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4 古代诗歌四首 课时作业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石(jié)澹(dàn)   竦(shì) B、(sè)烂(càn)叫(tí) C、心(chóu)挂(xuán)藤(kù) D、夜(cán)平(zhāo)    天(yá)
  • 2.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东碣石:
    (2)、水何澹澹
    (3)、山岛竦峙
    (4)、北固山下:
    (5)、客路青山外:
    (6)、杨花落尽子规啼:
    (7)、断肠人在天涯:
  • 3. 下列对《观沧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观察的方位、地点及观察对象。 B、诗中对大海摹其形、绘其神,力求表现大海包容万物、宽阔浩荡的特征。 C、全诗虚实结合,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胸怀的当是实写大海的句子。 D、诗人借景抒情,把大海的壮阔景象和自己的雄心壮志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 4. 下列对《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用“杨花”和“子规”两个景物,点明暮春时令,烘托出凄凉悲惋的氛围。 B、第二句写诗人得知挚友被贬偏远之地,含蓄地表现了诗人的惊愕痛惜之情。 C、第三、四句抒情寄慨,诗人因怀才不遇而生的“愁心”,给诗中意象涂上浪漫的色彩。 D、诗人将明月人格化,把明月看成知人意、达人情的使者,有助于情感的表达,使诗味更加醇厚。
  • 5. 理解型默写。
    (1)、《观沧海》中以奇特的想象,表现大海的广阔浩大,体现诗人的博大胸怀和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2)、人生路上,牵挂伴随。李白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奇特想象表达了对朋友的牵挂;王湾以“”的满腔愁绪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
    (3)、唐代诗人王湾《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新事物终将替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是“”。
    (4)、行舟江上,王湾在北固山下领略了“”(《次北固山下》)的浩渺景象。
    (5)、“碣石山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昌黎县,有‘天下神岳’的美称,拥有独特的文化底蕴。”由句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使我们联想到曹操《观沧海》中的诗句“”。
    (6)、秋天在小道上西风阵阵落叶纷飞草木凋零 , 人们身处这种环境之中,容易产生忧愁伤感的情绪,这便是古代文人所说的“悲秋”。由画横线的句子可以让我们联想到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诗句“”。
  • 6. 阅读《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 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诗人离乡远游,来到北固山下,看到残夜未尽而旭日已升,旧年未逝而春意已显,生发了的感慨。他想托鸿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问候家乡的亲人。
    (2)、阅读画横线诗句,观察下面的图画,简要说明这幅画是否能够表现这一联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 7. 阅读《天净沙·秋思》,回答问题。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诗人仅用28个字,就把几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①、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地寓于图景中,描绘出了一幅②的深秋晚景图。结尾一句则直接抒发了长期在外漂泊的游子③的感情。
    (2)、我国古代诗歌一向追求诗情画意,下面是一位同学根据这首小令绘制的一幅图,你认为这幅图所表现的氛围或折射出的情感是否触动了你的心弦,请简要说明理由。

  • 8. 学校准备举办“科技创新成就展”,请你参与。

    材料一

    ①过去一年里,中国航天砥砺奋进,勇攀高峰,逐梦太空的脚步行稳致远。中国航天正不断书写探索太空的新篇章。

    ②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深空探测能力显著提升。从地月系到行星系,我国迈出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2021年2月10日,天问一号探测器顺利进入大椭圆环火轨道,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5月15日,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记。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开始巡视探测,100天行驶距离突破1000米。6月11日,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首批科学影像图发布,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彰显出中国航天的创新自信。

    ③月球探测任务科学研究取得新进展,轨道器与月球车任务刷新纪录。2021年3月,嫦娥五号轨道器成为中国首个进入日地L1点探测轨道的航天器,开展拓展任务。嫦娥四号着陆3周年之际,玉兔二号月球车行驶里程突破1000米。与此同时,嫦娥五号月球样品研究工作不断推进,中国科学院发布最新研究成果,证明了月球直至19..6亿年前仍存在岩浆活动,填补了人类对月球晚期演化历史认知的空白。

    ④中国空间站完成阶段性目标,载人航天实现新突破。2021年4月29.日,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发射入轨,标志着中国空间站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升空,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成为中国空间站首批“访客”。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成为中国空间站第二批“访客”。多次出舱,太空授课、在轨实验……太空中的中国速度、中国奇迹让人印象深刻。

    (摘编自冯华、余建斌《中国航天筑梦苍穹》,《人民日报》2022年4月25日)

    材料二

    ①“天问一号”开启火星之旅,“羲和号”实现太阳探测零的突破,“神舟十三号”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2021年,我国科技创新成果收获满满。接下来的2022年,如何乘势而上,持续发力?

    ②持之以恒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过去一年,中国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2.79.万亿元,同比增长14.2%,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44%。其中,基础研究投入已经达到了169.6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达到6.09.%。基础研究做得越好,我们在科技发展上的主动性和前瞻性就越强。筑牢根基,也要夯实人才基础。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了300多个青年科学家项目,助力青年科研人员领衔挂帅;探索首席科学家负责制,鼓励支持首席科学家团队勇闯科学的“无人区”。

    ③为更好地凝聚战略科技力量,下一步,国家将聚焦制约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痛点难点发力,狠抓改革落实落地。

    ④推动企业以更大力度投入科技创新。国家将着力加强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加强在科技重大顶层设计,重大决策方面企业的参与,在项目形成、项目投入、项目组织,项目评价方面,进一步加强参与度、话语权。在2021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立项的860余项中,企业牵头或参与的有680余项,占比高达79.%。同时,使更多的企业加入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化等方面的科技创新活动中。

    (摘编自杨舒《2022年,科技创新如何持续发力》,《光明日报》2022年2月26日)

    材料三

    问:执行本次飞天任务,有什么感受?

    陈冬:能够再次执行飞天任务,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是对我的考验。12年朝夕相处,两年半的任务训练,我们乘组彼此越来越熟悉、配合越来越默契。我们身上虽然有压力,但更多的是完成任务的信心和决心。

    问:准备此次飞行任务,有哪些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刘洋:遇到的困难和挑战远超想象。出舱活动训练强度最大,训练时长最长。第一次参加舱外服水下试验,在120多公斤的服装中才工作了三四个小时,手就已经抖得拿不住笔,握不住拳。而将来真正的出舱活动,一次就要连续工作七八个小时。

    问:“太空出差”半年,有什么期待?

    蔡旭哲:最期待问天舱、梦天舱和天和核心舱对接后太空家园建成的那一刻。

    刘洋:我们会心怀山海,眼有星辰,永葆初心,一次次把祖国的荣耀写满太空。

    (摘编自余建斌、占康《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前来报到!》,《人民日报》2022年6月5日)

    (1)、展会请你做讲解员,请简要概括材料一中我国航天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请你探究中国航天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3)、文雅说科技改变生活,请你联系实际,谈谈科技发展对学习和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