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2024年中考语文模拟检测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9 类型:中考模拟

一、阅读(共55分)

  • 1.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小题。

    45°人生

    ①“45°人生”,指的是一种介于“内卷”和“躺平”之间的生活状态,最初是很多年轻网友拿来自我调侃的话。他们把人生比作一个90度的直角,向上是奋力一击的追求,拼命内卷;向下是颓废懒散后的妥协,躺平摆烂。而“45°”则是卡在中间最让人感到尴尬的位置,网友吐槽说:“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摆又摆不烂。”

    ②“45°人生”表达了年轻人的感受,描述了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感受自己“被各种可能性包围却不能确定自己人生方向”的状态。同时,“45°人生”代表着现代年轻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他们不再追求传统意义上的“卷”(努力工作)和“躺”(舒适悠闲),而是追求一种平衡的状态,既不累得“卷不动”,也不满足于“躺不平”,希望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之间找到一个自己的平衡点。

    ③2022年4月,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贺军科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发布会上,答复记者有关“内卷”“躺平”的提问时说,“真正‘躺平’的是极少数,不懈奋斗的是大多数,绝大部分青年对于未来是乐观的”。很多时候,“45°人生”,更多是年轻人缓释压力的调侃和情绪的表达。

    ④“45°人生”成为网络热词,其背后的成因值得深思。

    ⑤武汉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夏柱智曾说,“45°人生”的不确定状态,上不来,下不去,恰好居中,让他想到了社会学研究领域的“中间阶层”概念。他解释,国内的“中间阶层”主要指的是在城市工作的白领人员。从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刚一进入白领这个群体,通常会背负着很大的压力,“买房买车,要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欲望调动太快,机会不是均匀分布的。”在这种社会现实下,人的精神很容易陷入疲惫,出现“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的心理状态。

    ⑥“45°人生”成为热议话题,很大程度上折射了某种社会心态。高速运转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不确定性强,学业就业、结婚生子、老人赡养等诸多现实压力客观存在,“卷不动”是力有不逮,“躺不平”属心有不甘。尤其是当代年轻人更加重视个人价值,面对理想与现实间的落差,难免陷入自我怀疑。这种语境下,“45度”的姿态其实保留了几分锐意向上的热情与积极。不过,在“卷”与“躺”的互博之下,大多数人很难面面俱到“既要……又要”,往往是“既不能……也不能”。久而久之,也难免成为一种心理内耗,反而更让人疲惫犹疑。

    ⑦“躺”和“卷”,其实哪一个都不是人生的答案。没有人可以如一台精密的仪器般时时刻刻高效运行,也没有人能够永远无忧无虑地安逸享乐。“解铃还须系铃人”,尽管身处“卷”和“躺”的互搏之下,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问题仍需自己解决。“45°人生”是我们对社会现状的慨叹,同时也是我们调整心态的“中转站”。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以良好的心态走出“45°人生”的困局。

    ⑧现实世界里忽上忽下,精神世界中患得患失,如何自洽与不内耗,一直困扰着人们。从混沌的“45°人生”转向前行的“45°人生”,或许只需要一个稳住自己的锚。这个锚,我们觉得是“热爱”。以“热爱”为锚,在失望中找到希望,在沉浮中找到平衡,在困顿中获得力量。

    (1)、下列对于“45°人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45°人生”最初是年轻网友对自己尴尬处境的调侃。 B、“45°人生”描述的是年轻人找不到人生方向的迷茫。 C、“45°人生”表达了年轻人想要舒适悠闲地获得成功。 D、“45°人生”是年轻人缓释压力以及调节情绪的表达。
    (2)、下列关于“45°人生”产生原因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间阶层”在机会不均的社会现实下,压力过大,精神疲惫。 B、客观存在的现实压力,让人们产生卷不动又躺不平的矛盾心态。 C、理想和现实的落差让年轻人在自我怀疑中仍有几分热情和积极。 D、人们既想面面俱到又很难实现,长期犹豫不决产生了心理内耗。
    (3)、基于“45°人生”这一现象,作者认为人们应该持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 2. 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不费力的教育

