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22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主要包括对红军宣传、对群众宣传、对敌宣传三个部分。

    对红军指战员的宣传,主要是鼓舞士气,指明红军的军事战略,明确红军的前进方向。如遵义会议后,红军四渡赤水期间,在遵义枫香坝绘制宣传画,画中山头高插“运动战”的旗帜,旁书“把红军运动战特长最高度发扬起来”,反映了遵义会议后,红军回归了正确的军事路线。

    对沿途各族群众的宣传,主要是向长征沿线各族群众宣传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唤醒民众,使广大人民群众从敌人的反动宣传中解脱出来。如1935年5月,为宣传民族政策,保证部队顺利通过彝族区,抢渡大渡河,由陆定一撰写、红军总司令朱德签署印制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宣称“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用六字格言的形式,生动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政策的基本主张。

    对国民党军及其地方军阀部队的宣传,主要是瓦解敌人,开展统一战线。如遵义战役是红军长征中取得的最大胜利,歼灭俘虏了大量敌人。长征亲历者黄镇绘制了反映遵义大捷的漫画。红军干部对被俘白军进行宣传,一大部分白军参加了红军。又如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于1935年3月10日发布的《告国民党士兵书》,指出国民党士兵大部分是穷人出身,为国民党作战不是为国为民,而是祸国殃民,还说明红军是工人、农民和苏维埃政府的军队,欢迎白军士兵来参加红军。

    党和红军领导都很重视宣传工作,全员参与宣传工作。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前重视宣传工作,做了充分的宣传准备工作,印刷了大量的宣传品,如《十大政纲》《土地法》《劳动法》以及宣传红军宗旨、抗日等方面的布告等。陈云在向共产国际作的《关于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情况的报告》中指出,红军上至领导下至普通战士都参与到标语的宣传工作当中,每个红军战士都随身带有一截粉笔,每天在走过的地方至少写三条标语。

    宣传工作对象广泛,内容全面,影响深远。宣传工作对象全面,包括红军指战员、沿途各族群众以及白军官兵。宣传时段全覆盖,包括行军途中的宣传,使红军指战员振作精神,不怕苦,不掉队。战前和战斗中的宣传鼓动,使部队明确战斗任务和意义,发扬不怕流血的精神,保证战斗胜利。宿营中的宣传工作,主要是在宿营时表彰好人好事,总结交流战斗经验或针对部队行军、作战、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宣传工作。宣传内容全面,包括宣传党和红军的主张、宗旨,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宣传党的抗日救亡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传红军的内部团结等。

    宣传工作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红军长征中宣传形式多样,有文字的标语、口号、布告,有形象的漫画,也有口头语言的诗歌、戏剧等。红军在长征途中留下的标语口号更是通俗易懂,朗朗上口,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如遵义会议纪念馆收藏的红军标语。

    红军宣传工作针对性强,通用性和针对性结合。红军的宣传工作不是机械的、一成不交的,而是随着沿途不同的政治环境发生变化。除了通用性的宣传党和红军的政策宗旨的标语、文告,红军在西南西北不同地区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新标语口号,扩大了宣传效果。如1935年6月9日,红军总政治部颁布了《渡过大渡河后适用的标语口号》,针对四川军阀的苛捐杂税、压迫少数民族等问题提出了新的标语口号。进入少数民族地区后,红军针对少数民族的特殊情况,多次发布关于争取少数民族工作的训令,强调必须进行深入的关于少数民族情况的调查,并依据调查发布切合于少数民族的具体的宣传品、布告、传单、图画、标语等。

    红军宣传注重理论宣传与实践相结合.言行一致。再好的宣传,如果不在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就等于空谈。红军长征中宣传工作的特点,或者说红军宣传工作能够发挥作用,关键一点是红军做到了理论宣传和革命实践的统一,无论是党的领导人还是广大红军战士,都能自觉践行宗旨,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红军长征在川南,每取食群众一根萝卜,就在萝卜坑里放上一枚铜圆,此行为被广为传诵,就连蒋介石也大为感叹,要求国民党军队效仿红军此举,爱护民众。遵义红军山上的红军坟及红军菩萨的故事,也生动说明红军愿意用鲜血和生命为群众办好事、微实事,在人民群众中留下了永恒的丰碑。

    红军长征中卓越的宣传工作鼓舞了军心,唤醒了长征沿途的各族群众,为红军长征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正如毛泽东在长征到达陕北时指出:“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

