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眉山市仁寿第一中学校(北校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24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根本特点就是经世致用。《周易》有言:“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朱熹在《朱子语类》中曾经注释过这句话:“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道器不离 , 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理念中的一个基本特征。道和理无形无影,器和物有情有状,但是无形无影的道和理绝对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通过一定的器物来表达和承载。我们经常说的文以载道、艺以载道、器以载道,实际上讲的都是道器不离的关系。体用关系是与此相关的另一对基本范畴,同样服从体用一源的合一逻辑。程颐在《易传序》中提到:“至微者理也,至著者象也。体用一源,显微无间。”道和体都是根本的东西,是须臾不能背离、经世而不能改的始终如一的根本道统,但是都必须通过现实的具体的器和用的方式来承载和彰显以致用,这就是“体用贯通”的道理。经世之所以能够经世,就在于是始终管用的真理;致用之所以能够致用,在于经世的是可大可久的真理。

    我们中华民族作为一个伟大的文明,之所以能够有五千年的文明史而没有中断过,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我们从来没有背离或者抛弃过我们的道统,这也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根脉。而这个道统的基本特点就在于经世致用。经世的东西也就是经义,这是一个大道。大道不能背离,所以君子之道是唯道是从。要明“体”实际上就是明道,这个“体”就是大本大源,《大学》开篇讲三纲领: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个明明德实际上就是把本有的明德、本有的天理给彰显出来而内圣的过程,这样的明明德不仅仅是一个内在的修养,真正的明明德,它必然转化成亲民,最后止于至善。也就是说,知行必然是合一的,内圣的东西必然转化为外王。所以“经世”的东西之所以能够经世,就在于它能够“达用”,与时偕行,能够面对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能够为我们的存在提供文化智慧,而中华文化的传承过程就是我们中华民族道统的一个返本开新的过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优秀文化的传承者,我们的文化事业必然不能够脱离这个道统,而又不断赋予其新的内容和新的形态。

    (摘编自董振华《深刻理解“明体达用、体用贯通”的鲜明特征》)

    材料二:

    中国家具设计文化的价值早已被西方发现,并引起了“中国风”的设计思潮;自1920年起,现代家具设计理念与中国明清家具的功能性不谋而合,西方设计师们从这种交流中寻觅价值,并适宜地转化价值,最终诞生出极具创新性的“现代西方中式”作品。中国当代设计师穿梭于中西互惠、古今传承的文化交织中,执着于传统设计的现代化本土表现,演绎着“新中式”的家具革新,努力争取着中国家具设计的当代舞台地位。

    中国的硬木家具是传统设计文化的集大成者,特别是明式家具浑厚儒雅的外形、舒适简明的功能和严丝合缝的结构,充分体现了传统家具设计的本质精神,直接影响了西方现代家具的设计思潮。

    中国家具体系也与外来文化息息相关。早在汉灵帝时期,胡床作为一种西北游牧民族的家具文化就已传入并得到皇室认可。而由佛教带来的僧侣文化在南北朝时期对中国高型家具的萌芽起到了推动作用。唐以来,因对佛教信仰的推崇而大力提倡垂足而坐的生活方式,迎来了宋以后中国框架椅的发展高潮。

    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为了适应新的生活理念与方式,一种结合中国传统手法与西方现代理念的家具设计风格悄然兴起,这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由法国归来的设计师钟晃率先开发并逐渐成熟的海派家具,它预示着“新中式”的萌芽。此后,中国家具的形式开始由传统向现代过渡,一系列先进的西方工艺和材料也随着文化广泛交流而被引入。新中国成立后的家具行业在中国经济的缓慢恢复下看到了曙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中西方文化交流的平台更为广泛和深刻,中国的家具设计也经历了从一开始的低级仿造到如今的自主创新这一艰难的发展过程。1991年出现的“联邦椅”(图1)就是对传统设计的一次现

