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阳江市江城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七年级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运用(29分)

  • 1. 默写古诗文。
    (1)、  , 关山度若飞。(北朝民歌《木兰诗》)
    (2)、念天地之悠悠,!(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3)、赵师秀在《约客》一诗中,将自己因为朋友“”时无聊和孤独的心情透露在“”的细节中。
    (4)、王安石《登飞来峰》中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的诗句是“ ”,而杜甫《望岳》中的" ”与之含义相近。
    (5)、李老师退休后仍然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可以用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诗中所说的“ ”来赞美他。
    (6)、周敦颐《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令人敬重而不敢侮的句子是“ ”。
  • 2. 班级举行爱国诗词朗诵会,小语选了杜牧《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来参加,你认为这样的选择合不合适?说明理由。
  • 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嫦娥奔月”的神话源自古人对星辰的崇拜,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月亮的向往。带着chìrè 的心,秉持追逐梦想、勇于探索、协同攻坚、合作共赢的探月精神,无数航天人持之以恒,众志成城,jū gōng-jìn cuì, 攻克和掌握了一大批具有自主实施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他们都是无可厚非的英雄。2004年中国月球探测计划开始进入实施阶段,分“绕”“落”回”三步。A. 200710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正式迈出了我国探月的第一步。B.为“落”而生的嫦娥三号于20131214日成功在月球实现软着陆,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探测器。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至地月转移轨道。C. 嫦娥五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从月球运送样本返回地球。中国探月工程的三步走的目标,逐步都实现了,然而这并不是终点,而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下一步,我们要将宇航员送到月球上去,还要在月球上建设基地。D. 未来,我们还可以开采月球资源,在月球建造火箭,从月球出发,去shèzú    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chìrè(   )   jū gōng-jìn cuì(   ) shèzú( )

    (2)、下列文中加点词语的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崇拜 B、蕴含 C、持之以恒 D、无可厚非
    (3)、语段中画线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2007年10月24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我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嫦娥一号,正式迈出了我国探月的第一步。 B、为“落”而生的嫦娥三号于2013年12月14日成功在月球实现软着陆,成为我国首个实现地外天体软着陆的探测器。 C、嫦娥五号的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了继美国、苏联之后第三个从月球运送样本返回地球。 D、未来,我们还可以开采月球资源,在月球建造火箭,从月球出发,去 shezú 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 4. 班里要开展以“孝亲敬老,从我做起”为主题的综合性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各题。
    (1)、小语找到下面的一张图画,请你用文字向没看到这幅画的同学描述画面的内容,不超过60字。

    (2)、小语想拟一副与孝亲敬老相关的对联,他只想出了下面几个词,请你帮他组合成一副契合主题的对联。

    孝亲敬老  饮水思源  扬传  古训   美德

    上联:     下联:

  • 5. 小语阅读《海底两万里》后,用阿龙纳斯教授的身份写了不少航海日记。下面是其中一篇,请你阅读后完成各题。

    航海日记

    时间:1868年1月9日(星期四)

    天气:晴                                         地点:____ 

    今天,“诺第留斯号”搁浅后,当地的土著巴布亚人围住了“诺第留斯号”,企图向我们发起进攻。面对土著人的围攻,尼摩船长一点也不着急慌乱,而是将电通到潜艇铁梯扶手上,土著人触电后吓得魂飞魄散,退走了。

    (1)、“航海日记”中的“地点”是(   )
    A、格波罗尔岛 B、纽芬兰岛' C、海底森林 D、瓦尼可罗群岛
    (2)、日记中尼摩船长利用铁梯扶手作为通电导体,用“电”击退土著人的情节在当时具有神秘性,但都可以用相应的科学原理解释清楚,这体现了科幻小说什么特点?请再从《海底两万里》中找一个例子来说明。

二、阅读(41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甲】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刘禹锡《陋室铭》)

    【乙】

        会稽①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谵乎②无营乎外之心也。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至于涉寒暑,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节选自刘基《尚节亭记》)

    [注释]①会稽:地名。②乎:恬静、安然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有仙则(    )   谈笑有鸿儒(    )     可以素琴(   )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亭竹间/温而知新 B、之曰“尚节之亭”/有仙则 C、婉婉焉而不风雨摧折者/唐人尚未盛 D、能以节立身者矣/陶后有闻
    (4)、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