    汤馨敏

    ①初春某日,我坐在那个倒立着的花盆上面,看着阳台上的一棵月季。两年前,它还是一棵二十多厘米高的牙签苗,现在却长成了一个两米多高的大家伙。

    ②这棵牙签苗是买其他几株品牌月季苗时店家送的,品种未知,我当时有分别心,把几颗品牌月季分别栽在好看的盆子里,用的土也是昂贵的月季专用土,这棵赠品苗就随手往沟里一栽,浇了几次水,就把它忘记了。过了几个月,那几棵品牌苗都被我养死了,而这棵赠品苗却见风长见雨长,一直长成一个巨无霸,春天的时候,它开了一片花海。

    ③阳台上这番景象,让我纳闷了很久。

    ④此时,距离最初管理这个园子,已经过去了整整四年。这四年里,我养死过很多植物,目前生长旺盛的,都是低维护植物。它们见土就长。我花在这些植物上面的精力非常少。那一棵特别旺盛的月季,就属于月季里的低维护品种。

    ⑤我渐渐发现:好的园子,都养得不费力。其实,育儿也是这样的吧。

    ⑥一位妈妈跟我吐槽,她每天管儿子,管到想吐的地步。她是怎么管的呢?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做早餐,七点把他喊起床,然后把要穿的衣服放到旁边,放好洗脸水,挤好牙膏,擦脸霜的盖子帮忙拧开……就这么一个早晨,你大约可以推导出她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那是满打满算围着儿子转的一天,儿子做作业她坐旁边陪着,儿子上奥数课她就在后面听,儿子学打羽毛球她就陪着练……更要命的是,这样的付出,却没有换来儿子的感激。进入青春期的儿子非常反感她的控制和干涉。儿子感觉做什么都被盯着,在学校不自由,在家里也不自由,事事跟她对着干。

    ⑦这就是太费力的养育。这个妈妈在不知不觉里,把儿子变成了一棵高维护植物。如果按照这个模式进行下去,她的余生都会非常辛苦。她的儿子也会因为一直被她逼迫着学习,没有目标和主观能动性,成为一个的被照顾的对象,永远依赖她给予的高维护才能存活。

    ⑧我给她支招,如果你想过过痛快的日子,如果你想给儿子一个改变的机会,那就从明天开始降维,制定新的家规:早起自己设闹钟,第二天要穿的衣服前一天晚上放在床头,作业自己完成,不懂得自己搞懂,打羽毛球自己约同学……

    ⑨她打断我:“让他自己起床只怕会迟到!我担心他被老师惩罚的!他自己做作业只怕会磨到十二点!我有担心他睡不好长不高呀!”

    ⑩我说:“迟到就迟到,惩罚会他就长记性了。睡晚了痛苦的是他自己,他得自己承担后果。”

    ⑪她又说:“他还小啊,小孩子能承担什么后果?我们做爹妈的难道不应该帮着提点他吗?”

    ⑫我说:“你得学着放手,让他明白,那是他的作业,他的人生,不是你的。”

    ……

    ⑬这位妈妈后来怎么样了,不得而知。也许,我这套逻辑对她来说太残酷了。绝大部分孩子的问题,都是家长的问题。家长提供了一个高维护环境,孩子就会长成一棵高维护植物。

    ⑭我推崇不费力的养育。

    ⑮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你要帮助他养护好生长的根系:他的目标,他的习惯,他的性格。等他懂事,你要将他唤醒,让他萌生强烈的想要生长的欲望。你要给予他充分地靠自己生长的快感。等到他长大一些,你要学会放手,让他独自在一路的摸爬滚打中变得皮实。当有一天他完全不依赖你的指导和照顾,就能活得很好,这养育,才能算得上是真正成功的。

