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30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材料

    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上午九时十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离日本签降代表约两三丈的地方,目睹他们代表日本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七十年来的奇耻大辱。这一幕,简单、庄严、肃穆,永志不忘。天刚破晓,大家便开始准备。我是在七点多钟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但这时也显得小了,走动不开。到处都是密密簇簇的身穿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往来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二百多名各国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十六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风轻拂。海面上舰船如林,舱面上人影密集,都在向“密苏里”号舰注视着。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几乎都是载着各国官兵来“密苏里”号舰参加典礼的。陆地看不清楚,躺在远远的早雾中。

    仪式开始

    九时整,各国代表按照签约程序依次签字……全体签字毕,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看表是九点十八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一九三三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九点十八分。现在十四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投降书脏了

    按预定程序,日本代表应该随即取了他们那一份投隆书(另一份由盟国保存)离场,但是他们还是站在那里。原来加拿大代表签字时低了一格,随后各国代表也签错位置了。协商之后,有关代表做了更正。倒霉的日本人,连份投降书也不是干干净净的。

    傍晚时分,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在他们还没有离舰时,十一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接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机声中,我正在数架数时,只见后面黑影簇簇,蔽空而来,那都是从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一批接一批,密密麻麻,知有多少架,顷刻间都到了上空,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大战中空军将士厥功甚伟,理应有此荣誉,以这样浩浩荡荡的阵势,参加敌人的投降典礼。我听见临近甲板上一个不到二十岁满脸孩子气的水手,郑重其事地对他的同伴说:“今天这一幕,我将来可以讲给孙子孙女听。”

    这水兵的话是对的,我们将来也要讲给子孙听,代代相传。可是,我们别忘了百万将士流血成仁,千万民众流血牺牲,胜利虽最后到来,代价却十分重大。我们的国势犹弱,问题仍多,需要真正的民主团结,才能保持和发扬这个胜利成果。否则,我们将无面目对子孙后辈讲述这段光荣历史了。旧耻已湔雪,中国应新生。

    (取材于朱启平《落日》,有删改)

    材料二:

    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唐朝的韩愈写过《伯夷颂》,颂的是一个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开小差逃跑、又反对武王领导的当时的人民解放战争、颇有些“民主个人主义”思想的伯夷,那是颂错了。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们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多少一点困难怕什么。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老子说过:“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对于我们,不但“以死惧之”,而且实行叫我们死。闻一多等人之外,还在过去的三年内,用美国的卡宾枪、机关枪、迫击炮、火箭炮、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炸弹,杀死了数百万中国人。现在这种情况已近尾声了,他们打了败仗了,不是他们杀过来而是我们杀过去了,他们快要完蛋了。留给我们多少一点困难,封锁、失业、灾荒、通货膨胀、物价上升之类,确实是困难,但是比起过去三年来已经松了一口气了。过去三年的一关也闯过了,难道不能克服现在这点困难吗?没有美国就不能活命么?

    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南京的美国殖民政府如鸟兽散。司徒雷登大使老爷却坐着不动,睁起眼睛看着,希望开设新店,捞一把。司徒雷登看见了什么呢?除了看见人民解放军一队一队地走过,工人、农民、学生一群一群地起来之外,他还看见了一种现象,就是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主义者们也大群地和工农兵学生等人一道喊口号,讲革命。总之是没有人去理他,使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没有什么事做了,只好挟起皮包走路。

    中国还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和其他人等存有糊涂思想,对美国存有幻想,因此应当对他们进行说服、争取、教育和团结的工作,使他们站到人民方面来,不上帝国主义的当。但是整个美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中的威信已经破产了,美国的白皮书,就是一部破产的记录。先进的人们,应当很好地利用白皮书对中国人民进行教育工作。

    司徒雷登走了,白皮书来了,很好,很好。这两件事都是值得庆祝的。

    (取材于毛泽东《别了,司徒雷登》)