    代化回炉。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中国本土已经孕育出一批致力于“新中式”设计的改革家。有些设计师率先引进乌金木,在结合西方极简主义等现代设计理念的同时,进行中国传统家具的重构与再造。如“细竹系列”家具——钱椅、玫瑰椅(图2)、官帽椅、书桌以及鸟笼灯具等,吸收了中国明式家具的精髓,结合当代时尚设计要素,在细竹内部包裹着钢材,让人耳目一新。

    可叠摞的竹制“龙椅”(图3)的设计,其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明式家具设计系统和北欧现代功能主义设计系统两个方面。其设计师受邀承担联合国竹藤组织的科研项目——竹产品的现代化,且考虑将合成竹材引入“龙椅”的制作,并在几年内进行了持续的设计修改和制作。“龙椅”以其完善的可叠摞的现代家具的功能和对中国明式家具重要元素的创新(对明式圈椅的扶手和单板靠背的应用),成为“新中式”设计的典型代表之一。

    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设计为企业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交流,这种交流是互为体用的过程。长期以来,面对五花八门的西方设计文化,由于缺乏有针对性的研究与价值探索,出现了许多盲从的“拿来设计 , 这使中国的家具设计仍游走于模仿与原创之间。然而,如上所述,一些中国的当代家具设计师已经走出迷茫的阴霾,他们懂得并珍惜每一次交流的反馈,乘着文化交流的东风,拉起传承传统理念的大帆,正在互为体用的顺风中开辟着一条“新中式”的新航线。

    (摘编自景楠等《互为体用在家具设计文化中的表现与应用》)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中的“道器不离”指无形无影的道和理通过有情有状的物来表达和承载,这是中华文化理念的基本特征之一。 B、材料一中的“合一逻辑”在文中具体是指道、体这些根本的东西必须通过具体的器、用来承载和彰显,两者不能背离。 C、材料二中的“中国风”是指在中西交流中,西方设计师以中国明清家具的功能性为理念指引进行设计引发的设计思潮。 D、材料二中的“‘拿来’设计”是指一些设计师对西方设计文化缺少针对性研究与价值探索,设计家具时一味模仿缺少原创。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内圣的东西必然转化为外王,这告诉我们,只要把内在的修养彰显出来,就必然转化为亲民,最后止于至善。 B、僧侣文化在南北朝时期对中国高型家具的萌芽起到了推动作用,可见中国家具设计的萌芽离不开外来文化的贡献。 C、从海派家具开发和成熟的过程可以看出,中国家具经历了从一开始的低级仿造到自主创新这一艰难的发展过程。 D、“龙椅”之所以成为“新中式”的典型代表,主要是因为其具备可叠摞功能的同时,应用了一些传统设计元素。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关于体用关系观点的一项是(    )
    A、万物同宇而异体,无宜而有用为人,数也。 B、凡贵通者,贵其能用之也。 C、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D、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洋避绌,则所用之异也。
    (4)、根据材料二内容,下列选项对文中图1、图2的解读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图1中椅子的“S”形靠背板,借鉴了明式家具外形,表现了家具设计继承传统的一面。 B、图1中椅子的整体外形具有西方艺术的雕塑美,体现出家具形式做到了传统向现代的过渡。 C、图2中的椅子具有鲜明的明式家具风格,其简洁的设计又融入了西方设计的极简主义理念。 D、图2中细竹内部包裹着钢材的工艺是传统与现代材料的综合应用,做到审美与功能的统一。
    (5)、材料二中的“新中式”家具设计是如何体现材料一“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思想的?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田大瞎子这几天,整天躺在炕上,茶饭无心。

    风沙吹打着新糊的窗纸,河滩里开大会的声音,一阵一阵的扑到屋里来。田大瞎子说:“去!把大门插上,我懒得听这种声音!”

    他的女人刚要爬下炕来去插门,小做活的芒种,穿着一身新军装,背着一枝大枪进来了,立在正当屋,这支大枪是当年中央军南逃时春儿用几件破衣服从一个受伤的逃兵手里换来的。

    “你这是干什么?”田大瞎子唬着脸问。

    “当家的!”芒种笑着说,“我报上名当兵了!”