    ⑯好的养育,这是这样,是不费力的。就像好的园丁,也是不费力的。

    (1)、阳台上让我“纳闷”的景象是什么?结合第①②段的内容简要回答。
    (2)、读第⑥⑦段,分别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概括“太费力的养育”的表现和后果。
    (3)、读第⑧~⑬段,简要概括养育费力的原因。
    (4)、纵观全文,说说作者认为父母怎样才能做到“不费力养育”。
  • 3. 阅读《骆驼祥子》节选部分,完成小题。

    他把骆驼拉了起来。对待骆驼的方法,他不大晓得,可是他不怕它们,因为来自乡间,他敢挨近牲口们。骆驼们很慢很慢的立起来,他顾不得细调查它们是不是都在一块儿拴着,觉到可以拉着走了,他便迈开了步,不管是拉起来一个,还是全“把儿”。

    一迈步,他后悔了。骆驼在口内负重惯了的,是走不快的。不但是得慢走,还须极小心的慢走,骆驼怕滑;一汪儿水,一片儿泥,都可以教它们劈了腿,或折扭了膝。骆驼的价值全在四条腿上:腿一完,全完!而祥子是想逃命呀!

    可是,他不肯再放下它们。一切都交给天了,白得来的骆驼是不能放手的!因拉惯了车,祥子很有些辨别方向的能力。虽然如此,他现在心中可有点乱。当他找到骆驼们的时候,他的心似乎全放在它们身上了;及至把它们拉起来,他弄不清哪儿是哪儿了,天是那么黑,心中是那么急,即使他会看看星,调一调方向,他也不敢从容的去这么办;星星们在他眼中好似比他还着急,你碰我,我碰你的在黑空中乱动。祥子不敢再看天上。他低着头,心里急而脚步不敢放快的往前走。他想起了这个:既是拉着骆驼,便须顺着大道走,不能再沿着山坡儿。由磨石口——假如这是磨石口到黄村,是条直路。

    这既是走骆驼的大路,而且一点不绕远儿。“不绕远儿”在一个洋车夫心里有很大的价值。

    不过,这条路上没有遮掩!万一再遇上兵呢?即使遇不上大兵,他自己那身破军衣,脸上的泥,与那一脑袋的长头发,能使人相信他是个拉骆驼的吗?不像,绝不像个拉骆驼的!倒很像个逃兵!逃兵,被官中拿去还倒是小事;教村中的人们捉住,至少是活埋!想到这儿,他哆嗦起来,背后骆驼蹄子噗噗轻响猛然吓了他一跳。他要打算逃命,还是得放弃这几个累赘。可是到底不肯撒手骆驼鼻子上的那条绳子。走吧,走,走到哪里算哪里,遇见什么说什么;活了呢,赚几条牲口;死了呢,认命!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2)、从选文内容可以概括出祥子的哪些性格特点?
  • 4.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 题。

    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

    闽国扬帆去,蟾蜍①亏复圆。秋风生渭水②,落叶满长安。

    此地聚会夕,当时雷雨寒。兰桡③殊未返,消息海云端。

    [注释]①蟾蜍:指代月亮。②渭水:诗人与友人的分别之地。③兰桡:以木兰树作的船桨,这里代指船。

    下列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通过月亮的盈缺写朋友去闽地时间之久,表现诗人的牵挂。 B、颔联写当初分别之地已生秋风,落叶满城,让诗人又想起友人。 C、颈联写今晚与朋友在此地相聚,却正值雷雨交加让人寒意顿生。 D、尾联写朋友的船还未回,难以得知消息,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 5.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 完成小题。

    赵抃,字阅道,衢州西安人也。少孤贫,举进士,以母丧庐于墓三年,不宿于家。终丧,起知海陵、江原二县。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号“铁面御史”。

    知益州。蜀地远,民弱,吏肆为不法。抃以身帅之,蜀风为变。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知虔州。虔素难治,抃召戒诸县令,使人自为治。令皆喜,争尽力,狱以屡空。岭外仕者死,多无以为归,抃造舟百艘,移告诸郡曰:“仕宦之家,有不能归者,皆于我乎出。”于是至者相继,悉授以舟,并给其道里费。

