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三十八校联考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11-1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 1.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下列材料中,有关北京人最具证据价值的是(     )
    A、    B、    C、    D、   
  • 2. 截止到2022年11月初,临沂市沂水县跋山遗址共清理出土石制品、骨牙角制品等5000余件,测年数据显示遗址中上部堆积年代为距今7万~5万年。其中石制品包括锤击、砸击石核,工具可见石球、石锤、刮削器、砍砸器、尖状器等。据此判断,该遗址属于(       )
    A、旧石器时代 B、青铜时代 C、新石器时代 D、铁器时代
  • 3.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重要依据。以下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共同反映了(     )

    A、人类的起源 B、原始农耕生活 C、远古的传说 D、早期国家产生
  • 4. 良渚遗址权贵墓葬中,随葬品有数十件至数百件数量不等制作精美的玉器,这和其他随葬品较少的普通墓葬形成鲜明对比。这说明,当时(     )
    A、原始农业形成 B、社会分化出现 C、禅让制度盛行 D、中央集权确立
  • 5. 一组打卡山西夏县西阴村。这里长期流传着“先蚕娘娘”的传说,“黄帝之妻嫘祖是西陵部落里有智慧的姑娘。一天在桑树下烧水,蚕茧落锅里,螺祖用树枝去捞,没想到却捞起一根洁白透明的长丝线。她尝试用这种丝线代替植物编织,就此发明了缫丝织绸。”2019年考古学者在该村发现了6枚新石器时代的蚕蛹。据此可知(       )
    A、传说蕴含一定的历史价值 B、考古发掘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 C、传说能真实反映历史原貌 D、考古发掘也需要依赖于传说印证
  • 6. 彩陶最早流行于河南西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南部接壤的区域。到距今5300年左右,彩陶文化影响范围达到黄河上游和下游、长江上中下游和辽河流域。下图考古发现的部分彩陶片,由此可知(     )

    A、旧石器时代手工业发展迅速 B、中原地区文化影响周围地区 C、彩陶的烧制技术水平非常高 D、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相对平衡
  • 7. 史学家虽未发现夏朝考古的直接证据,但发现了与其时间地点最吻合的遗址,它是(     )
    A、姜寨遗址 B、崧泽遗址 C、二里头遗址 D、殷墟遗址
  • 8.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强化了诸侯权力 B、加强西周对地方的控制 C、确立了世袭制度 D、确立周天子的专制统治
  • 9. 历史文物蕴含着丰富的信息,下列三件青铜器可以用来印证(     )