    红军长征宣传了党和红军的性质宗旨,让各族群众认识了党和红军,从此,各族群众和红军心连心。如中央红军长征经过贵州省锦屏县时,侗族青年杨和钧看见红军宣传的布告、标语,深受鼓舞,他积极救助照顾红军伤员,并帮助已康复的红军战士追赶部队,最后却被反动派杀害。

    红军长征也宣传了抗日救国的主张,为危机中的中国共产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从而为开创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舆论基础。正如程子华在红二十五军长征的回忆中指出:“沿途的群众,从我们北上抗日的行动中,看到了挽救民族危机的希望;还从我们严明的群众纪律上,加深了对红军的认识,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爱国热情和革命意识。在他们的帮助下,我们克服了转移途中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摘编自谢东莉《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透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红军、群众和敌人进行宣传是红军长征中宣传工作的重要部分,其中对国民党及其地方军阀部队的宣传使一大部分白军参加了红军。 B、红军长征中宣传工作对象广泛,宣传内容全面,宣传时段全覆盖,出发前宣传工作准备充分,行军途中、战斗中、宿营中宣传工作不停止。 C、红军长征中宣传形式多样,有漫画、诗歌、戏剧等。红军因地制宜,灵活机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政治环境,侧重不同的宣传策略。 D、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意义重大,毛泽东和习近平总书记都给予长征高度的评价,这也是对宣传工作的认可、对红军战士的认可。
    (2)、下列关于材料的相关论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主要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了红军长征中的宣传工作。 B、第三、四段都运用了举例子的方法,使内容真实可信。 C、“如果不在实际行动中得以体现”运用了假设论证。 D、材料语言生动形象,运用了多种论证手法,富有文采。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理论宣传与实践相结合,言行一致”观点的一项是( )
    A、为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使人民群众坚定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某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宣传宣讲活动,增强对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 B、2020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20年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此后,中国政府通过大规模的项目和政策,成功帮助数以亿计的人口解决了贫困问题。 C、明朝时一位叫万户的官员为了实现自己的航天梦想,多次尝试借助火箭的动力飞向天空。在此之前,并没有相应的理论依据,最后如人们所料,万户失败了。 D、宋国与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对垒于泓水。为了坚守所谓的“仁义”,宋襄公连续两次放弃宝贵的战机,最终导致宋军惨败,宋襄公因伤而死,宋国从此一蹶不振。
    (4)、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红军宣传工作的意义。
    (5)、国庆将至,某学校拟组织一场以“迎国庆•感母恩”为主题的活动,现对全校学生进行宣传来征集节目。假如你是组织者之一,请结合生活现实,联系材料内容,列出你的宣传方案要点。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弟兄

    鲁迅

    公益局一向无公可办,几位办事员在办公室里照例地谈家务。秦益堂捧着水烟筒咳得喘不过气来,大家也只得住口。久之,他抬起紫胀着的脸来了,还是气喘吁吁的,说:“到昨天,他们又打起架来了,从堂屋一直打到门口。我怎么喝也喝不住。”他生着几根花白胡子的嘴唇还抖着。“老三说,老五折在公债票上的钱是不能开公账的,应该自己赔出来……”

    “你看,还是为钱。”张沛君就慷慨地从破的躺椅上站起来,两眼在深眼眶里慈爱地闪烁。“我真不解自家的弟兄何必这样斤斤计较,岂不是横竖都一样?……”

    “像你们的弟兄,哪里有呢?”益堂说。

    “我们就是不计较,彼此都一样。我们就将钱财两字不放在心上。这么一来,什么事也没有了。有谁家闹着要分的,我总是将我们的情形告诉他,劝他们不要计较。益翁也只要对令郎开导开导……”

    “那——里……”益堂摇头说。

    “这大概也怕不成。”汪月生说,于是恭敬地看着沛君的眼,“像你们的弟兄,实在是少有的;我没有遇见过。你们简直是谁也没有一点自私自利的心思,这就不容易……”

    “他们一直从堂屋打到大门口……”益堂说。

    “令弟仍然是忙?……”月生问。

    “还是一礼拜十八点钟功课,外加九十三本作文,简直忙不过来。这几天可是请假了,身热,大概是受了一点寒……”

    “我看这倒该小心些,”月生郑重地说。“今天的报上就说.现在时症流行……”

    “什么时症呢?”沛君吃惊了,赶忙地问。

    “那我可说不清了。记得是什么热罢。”

