,只有在理性觉醒时刻才能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溶化成了有机整体。由是,它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真正光辉的起点,成为无可比拟的典范。

    《离骚》《天问》《九歌》《九辩》等一系列作品构成了一个相当突出的南方文化的浪漫体系。实质上,它们是原始楚地的祭神歌舞的延续。汉代王逸《楚辞章句》解释《九歌》时说:“昔楚国南郢之邑,沅湘之间,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因为九歌之曲。”清楚说明了这一事实。王夫之解释《九辩》时说:“辩,犹遍也。一阙谓之一遍。亦效夏启九辩之名,绍古体为新裁。可以被之管弦。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盖楚声也。后世赋体之兴,皆祖于此。”这段话也很重要,它点明了好几个关键问题。第一,它指出楚辞是“绍古体”,并且“古”到夏初去了,足见源远流长,其来有自,确乎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和模拟。第二,它可以“被之管弦”,本是可歌可舞的,是集体的活动而非个人的创作。第三,“其词激宕淋漓,异于风雅”,亦即感情的抒发爽快淋满,形象想象丰富奇异,还没受到严格束缚,尚未承受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从而不像所谓“诗教”之类有那么多的道德规范和理智约束。相反,原始的活力、狂放的意绪、无羁的想象在这里表现得更为自由和充分。第四,也是最重要的,它是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其实,汉代文化就是楚文化。尽管在政治、经济、法律等制度方面,刘汉王朝基本上是承袭了秦代体制。但在意识形态的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文学艺术领域,汉却依然保持了南是故地的乡土本色。汉起于楚,刘邦、项羽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国地区。项羽被围,“四面皆楚歌”:刘邦衣锦还乡唱《大风》;西汉宫廷中始终是楚声作主导。楚汉文化一脉相承,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其明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材料二:

    战国时期,楚国在长江、汉水流域,一度领有“地方五千里”的广衰疆域。这里到处都分布着江湖山峦,物产丰茂。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芈姓楚贵族和一些被芈姓贵族征服的濮、越、巴、蛮等南方部落集团。芈姓贵族源于中原的祝融部落,他们在夏商时期往南方迁徙,一直到周代初年,始定居于“楚蛮”之地,都丹阳。周公制礼作乐、变革中原文化时,由于地处偏远,楚国受到影响比中原诸侯国小,所以一直被中原诸国以蛮夷视之。但是,楚贵族集团毕竟源于中原,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和楚国有着广泛的文化交流,所以,楚国文化和中原文化仍有很多相同之处。

    在社会制度和政治思想等方面,楚国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楚国虽然偏居南方,却拥有“周之典籍”甚至“周大史”。再加上楚国士人自觉学习中原文化,所以中原文化在楚国具有相当高的地位。如《国语·楚语上》记载,申叔时建议士亶用《诗》《书》《礼》《易》《乐》《春秋》等教育太子,楚国的王公卿士在议事时也经常征引《诗》《书》中的话,这和当时中原的文化风气是一样的。和中原的文化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楚国贵族的政治理想、历史观念和价值取向。如晋楚邲之战时,楚庄王就认为用兵的目的不在于炫耀武功,而在于“禁暴”“安民”,符合中原的礼乐政治观念。

    在习俗和审美趣味上,楚国则明显地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后人概括楚国的文化为“信巫鬼,重淫祀”,是有一定道理的。这种崇尚巫风的习气,既是夏商文化的遗习,更是当地土著民族的风气。巫风的蔓延,自朝廷到民间,无处不在。如楚灵王,史称其“简贤务鬼,信巫祝之道”,当吴人来攻,国人告急之时,犹“鼓舞自若”,不肯发兵。楚怀王亦是“隆祭祀,事鬼神”,把破秦的希望寄托在鬼神身上,最终为秦所败。贵族阶层崇信巫祭,现在出土的材料多有证明。而在南方土著聚居的“南郢之邑、沅湘之间”,更是巫风浓烈,“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歌乐鼓舞以乐诸神”。巫文化对楚国审美风气的影响是明显的。楚地的艺术很兴盛,而这些艺术很多与祭神有关,充满了奇异的浪漫色彩。如王逸所记载的庙堂壁画,楚“凤夔人物帛画”,刻画在器物、帛画上的楚舞造型,以及出土的编钟等,都富有飘逸、艳丽、深邃等美学特点。