    (1)、根据两则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通过描写日本签字投降前的宏大场景,渲染了庄严肃穆而又喜庆的氛围,表达了胜利者心中的喜悦之情。 B、材料一以“落日”为题,一语双关,一方面点出“投降典礼”持续到傍晚,另一方面象征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 C、材料二指出以闻一多、朱自清为代表的我国近代知识分子都能认清帝国主义的真实面目,都具有民族英雄气概。 D、《别了,司徒雷登》与《别了,“不列颠尼亚”》两篇文章标题形式相似,蕴含的民族感情深厚,都表达了民族强盛的自豪之情。
    (2)、下列对两则材料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从第一个小标题开始,除了顺叙外,还插叙了“九一八”事件等,联系历史,充实内容,感动人心。 B、材料一采用小标题的形式,像是用一个个生动的镜头展现日本签字投降的过程,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晰。 C、材料二以一“走”一“来”结束,这个对比既总结了全文,也照应了题目。 D、《别了,司徒雷登》语意双关,表面说司徒雷登离开中国,暗寓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政策的失败。
    (3)、下列选项中,论点和论据不匹配的一项是(   )
    A、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国民党反动派亲附美国。 B、无恻隐之心,非人也。——百万将士痛击日寇。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闻一多拍案而起,朱自清宁饥不屈。 D、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回击轰炸广岛长崎。
    (4)、结合材料,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特点。
    (5)、新闻通讯具有“真实性”“文学性”“评论性”的特点,请结合材料一具体分析。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苦恼

    契诃夫

    我向谁去诉说我的悲伤?【1】……

    暮色昏暗。大块的、湿润的雪懒洋洋地在刚刚点亮的街灯周围旋转。屋顶上、马背上、肩膀上、帽子上铺上了一层又薄又软的积雪。马车夫约纳·波塔波夫全身雪白,像一个幽灵。他坐在车座上,一动也不动。他那匹瘦马也是全身雪白,也是一动不动。它那呆呆不动的姿态、它那瘦骨嶙峋的身架、它那棍子般直挺挺的腿,使它活像那种花一个戈比就能买到的马形蜜糖饼干。

    他们停在那个地方很久了。还在午饭前他们就从大车店里出来,至今还没有拉到一次客。但是在城里,黄昏的慕色降临了,晦暗的街灯已显得活跃明亮,街道上也更热闹了。“赶车的,到维堡区去!”约纳听见有人叫他,“赶车的!”

    约纳猛地哆嗦一下,从粘着雪花的睫毛里望出去,看见一个军人,穿一件带风帽的军大衣。

    “到维堡区去!”军人又喊了一遍,“你睡着了还是怎么的?到维堡区去!”

    为了表示同意,约纳就抖动一下缰绳,于是从马背上和他肩膀上就有大片的雪撒下来……那个军人坐上了雪橇。车夫吧哒着嘴唇叫马往前走,他回过头来看了看乘客,动了动嘴唇……看样子他想说点什么,但是喉咙里却什么东西也没有吐出来,只听见呼哧声。“你说什么?”军人问。

    约纳歪歪嘴苦笑一下,勉强启动噪门,才沙哑地说:“老爷,我的,那个……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嗯!……他是怎么死的?”

    约纳调转整个身子对来客说:“谁知道呢?大概是得了热病……在医院里躺了三天就死了……是上帝的旨意。”

    “拐弯,魔鬼!”黑夜里有人在喊,“你瞎了眼还是怎么的,老狗!眼睛瞧着点!”

    “赶你的车吧,快点走。”来客说。

    马车夫仲长脖子,用一种并不轻松的优雅姿态挥动着马鞭。后来他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是乘客闭着眼睛,显然是不愿意再听他讲了。他把乘客拉到维堡区后,在一家饭店门口停下来,然后在赶车座位上弯下腰,又一动不动了……

    人行道上走过三个年轻人,他们相互对骂着,套靴踩得很响。其中两人又高又瘦,第三个是矮小的驼子。

    “赶车的,到警察桥去!”驼子用破锣般的声音说,“一共三个人……二十戈比!”约纳抖动缰绳,吧嗒嘴唇。二十戈比的价钱是不公道的。不过他顾不上讲价了……一个卢布也罢,五个戈比也罢,如今在他都是一样,只要有乘客就行……那几个青年人就互相推操着,嘴里骂声不绝地上了车。

    “好,赶车吧!”驼子用破锣般的嗓音说,对着约纳的后脑壳喷气,“快点跑!嘿,老兄,瞧瞧你的这顶帽子!全被得堡也找不出比这更槽的了……”

    “嘻嘻,……嘻嘻……”约纳笑着说,“凑合着戴吧……”

    “喂,你少废话,老不死的,难道就这样赶车?你抽它一鞭子!”

