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江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历代诗•陈》中有诗句“六朝至此灭,天下归杨坚。”此句描述的史实是( )A、南北政权并立 B、江南政权更替 C、隋朝完成统一 D、隋朝经济发展2. “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武后则天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达臻全盛。”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3. 实物史料是认识历史的主要依据。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民族习俗交融,尚武风气盛行 B、文化生活丰富,社会风气开放 C、制瓷技术高超,绘画风格多样 D、社会经济繁荣,男女地位平等4. 他经历了两年五次渡海后导致双目失明,但志向始终没变。天宝十二年,终于到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建筑等,还设计和主持修建了唐招提寺。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玄奘西行 B、日本遣唐使来华 C、鉴真东渡 D、新罗留学生来华5.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文化繁荣和诗歌创作高峰的时期之一,下列诗句反映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的是( )A、“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C、“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6. “尝考五代之际,政治上之大患有二:曰腹心之患,即禁兵;曰肢体之患,即藩镇。”为解决“腹心之患”,宋太祖采取的措施是( )A、创设三省六部制度 B、解除禁军将领兵权 C、取消节度使收税权 D、设锦衣卫监视百官7. 北宋时期政坛上存在着“文不换武”“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的现象,是因为当时的北宋( )A、注重改革 B、设置通判 C、重文轻武 D、崇尚武力8. 北宋时,人们去首都开封旅游,已经解决了住宿和吃喝,想要娱乐和购物,需要去到的场所是( )A、榷场 B、瓦子 C、茶坊 D、酒肆9. 学习历史,要注意时间概念,懂得计算年代,现在世界上通用的是公元纪年。1279年,元灭南宋,完成全国统一。其时间换算为世纪纪年法,表述正确的是( )A、公元12世纪初期 B、公元12世纪晚期 C、公元13世纪初期 D、公元13世纪晚期10. 《元史•地理志》中这样写道,元朝的地域“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有不及焉”。为加强对辽阔疆域的有效统治,元朝采取了( )A、郡县制 B、刺史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行省制度11. 中国古代皇帝与丞相的关系可以用拔河来形容.皇帝和大臣分别在绳子的一头向着自己的方向拉,这种博弈中两者的权力达到了平衡。下列皇帝彻底打破了这一规则的是( )
A、秦始皇 B、唐太宗 C、宋太祖 D、明太祖12. 在东南倭寇最猖獗的时候,明王朝派年轻将领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戚继光临危受命,南下浙江抗倭,多次击退倭寇的侵犯。由此可以看出这场抗倭战争是( )A、一场反侵略的战争 B、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统一北方的重要战争 D、一场平定分裂祖国叛乱的战争13. 《中国历史大辞典》在解释一个历史名词时描述到:52卷,成书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载药1892种……附药方11000余个,附图1100余幅……总结了16世纪以前中国药物学的成就。据此判断该历史名词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政全书》 D、《齐民要术》14.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一种,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整。根据如表可知该文学作品是( )第一回 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论英雄,关东转城斩车胄
A、吴承恩的《西游记》 B、施耐庵的《水浒传》 C、罗贯中的《三国志通俗演义》 D、汤显祖的《牡丹亭》15. 明末民通“朝求升,符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叫大小都欢悦。” 中的“闯王”是指( )A、陈胜 B、张献忠 C、黄巢 D、李自成16. 雍正年间成立了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该“中枢机构”是( )A、宣政院 B、锦衣卫 C、东厂 D、军机处17.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停泊交易,不得赴广东以北如宁波等地。“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指广东),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反映清朝实行的政策是( )A、闭关自守 B、重农抑商 C、重文轻武 D、全面开放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1分。)
-
18.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和亲交融血脉亲】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唐皇帝以文成公主要之”……文成公主的入藏,不仅保证了唐蕃间在政治上的长久友好关系,还将大唐的音乐、茶文化和医药典籍等传入了吐蕃。吐蕃文化中的马球运动、服饰装束方式等也影响了大唐,为中原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摘编自张继文《从文物文献看文成公主入蕃对唐蕃经济文化的影响》
材料一中的“唐皇帝”指的是哪位皇帝?据材料一概括文成公主入藏产生的影响。(2)、【民族碰撞与交融】材料二 从整体来考察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规律,不难看出,既有阶段性的友好,也有阶段性的战争。在和好阶段,双方都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好局面,尽量采取一些措施以求维持较长时间的和好;在战争阶段内,也有一些谋求和好的活动。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宋朝时期民族关系呈现“阶段性的友好”的事例。(3)、【因地施策稳边疆】材料三 清朝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清朝统治者十分重视对少数民族的统治和管理。在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过程中,清朝统治者实施的策略是:第一,因地制宜,按照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特点,分别建立不同的行政机构。……第二,利用宗教实行政教合一。……它有效地协调了民族关系,形成了汉、满、蒙、回、藏等50多个民族共同生活的统一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国历史上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一个新的高峰。同时也加强了对东北、蒙古、新疆、西藏、西南以及台湾等民族地区与边疆的统治,有力地维护了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历史读本》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统治者实施的策略”。结合边疆管理的史实,说明清朝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的贡献。(注意史论结合)(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作为中学生,我们能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做些什么?19. 人口状况往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情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唐朝中央政府考核地方官政绩,把户口增减放在考绩的第一位。……这个办法对促进唐前期的人口增长起了一定的作用,主要是组织管理人民努力恢复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以提高人口的增殖能力。但后来,某些地方官为了得到升迁、奖赏,或怕政绩考核不佳而被贬,往往用析户等办法虚报户口,或招引邻州、邻县人口,以增加自己管区的人口。这不仅无益于实际人口的增加,反而成了社会不安定的一个因素。
——摘编自《中国人口通史》
材料二
——整理自张全明《中国历史地理学导论》
宋代民间流行着这样的谚语:“苏湖热,天下足。”《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节选自部编版七下历史教科和《宋史》
材料三
明清时期人口数量衍变情况表
1600年(明末)
1655年(清顺治)
18年纪(清康熙)
1855年(清道光)
人口
1.97亿
1.2亿以上
1.5﹣2亿
4.3亿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历代人口数量的衍变及增减的原因》
明朝引进了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这大大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取更多的收入。……清朝前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地中小市镇的发展尤为突出,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
——节选自《中外历史纲要》(上)和部编版七下历史教科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中央政府对地方官政绩考核的最主要内容是什么?依据材料一,分析这种考核制度的利与弊。(2)、根据材料二,简述我国唐朝至南宋时期南北方人口变化的情况。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明清时期社会经济发展与人口数量变化之间的关系。(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口变化的因素。20.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绵延不断,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七年级某班同学开展以“中华文明”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参与完成。(1)、【看制度创新 悟文明源泉】
第一组同学展示了下面图片。该图片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制度?请你根据下列解说词,指出该制度的特点和影响。解说词:
隋文帝即位后,废除前朝的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该制度的正式确立。此后,该制度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这一制度对东亚各国产生了深远影响,推动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2)、【看科技领先 感文明力量】
第二组同学阅读了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据该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15世纪前,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尤其是宋元时期更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请你写出代表宋元时期我国科技发展到高峰的三个具体成果。(3)、【看文化昌盛 品文明之美】
第三组同学阅读文学典籍后,深深感受到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时代最强音,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他们制作了下面的读书卡,请你在卡中①和②处填入相应内容。作品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节选)
作者: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体裁:①
作品二
《② 》
作者:曹雪芹
主线1: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主线2: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从“中华文明的影响”“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要有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