    到战国中期楚国已经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诸侯国之间兼并激烈,根据当时列国的实力,有人认为“横则秦帝,纵则楚王”,是有根据的。但到楚怀王、楚襄王时期,楚国由盛而衰,不仅在外见欺于秦国,一再丧师割地,连楚怀王本人也被秦劫留而死。在楚国内部,政治越来越黑暗,贵族之间互相倾轧,奸佞专权,排斥贤能,楚国由此走向没落。屈原正是在这艰难的政治环境中显示了自己的崇高品质,创造了名垂千古的文学巨制。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离骚》将无羁多义的浪漫想象与炽热深沉的人格情操融合为有机整体,开创了中国抒情诗的光辉起点。 B、因为刘项的基本队伍和核心成员大都来自楚地,汉起于楚,所以西汉文化艺术领域的楚地色彩浓烈而醇厚。 C、王夫之认为楚辞是远古氏族社会的遗风延续,是汉代赋体文学之宗,这一看法决定了后世楚辞研究的方向。 D、后人概括楚国文化为“信巫鬼,重淫祀”,巫文化对楚地艺术有明显影响,王逸所记载的庙堂壁画便是例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在物质生活还是在意识形态领域,北方都已经摆脱巫术宗教的束缚,理性精神完全战胜了巫术宗教。 B、以屈原为代表的楚文化想象奇特、浪漫,尚未受到儒家实践理性的洗礼,因而成为了汉代赋体文学的祖宗。 C、楚国文化与中原文化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楚国贵族的政治理想与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 D、以楚灵王与楚怀王为代表的贵族阶层,崇尚巫风、崇信巫祭,直接导致了楚国由盛而衰,最终为秦所败。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楚文化”想象奇异特点的一项是(          )
    A、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B、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C、灵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D、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请结合两则材料分析“浪漫的楚文化”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天知我有地知我无

    徐小斌

    穿白色旗袍的赵一曼坐在一张椅子上,怀里抱着儿子宁儿。虽然照片呈现出古旧的黄褐色,却遮挡不住我们的女主人公极富书卷气的美丽。白净的象牙色的脸上,有那样一双深得看不到底的黑眼睛,那里面藏着深深的爱与忧郁。有谁能想到这文雅娇弱的躯体内蕴藏着那样一种骇人的力量?有谁能想到这蓬勃内敛的生命竟结束得那般惨烈?当然还有她的遗书——给儿子宁儿最后的信,至今令人不忍卒读。

    但是,赵一曼这三个字令我想到的,首先却是童年时读过的一本《少年文艺》,里面讲了一个赵一曼少女时代鲜为人知的故事。

    赵一曼出身大地主家庭,按照多年以前的“出身论”,是绝对没有机会革命的了。但她却天生喜欢朴素的生活,嗜书如命。赵一曼原名李坤泰,少女时代气质高雅、清纯美丽,但个人生活却到了不修边幅的地步。她躺着看书,坐车看书,甚至走路时也要捧着一本书,有时走着走着,忽然撞在树上。更多的时候,她沉浸在书里,连冷热都不知,往往人家都穿上了裙子,她还穿着厚厚的毛衣。她有个非常聪明的小侄女,常常提醒她;姑姑,该换衣服了!姑姑,该梳头了!她笑一笑,也并不以为意。

    有一天,小侄女圍着姑姑打转,姑姑却毫无觉察。小侄女发现,姑姑的一双眼睛,牢牢地被一本书捉了去,那本书的名字叫作《前夜》。

    直到姑姑把书放下,小侄女才说话:姑姑,这本书好看么?好看,当然好看。它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讲的……你现在还不懂,它讲的是个很美的爱情故事。我懂,爱情,就是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在一起。哈哈,对对,就是这样。就像我的爸爸妈妈那样。太对了,你真聪明!那个女的好看吗?