    A、冶铁技术,精妙绝伦 B、青铜文明,辉煌灿烂 C、中原文明,历史悠久 D、雕刻艺术,源远流长
  • 10. 《史记·殷本纪》中详细记载了商王朝的世系和历史,过去史学界许多人都对这些记载将信将疑,近代学者王国维对甲骨卜辞中所见的商代诸先王、先公,对照《史记》记载作了详细的考证,证实了《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的可信性。由此可知(     )
    A、文献与文物都不可信 B、文物与文献可相互佐证 C、文献记录真实性更强 D、文献与文物同时代出现
  • 11. 春秋之前,诸侯国之间边界较为模糊,存在大量的荒地,作为各诸侯国的缓冲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界限逐步清晰。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封制在强化中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民族交融的推动 D、兼并战争的加剧
  • 12. 在春秋争霸的过程中,有的诸侯国被灭掉,一些强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与此同时,中原的“诸华”“诸夏”在同周边的戎、狄、蛮、夷等民族长期交往和斗争中,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对此时诸侯争霸战争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促进经济发展 B、有利于文化繁荣 C、维护周王权威 D、加快民族交融
  • 13.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兵力仅六七万人。战国时期,军队人数成倍增加,如秦、楚两国的兵助都达百万,齐、赵、魏、韩、燕等国的兵力也都有数十万。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人们踊跃参军作战 B、作战方式发生改变 C、战争破坏越来越大 D、统一已成必然趋势
  • 14.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 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材料中反映这场变法(     )
    A、推行县制,加强中央集权 B、以法治国,促进社会稳定 C、奖励耕织,实现国家富强 D、废除井田,允许土地买卖
  • 15. 有学者认为:都江堰的开凿使成都平原渠河纵横;灌溉之利与航运之便,使成都成为古代著名的繁华都市之一。该学者旨在强调( )
    A、成都平原在古代的地位 B、成都平原水旱灾害减少 C、都江堰工程技术水平高 D、都江堰产生的社会功效
  • 16. “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栽培稻谷遗存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材料意在说明(     )
    A、百家争鸣的表现 B、兼并战争的后果 C、百家争鸣的原因 D、商鞅变法的背景
  • 17. 战国著名法家代表韩非在《韩非子.扬权》中提到“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下列主张与材料描述一致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C、政在四方,要在中央 D、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 18. 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在那里设置桂林、南海、象等数郡,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秦朝这些举措(     )
    A、体现了秦朝时期分封政策 B、促进了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巩固了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D、反映了民族交流开始出现
  • 19. 有学者认为,秦的统一把以往的“齐人”“楚人”等这些不同的人群在政治上联结起来,同时,各地独特的地域文化也仍然留存下来。这说明秦朝的建立(       )
    A、有利于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B、促进了多种思想的碰撞和融合 C、兼具政治统一性和文化多样性 D、奠定了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础
  • 20. 《史记》中记述陈胜吴广因“失期,法皆斩”而起义,而根据1975年考古发现的《云梦秦简》记载,在秦律中失期并不是死罪。据此进行的历史推测中较为合理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是历史传说 B、秦有法律但民众不甚了解 C、《史记》内容虚构成分较多 D、秦朝法律制度已形同虚设
  • 21. 有学者认为,“秦统一后,原六国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胜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民心是国家兴衰的根本 B、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 D、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
  • 22. 秦朝灭亡后,拥有重兵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封刘邦为汉王,双方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楚汉之争”。关于“楚汉之争”理解正确的是(     )
    A、是为争夺帝位而展开 B、仍属于农民起义性质 C、是为了反抗秦的暴政 D、胜利者建立东汉王朝
  • 23. 考古出土的秦始皇陵兵马俑面部表情很严肃,汉景帝阳陵中的陶俑表情比较柔和安详。陶俑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从侧面印证(     )
    A、汉高祖“无为而治” B、西汉王朝社会的鼎盛 C、“文景之治 ”的情形 D、汉朝阶级矛盾的消除
  • 24. 史料按照价值的不同,一般分为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前者指直接史料、原始材料,可直接作为历史史料;后者指经过后人运用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下列属于一手史料的是( )

    A、《楚汉相争》连环画 B、“汉并天下”瓦当 C、《大汉帝国》纪录片 D、《大秦赋》电视剧
  • 25. 《汉书·刑法志》记载:“高后元年(公元前187年),乃除三族罪(一人犯罪,株连三族)。”这反映了当时统治者实行的政策是(     )
    A、轻徭薄赋 B、休养生息 C、以法治国 D、整顿吏治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题,第26小题12 ,第 27小题13分,共25分。

  • 26. 考古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铭文(如图):匽(燕)侯旨初见事于宗周,王赏旨贝廿朋,用乍(作)又(有)始(姒)宝尊彝。意译就是:燕侯旨继承爵位后第一次朝见周天子,周天子赏给旨贝二十朋,用来做有姒的宝器。

    材料三   入(秦)境……及都邑官府,其百吏肃然,莫不恭俭.敦敬.忠信而不楛(ku,粗劣)……(士大夫)无有私事也;不比周,不朋党(不相互勾结,不拉党结派)。

    材料四   湖北云梦出土的秦简中,《语书》是秦国南郡行政长官腾于公元前27年发布的一道行政命令,写道:“凡良吏明法律令……恶吏不明法律令,不知事,不廉洁,无以佐上,偷惰疾事(指推脱事务),易口舌(搬弄是非),不羞辱,轻恶言而易病人(侮辱别人),无公端之心”。

    ——睡地虎秦墓竹简整理小组编《睡地虎秦墓竹简》

    (1)、料中的图片内容是史前时期的考古发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考古发现可以印证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哪些发明?
    (2)、材料二中的铭文记载了燕侯旨的什么活动?这反映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度?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概括秦国评判官吏优劣的标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国重视官吏任用的历史影响。
  • 27. 道路交通是政治、经济、军事活动开展的基本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北方修建了“直道”,这是一条古代军事上的“高速公路”。直道起于首都咸阳附近的云阳,直达长城最北端的九原郡,全长1800秦里。秦王朝的骑兵从云阳出发,在直道上急行三天三夜,即可驰骋在阴山脚下,北击匈奴……修建者为了避免道路沿着黄土高原特有的纵横交错的侵蚀沟谷迂回,选择了在笔直延伸的山脊上修建,极大地缩短了修建时间。对秦始皇来说,直道是他实现中华帝国梦的重大工程。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秦始皇和他生活的时代》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的直道得以成功修建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始皇修建直道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