    (5)、【甲】乙】两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请简要分析两者表达的不同的“志”。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2013年8月23日,一个消息震惊了中美科幻界:著名科幻读物出版社——托尔出版社宣布,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扛鼎之作《三体》,即将登陆美国——这是中国大陆长篇科幻小说首次在海外主流出版社出版。

        刘慈欣,1963年出生于北京,当时他父亲是北京煤炭设计院的干部,母亲是一名复员军人。“文化大革命”爆发后,全家被下放到山西阳泉一家煤矿,父亲做矿工,母亲当小学教师。高中毕业后,他考入华北水利水电学院,读的是水电工程专业。

        追溯刘慈欣爱上科幻文学的源头,当是那本父亲从北京带回来的凡尔纳的《地心游记》。读到这本书,刘慈欣说自己“一下子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兴奋,就像是寻找了好久,终于找到了”。在父亲床下的一个小木箱里,他还看到了卡赞采夫的《太空神曲》、叶弗列莫夫的《仙女座星云》。入了迷的刘慈欣手不释卷,把这些书看了一遍又一遍。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些外国的科幻作品在国内解禁,他又读到凡尔纳的《格兰特船长的儿女X海底两万里X神秘岛》《环游月球》及一些苏联的科幻文学作品。英国科幻作家亚瑟·克拉克的作品,更使刘慈欣领略到科幻的震撼和巨大魅力。刘慈欣说自己从克拉克的作品中感受到宇宙的广袤和神奇,看到科幻“像造物主般”创造出一个个“真实到精致可触摸的想象世界”。

     1978年,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出版面世,初版就销售一百六十万册。看到中国人写的科幻小说,刘您欣倍感亲切,从而跃跃欲试。这个当时只有十五岁的初三学生开始尝试写作科幻小说。这篇小说虽然没有发表,却开启了他的想象之门。20世纪80年代,中国科幻文学陷入低谷,许多科幻作家纷纷搁笔,而迷恋科幻的刘慈欣欲罢不能,他一有想法,就写出来,稿子写了不少,却连能投稿的杂志都找不到。短篇写得不过瘾,刘慈欣又摆弄起了长篇。1989年,他完成了《中国2185》,两年后的1991年又写了《超新星纪元》。后者被评论界赞誉为“一部文明浴火重生的宏大史诗”。创作于20世纪末的“大艺术三部曲”(《梦之海》《诗云》和《欢乐颂》,已凸显出刘慈欣在写作上新的感悟:细节写得越细,越能显示出作品的宏大。

     1999年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的《鲸歌》,标志着刘慈欣真正走上了科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道路。刘慈欣从此走上了创作优秀作品的快车道。书评人彭忠富说:“他的科幻都是根植于现实之上的科幻,而不是毫无根据的捏造。他为未来打开一扇窗口,让我们看到了未来的自己。在这种未来与现实的有机杂糅中,充满了作者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悲鸣,对未来人性的拷问和反省。”

        沉积了二十余年,寂寞了二十余年,刘慈欣火了,拥有了无数的粉丝。而在现实生活中,他低调内敛,甚至在“三体”系列在中国文坛大红大紫之后,他的同事对他的写作仍一无所知。一天,一位要好的同事见到他,说:“我在网上看到有个写科幻小说的人很火,他的名字竟然也叫刘慈欣!”刘慈欣听了,一笑置之。

        在中国文坛,科幻文学一直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而刘慈欣的出现,引起了主流文学的广泛注目。刘慈欣认为:“真正好的科幻作品是要把很虚幻很空灵的东西描写得很真实,像新闻报道那般真实。”科幻作品要持续不断地突破想象的边界,一般科幻作家在创作过程中时时有枯竭之虞。而刘慈欣却一部接一部地出作品,令人目不暇接。在他看来,比起主流文学,科幻的世界广大丰富得多。他说:“现在主流文学,为什么手法变革那么快?有种说法是,因为故事已经讲完了,只能在形式上面创新。但是科幻的故事还没有讲完,科学也在继续为我们提供新的故事。每年科学都提供大量新故事,而最普通的科学,比如牛顿三定律,仍然有巨大的故事资源,要写完,很难。”

        《超越自恋——科幻给文学的机会》一文,对科幻文学的边缘化地位发出了不平之声:在主流文学中,由于人性超越一切的吸引力,太阳和其他星辰都是围绕地球转的。太阳的存在只是为了照亮纯朴的田园,月亮的存在只是为了给海边的情侣投下影子,银河系的存在几乎没有必要,好在有个东方的神话用到了它,虽然那对情侣即使以光速跑过鹊桥,也要花十万年时间才能拥抱。在刘慈欣看来,主流文学就是一场人类的“超级自恋”,而科幻文学恰恰是文学“再一次睁开眼睛的努力”,超越主流文学的“超级自恋”,让文学与宇宙重新连接起来。

