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蜂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 1. 央视《国宝大会》(第二季)“舟楫千里”节目介绍:隋炀帝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了一条北到涿郡、南到余杭的最主要的交通大动脉。该大动脉是( )
    A、丝绸之路 B、大运河 C、赵州桥 D、长城
  • 2. 唐朝初期的统治者任用贤能是唐朝兴盛的原因之一,唐太宗时期被重用的贤相有( )
    A、姚崇、宋璟 B、安禄山、史思明 C、魏征、骆宾王 D、房玄龄、杜如晦
  • 3. 下表的两则材料可以用于研究( )

    材料一:松赞干布登临欢庆的宝座,文成公主加冕、封作王后。——《贤者喜宴》

    材料二:于是效法松赞干布之先例,请婚中宗之女金城公主。——《西藏王统记》 

    A、唐蕃民族关系和谐 B、和亲促进吐蕃发展 C、唐朝中外交往频繁 D、吐蕃主动学习唐朝
  • 4. 央视纪录片《玄奘之路》导言介绍:大漠雪山,他命悬一线;城堡森林,他九死一生;怀着坚定的信念,他终于抵达心中的圣地。材料体现玄奘( )
    A、学识超群、德高望重 B、心怀天下、四海为家 C、坚持信念、矢志不渝 D、治学严谨、精益求精
  • 5. “五代十国是唐末农民起义以后割据局面扩大到全国而形成的。”材料表明五代十国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
    A、安史之乱 B、宦官专权 C、黄巢起义 D、藩镇割据
  • 6. 物理学科中的“钟摆理论”是指钟摆总是围绕着一个中心值在一定范围内作有规律的摆动。下图所示,钟摆在宋朝时向右摆动的原因是( )

    A、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 B、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C、施行“治国安民”方略 D、建立了“行省制度”武将
  • 7. 据统计,北宋和辽战争持续40余年,和平维持100多年;北宋和西夏大规模战争不过10年,和平持续100多年;南宋和金打了约14年仗,和平持续近100年。这表明两宋时期( )
    A、和平依然是时代的主流 B、民族政权混战不断 C、北宋军事力量遭到削弱 D、民族政权交流密切
  • 8. “ China”在英语中不仅是中国的英文名称,还指瓷器,这充分展示了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重要地位和广泛影响。兴起于北宋,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瓷都的城市是( )
    A、长安城 B、海南岛 C、景德镇 D、北京城
  • 9. 分清“史实”与“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岳飞统率“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军 B、1206年铁木真完成蒙古草原的统一 C、雅克萨自卫反击战驱逐了沙俄侵略军 D、文天祥抗元,体现英勇不屈的精神
  • 10. 下表是七年级同学搜集整理的中国古代某一科技成就的发明演变过程。据此可知,它是( )

      

    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
  • 11. 传统节日习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在诗词作品中广为出现。苏轼词中“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描绘的传统节日是( )
    A、春节 B、清明节 C、端午节 D、中秋节
  • 12.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诗中的“危”指的是( )
    A、沿海地区倭寇猖獗 B、葡萄牙攫取了澳门居住权 C、满洲兴起清兵入关 D、王安石变法触犯官僚利益
  • 13. 徐光启撰写《农政全书》时,大至政策、制度,小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环节,都尽量记载得十分详尽,有些章节甚至图文并茂。这反映出《农政全书》注重( )
    A、实用性 B、理论性 C、创新性 D、观赏性
  • 14.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设立的行政机构是( )
    A、宣政院 B、澎湖巡检司 C、市舶司 D、台湾府
  • 15. 据下表可知,清朝的边疆治理特点是( )

    地区

    新疆

    西藏

    蒙古

    管理方式

    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

    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

    设盟、旗两级单位,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

    A、依法治国 B、直接管辖 C、依赖册封 D、因地制宜
  • 16. 明朝时期唐寅形容苏州“五更市卖何曾绝,四远方言总不同”;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说明明清时期苏州( )
    A、政府重视农业生产 B、商业景象一派繁荣 C、重农抑商政策改变 D、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17. 制作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下图年代尺反映了清朝权力中心的变化情况,其中“?”对应的是( )

    A、节度使 B、枢密院 C、军机处 D、锦衣卫
  • 18. 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重要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清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40题12分,第41题13分,第42题14分,共39分。)

  • 1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科举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又对整个传统文化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科举制度采取的是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而“公平竞争”的原则是贯穿于科举制度始终的。“公平”成为了科举制度的核心内容,它完全突破了封建社会最核心的等级制的限制,如同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吹进了一股清风。

    ——摘编自李世愉《科举制度的当代价值》

    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度的原则,并阐明科举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2)、材料二  随着时代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也发生着变化,到明清时期,大体上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

    明代小说繁荣,在唐传奇、宋话本所载故事基础上形成了《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名著。明中后期,文人与市民的关系日益密切,出现了一批描写市民生活的文人士子,他们更多地使用通俗生动的日常语言,塑造了众多商人、手工业者和市井小民的形象。

    ——摘编自周先慎《明清小说》

    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唐、宋、元、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小说繁荣的原因。、

    (3)、材料三如表所示

    时期

    类别

    中华文明优秀成果

    北宋

    史学

    司马光主持编写的《①》,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这部史书300

    多万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纵贯中国16个朝代。 

    明朝

    医学

    ②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其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明朝

    建筑

    明朝建立后,为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被视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清朝

    戏曲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经过表演艺术家的创新,成为最主要的剧种。其全面和集中体现中国戏曲的精华,是中国的“国粹”之一,被誉为“国剧”。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将①、②补充完整。作为青少年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

  • 20. 经济发展在历朝历代都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特点与制约因素也随时代变迁而不断演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  唐太宗时期,社会秩序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史称“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迅速发展,国力迅速上升,史称“开元盛世”。首都长安城人口达一百余万,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摘编自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两个盛世局面的名称。并根据材料概括唐朝前期社会的特征。

    (2)、材料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图片中A处代表的朝代和B处代表的流域名称。指出图片和文字信息共同反映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发生的变化。

    (3)、材料三  明清时期我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已经趋于形成,大宗商品被长途贩运而广泛流通,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品的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因钞易为政府滥用,又在中西方贸易中,中国是出超国,白银大量流入中国,而大量的商品流通需要有一种稳定的货币,于是民间渐弃钞不用,改用贵金属作为一般等价物,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经济发展的因素。
  • 21. 对外交往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决定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同学们围绕“对外交往”开展探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以下三项任务。
    (1)、【任务一认识人物】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罗列出部分人物。

    材料一

    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任选一位人物简述其主要事迹。

    (2)、【任务二分析政策】同学们查找大量资料,梳理了不同朝代的政策。

    材料二

    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安史之乱以前的唐朝,奉行“中国既安,四夷自服”的方针;在文化上也敢于兼收并蓄,群花同放。因此,唐王朝在对外交往中,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政策,鼓励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摘编自《新课标中国历史》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

    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唐朝和清朝实行的对外政策。并分析造成唐朝、清朝对外政策不同的主要原因。

    (3)、【任务三观点论证】同学们分享了关于“对外交往”的阅读笔记。

    材料三

    笔记一

    笔记二

    笔记三

    观点:杰出人物在对外交往中做出突出贡献。

    观点:国家实力对外交关系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观点:外交政策的制定是一个国家对外交往的指导原则。

    请从材料三中选择一则笔记的观点,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至少列举两个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有总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