    赵一曼拉着小侄女慢慢地走进小树林:好看,她叫爱伦娜,她长得好看极了,最要紧的,是她的心很美。为了所爱的人,她能够毫不犹豫地献出一切……她是俄罗斯贵族的女儿,为了爱英沙罗夫,她失去了继承权,失去了国籍,甚至失去了父母的爱……

    英沙罗夫是谁?

    英沙罗夫是保加利亚的一个革命者。如果说爱伦娜是为爱而献身,那么英沙罗夫就是为祖国而献身,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他的爱比爱伦娜更深厚,更无私,也更伟大……

    小侄女并不大懂得姑姑的话,但姑姑的神情感染了她,不知为什么她小小的心里升起了一种预感!

    姑姑眉宇间流露出了神圣和冷峻,小侄女听着周围树叶的沙沙声响,看着夕照把树林染成纯金的冠冕,她小小的心在颤抖。

    几年之后,姑姑真的要去反满抗日了,临行的时候大家都很忧伤,愁云惨雾笼罩着这个家庭,大家似乎都在心照不宣:坤泰也许会一去不返。小侄女想要大家笑一笑,想啊想啊,突然看着姑姑,眼睛一亮。

    姑姑,我给你猜个谜语吧。

    好啊,什么谜语?

    天知我有,地知我无,人知我有,我知我无。

    赵一曼猜啊猜啊,怎么也猜不出。

    小侄女嘻嘻一笑,指着姑姑的脚说:就是你脚上的破袜子啊!

    赵一曼一怔,笑了,笑得前仰后合。全家人都哈哈大笑,所有的忧伤一扫而光。

    后来,赵一曼来到东北,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重要领导人,与著名抗日英雄杨靖宇、赵尚志并驾齐驱。她率领抗联队伍,辗转在白山黑水之间。再后来,就是我们熟悉的故事了:她因受伤而被俘,受尽了日寇的严刑拷打,日军首领一开始就从她的非凡气质中判断,她是共产党的重要人物,严刑无用,只好把重伤的她送进医院。在医院,她做通了一位护士和一位警士的工作,他们协助她,逃出了医院。她的计划差一点就成功了。

    赵一曼在珠河县被日军枪杀。那是一个凌晨。曙光和星星同时出现在天空上,赵一曼抬头看了看那奇异的景象,觉得那种光照十分迷人。①日军宪兵让地转过身去,在那一瞬间,她对着黑洞洞的枪口,突然微微一笑。宪兵拿枪的手颤抖了起来,他们对这个不平凡的中国女人的微笑感到惶恐。

    枪响了,我们看到那秀气冷峭的女人慢慢倒下去,她的脚正对着我们,那是一双秀美的脚,脚上的旧毛袜仍是破的,露出了脚后跟。再后来,这一切都浸透在新鲜透明的血液中,在星星与曙光的交相辉映下,露出一抹灿红。

    (选自《中国财经报》)

    文本二:

    接连几天的审问,大野泰治(时任伪满洲国滨江省公署警务厅特务科外事股长——编者注)毫无所得,他像一头发了疯的野兽,用马鞭子抽打赵一曼左腕的伤口,用鞭梢狠戳赵一曼腿部伤处……赵一曼疼痛难忍,昏迷过去好几次,敌人以为这下她该开口了。不料,醒来后赵一曼的表现冷静平和而又坚定有力:“我是中国人,日本侵略中国以来的行动,不是几句话所能道尽的……中国人反抗这样的日军,难道还用得着解释吗?我们中国人除了抗战外,别无出路。”