    (选自《刘慈欣:当代中国科幻第一人》

    材料二

        刘慈欣的写作,构思宏大,善于将极端的空灵和厚重的现实结合,注重表现科学的美感,又兼具人文关怀。通常,科幻小说似乎并不被主流科学家看好,甚至被后者轻视,但大刘的书是个例外。科普作家李森说:“他的书特别有想象力。看了大刘的东西,就像看金庸一样,你都不想看别的同类作品。大刘对物理学非常熟悉,这是让人吃惊的,他想探索现代物理学给未来提供的无限可能性。”

     (选自南都周刊《人物:本土科幻作家刘慈欣》)

    材料三

        刘慈欣也喜欢钻研科幻文学理论。他认为,作为一种文学类型,科幻文学既涉及文学,也涉及科学,希望“科幻与科学永远成为好朋友”。他还曾对文学界一直奉为圭臬的“文学是人学”的理论提出了疑问。

    (选自重庆日报网《“刘慈欣与中国科幻文学”研讨交流活动综述》)

    (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刘慈欣的《三体》由著名科幻读物出版社——托尔出版社出版,这是中国大陆长篇科幻小说开始在海外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志。 B、凡尔纳的《地心游记》是刘慈欣爱上科幻文学的源头,克拉克的作品更使刘慈欣领略到科幻的震撼和巨大魅力。 C、1999年发表的《鲸歌》,标志着刘慈欣真正走上了科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的道路,他也从此走上了创作的快车道。 D、刘慈欣认为主流文学就是一场人类的“超级自恋”,而科幻则是对主流文学的某种超越。
    (2)、请根据材料来说说刘慈欣能在科幻文学中取得成功的原因。
    (3)、从刘慈欣的创作经历看,科幻文学应具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寻找生命之源的人

    侯建臣

    (一)山上,起风了

        究竟转了多少个弯,才走进那条沟的,不知道。大巴颠簸着,是一条新推开了土、又被大车碾压得坑坑洼洼的路。据说,原本连这样一条路也没有,这是一个建设高速铁路的工地新推出来的。

        我们到的时候,地勘局的队员们正在山上干活,那是一道接近直立的山坡,穿蓝色工装、头戴斗笠的工人们像是贴在上面的。

        山是岩石的山,树是原始的灌木。

        鸟是直升机,以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角度从下往上飞,或者从上往下飞,而影子,是一条直线。我们攀着树枝树干、揪着芨芨草的茎,仰头望,他们就在我们的上方。

        素描采样,这是一个专业术语,那么,他们是要绘一幅画的。最基础的工作是最艰辛的,那一刻,我的眼里,出现了画笔,也出现了画纸。笔,是他们手中的钢钎;纸,是那座山,或者是山所承载的一切和承载着山的一切。

        有人拉着尺子,有人扶着钎子,有人则举着铁锤,声音响起来的时候,一道白色的小沟成了他们画下的第一笔或者第若干笔………

        下山的时候,起风了,树枝在动、草在动,山脚下是一个村庄的遗址,核桃树、榆树和各种蒿草们依然沿着去年以及去年以前的记忆,从春到秋、从早晨到黄昏。故人已去,他们现在眼中看到的,是一群素描的人,风吹起了它们的枝条,而他们却在山之上、坡之上,拉开尺子,挥动锤子,他们敲出的声音,被风带到坡下,又带到了更远的地方。

        风里,还有一股味道,那是汗的味道。石头们说,那是这个春天、这个山坡最有味道的味道。

    (二)寻找生命之源

    水,无疑是生命之源。人类的,也是万物的。

        长治人民告急。一个叫辛安泉的地方、一条叫浊漳河的河谷,是长治人民重要的生活用水源地。然而,是若干场暴雨或者还有其他原因,这里的井群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紧急移位!紧急移位!紧急移位!

