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6月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 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簪花是指将花朵插在发髻之间、戴于耳朵之上或是别在官帽之上,使用的花朵通常是茱萸、蔷薇、梅花、茉莉、牡丹、菊花等。

    早在先秦时期,鲜花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寓意。战国时期,真正意义上的“簪花”尚未出现,但人们对花的配饰功能已经有了比较模糊的认知。秦始皇规定,在正式场合中嫔妃和宫女都要戴花。从汉代墓葬出土的人物俑可知,当时川蜀地区的妇女已将簪花视为时尚,如成都地区出土的东汉执镜陶俑,头部一左一右分别簪花。汉代的文献中也有对簪花的记载,如陆贾《南越行纪》中就有“彼之女子,以彩丝穿花心,以为首饰”这样的文字。魏晋时期,人们常将花作为配饰,簪花的种类和内容逐渐丰富。《艺文类聚》中记载:“含超潘陆,双鬓向光,风流已绝,九梁插花,步摇为古。”潘安和陆机本就是晋代出了名的美男子,风姿俊秀,身着正装后,再在朝冠上插几朵鲜花帮衬,如此装扮不知要吸引多少人的目光。这是关于古代男子簪花的最早记载。这一时期,人们还常将茱萸插在头上,以求辟邪避祸,防御寒气。

    在唐代,受王公贵族自上而下的影响,簪花发展成为一种常见的社会风尚。佛教的广泛传播也有力地推动了簪花艺术的发展,唐代名画《簪花仕女图》中仕女的模样,就与王处直墓浮雕和敦煌壁画中簪花的天女、舞伎、女乐形象十分相似。盛唐时期花卉大量引进,奇花异卉随处可见。逛花市、赏花、簪花,是唐代女性的日常休闲活动。鲜花已经成为仕女之间流行的配饰,“斗花”则成为贵族女子的爱好。

    唐代政治安定,经济繁荣,出现了宴游享乐的现象,使得赏花、簪花之风甚浓。唐代画作中,不论是卷轴画还是壁画,簪花仕女形象普遍可见。当时不同身份、不同地位的女子都喜欢簪花,一方面是为了增饰自身的美丽,使美的表达更富有活力;另一方面,从女性簪花的深层次心理来讲,在追求美丽的同时,也有取悦男性的意味。簪花的风气也与唐代崇尚浮华的审美心态有关。高装花髻高贵华丽、夺人眼目,在唐代妇女妆容当中十分流行,甚至有愈耸愈高之嫌,为宋代“花冠”的流行奠定基础。此时也出现男子簪花的现象,不过多与礼制有关,通常是唐代皇帝为大臣赐花,赐花的种类与官员品阶相关。

    簪花还是唐代重阳节的风俗之一。王维在其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这里的“插茱萸”表达的就是重阳节里鬓发插花的风俗。除了插茱萸,当时重阳节人们还有戴菊花的风俗。人们登高游玩之时,通常也要把菊花插满头才回家。

    进入宋代,簪花成为一种特定的礼仪,并全面地融入社会生活当中。皇帝赐花的制度逐渐完善细化,并且形成了一套赐花、戴花的礼仪程序。《宋史·礼志》中记载:“酒五行,预宴官并兴就次,赐花有差。少顷,戴花毕,与宴官诣望阙位立,谢花,再拜讫,复升就坐。”宋太宗时期,皇帝就为每年的新晋进士摆喜宴并簪花,而皇帝赏赐的花,人们必须戴着。不仅如此,民间亦是簪花盛行。当时社会各阶层不管贵贱贫富、年龄老少均可自由簪花,簪花文化在此时发展到了顶峰。这一时期,女性喜爱用花来打扮自己,常常随着季节搭配不同的花朵。同时,男子簪花也非常兴盛,可谓达到鼎盛,成为当时的独特文化。《水浒传》梁山好汉中就有许多人常簪花,如浪子燕青“鬓边常插四季花”,小霸王周通“斜插一枝罗帛象生花”,病关索杨雄“鬓边爱插翠芙蓉”。