    乞归越州。吴越大饥疫,死者过半。抃尽救荒之术,疗病,埋死,而生者以全。下令修城,使得食其力。抃长厚清修,人不见其喜愠。日所为事,入夜必衣冠露香以告于天,不可告,则不敢为也。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为世所称道。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不法   肆:放肆 B、以屡空    狱:案件 C、抃以身之   帅:率领 D、人不见其喜    愠:恼怒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A、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B、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C、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D、穷城小邑/民或生而不识/使者抃行部/无不至父老喜/相慰奸吏竦服
    (3)、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抃出身贫寒,为人忠孝,做御史时他敢于直言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B、赵抃亲自造了很多船只,让在外做官没有旅费无法回乡的人能够回家。 C、吴越之地发生大饥荒,死了很多人,赵抃竭心尽力地去救助照顾百姓。 D、赵抃为人恭谨宽厚,清正有修养,心中怀有敬畏,不做违背天良的事。
    (4)、请将文言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其为政,善因俗施设,猛宽不同,为世所称道。

二、表达(65分)

  • 6. 阅读下面的材料, 完成小题。

    总有一些瞬间,令人真诚感动。小学操场上,一名学生冒雨奔向教室,听到国歌声便柱立在风雨中,面向国旗敬礼;世界女排大奖赛场地中,国歌声骤然响起,正在赛前热身的中国队队员自觉停下来,昂首挺胸,注视国旗。爱国,竟是如此具体而动人。

    环顾寰宇[A]人不分肤色[B]都称呼祖国为母亲[C]国无论大小[D]都理直气壮地把爱国教育作为必要的公民教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这启示我们:爱国主义是教育必须提供的一堂人生必修课。

    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有效的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现实中,一些人对“爱国”二字 , 认为倡导爱国主义是刻板、迂腐,甚至对他人的爱国情愫。这些,既出对爱国缺乏尊重与敬畏,也着教育的不足。正因此,怎样增强针对性,创新方式方法,有效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现实课题,也值得全社会深入思考。

    无声的典范说服力强,身边的榜样感染人心。①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首先出场的老兵方阵让无数人浸润眼眶,敞篷车上的浮雕就是生动的爱国画卷。②面对重大险情,中船重工第七六○所黄群等3名同志临危不惧、挺身而出,用生命诠释了爱国情怀。③每一位爱国的行动者,都可谓无形的教科书。④倡导向他们学习,知行合一、身体力行,把对国家之爱融入日常、付诸行动,正是激发爱国主义教育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1)、下列加点字的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瞬间 B、柱立 C、骤然 D、注视
    (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现实中,一些人对“爱国”二字____,认为倡导爱国主义是刻板、迂腐,甚至对他人的爱国情愫____。这些,既_出对爱国缺乏尊重与敬畏,也____着教育的不足。

    A、嗤之以鼻 麻木不仁 映照 反映 B、嗤之以鼻 麻木不仁 反映 映照 C、麻木不仁 嗤之以鼻 映照 反映 D、麻木不仁 嗤之以鼻 反映 映照
    (3)、下列方括号中填入的标点符号,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环顾寰宇[A]人不分肤色[B]都称呼祖国为母亲[C]国无论大小[D]都理直气壮地把爱国教育作为必要的公民教育。

    A、 B、 C、 D、
    (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缺乏有效的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

    A、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如果缺乏,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 B、因为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能量、消解温度。 C、如果缺乏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 D、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因为缺乏,爱国之“爱”就可能失去温度、消解能量。
    (5)、将“其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内涵很丰富,不一定局限于学校教育”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 B、 C、 D、
  • 7. 作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一次班会课上,老师让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从教室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

    第一个是捧着书走过去的,第二个是唱着歌走过去的,第三个是笑着走过去的,然后越来越五花八门:跳着走的、侧着走的、斜着走的、摔跤了爬起来走的……

    最后,每位同学都愉快地从老师那里得到了奖赏。

    其实,走过去就是一种经历。以自己的方式走过去,就会有别样的收获。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自己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