    沛君迈开步就奔向阅报室去。

    “真是少有的。”月生日送他飞奔出去之后,向着秦益堂赞叹着。“他们两个人就像一个人。要是所有的弟兄都这样,家里哪里还会闹乱子?我就学不来。”

    “说是折在公债票上的钱不能开公账……”益堂将纸煤子插在纸煤管子里,恨恨地说。

    办公室中暂时的寂静,不久就被沛君的步声和叫听差的声音震撼了。他仿佛已经有什么大难临头似的,说话有些口吃了,声音也发着抖。他叫听差打电话给普悌思普大夫,请他即刻到同兴公寓张沛君那里去看病。

    他听听差打完电话,使奔进办公室,取了帽子,赶回家去。公寓却如平时一般,很平安、寂静;一个小伙计仍旧坐在门外拉胡琴。他走进他兄弟的卧室,觉得心跳得更厉害,因为他脸上似乎变得更通红了,而且发喘。他伸手去一摸他的头,又热得炙手。

    普悌思大夫还没来!他在等待的厌倦里,身心的紧张慢慢地他缓下来了,但凌乱的思绪,却又乘机而起;他仿佛知道靖甫生的一定是猩红热,而且是不可救的。那么,家计怎么支持呢,靠自己一个人?虽然住在小城里,可是百物也昂贵起来了……自己的三个孩子,弟弟的两个,养活高且难,还能进学校去读书么?只给一两个读书呢,那自然是自己的康儿最聪明。———然而大家一定要批评,说是薄待了兄弟的孩子……

    后事怎么办呢?连买棺木的款子也不够,怎么运回家呢?只好暂时寄顿在义庄里……

    过了许久,他才看见伙计提着风雨灯回来,灯光中照出后面跟着的皮鞋。上面的微明里是一个高大的人,这正是普悌思。

    “先生.他发烧……”沛君噙着气说。

    普大夫不作声,略略按一按脉,又叫揭去被子,解开衣服来给他看。看过之后,就伸出手指在班子上去一摸。

    “疹子。”

    “就是疹子?……”

    房子里连灯光也显得愉悦;沛君仿佛万事都已做讫,周围都很平安。

    第二天沛君在床上醒来时,朝阳已从纸窗上射入,刺着他蒙眬的眼睛。但自己的头却还觉得昏昏的,梦的断片,也同时闪闪烁烁地浮出;

    ——靖甫也正是这样地躺着,但却是一具死尸。沛君忙着收殓,独自背了一口棺材,从大门外一径背到堂屋里去。地方仿佛是在家里,看见许多熟识的人们在旁边交口赞颂……

    ——他命令康儿和两个弟弟妹妹进学校去了;却还有两个孩子哭嚷着耍跟去。他已经被哭嚷的声音缠得发烦,但同时也觉得自己有了最高的威权和极大的力量。他看见自己的手掌比平常大了三四倍,铁铸似的,向荷生的脸上一掌劈过去……

    这一天,沛君到公益局比平日迟得多,将要下午了;办公室里已经充满了秦益堂的水烟的烟雾。汪月生远远地望见,便迎出来。

    “嘘!来了。令弟痊愈了罢?你看,你脸上的气色,多少……是的,和昨天多少两样。”

    沛君也仿佛觉得这办公室和同事都和昨天有些两样,生疏了。虽然一切也还是他曾经看惯的东西:断了的衣钩,缺口的唾壶,杂乱而尘封的案卷,折足的破躺椅,坐在躺椅上捧着水烟筒咳嗽而且摇头叹气的秦益堂……

    “他们也还是一直从堂屋打到大门口……”

    “那么,令弟没有什么?”

    “没有什么。医生说是疹子。”

    益堂还在自言自语地说:“到昨天,到晚上,也还是从堂屋一直打到大门口。老三多两个孩子上学,老五也说他多用了公众的钱,气不过……”

    “这真是愈加闹不清了!”月生失望似的说。“所以看见你们弟兄,沛君,我真是‘五体投地’。是的,我敢说,这决不是当面恭维的话。”

    沛君不开口,望见听差的送进一件公文来,便迎上去接在手里。月生也跟过去,就在他手里看着,念道:

    “‘公民郝上善等呈:东郊倒毙无名男尸一具请饬分局逵行拨棺抬埋以资卫生而重公益由。’我来办。你还是早点回去罢,你一定惦记着令弟的病。”

    “不!”他不放手,“我来办。”