    约纳感到他背后的驼子扭动的身子和颤动的声音。他听见那些骂他的话,看到这几个人,孤单的感觉就逐渐从他的胸中消散了。驼子骂人,两个高个子则谈到某个叫娜杰日达·彼得罗夫娜的女人。

    约纳不时回头看看他们,等他们暂时停顿一下说话时,再一次回过头去,嘟囔道:“我的那个……儿子……这个星期死了!”

    “大家都是要死的……”驼子吁了一口气说,“喂,你赶车吧,你赶车吧!先生们,照这样的走法,他什么时候才能把我们送到呢?"

    “老不死的,我要接你的脖子了!”

    “嘿嘿……”他笑道,“这些快活的老爷……愿上帝保估你们!”

    “赶车的,你有老婆吗?”高个子问。

    “我?嘻嘻……这些快活的老爷!我的老婆在坟墓里!……现在我的儿子也死了,可我还活着……这真是怪事,死神认错门了……它原本应该来找我,却去找了我的儿子……”

    约纳转过头来,想诉说一下他的儿子是怎样死的。可是,这时驼子轻松地吁了一口气,宣布说,谢天谢地,他们终于到了。约纳收下二十戈比后,许久地看着游荡者的背影。他又孤身一人,寂寞又向他侵袭过来……他的苦恼刚淡忘了不久,如今重又出现,更有力地撕扯他的胸膛。约纳的眼睛不安而痛苦地打量街道两旁川流不息的人群:在这成千上万的人当中有没有一个人愿意听他倾诉衷曲呢?然而人群奔走不停,谁都没有注意到他,更没有注意到他的苦恼……

    “回大车店去,”他寻思着,“回大车店去!”

    瘦马好像明白了他的意思,开始小跑起来。一个半钟点以后,约纳已经在又大又脏的炉子旁边坐下了。炉台上、地板上和长板凳上,人们已经发出鼾声。空气又臭又闷……墙角里一个年轻的车夫起来了,他带着睡意咳嗽一声,向水桶那边走去。“想喝水吧?”约纳问。

    “是啊,想喝水!”

    “那您就随便喝吧……而我呢,老弟,我的儿子死了……你听说了吗?就在这星期在医院里死的……竟有这样的事!”

    约纳想看看他的话产生了什么影响,可是什么影响也没看见,年轻人盖上被子,把头也蒙上,睡着了。老头叹口气,他想说话,就像这个青年人想喝水一样。他儿子死了快一星期了,而他还没有跟任何人好好地谈谈这件事……

    “去看看马吧,”他想,他穿上衣服,走进马厩里,他的马就站在那里。

    “你在吃草吗?”约纳问他的马,看着它那闪光的眼睛,“你就吃吧……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约纳沉默了一会儿,继续说:“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马·约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忽然,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约纳讲得入了述,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1886年,有删改)

    注释:【1】引自宗教诗《约瑟夫的哭泣和往事》。——俄文本编者注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约纳的苦恼是双重的:儿子无缘无故死了,他内心无比悲痛;想找人谈谈儿子的死,却没有人愿意听他把话说完。 B、约纳与军人交谈,“调转整个身子”“几次回过头去看他的乘客”,可见约纳倾诉内心苦闷的心情是多么的迫切。 C、约纳没有因为驼子的辱骂而恼怒,反而笑脸相迎,这“笑”写出他为了生计宁愿受辱的心理,暗示他经济状况窘迫。 D、军人、三个青年、年轻车夫,无论地位高低,都对约纳的不幸无动于衷,这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2)、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描绘了一幅城市黄昏风雪图,明亮的街灯、热闹的街道,与孤独的一人一马形成鲜明对比,为人物设定了特定背景。 B、契诃夫塑造约纳与鲁迅塑造祥林嫂,在写法上有相似之处,比如都运用大量对话描写来刻画人物失子之后的精神面貌。 C、小说结尾,约纳终于找到了倾诉对象,他把自己的悲哀都告诉了他的瘦马,这一细节既可笑又可悲,充满了讽刺意味。 D、小说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通过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尖锐的矛盾冲突,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心理状态和当时的社会状况。
    (3)、小说在约纳的对话中大量使用省略号,请分析其表达效果。
    (4)、瘦马在小说中多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楚庄王欲伐越,杜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扁鹊出。桓侯曰:“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病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故良医之治病也,攻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蚤从事焉。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取八城焉。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爱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也。”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②

    材料二: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老子》第二十四章)