    “唉!”田大瞎子吃了一惊,着急的说,“你这孩子,你怎么事先也不说一声儿!”

    “怎么又怪我?”芒种说,“你不是早就说,今年冬里活儿少,叫我想别的活路儿吗!”

    “我是叫你找个安分守己的事由儿,”田大瞎子挤着那一只失去光明的眼,“谁叫你跟他们胡闹去?他们净是什么人,你还不知道?会有什么好下场,说不定哪天日本人过来了,弄个风毛五散斩尽杀绝哩!咱们东伙一场,平日我又看你这小人儿本分,我才这样功你,要是别人,我管他死活哩!

    芒种正在高兴头上,听田大瞎子这样一说,脸色和口气儿又是这么亲热,心里就有与拿不定主意,慢吞吞的说:“那怎么行哩,我已经报上名了,谁也看见我背上枪了!”

    田大瞎子说:“那怕什么,你就说当家的不让你干这个!”紧接着又摆手,“不要这么说!你还是说你自己不乐意!”

    “我乐意!”芒种的心定下来,“我不听你的话,死活是我自己找的,也不用你们心痛!”

    说完扶了扶肩上的枪,一摔风帘走了。

    芒种从里院出来,到了牲口棚。老常和老温一见芒种这身打粉,就都笑着说:“好孩子,有出息,说干就干!”

    芒种也笑着说:“我来和你们辞个行儿。咱们作了几年伴,多亏你们照看我,教导我。

    老常说:“教导了你什么,教导你出傻力气受苦罢了!不过你既然干了这个,就好性干。家有家规,军有军规,出心要正,做事要稳,不眼馋,不话多,不爱惜小便宜,不欺侮老百姓。芒种:你记着我这几句话吧!”

    老温笑着说:“你这都是家常老理儿,军队上不一定用得着。”

    芒种说:“用得着,我都记在心里了。”

    芒种在长工屋牲口棚里转了几转,在场院里站了一下,望了望紧闭的二门,才和老伙计们珍重告别,走出了田大瞎子的庄院。这是一九三七年的冀中初冬,四野肃杀。

    芒种想念着,走到春儿家里来。篱笆门虚掩着,他轻轻推开,又把它关好。太阳照满了院子,葫芦的枝叶干黄了,一只肥大光亮的葫芦结成了。架下面,一只雪花毛的红冠子大公鸡翻起发光放彩的翎毛,咕咕的叫着,把远处的一只芦花肥母鸡招了来,用自己的尖嘴整理润饰着她的羽毛。

    有一个红红的脸,在窗上的小玻璃后面一贴,就不见了,芒种知道春儿在家里。他推门进去,到了里间,看见她正低着头,面对着窗台做活哩。

    “做什么哩?”芒种问。

    “再给你做双鞋!”春儿说着转过头来,“换上二尺半了,真像个大兵了!我给做的那褂子哩?”

    “这不是套在里面,还做鞋干什么,队上什么也发!”芒种说。

    “发了吗?”春儿说,“我先做好你穿上,要不,穿着这么新鲜衣裳,下面露着脚趾头,多不好看!”

    “怎么看着你不高兴?”芒种坐在炕沿上,靠着隔扇门。对面墙上有四张旧日买的木刻涂色的年画儿,是全本《薛平贵征东》 , 他望着“别窑”那一节。

    春儿没有说话,眼圈儿有些红了。芒种说:“你这是怎么了?舍不得你这枪吗?我还给你放下,当了兵,不愁没枪使!”

    “放屁!”春儿笑了,“你这就走了,我不知道还能和你见面不?”

    “为什么不能见面,我又走的不远,无非在家门子上转游。”芒种说。

    春儿说:“那可不敢定,一步一步你就离我们远了,你没见姐夫庆山,他一出去就是十年!”