    月生也就不再去抢着办了。沛君便十分安心似的沉静地走到自己的桌前,看着呈文,一面伸手去揭开了绿锈斑斓的墨盒盖。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三日

    (有删改)

    【注释】①靖甫:张沛君的弟弟张靖甫。②荷生:张靖甫的孩子。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沛君为弟弟请医时焦急万分,说话口吃,声音发抖,并不完全是出于对弟弟的爱护和对其病情的担忧。 B、小说中汪月生多次称赞张沛君与弟弟的兄弟情,并表达了对张沛君的敬佩,起到了赞扬主要人物的作用。 C、张沛君上班的公益局,是一个形同虚设的杂乱的工作单位,里面的陈设散发着破旧、腐朽的气息。 D、公益局“无公可办”,人浮于事,张沛君等人上班时常在办公室闲聊,小说的故事背景主要在办公室。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主要通过语言来描写办事员秦益堂,刻画了他自曝家丑、治家无能的形象。 B、小说描写张沛君等待医生时的思绪及其做梦的片段,深刻地表现了张沛君的内心想法。 C、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将秦益堂几个儿子的争斗与张沛君对兄弟的友爱形成鲜明对比。 D、结尾张沛君抢着去办事时斩钉截铁和十分安心似的沉静态度,给读者留下悬念。
    (3)、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张沛君这一人物形象。
    (4)、小说结尾张沛君处理公文这一情节有何深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时顺昌受围已四日,金兵益盛,乃移砦于东村。锜遣骁将阎充募壮士五百,夜斫其营。兀术闻之,即骑急行,率十万众来援。

    锜会诸将问计,或言:“今已屡捷,宜乘此势,具舟全军而归。”锜曰:“朝廷养兵十五年,正为缓急之用,况已挫贼锋,军声稍振,虽众寡不侔 , 当有进无退。且敌营甚迩,而兀术又来,吾军一动,彼蹑其后,则前功俱废。使敌侵轶两淮,震惊江、浙,则平生报国之志反成误国之罪。”众皆感动思奋,曰:“惟太尉命。”锜募得曹成等二人,谕之曰:“遣汝作间,事捷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今置汝绰路骑中,汝遇敌则佯坠马,为敌所得。敌帅问我何如人,则曰:太平边帅子,喜声伎,朝廷以两国讲和,使守东京,图逸乐耳。”已而二人果遇敌被执,兀术问之,对如前。兀术喜曰:“此城易破耳。”即鹅车炮具不用。翌日,锜登城,望见二人远来,缒而上之,乃敌械系成等归,以文书一卷系于械,锜惧惑军心,立焚之。

    锜遣耿训以书约战。兀术怒曰:“刘锜何敢与我战!以吾力破汝城,直用靴尖趯倒耳。”训曰:“太尉非但请与太子战且谓太子必不敢济河请献浮桥五所济而大战。”兀术曰:“诺。”迟明,锜果为五浮桥于颍河上,且毒颍上流及草中,敌严阵以待,诸酋各居一部。众请先击韩将军,锜曰:“击韩虽退,兀术精兵尚不可 , 宜先击兀术。术一动则余无能为矣。”时天大暑,敌远来疲惫,人马饥渴,食水草者辄病,往往困乏。锜士气闲暇,军皆番休,按兵不动。逮申时,敌力疲气索,忽遣数百人出西门接战。俄以数千人出南门,戒令勿喊,但以锐斧犯之。统制官赵樽身中数矢,战不肯已,士殊死斗,入其阵敌大败。

    (选自《宋史纪事本末》,有删改)

    【注释】①顺昌:地名,宋军所守之域。②砻:同“寨”,营垒。③锜:末军将领刘锜。④侔:等同。⑤趯:赐。

    (1)、文中画泼浪线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太尉非A但请B与太子战C且谓太子D必不敢E济河F请献浮桥G五所H济而大战。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趣骑急行”与“虽趣舍万殊”(《兰亭集序》)两句中“趣”的含义相同。 B、绰路骑。即绰路马,指古代军中巡逻的骑兵。路马,古代为君主驾车的马称为路马。 C、“即置鹅车炮具不用”与“今以钟磬置水中”(《石钟山记》)两句中“置”的含义不同。 D、“兀术精兵尚不可当”与“君当作磐石”(《孔雀东南飞并序》)两句中“当”的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顺昌被围困已经四天,金兵越来越多,刘锜派猛将间充招募五百名壮士,在夜里袭击了金兵的营垒。 B、曹成等两个人果然遇到了金兵,被金兵抓住,金兀术审问他们,并相信了他们的话,自以为攻城很容易。 C、刘锜烧掉了金兵绑在曹成等两个人身上的文书,因为这些文书的内容惑乱了军心,使刘锜非常生气, D、宋军统制官赵樽身中数箭,仍然不停止战斗,士兵们也殊死作战,杀入敌阵,大败金兵,取得胜利。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已屡境,宜乘此势,具舟全军而归。