    【注】①庄蹻(qiáo):当时民间反对派首领。②《韩非子·喻老》出自《韩非子》,韩非子用二十五则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解释了《老子》,使《老子》抽象的哲学思想有了具体可感的呈现,在中国哲学史和训诂学史上起着发凡起例的作用。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将须加标点的标号涂在答题卡上。

    爱A其B璧C而D假E之F道G晋H已I取J虢K还L反M灭N虞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中加点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庄王没有认识到楚国兵弱政乱的状况,而认为越国“政乱兵弱”,想要讨伐越国,在杜子进谏后,放弃了自己的想法。 B、扁鹊认为,病在肠胃用火剂汤可治好,病在骨髓,大夫是无法医治的,蔡桓公的病已人骨髓,因此不再请求为他治病了。 C、郑君不听叔瞻的建议,最终被晋攻取了八座城池;虞君不听宫之奇谏言,最终被晋所灭。说明做事只争于腠理没有意义。 D、用“道”的观点看,踮脚、跨大步、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等行为就是剩饭、赘瘤,会遭人们厌恶,有道的人不会这样做。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5)、《韩非子·喻老》中“自见之谓明”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是否矛盾?请分析。
  • 4.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寄题春谷工部自心田一首

    林希逸

    笔耕虽苦未逢年,解印归来且醉眠。

    谁毁谁誉平眼界,我疆我理①自心田。

    庵无宝贝主长在,家有诗书种已传。

    遥想个中梨枣熟,饱餐且作地行仙。

    【注释】①出自《诗经·小雅·信南山》,意思是划分地界又开掘沟渠。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出了学习和耕作的辛苦以及不受重用的苦闷,有欲扬先抑之效。 B、颔联“谁”与“我”相对、“眼”与“心”相对,对仗工整,耐人寻味。 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阐明真正的财富是精神而非物质,浅显易懂。 D、尾联由眼前延伸到未来,诗人想象梨枣成熟季节大快朵颐的场景。
    (2)、“自心田”意思是内心自由自在。请结合全诗概括诗人“自心田”表现在哪些方面。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强调要向榜样学习,“”也强调要自我反思,“”。
    (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于妻子相见时,于“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相似的句子是“”。
    (3)、《李凭箜篌引》中“”两句,诗人用浪漫夸张的手法,写音响效果。长安城门前的冷气寒光,皇城仙府,全被箜篌声所消融。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刚健自强有密切关系的,是坚持独立人格的思想。孔子认为,为了仁德,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而决不____。他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他在自己致力于____的治国平天下方略不为统治者接受的时候,并不改变初衷,____,而是遵行“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原则。他始终坚持“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的人生准则,决不与黑暗统治同流合污,因而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以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的榜样。

    孟子明确表示生存和道义,都是可贵的,但如果二者不可兼得,则“舍生而取义”。他认为“大丈夫”应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这种不被物质利益或暴力所诱惑、所屈服,坚守气节的顶天立地的精神,成为烛照中华民族奋然前行的心灵力量。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无神论思想家范缜,坚持真理,不“卖论取官”,便是在传统的独立人格思想____下的结果。这种坚持独立人格注重“大丈夫”气节的思想,无疑是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之一。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苟且偷生   河清海晏   阿谀奉承   潜移默化 B、苟延残喘   锦绣山河   曲意逢迎   春风化雨 C、苟且偷生   河清海晏   曲意逢迎   潜移默化 D、苟延残喘   锦绣山河   阿谀奉承   春风化雨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因而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的榜样。 B、因而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以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的榜样。 C、因而广泛地赢得了人们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为追求的榜样。 D、因而赢得了人们广泛的尊重,成为后世坚持独立人格和高尚气节的榜样。
  • 7.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回答问题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 , 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①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②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③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燃起火判,火舌从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④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地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式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铃,到时候就叮叮地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1)、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分析与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①处加点的“一律”、“清一色”、“都”三个字词不可以互换。 B、②处的“也”字去掉,表达的意味有细微差别。 C、③处的“可不”比“绝不”更亲切;更口语化,更合乎语境。 D、④处的“轻易”移到“不”后面不影响意思表达。
    (2)、语段中画横线部分,都有“像”,说说二者的不同。

    ①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

    ②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为“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带小铃的纱灯。大家还吃汤圆”,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句表达效果更好?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唐诗《春江花月夜》中的“江”与“夜”是因为“春”、“花月”的映衬才美;也有人认为应该是“春/江/花/月/夜”,每一字各自独立才美。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