    直到她最后牺牲,日寇也没弄清赵一曼的真实情况,审讯档案仅记录赵一曼自称“湄州人”。日本人不会明白,在赵一曼的家乡四川宜宾,小孩遇到倒霉事,会自嘲“走湄州”。②受尽酷刑的赵一曼竟然用一个轻松的玩笑,回击了日本人。

    (摘自党建网)

    (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第一自然段从描摹照片上的人物落笔,以两个反问结尾,既抒发了强烈的情感,又统领了下文的叙事。 B、赵一曼出身地主家庭,嗜好读书,气质高雅却不修边幅,这种内在和外在的矛盾使她经常受到小侄女的奚落。 C、文本一最后写到赵一曼的破袜子,既照应了题目及小侄女的谜语,又突出了人物形象,引发读者的痛惜之情。 D、赵一曼的冷静平和与大野泰治的疯狂形成鲜明对比,更加突出了赵一曼坚定的革命信念以及顽强的斗争精神。
    (2)、文本一中穿插了赵一曼和小侄女对于《前夜》的讨论,关于这一部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沙罗夫的献身精神促使赵一曼的思想发生转变而背叛家庭、投身革命。 B、姑侄对话多短句独段,节奏简捷明快,更易于集中表现二人的思维交流。 C、本部分中小侄女具有线索作用,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赵一曼的内心世界。 D、“夕照把树林染成纯金的冠冕”神圣肃穆,巧妙写出小侄女内心的震撼。
    (3)、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分别表现了赵一曼怎样的心理状态?

    ①日军宪兵让她转过身去,在那一瞬间,她对着黑洞洞的枪口,突然微微一笑。

    ②受尽酷刑的赵一曼竟然用一个轻松的玩笑,回击了日本人。

    (4)、如果要给文本一写一则短评,请以“生活故事”“历史事实”“英雄形象”为关键词,写出这则短评的要点。

二、古代诗文阅读 (39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 , 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 , 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注】梠:山芋。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曲折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是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坐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②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5)、这篇文章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 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望海潮

    秦观

    梅英疏淡,冰渐溶泄,东风暗换年华。金谷俊游,铜驼巷陌,新晴细履平沙。长记误随车。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乱分春色到人家。