    ②遣汝作间,事成重赏。第如我言,敌必不汝杀。

    (5)、在南宋历史上,后人多推崇“刘锜之谋”,文中“刘锜之谋”体现在哪里?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 4.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归雁

    杜甫

    东来万里客,乱定几年归?

    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注释】①仙掌,指长安建章官内铜铸仙人举掌托起承露盘。②长门,汉宫名,汉武帝时陈皇后失宠时幽居长门官。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诗“东来万里客”一句让人联想到诗人身在万里之外的他乡,这与他的另外一首诗“万里悲秋常作客”所描摹的处境相似。 B、杜甫诗情景交融,短小精悍,含义隽永,余味无穷,诗人将自己的一片真情融于字里行间,在平易朴实的语言里蕴含着强烈的激情。 C、杜牧诗“惊飞四散哀”五个字从情态、动作到声音,写出了早雁与同伴失联时的情景,层次分明又贯穿一气,是真切凝练的动态描写。 D、杜牧诗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采用了象征等手法,表面上似乎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时事,句句写人。风格婉曲细腻,清丽含蓄。
    (2)、两首诗都写到“雁”,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借“鸟道”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情况。
    (2)、姜夔《扬州慢》中,“”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战争的厌恶。
    (3)、“鸥”是自然界中常见的动物。“鸥”这个意象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现代城市给人的印象往往是与自然脱节的,殊不知 , 北京其实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也是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无论是城区街巷庭院里的悠扬鸽哨,还是远郊静谧山林间的烂漫花果,无不一头连着城市,一头连着自然,不仅构成了    ① 的诗意北京,也让细腻的情感有所寄托。乡情不是缥缈的,而是具体的。    ② 的乡愁名篇,除了那人、那事、那味道,也少不了院子里的牵牛花、石榴树、金鱼缸。

    从这个角度讲,把泥土芬芳与自然风情搬运书本,枝枝叶叶丰盈的也是故土乡情。当然,环境读本只是一扇窗,(    )。上好生动的“人与自然”课,巩固的是一代代人对成长栖居城市的情感依归。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孩子们总要合上书本,走出门去发现、去探索 B、走出门去发现、去探索,孩子们总要合上书本 C、孩子们可能要合上书本,走出门去发现、去探索 D、只有走出门去发现、去探索,孩子们才能合上书本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如果改成“北京其实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大都市之一和世界上鸟类最丰富的首都之一”语义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谈话,    ①  , 有主题,有腹稿,有层次,有头尾,不可语无伦次。写文章肯用心的人就不太多,谈话而知道剪裁的就更少了。写文章讲究开门见山,起笔最要紧,要来得挺拔而突兀,或是非常爽朗,总之要引人入胜,不同凡响。谈话亦然。开口便谈天气好坏,当然亦不失为一种寒暄之道,究竟缺乏风趣。常见有客来访,宾主落座,客人徐徐开言:“您没有出门啊?”主人除了重申“我没有出门”这一事实之外没有法子再作其他的答话。谈公事,讲生意,只求其明白清楚,没有什么可说的。一般的谈话往往是属于“无题”“偶成”之类,    ②  , 信手拈来,自有情致。情人们喁喁私语,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题,谈到无可再谈,则“此时无声胜有声”了。老朋友们剪烛西窗,班荆道故,上下古今无不可谈,其间并无定则,只要对方不打哈欠。禅师们在谈吐间好逞机锋,不落迹象,那又是一种与一般人不同的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企望得到的。    ③ ;健谈者能使四座生春,但多少有点霸道,善谈者尽管舌灿莲花,但总还要给别人留些说话的机会。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认为,于女孝顺父母就要顺从父母,讨父母欢心,不违背父母的意愿,使父母顺心顺意。但也有人认为,于女孝顺父母不一定要顺从父母,如果父母说得不对或做得不对,子女也可以提出反对意见。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