    明代的簪花习俗似乎已经不及宋代“万数簪花满御街”那般壮观,男子簪花习俗减弱。明代有关簪花习俗的记载,主要出现在立春节日、科举及第、婚礼民俗等社会活动中。清代,簪花习俗式微。清代赵翼的《陔余丛考》中有云:“今俗唯妇女簪花,古人则无有不簪花者。”簪花也逐渐成为女性的特权,更多地与发型妆容相结合,配合整体形象设计。

    从先秦到清代,簪花文化在中国审美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虽然簪花的习俗随着历史已渐渐远去,但被赋予美好寓意的鲜花,时至今日,仍以各种形式出现在人们的首饰、服装中。

    (摘编自张轶梁《〈簪花仕女图〉的簪花艺术表现及文化传承》,有删改)

    材料二:

    泉州蟳埔渔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当地生活习俗中留下了不少海丝文化的痕迹。蟳埔女从服饰到头饰均与海丝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蟳埔女的头饰俗称“簪花围”。平日,她们用一根簪子盘起头发,在鬓角斜插三两朵小花;重大节日的时候,她们会郑重地在头上簪成花环,盛装出席。头饰中常用的素馨花、含笑花、粗糠花,是宋元时期的“舶来品”,据说是阿拉伯人蒲寿晟将其移植到蟳埔的。

    2023年,明星的一组簪花围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掀起了一波簪花围热潮。泉州市文旅局相关科室负责人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一个原则是提高能见度和影响力。蟳埔簪花围能够在其他城市受到热捧,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说是个好事;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专属于它的一套完整的非遗规制。泉州文旅将加强对簪花围民俗技艺的传承和弘扬,他们将联合泉州市丰泽区蟳埔簪花围民俗文化协会以及非遗传承人,通过各渠道发布簪花围技艺的各种步骤,让更多人了解蟳埔簪花围真正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苏凯芳《泉州簪花围火出圈多地刮起簪花热潮》,有删改)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晋人常用花装扮自己,且簪花的种类和内容逐渐丰富,史料中就有潘安簪花的记录。 B、《宋史·礼志》中的相关记载表明,簪花在宋代已成为特定礼仪,并有了具体的程序。 C、明清两代簪花习俗从减弱走向式微,多用作形象的妆饰,只出现在一些特定重大场合。 D、簪花围是簪花文化源远流长、发展至今的表现,带有鲜明的蟳埔地方文化历史特色。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从战国时代至今,期间簪花文化虽曾短暂消亡,仍完成了从模糊认知到明确礼仪制度的发展。 B、宋代簪花习俗的盛行是政治、人口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社会的包容性和开放氛围有关。 C、蟳埔女头饰簪花围常用的几种花朵是宋元时期由异域移植而来,可见其与海丝文化间的渊源。 D、明星簪花围照让蟳埔簪花围受热捧,明星效应成为当下传承弘扬簪花围民俗文化的主要力量。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古代男子也簪花”观点的一项是( )
    A、“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B、“美人怜我老,玉手簪黄菊。”(苏轼《千秋岁·徐州重阳作》) C、“今夜簪花,他年第一,玉殿东头。”(辛弃疾《柳梢青·赋牡丹》) D、“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李清照《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4)、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填写表格,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簪花文化发展阶段对照表

    时间

    汉代

    魏晋

    唐代

    宋代

    明代

    清代

    受众对象

    女性

    男女均有

    女性为主,

    也有男子

    女性

    功能或使用场合

    配饰

    摆宴赏赐、宫廷礼仪

    立春节日、科举及第、婚礼民俗等

    配饰

    A、①社会各阶层,男女老少 B、②女性 C、③配饰、祈福、御寒 D、④流行配饰、皇帝赐花、节日风俗
    (5)、根据材料一的内容,概述簪花在唐代盛行的原因。
  • 2.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秦腔(节选)