        一群地勘人来了。也许,他们是从某个矿产资源勘查工地来的;也许,他们是从某个地质灾害治理工地来的;也许,他们是从某个生态修复保护工程工地来的……总之,他们的足迹里裹满了风尘。

        这一次,他们是为水而来的、为生命之源而来的、为一个城市所有人的希望而来的。帐篷搭起来了,钻台立起来了。目标固定在墙上了,责任也担在肩上了。

        新建井5眼,每眼井深度400-500米,开口孔径1100毫米、终孔孔径350毫米,为大口径特大出水量供水井;对原来井群的5眼井进行封堵。

        建设工期90天!一年的1/4时间,要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务,时间已经不仅仅是金钱,时间就是百米的冲刺!

        钻机在响,在白天,在黑夜。

    步履匆匆,在风里,在雨里。

    钻头磨秃了一个,再换一个;鞋穿破了一双,再换一双。

    塔尖上的太阳变成了月亮,树头上的绿叶变成了黄叶。

        浊漳河的流水,绕着他们的梦流着、流着,就流进了他们的梦里,那声音已经不仅仅是水流动的声音,而是一首歌、一支曲,把他们所有的梦渲染。

        这一个春天,对于这些倚在浊漳河边的地勘队员来说,他们的梦终究是与水有关的。也许在若干年以后,他们的鼾声里,仍然会不时出现水的声音。

    (三)旷野的帐篷

    它袒着怀,风一跨脚就能进去。

        在这个旷野,春天已经深入到土地、树木、河流、天空……一大片庄稼开始哼唱春之歌,一群鸟踞在一棵大树上,扇一扇翅膀,就抖落大片阳光。

        天空很高,没有高过井架的高。云彩被拴在不远处,影子苫在它的上面。

        “蚊子很多,一到了夜晚,那些家伙就来跟我们做伴。"这是那个红脸膛的男人说的。男人说完,笑了一下,他的笑把云的影子固定在某个地方。

        “那是我们的家,风喜欢撩起门帘,有时轻轻的,像小媳妇;有时重重的,像莽撞的大嫂。风还会钻进我们的蚊帐,动动这儿、挠挠那儿,后来又挤进我们的梦里。"这是另一个白净的、戴着眼镜的男人说的。

        它笑了,它的笑,是一片布扬起来碰到另一片布的声音。

    在它的里边,一场大型演出活动正在举办,盆架是指挥,它挥动着几条毛巾,演出正式开始:暖壶盖子歪着,一看就是要扮演丑角;印着泥土手印的水杯,是精心化过妆的;几双胶皮手套拥在一起,随时准备翩翩起舞;一张穿黑皮衣的椅子,裸了胸,总是想要把一颗心掏给谁,要不不会那样撕心裂肺;一瓶二锅头和两个笨酒盅还在对饮,一不小心它们就会喊出猜拳的声音……那几张双层铁床是最好的观众,它们专注地看着,感觉想笑,却一直憋着、一直憋着;而大饭盆是含蓄不了的,它一开心,上面的牡丹花就开了……

    它是那个旷野的帐篷。它看着里边的演出,又不时看看外边。

        外边是另一场演出:一根钢管被长长的缆绳吊起来,离天上的云越来越近,接着又被放进深深的孔里,探向更深更深的地下;一股泥浆流出来,又一股泥浆流出来,它们是标本也是证明;柴油机放开了嗓子喊着,是典型的男高音。

    而那红得鲜艳的头盔穿行在这个春天,让这个春天所有的大戏,都鲜艳、丰满起来。

    (1)、文章第一段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2)、按要求完成练习。

    ①鸟是直升机,以垂直或者接近垂直的角度从下往上飞,或者从上往下飞,而影子,是一条直线。(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②一年的1/4时间,要完成如此重大的任务,时间已经不仅仅是金钱,时间就是百米的冲刺!(体会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3)、小语读完文字后,认为文章中“旷野里的帐篷”这一部分中“在帐篷的里边,一场大型演出活动正在举办”一段和文章所要写的地质勘探局队员们关系不大,显得有点离题了。你赞不赞同他的意见?为什么?
    (4)、请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含意的理解。

三、作文(50分)

  • 9.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课本中《带上她的眼睛》给我们展现奇幻的科学世界,我们的航天员也在天宫课堂给我们演示了神奇的科学实验,令人神往,激发我们探索科学领域的兴趣,甚至会在一瞬间点燃我们的科学梦想。其实,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着科学的身影,我们小学有科学课程,初中生物、地理、物理、化学课也是科学课程,我们在学习中也会参与不少的科学活动……请打开你的记忆,把你印象深刻的一次科学活动写成一篇文章与同学分享。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自选(诗歌除外);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不得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