    西园夜饮鸣笳。有华灯碍月,飞盖妨花。兰苑未空,行人渐老,重来是事堪嗟。烟瞑酒旗斜。但倚楼极目,时见栖鸦。无奈归心,暗随流水到天涯。

    【注】①元估年间(1086年—1094年),秦观先后于朝廷供职达五年之久,常参与公卿名流的文酒期会。绍圣元年(1094年)政局大变,秦观坐觉籍被贬,即将遣离汴京,重游其地,有感而作此词。②金谷:即金谷园。金谷因是西晋石崇的花团,在洛阳西北。③钢驼巷陌:古洛阳宫门南四会道口,有二钢驼相对,后称钢驼陌。④西园;宋时洛阳的董氏西园为著名的因林,后世泛指风景优美的园林。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片起头三句,写暮春景物:梅花渐渐稀疏,结冰的水流已经溶解,东风煦拂之中,春天悄然而至。 B、下片“碍”和“妨”,不但显出月朗花繁,而且显出灯多而交映、车众而并驰的盛况。 C、“兰苑”二句,暗中转折,逼出“重来是事堪嗟”,点明心中情感,呼应上片“柳下桃蹊”。 D、这首词上片先写今后写昔,下片先承上写昔后再写今,忆昔部分贯通上下两片,以今衬昔。
    (2)、本词与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请简要概括。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抨击违背准绳而追随邪曲、竞相把迎合讨好奉作法度的恶劣风气。
    (2)、在《蜀道难》中,“。”两句写急流和瀑布在千山万壑间发出的巨大声响,强调蜀道的山高路险。
    (3)、《蜀相》中,“。”两句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景仰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
    (4)、在《望海潮》中,柳永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来描绘杭州百姓悠闲生活的句子是“。”
    (5)、《扬州慢》中的“。”与杜甫《春望》中“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用笔相似,都以草木繁茂反衬荒凉衰败。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资料显示,骆驼城是我国保存最好的汉、凉、唐代古城之一,也是我国丝绸之路上的名城和西域重镇。____这座城,霍去病曾来过;这片大漠,也曾是李白、杜甫、高适等大唐诗人向往的英雄舞台。如今,骆驼城孤零零地矗立在荒野之中,落寞而沧桑,我顺着城墙,一路走过城门、角墩、马面、瓮城。黄土夯筑的城墙早已斑驳,许多地方业已坍圯,曾经的摩肩接踵早已经留在了记忆中,眼下,晚风呼啸,帐篷摇曳,四野看不到一个行人。骆驼城后期的历史(    ),却如同一出走马换将的大戏。盛极一时的骆驼城走向了衰落。伴随着骆驼城的(    ),古城周围也逐渐被沙漠侵蚀。从骆驼山再往北,穿过大片的丘陵,便是巴丹吉林沙漠了,一直(    )到合黎山。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A、语焉不详   湮没   漫延 B、语焉不详   淹没   漫延 C、模棱两可   淹没   蔓延 D、模棱两可   湮没   蔓延
    (2)、下列填入文中画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多少次兵临城下,多少次命悬一线,多少次征战杀伐,多少次化险为夷,骆驼城固若金汤。 B、多少次命恐一线,多少次兵临城下,多少次征战杀伐,多少次化险为夷,骆驼城固若金汤。 C、多少次征战杀伐,多少次化险为夷,多少次兵临城下,多少次命悬一线,骆驼城固若金汤。 D、多少次征战杀伐,多少次命悬一线,多少次兵临城下,多少次化险为夷,骆驼城固若金汤。
    (3)、下列对材料中有关人物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武帝元狩四年(前119),霍去病远征匈奴,歼敌七万余,封狼居胥山而还。辛弃疾笔下的“封狼居胥”,便借用了这个典故。 B、李白诗作多追求自由洒脱,故好用长篇古体,《将进酒》与《蜀道难》都属于古乐府旧题,《梦游天姥吟留别》则为近体,以七言为主,不受诗律限制,笔随兴至。 C、杜甫的《客至》《蜀相》《登高》都属于七言律诗,三首诗的创作地点分别为成都草堂、诸葛武侯祠和夔州。 D、高适与岑参的边塞诗代表了唐代边塞诗的最高成就,高适的《燕歌行》,题名是乐府旧题,全诗以七言为主,格调雄健,慷慨悲壮。
  • 7. 概括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信息,不超过40个字。

    唐代初期,诗歌创作仍受南朝诗风的影响,题材较狭隘,追求华丽辞藻。待到被称为“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出现,才扩大了诗的表现范围,从台阁走向关山和塞漠,显示出雄伟的气势和开阔的襟怀。他们无论写边塞,还是写行旅、送别,都有着这样的情思和风貌。在诗的体式上,他们完成了五、七言律诗体式的定型。律诗属于近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古体诗分四、五、七言和杂言,平仄没有限制,也不求对偶。近体诗平仄和押韵有一定的体式,也要求对偶。律诗的定型,对我国诗歌的发展影响深远,它成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主要体式。

  • 8.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调整画线部分句子的语序,做到句式协调一致、整齐对称。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一颗光辉夺目的巨钻,在古代文学的“国度”里,她是一块园圃,盛开着芬芳绚丽的花朵;她好像一位千娇百媚的美人,舞动着身体;她又像是跳跃着千啼百啭音符的乐章;她也像是记录世间万物悲欢的巨著。这些足以使她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人们带来绝美的艺术享受。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命的属性可以是向上的,可以热烈张扬,可以逆风飞翔,可以破障奔跑;生命的属性也可以是低伏的,可以蓄势待发,可以韬光养晦,可以贴着大地匍匐前进。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搬用现代文阅读材料;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