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9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5分)
-
1. 下图为2023年某天气系统路径和气压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示天气系统及其强度变化分别是( )A、气旋先增强后减弱 B、气旋先减弱后增强 C、暖锋先增强后减弱 D、暖锋先减弱后增强(2)、图示时期内,北京市( )A、正午太阳高度渐大 B、太阳能路灯亮灯时间缩短 C、日出时刻逐渐提前 D、昼长夜短且夜长渐长2. 冷流降雪是指冬季冷空气流经暖海面上产生的降雪天气,其中地形因素对降雪的大幅增加起主要作用,形成“冷流暴雪”。该天气常见于我国山东半岛北部,但是该区域降雪量分布呈明显的南北分界状况。下左图为山东半岛地形示意图,下右图为近30年山东半岛1月、12月暴雪日数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地区容易出现类似冷流暴雪天气的是( )A、日本海西岸 B、地中海南岸 C、密歇根湖东岸 D、阿拉斯加南岸(2)、山东半岛降雪分布呈明显南北分界的原因是( )A、地形阻挡 B、海陆位置 C、沿岸洋流 D、人类活动(3)、山东半岛12月比1月降雪日数更多的关键是( )A、冷空气更活跃 B、海气温差较大 C、植被覆盖较少 D、海冰面积更广3. 鄂西南岩溶区某地含水层和不透水层上下交替分布,水牯洞地下河沿下坪断裂带向东北流动,跨越三个地表河流域,水量较大,并在水牯洞(岩溶竖井)出露地表。水牯洞地下河全程为潜水性质,仅在出口附近具备一定承压性。下图示意水牯洞地下河及其流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水牯洞地下河沿下坪断裂带向东北流动,反映出( )A、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B、不透水层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C、地层界线与断裂带垂直 D、地表水流平行于断裂带流动(2)、水牯洞地下河在出口附近具备一定承压性的原因可能是( )A、洞壁崩落物堆积,导致出水口变小 B、地下河溶蚀围岩,导致围岩变薄 C、断裂带构造抬升,导致地势抬高 D、毛家河溯源侵蚀,导致河流延长4. 大规模气流在爬越高原和高山时常常在高山迎风侧受阻,造成空气质量辐合,形成高压脊;在高山背风侧,则利于空气辐散,形成低压槽。西南低涡是云贵高原常出现的、生成于对流层中层和低层的气旋。某次西南低涡生成于乌蒙山东侧,给当地天气带来较大影响。下图示意本次西南低涡形成时的环流形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在西南低涡控制下,当地易出现( )A、持续晴天 B、气温骤降 C、阴雨天气 D、大风扬沙(2)、从动力角度来看,本次西南低涡形成的关键作用可能是西风越过乌蒙山后在背风坡( )A、动力降压 B、水汽充足 C、下山降温 D、气流上升(3)、西南低涡易在图示区域维持较长时间,主要取决于(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地形地势格局 C、暖气团势力的强弱 D、水汽输送形势5. 人口始终是国家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要素。中国大陆总人口数在2017年突破14亿,在2020年达到14.12亿,“十四五”及中长期总人口将相继经历零增长、负增长,2035年前都在14亿人左右。联合国预测,印度总人口将在2023年超过中国。但是,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人均产出均高于印度。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当前,我国人口问题更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 )
①人口老龄化②性别比失衡③年均增长率高④部分区域出现负增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为实现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的转变,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贯彻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B、鼓励生育 C、提高人口素质 D、接纳海外移民(3)、与中国相比,未来印度跻身世界第一大人口大国,短期内面临更严重的困难是( )A、人均耕地更少 B、老龄化问题显著 C、社会治安问题加剧 D、出现大量失业人口6. 近20年以来,通过自然、经济、社会等多重因素驱动,江西婺源篁岭村已由从传统的乡村聚落演变成为典型的乡村旅游聚落,并成为乡村旅游的标杆和典范。下图为江西篁岭村1999-2021年乡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时空演变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999-2021年篁岭村旅游聚落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历史因素 B、交通因素 C、市场因素 D、政策干预(2)、关于篁岭村旅游聚落各功能区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梯田用地规模扩大 B、居住区向新村外搬迁 C、服务区等级逐步提升 D、更加注重游客体验
二、非选择题(满分55分)
-
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年2月20~22日,青海湖北岸某观测站记录到两锋过境引起的持续降雪天气。过程中,锋A于20日22:30左右率先过境,后与锋B相遇,两锋锋线合并为锋线C。锋线C于21日12:30左右过境。下图示意该过程中的风场变化。
(1)、根据锋面高度变化指出锋A与锋B的冷暖性质,并比较势力强弱。(2)、分析该观测站此次持续性降雪的产生过程。(3)、分析图中虚线框内风力与风向变化的原因。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喀纳斯河发源于喀纳斯湖(阿尔泰山深山湖泊),河谷为多级U形谷。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对喀纳斯河流域的冰川地貌进行考察发现:U形谷是冰川长期作用地表的结果,冰川规模和侵蚀能力决定了U形谷的形态,冰川的规模越大、侵蚀能力越强,冰川U形谷越宽。下表图示意喀纳斯河河谷台地。
材料二阿尔泰山区的喀纳斯河自喀纳斯湖流出后向东南方向流动,其河谷为两坡不对称的宽谷,其中泰加林仅分布在右岸山坡,且谷底分布稀疏。左岸多冰川搬运的大小混杂的颗粒物,称为冰川漂砾。冰川漂砾处没有现代冰川。下图示意喀纳斯河研究河段的横剖面。
(1)、说明图中三级台地的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2)、简析泰加林仅分布在喀纳斯河右岸山坡的主要原因。(3)、简述喀纳斯河左岸山脊和山坡上花岗岩冰川漂砾的形成过程。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3年9月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遗产区范围内包含5片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古茶林和分布其中的9个传统村落,以及古茶林之间的3片分隔防护林,面积7167.89hm²。至今仍然保存着语言、风俗、节庆、祭祀等民族文化传统。下图示意景迈山垂直土地利用方式。
(1)、分析古茶林能够长久保存的原因。(2)、指出古茶林与林地混交的好处。(3)、评价水系与临河耕地的关系。(4)、简述该地村落布局的合理性。(5)、阐述“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