    贾平凹

    ①秦腔是秦川农民大苦中的大乐。当老牛木犁疙瘩绳,在田野已经累得筋疲力尽,立在犁沟里大喊大叫来一段秦腔,那心胸肺腑、关关节节的困乏便一尽儿涤荡净了。秦腔与他们,要和“西凤”白酒、长线辣子、大叶卷烟、牛肉泡馍一样成为生命的五大要素。他们大都不识字,但却出奇地能一本一本整套背诵出剧本,虽然那常常是之乎者也的字眼从那一圈胡子的嘴里吐出来十分别扭。有了秦腔,生活便有了乐趣,高兴了,唱“快板”,高兴得像被烈性炸药炸了一样,要把整个身心粉碎在天空!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美给了别人享受,美也熨平了自己心中愁苦的皱纹。当他们在收获时节的土场上,在月在中天的庄院里大吼大叫唱起来的时候,那种难以想象的狂喜,激动,雄壮,与那些献身于诗歌的文人,与那些有吃有穿却总感空虚的都市人相比,常说的什么伟大的永恒的爱情是多么渺小、有限和虚弱啊!

    ②我曾经在西府走动了两个秋冬,所到之处,村村都有戏班,人人都会清唱。在黎明或者黄昏的时分,一个人独独地到田野里去,远远看着天幕下一个一个山包一样隆起的十三个朝代帝王的陵墓,细细辨认着田埂上、荒草中那一截一截汉唐时期石碑上的残字,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感觉到那村口的土尘里,一头叫驴的打滚是那么有力,感觉自己心胸中一股强硬的气魄喷薄而出。

    ③每到农闲的夜里,村里常听到几声锣响:戏班排演开始了。排演到什么时候,什么时候都有观众,有抱着二尺长的烟袋的老者,有凳子高、桌子高趴满窗台的孩子,更有殷勤的,跑回来偷拿了红薯、土豆,在火堆里煨熟给演员作夜餐,赚得进屋里有一个安全位置。排演到三更鸡叫,月儿偏西,演员们散了,孩子们还围了火堆弯腰踢腿,学那一招一式。

    ④一出戏排成了,一人传出,全村振奋,扳着指头盼那上演日期。一年十二个月,正月元宵日,二月龙抬头,三月三,四月四,五月五日过端午,六月六日晒丝绸,七月过半,八月中秋,九月初九,十月一日,再是那腊月五豆,腊八,二十三……月月有节,三月一会,那戏必是上演的。一到演出,半下午人就扛凳子去占地位了,未等戏开,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台两边阶上立的卧的是一群顽童。那锣鼓就叮叮咣咣地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了。

    ⑤终于台上锣鼓停了,大幕拉开,角色出场。但不管男的女的,出来偏不面对观众,一律背身掩面,女的就碎步后移,水上漂一样,台下就叫:瞧那腰身,那肩头,一身的戏哟!是男的就摇那帽翎,一会双摇,一会单摇,一边上下飞闪,一边纹丝不动,台下便叫:绝了!绝了!等到那角色儿猛一转身,头一高扬,一声高叫,声如炸雷哗啷啷直从人们头顶碾过,全场一个冷战。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他们不喜欢看生戏,最欢迎看熟戏,那一腔一调都晓得,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要纠正。说穿了,看秦腔不为求新鲜,他们只图过过瘾。

    ⑥秦腔在这块土地上,有着神圣的不可动摇的基础。凡是到这些村庄去下乡,到这些人家去做客,他们最高级的接待是陪着看一场秦腔,实在不逄年过节,他们就会要合家唱一会乱弹,你只能点头称好,不能耻笑,甚至不能有一点不入神的表示。他们一生最崇敬的只有两种人:一是国家领导人,一是当地的秦腔名角。即是在任何地方,这些名角没有在场,只要发现了名角的父母,去商店买油是不必排队的,进饭馆吃饭是会有座位的,就是在半路上挡车,只要喊一声我是某某的什么,司机也便要嘎嘎地停车。但是,谁要侮辱一下秦腔,他们要争死争活地和你论理,以至大打出手,使你永远记住教训。每每村里过红白丧喜之事,那必是要包一台秦腔的,生儿以秦腔迎接,送葬以秦腔致哀,似乎这个人生的世界,就是秦腔的舞台,人只要在舞台上,生,旦,净,丑,才各显了真性,恶的夸张其丑,善的凸现其美,善的使他们获得了美的教育,恶的也使丑里化作了美的艺术。

    ⑦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人自古是大苦大乐之民众,他们的家乡交响乐除了大喊大叫的秦腔还能有别的吗?