    “我哪里能比他!”芒种说,“我这一辈子能成了他那样,就是死了也不冤。你没见今天的动员大会哩,人家真有两下子!”“你得跟他学,”春儿说,“还要比他好,别叫姐姐笑话我们!”

    “我记着你的话!”芒种说。

    “你出去长久了,”春儿低着头说,“别忘了我。做了官儿,也别变心!”

    芒种不知道怎样回答才好,急的胀红了脸,说:“你净说些没踪没影儿的话!我怎能变心哩!”

    “有什么凭据?”春儿抬起头来,红着脸,眼里有那样一种光芒,能使铁打的人儿也软下来。芒种说:“什么凭据?我得给你立个字儿吗?”

    “不用。”春儿笑了,“那天你在柳子地里拉拉扯扯,要说什么呀?”说完就用手掩着脸哭了。

    芒种呆了,想了半天,才明白过来,他过去把春儿的头轻轻抱起来。

    “好了!”春儿把他推起来,“就这样。你走吧!”

    芒种从春儿家出来,追赶队伍去。这年轻人,本来是任什么牵挂都没有的,现在觉到有一种热烈的东西,鼓荡着他的血液,这以后,在战争和革命的锻炼里,这孩子渐渐知道什么是精神的世界。

    尽管他长年只有脚下一双鞋和一身粗布衣裳,一枝短短的铅笔和一个小小的白纸本,在祖国广漠的幅员上,忍受了风霜雨露、饥饿寒冷和疾病的折磨,他的思想的光辉却越来越丰盛,越来越坚强。

    (节选自孙犁《风云初记》,有删改)

    【注】①戏曲故事,贫寒青年薛平贵,被皇帝封赏即将东征。“别窑”就是他出征前与妻子王宝钏在所居寒窑告别的故事。

    文本二:

    鸡叫的时候,水生才回来。女人还是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等他,她说:“你有什么话嘱咐我吧!”

    “没有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

    “嗯。”

    “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

    “嗯,还有什么?”

    “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拼命。”

    那最重要的一句,女人流着眼泪答应了他。

    (节选自孙犁《荷花淀》)

    (1)、下列对文本一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大瞎子认为芒种去当兵就是去胡闹,就是要造反,并且以东家的身份劝阻芒种,足以看出他胆小怕事、消极苟安的心理。 B、临别前老常对芒种的一番叮嘱展现了他质朴善良的禀性、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对参军入伍的渴望,饱含对芒种的关心与爱护。 C、春儿给芒种做的新鞋不仅是为满足他行军打仗的需要,也是二人爱情的象征,春儿内心对芒种参军入伍既有支持也有不舍。 D、芒种看年画的细节巧妙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这与后文春儿叮嘱他“做了官儿,也别变心!”的内容有着潜在关联。
    (2)、结合文本一、文本二,下列对孙犁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孙犁小说少有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常通过日常生活琐事,如文本一的河滩大会、文本二的夫妻话别来反映时代形势,消解了宏大叙事的严肃性。 B、文本一描绘了里院争执、牲口棚告别、春儿家话别几个场景,充分展现出孙犁小说淡化情节而善于连缀场景的特点,具有形散神聚的散文之美。 C、孙犁善于把记事、写景和描写人物融在一起,抒情文字也优美动人,如文本一结尾深情歌颂了芒种艰苦中的成长,很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 D、文本一中方言口语的融入增添了小说朴素清新的泥土气息,文本二中话别语言多以短句,简洁质朴、细腻真挚,暗含人物复杂的情感活动。
    (3)、文本一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很有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其用意。
    (4)、孙犁的小说创作在对话方面极具特色。阅读春儿和芒种、水生嫂和水生两个话别场景,从对话内容和情感表达方面简要分析两者差异。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殷之亡、周之兴,微子贤也,抱祭器而去之;武王、周公圣也,从天下之贤士与天下之诸侯而往攻之,未尝闻有非之者也。彼伯夷叔齐者,乃独以为不可。殷既灭矣,天下宗周,彼二子乃独耻食其粟,饿死而不顾。由是而言,夫岂有求而为哉?信道而自知明也。

