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张家界市桑植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7月)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请将唯一的答案填在对应的表格里)
-
1. 以下是某朝代的知识结构示意图。填入①②处的应是( )A、战国修建都江堰 B、秦朝修建长城 C、隋朝开通大运河 D、明朝修建北京城2. 下图为某个朝代告身(官员接受官职的凭证)书写格式示意图。它从侧面反映该朝( )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军机处3. 2024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晚陕西西安分会场的节目名为《山河诗长安》。该节目通过诗仙的视角,带领观众进入长安城,展现了西安的盛唐之韵和中华文化的浪漫风采。“诗仙”是( )A、骆宾王 B、李白 C、白居易 D、李贺4. 范浚在《五代论》中指出“大抵五代之所以取天下者,皆以兵。兵权所在,则随以兴;兵权所去,则随以亡。”为此,宋太祖( )A、把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B、设置转运使 C、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 D、设立副丞相5. “南海一号”是南宋初期一艘在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沉没的木质古沉船。2015年古沉船表面的淤泥海沙贝壳等凝结物被逐层清理,船舱内超过6万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的南宋瓷器得以重见天光,展现世人面前。这说明宋代( )A、瓷器远销欧洲各国 B、造船技术落后 C、海上丝绸之路未开通 D、海外贸易繁荣6.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一代天骄”指的是( )A、赵匡胤 B、李世民 C、铁木真 D、忽必烈7. 学者陈庆英指出:“它是一个常设的中央管理机构,是元朝在中央政府中设置的掌管全国佛教事务以及吐蕃地区军民之政的特殊机构……它成为与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并列的四大军政系统之一,这在元朝以前是没有过的。”材料中的“它”是( )A、伊犁将军 B、市舶司 C、驻藏大臣 D、宣政院8. 历史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人物的资料,其研究的主题是( )A、宋词 B、唐诗 C、元曲 D、小说9. 随着印刷术的普及,宋代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城市中书肆盛行,所刻的书目除传统经典外,还有通俗文学读物,供普通民众阅读。材料强调了印刷术( )A、降低了书籍印刷的成本 B、提高了书籍的印刷效率
C、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D、便利了书籍的大量存留10. 郑和船队把中国的一些生产技术、生产工具、医学等带到了沿途国家,带动了当地的发展与进步。船队回国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这表明郑和下西洋( )A、开创了远洋航行的先河 B、促进了国家间的友好交往 C、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D、增强了明王朝的经济实力11. 某历史论文提到了“1662 年”“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民族英雄”等信息。据此判断该论文重点研究的人物是( )A、郑成功 B、文天祥 C、戚继光 D、忽必烈12. 清朝前期,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2500家,织工超过50000人。材料表明,清朝前期( )A、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发展 B、出现比较成熟、颇具规模的手工业工场 C、商帮对社会经济产生很大影响 D、手工业部门齐全、技术先进13. 2024年是李自成起义军推翻明朝统治380周年。宋代程颐《代吕晦叔应诏疏》载:“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这也是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多次引用的名言。李自成起义中符合这一精神的措施是( )A、均田免赋 B、八股取士 C、推行垦荒政策 D、井田制14. 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是( )A、《红楼梦》 B、《三国演义》 C、《水浒传》 D、《西游记》15. 雍正三年(1725年),清政府下令禁教,驱逐在华传教士;乾隆九年(1744年),制定《管理澳夷章程》,防范来华的外国人;此外还制定了《管理澳门葡人善后事宜》《防范外夷规条》。这表明清政府( )A、防范一切外国人来华 B、有效抵御外来势力入侵 C、不断强化君主专制制度 D、对外政策逐渐走向封闭16. 下列著作的共同特点是( )A、传统医学不断发展 B、手工技艺推陈出新 C、农业技术推广普及 D、古代科技经验总结二、非选择题(共52分)
-
17.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强盛的时期,七年级1班同学以“我心目中的隋唐”为主题开展如下活动。
【工程篇】
材料一:如图是一座城市的平面图。
【制度篇】
材料二: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从此,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做官。
【交流篇】
材料三: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民族篇】
材料四:唐朝……实行并非屈辱而是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唐朝时期,各族之间事较少,和平相处、共同发展成为主流……形成了民族关系的新格局。
——摘编自《中国古代史》
(1)、材料一是哪座城市的平面图?(2)、“进士科”的设置标志着哪一制度正式确立?结合材料,说说隋朝在选官标准上与魏晋时期有什么不同?(3)、材料三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4)、唐朝实行民族友好的“和亲”政策具体表现是什么?(举一例即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实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5)、【总结篇】
通过上述活动,你心目中的隋唐社会是怎样的?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某历史兴趣小组以“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以下是他们搜集的资料,请你参与完成任务。
时期
民族关系
唐太宗时
先后击败东、西突厥,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方面的书籍
唐玄宗时
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唐中宗时
赤德祖赞迎娶金城公主,金城公主也带去大批丝绸锦缎,以及各类工匠、艺人,她还在西藏建立礼佛等制度
唐穆宗时
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
辽太宗时
占领燕云十六州,辽与中原王朝的冲突加剧
宋真宗时
辽军大举攻宋,威胁都城开封,寇准力劝真宗亲征,宋军士气大振击退辽军,之后宋辽议和,双方订立盟约。此后很长时间内,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
元昊称帝后
多次率军攻打北宋,宋朝被动挨打,节节败逃。后来北宋与西夏进行和谈,订立和约,并在边界开设贸易场所
南宋初年
金军几次大举南下,岳飞等抗金将领率军北伐,从金军手中收复很多失地。后宋金达成和议,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清朝时
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康照帝多次打败噶尔丹,平定叛乱,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摘编自部编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归纳古代民族政权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2)、请你从古代民族政权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中任意选择一个方式,围绕“民族交往方式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提出观点,并结合材料中两个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字数120~150字)19. 加强对边疆管辖,维护祖国统一是各朝代的不懈追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是我国多民族形成与发展时期。经夏、商、周的发展而最后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民族,进一步吸收边疆民族成分,在这一时期发展成为一个新的人数更加众多的稳定的民族共同体——汉族。它以空前繁荣的经济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大的地域成为中华民族的主体及凝聚的核心。秦汉统一与边疆开发,奠定了我国疆域的基础,创造了各民族共为一体的“华夷一统”的现实。
——《“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坡陇相望,乃有七澳居其间,各得其名。自泉州顺风二昼夜可至。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澎湖》
材料三 清朝前期,中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西伯利亚,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括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国力强大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汉时期边疆开发的措施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所产生的影响。(2)、元朝政府为加强对材料二中所示地区的管辖设置了哪一机构?清朝时,哪一历史人物打败了此地的殖民侵略者。(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而采取的措施。综上所述,你认为有利于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哪些?20. 对外交往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实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据记载,当时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唐朝有外交关系,首都侨居有大量外国客商、往来使者、僧侣、学者、留学生等,最多达万人以上,仅日本的遣唐使就达十多批。
材料二 我国当代明史专家吴晗曾指出:“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范围之广,都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就是明朝以后也没有。这样大规模的航海,在当时世界历史上也没有过。”
材料三 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以隔离东南沿海的抗清武装,并将山东以南的沿海居民内迁,至台湾统一,始设四海关通商贸易。1757年,清廷传谕外国商人,以广州为唯一的海上通商口岸,而且加以种种限制。
——摘编自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1)、写出唐朝对外友好交往的史实两例,并说出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2)、材料二中的“大规模航海”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说明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3)、根据材料三回答,清初实施严厉的海禁的原因是什么?”“以广州为唯一……种种限制”表明清政府实行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我国古代对外政策演变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