    (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腔是八百里秦川农民的精神食粮,能消解大苦的秦川农民身体和心灵上的困乏。 B、在西府走动时,独自在田野听到秦腔,“我”感受到了浓重的悲凉和强大的力量。 C、“全场人头矮下去”“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可见当时上演的是一场“熟戏”。 D、秦川农民对“秦腔名角”的崇敬,不只表现在观看演出时,还表现在生活各方面。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首段用一个长句将秦川农民与某些文人和都市人作比,鲜明表达了作者对农民的深厚感情。 B、选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描摹观众完全沉浸在秦腔表演中的情态,着力突显了表演者技艺高超。 C、选文末段,采用反复与设问,气势迭起,将秦腔这一艺术形式和秦川人民的生活紧紧合为一体。 D、选文语言具有地域特征,散发着质朴的泥土气息,同时长句短句错落,读起来利落又有节奏感。
    (3)、选文第⑥段在叙述中采用了第二人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4)、选文前五个语段从哪几个方面表现了秦人对秦腔的痴迷?请简要分析。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 3. 下文中画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的答案标号涂黑。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

    (选自《左传》)

    冬十一月A己巳朔B宋公及楚C人战于泓D宋人既E成列F楚人未G既济

  • 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兰亭集序

    〔东晋〕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归去来兮辞并序(节选)

    〔东晋〕陶渊明

    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时风波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怅然慷慨 , 深愧平生之志。犹望一稔,当敛裳宵逝。寻程氏妹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顺心,命篇曰《归去来兮》。乙巳岁十一月也。

    (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和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禊”,指在农历三月上旬到水边嬉戏以祓除不祥的古代民俗。 B、“趣”,指选取,与《归去来兮辞》中“园日涉以成趣”中的“趣”词义不同。 C、“喻”,指明白、理解,与成语“不可理喻”中的“喻”用法相同。 D、“慷慨”,指感慨、感叹,与现在所说的“慷慨激昂”中的“慷慨”意思不同。
    (2)、下列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趣舍万殊 九死其犹未悔 B、夫人相与 句读不知 C、当其欣所遇 时风波未静 D、家叔余贫苦 但刘日薄西山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前半部分叙事、写景,点明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参加者,描写了兰亭所在地壮阔优美的自然环境。 B、甲文后半部分转向表达有关忧乐生死的感慨与思考,饱含理性:人生苦短,乐必生悲;托之诗文,传诸后人。 C、乙文为《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序”的部分,叙述了作者出仕和辞官的原因,同时交代了写作背景和时间。 D、乙文写作者在就任彭泽令之后很快生出了辞官之心,而根本原因在于出仕为官的生活方式违背了他的本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寻程氏妹丧于武昌,情在骏奔,自免去职。

  • 5.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酹江月·观潮应制

    【宋】吴琚

    玉虹遥挂,望青山隐隐,一眉如抹。忽觉天风吹海立,好似春霆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日夜朝天阙。飞龙舞凤,郁葱环拱吴越。

    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 , 伟观真奇绝。好是吴儿飞彩帜,蹴起一江秋雪。黄屋天临,水犀云拥,看击中流楫。晚来波静,海门飞上明月。

    【注释】①应制:即应皇帝的命令。制,指皇帝的命令。该词是宋孝宗陪同太上皇观钱塘江潮时,吴琚“应制”而作。②此景天下应无,东南形胜:据周密《武林旧事》卷七记载,太上喜见颜色,曰:“钱塘形胜,东南所无。”上起奏曰:“钱塘江潮,亦天下所无有也。”③黄屋:帝王车盖,以黄缯为盖。④中流楫:祖逖率兵伐苻秦,渡江于中流,敲打着船桨立下“不清中原不罢休”的誓言。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三句,生动描摹了钱塘潮到来时开阔宏大的场景:一条玉色长虹摇挂天际,青山如美人眉黛若隐若现。 B、词作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展开,以“春霆初发”“白马凌空,琼鳌驾水”写潮声如春雷、波涛汹涌之状。 C、“好是吴儿”两句,由写景转入写人,少年舞着彩色的旗帜,舞出一江飞沫,展现了吴儿弄潮的矫健身姿。 D、全词意境壮丽宏伟,意象雄奇飞动,笔力劲健,着力于绘写钱塘潮壮美景观与弄潮、观潮情景,并寓情其中。
    (2)、本词被称为“应制佳作”,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其原因。
  • 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欧阳修用“”两句警示后人要重视微小的事物,不要沉湎于溺爱的事物。
    (2)、只要符合自己的理想追求,就要坚持不懈、不断追求,正如屈原在《离骚(节选)》自明心志时所说: “ ,  。”
    (3)、鸥是古代诗词中常见意象,有豪迈、壮志、淡泊、归隐、飘零、伤感等寓意,如:“ ,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能源汽车售价普遍下调的同时,一些车主发现, 甲 。这给他们带来了困扰和压力。