    今世之所谓士者,一凡人誉之,则自以为有余;一凡人沮之,则自以为不足。彼独非圣人而自是如此。夫圣人乃万世之标准也。余故曰:若伯夷者,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节选自《昌黎先生集·伯夷颂》)

    材料二:

    夫伯夷,古之论有孔子、孟子焉。孔孟皆以伯夷遭纣之恶,不念以怨,不忍事之,以求其仁,饿而避,不自降辱,以待天下之清,而号为圣人耳。然则司马迁以为武王伐纣,伯夷叩马而谏 , 天下宗周,而耻之,义不食周粟而为《采薇》之歌;韩子因之,亦为之颂,以为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是大不然也。

    夫商衰而纣以不仁残天下,天下孰不纣?而尤者,伯夷也。尝与太公闻西伯善养老,则往归焉。当是之时,欲纣者,二人之心岂有异邪?及武王一奋太公相之遂出元元于涂炭之中伯夷乃不与。何哉?盖行年八十余,而春秋固已高矣。自海滨而趋文王之都,计亦数千里之远,岂伯夷欲归西伯而志不遂,乃死于北海邪?抑来而死于道路邪?抑其至文王之都而不足以及武王之世而死邪?如是而言伯夷,其亦理有不存者也。

    且武王倡大义于天下,太公而成之,而独以为非,岂伯夷乎?天下之道二,仁与不仁也。纣之为君,不仁也;武王之为君,仁也。伯夷固不事不仁之纣,以待仁而后出。武王之仁焉,又不事之,则伯夷何处乎?余故曰:圣贤辩之甚明,而后世偏见独识者之失其本也。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节选自《王安石文集·伯夷论》)

    【注】①叩马而谏:武王伐纣,伯夷与叔齐拉着武王的马劝谏阻止。②太公:姜子牙。③西伯:周文王。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及武王A一奋B太公C相之D遂出E元元F于涂炭之中G伯夷H乃不与。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信道笃而自知明也”与《陈情表》“则刘病日笃”中“笃”词义不同。 B、“天下孰不病纣”与《种树郭橐驼传》“故病且怠”中“病”词义相同。 C、“欲夷纣者”与《苏武传》“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中“夷”词义相同。 D、“太公相而成之”与《孔雀东南飞》“好自相扶将”中“相”词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愈认为伯夷在商朝灭亡后宁可饿死也不吃周粟的行为,是为了坚守自己的道。 B、韩愈通过赞颂伯夷“特立独行”“信道笃”的精神,批评当时士人中存在的不良风气。 C、王安石认为,韩愈写《伯夷颂》是依据司马迁的观点,而司马迁的观点有失偏颇。 D、王安石通过推论,否定了孔子、孟子二人认为伯夷为追求“仁”而饿死的说法。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虽然,微二子,乱臣贼子接迹于后世矣。

    ②呜呼,使伯夷之不死,以及武王之时,其烈岂减太公哉!

    (5)、王安石认为司马迁、韩愈对伯夷的评价是片面的,依据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宋词,完成小题

