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毕节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23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境内有优质瓷土矿,昌江自北向南穿城而过,最终注入鄱阳湖。早在战国时期,这里就开始制陶,宋景德元年(1004年)因造御瓷而改用皇帝年号,始名景德镇,成为我国瓷器中心,其青花瓷器独具特色,闻名天下。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大批陶瓷企业处于停产或半停产状态,瓷业规模不断萎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早期景德镇瓷器产业兴起的独特自然条件( )A、交通便利 B、能源丰富 C、优质原料 D、水源充足(2)、20世纪90年代,景德镇瓷业规模萎缩的主要原因( )A、知名度低,市场需求小 B、环境污染严重被迫关停 C、交通落后,运输能力不足 D、新技术的冲击和原料枯竭(3)、最符合景德镇瓷器产业未来发展之路的是( )
①引进新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向卫浴产品方向发展
②关停生产规模小,污染大的企业,进行企业整合与重组
③加强与文创产业的融合,形成多元化的产业生态链
④注重瓷器原料的可持续利用,探索循环经济和绿色生产方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 随着沿海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及中西部县域经济稳步发展,大量外出劳动力(尤其是中西部外出劳动力)选择返回户籍地而形成人口回流现象。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受流入地与户籍地之间的经济差距、空间距离、制度差异、文化差异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回流人群的主体( )A、学历层次偏低 B、未婚青年为主 C、在流入地务工时间较长 D、在流入地有房产(2)、各因素对流动人口回流意愿的影响表现为( )A、经济差距越大回流意愿越高 B、空间距离越大回流意愿越高 C、制度差异越大回流意愿越低 D、文化差异越大回流意愿越低3. 城市组团有利于实现区域产业的分工协作和集聚效应,是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澄张靖组团是由江阴、张家港、靖江3个县级市组成的跨江多城市组团,组团合作经历了合作起始、促进、停滞阶段,下图为澄江靖城市区位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城市组团合作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A、提高城市等级 B、促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 C、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D、增加城市服务职能(2)、早期澄江靖跨江多城市组团合作的有利条件( )①地理位置邻近 ②资源要素相似度高
③城市间产业结构差异较小 ④合作主体间目标一致,权责分明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3)、澄张靖城市组团合作停滞的原因( )①产业趋同,同质化竞争增大 ②组团外围交通条件改善,使组团内联性增强
③苏州、无锡等城市要素集聚作用增强 ④发展水平差距增大,合作意愿下降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4.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对我国长江黄河等大江大河进行综合治理,各流域在生态、经济、社会取得显著成就,极大改善了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洞庭湖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吞吐型湖泊,其水文条件也发生巨大变化。下图为1961—2017年部分站点洞庭湖输沙量变化情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1960年以来,洞庭湖入湖输沙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水利工程拦截泥沙 B、中上游地区耕地面积扩大 C、河道泥沙采挖量增加 D、降水减少,冲刷作用减弱(2)、1961年至2017年,洞庭湖泥沙淤积量的变化是( )A、先增大,再减小 B、先减小,再增大 C、一直减小 D、一直增大(3)、图示时段洞庭湖泥沙淤积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大约在( )A、1964年 B、1998年 C、2006年 D、2015年5. 中国南北过渡植被以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为主要标志,某考察项目组为了研究该过渡性植被特征,分三条线以采样点的方式对过渡区的秦巴山地开展自然植被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该过渡带植被特征和范围深受地形和气候等因素影响,在水热条件较差的采样点,形成上层空间为落叶乔木,下层空间为常绿灌木的垂直混交林,下图为秦巴山区主体区域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项目组规划的采样点应具备的特征( )①交通通达度高 ②采样点人为干扰性低
③线路方向为南北向 ④线路方向为东西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2)、推测垂直混交林的形成原因( )①落叶乔木生长更快,占据上层空间获取更多光照
②落叶乔木不耐低温,占据上层空间获取更多热量
③雪灾对常绿树种影响大,占据下层空间受雪灾影响小
④常绿树种对土壤养分需求大,占据下层空间获取更多养分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6. 洱海附近的大气环流受湖陆风与山谷风综合影响,使不同位置的风向和风速的日变化差异较明显。下面左图为洱海附近四个纬向观测站的风速风向日变化示意图(风速的正负值代表不同的风向),下面右图为四个观测站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四个观测站中,风向受湖陆风和山谷风影响较显著的是(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丙和丁 D、甲和丁(2)、丙地大规模的城市化对丙丁之间湖陆风的影响( )A、湖风增强,陆风减弱 B、湖风减弱,陆风增强 C、湖风增强,陆风增强 D、湖风减弱,陆风减弱(3)、乙观测站由偏西风转偏东风的北京时间约为( )A、4:00 B、8:00 C、12:00 D、17:00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
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菜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在我国分布极广,北起黑龙江和新疆,南至海南,西至青藏高原,东至沿海各省均有种植。长江流域是我国油菜的主产区,也是世界最大油菜集中产区之一,其种植面积占全国油菜播种面积85%以上。目前,我国油菜主产区已开始采用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021年12月29日,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油菜播种面积达800万公顷左右。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农业发展模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油菜扩种任务也面临不少困难与挑战。下图为某地机械收割油菜景观图。
(1)、分析长江流域油菜生产的区位优势。(2)、推测油菜扩种任务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3)、为实现机械化收割,请为油菜主产区的种植管理过程提出合理建议。8.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高山冰川或冻土的边缘地带是泥石流灾害的易发区,这一环境形成的泥石流称之为“冰川泥石流”、“冰川融雪泥石流”或“冰雪-降雨耦合泥石流”。我国西藏东南部地区属于该类泥石流高发区,全球气候变暖使冰川冻土整体上处于快速消融退缩状态,从而孕育了更适宜泥石流发育的地形和物源条件,下图为我国西藏东南部某山地该类泥石流的形成发展过程示意图。
(1)、描述冰碛物的一般特点。(2)、推测西藏东南部泥石流发生频率较高的季节,并说明原因。(3)、分析全球变暖对冰川泥石流形成过程的影响。9.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藏粮于地”强调的是可持续的粮食生产能力,是一种通过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调整种植结构、实施轮作休耕等方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战略措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对传统“藏粮于库、藏粮于市、藏粮于民”的优化、创新与升级。四川地处中国西部腹地,誉为天府之国,一直是全国的“米袋子”,四川“藏粮于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重要性。
(1)、说明“藏粮于地”与“藏粮于库”粮食储备的主要差异。(2)、推测四川实施“藏粮于地”在耕地资源方面所面临的主要问题。(3)、说出四川实施“藏粮于地”可能采取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