    ①新能源车险保费不便宜,②保险机构也蒙受了较大的经营压力。③业内人士指出,④较高的赔付率和出险率造成新能源车险价格较高的主要原因。⑤“新能源汽车维修往往只能使用原厂配件,⑥而电池、电机和传感器等零配件的价格一般来说比较高,⑦一旦损坏,维修成本可能很高;⑧并且,一些新能源车的车型一体化设计程度高,⑨虽然是局部受损,⑩也可能面临整车维修问题。”某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张磊说,对保险公司而言,新能源汽车高昂的维修费用导致车险业务成本更高。

    此外,与燃油车相比,新能源汽车加速较快,即便是熟练的燃油车驾驶员,也往往需要一定适应期:同时,新能源汽车驾驶群体相对年轻,急加速、急刹车等情况较多——这些都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事故风险, 乙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用于网约车营运的比例较高,而不少网约车车主按家用车投保车险,在驾车时长和里程大大增加的情况下,也造成了更高的出险率。

    (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 8.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来乌镇的,不仅仅是人,还有白鹭、云朵、晨雾。与它们比起来,倚赖车船出行的人,是多么的( )啊。白鹭来,乘着清风,扇动着丝绸一样的翅膀,倏忽间就翩然而至了。云朵呢,如果它们思念身下这片枕河入梦的人家了,从天宇的某个角落出发,且歌且舞,飘飘洒洒,也是说到就到了。比起白鹭和云朵,晨雾不是远客,它们就栖息在乌镇纵横交织的水泽深处。只要它们起了顽皮,就一哄而起,缚住太阳,把人间幻化为海市蜃楼,霸气十足地做这世界早晨的皇帝。

    我在乌镇,住在西栅。西栅由十二座小岛组成,所以进出西栅,须乘坐渡船。到乌镇时已是晚上九点,江南的雨淅淅沥沥下着,好像乌镇这个素服女子忙活了一天,正在做安寝前的沐浴。从西栅的码头登船,去通安客栈,大约一刻钟。西栅的渡船是我喜欢的那种,带篷的,梭形,人工摇橹,至多坐六人,既不像大船那样笨拙少情调,又不像只能容一两个人坐的小舟,在水波上活跃得像条鱼一样,让人心生不安。不大不小的渡船,如同恰到好处的鞋子,最适合游人的脚。船家是个女子,乌镇人对她们有个亲切的称谓:船娘。而我觉得,女子的性情,最适合在西栅摆渡。因为这儿不是荒凉的海域,需要顶天立地的男人披荆斩棘;西栅是一个宁静的港湾,是个听桨声的地方,由性情多温婉的女子做“掌门人”,再妥帖不过了。

    (1)、若要从“被动”和“笨拙”中选一个词语填入选文第一段的括号里,哪一个更好?简述理由。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使用了比喻修辞,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
    (3)、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掌门人”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七曜”,指的是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 B、《蜀道难》写实与想象交织,写出了蜀道之“难”。 C、他说“大清国要完”,那他就是跟谭嗣同一党。 D、要打破他们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

四、写作(60分)

  • 9.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西方,哥白尼日心说与托勒密地心说旷日持久的争论,推动了天文学的发展以及天文学领域哥白尼革命的发生,最终促成了近代科学的建立。在中国,持续了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的浑盖之争,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重要科学问题的解决,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

    《狂人日记》中,鲁迅先生借狂人之口发出了“从来如此,便对么?”的疑问。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