    月下醉题①

    【宋】陆游

    黄鹄飞鸣未免饥,此身自笑欲何之。

    闭门种菜英雄老,弹铗思鱼富贵迟。

    生拟入山随李广,死当穿冢近要离

    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

    [注] ①该诗作于淳熙三年(1176),诗人五十二岁,六月罢职。②三国时刘备以种菜掩饰自己抱负。③齐人冯设客孟尝君家,初不受重视,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铁归来乎,食无鱼!”④年秋时勇士,相传吴王阖闾派要离剌杀了庆忌。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用“未免饥”的“黄鹄”自比,用“欲何之”暗示其罢职后处境之艰难。 B、以“刘备种菜”的典故入诗,表达出诗人英雄迟暮的自叹,产生了归隐的想法。 C、颈联用“随”“近”二字,表明了诗人对李广和要离的仰慕之情,并以此明志。 D、全诗对仗工整,感情抒发自然。平淡之中有慷慨、辛酸,虽作悲语而意气犹豪。
    (2)、诗歌尾联中诗人想“强醉”却又“恐过悲”,请结合全诗分析其原因。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成人礼仪式上,校长引用《论语·泰伯》中“”两句寄语广大同学,认为只有胸怀天下、意志坚强的青年,才能承担起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
    (2)、在《屈原列传》“”这两句中,司马迁通过两组反义词强调了《离骚》的言浅意深,耐人寻味。
    (3)、《临安春雨初霁》中“”两句,表面上看是写诗人写书品茗极闲适恬静的生活,实际暗含诗人有志难为的无限的感慨和牢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去长坪沟的那天早晨,太阳从背后升起,把我骑在马背上的身影,长长地投射在收割后的青稞地里。鸟儿们在马头前飞起来,又在马身后落下去。麦茬参差的地里,有好多饱满的青稞粒和秋天里肥美的昆虫,鸟们正在为此而奔忙。山路转一个弯,进入森林,背后的一切就都消失不见了,落尽了叶子的阔叶林如此疏朗,阳光落下来,光影斑驳,四周一片寂静。而森林的寂静是充满声音的。那是很多很多细密的声音。①岩石上树上的冷霜融化的时候,会发出声音。②一缕一簇的苔藓在阳光下舒张时也会发出声音。③还有林梢的云与鸟,沟里的水,甚至一两粒滑下光滑岩壁的沙砾,都会发出声音。④寂静的世界其实是一个充满了更多声音的世界。都是平时我们不曾听过的声音,是让我们在尘世中迟钝的感官重新变得敏锐的声音,早晨太阳初升的那一刻,只要峡谷里的风还没有起来 , 那些声音就全都能听见。太阳再升高一些,风就要起来了,那时充满峡谷的就是另外的声音了。

    (1)、画线句改成“太阳从背后升起,我骑在马背上的身影,被长长地投射在收割后的青稞地里”,表意效果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2)、“起一丝风,枯草和落叶会立即回应。”这句话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①处 B、②处 C、③处 D、④处
    (3)、下列句中的“起来”与文中加点的“起来”,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坏情绪一旦起来了,会影响到身体内部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往往不为人知。 B、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花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C、当他起来要走的时候,我看见他偷偷在笑。 D、月亮升起来,院子里凉爽得很,干净得很。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连博物馆志愿讲解服务项目于2014年正式启动。①志愿者们是全市各个行业领域、包括公务员、教师、外企职员、在校大学生及热衷于文化事业的退休人员等。他们每天为参观者在展厅中提供具有特色的讲解服务。他们的讲解高雅而不深奥,清新而不粗俗,用活泼生动的语言,为参观者讲解文物展品的前世今生,勾勒出古老文化的历史图景

    志愿者招募工作在每年3月进行,由报名、面试、选拔、培训等多个环节组成。选拔通过的志愿者由大连博物馆组织进行专业讲解培训,包括讲解内容与讲解礼仪等项目。通过培训,志愿者们将以最专业的姿态接待来馆参观的人,帮助他们深入了解展品背后的深厚历史,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2016年,大连博物馆还首次面向8~12周岁学生公开招募“小志愿者”。“小志愿者”项目旨在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机会,帮助他们锻炼语言表达能力,让孩子们在帮助导览他人的同时增强自我认同感。

    (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邻居家10岁的小珍想参加博物馆“小志愿者”招募活动,请你为她介绍小志愿者的职责及招募程序。不超过80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搭子”在年轻人中盛行。所谓“搭子”,是指陌生人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结成的临时性社交关系。从“饭搭子”“旅游搭子”到“考研搭子”“游戏搭子”……似乎“万物皆可搭”。年轻人钟爱“搭子”社交,主要是因为它在满足社交需求的同时,淡化了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情感成本。

    这种新型社交模式的兴起,是对传统社交模式的打破与挑战,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和担忧。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