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6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给自己的后代。《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是( )A、夏王是最高的统治者 B、中央设立机构与职官 C、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夏王朝实行聚族而居2. 战国时期新出现的重要学派墨家和法家,分别代表下层平民利益和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下列观点中,对应两者的是( )A、“道法自然”;“逍遥” B、“仁政”;“制天命而用之” C、“天行有常”;“为政以德” D、“非攻”;“以法治国”3.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A、强化大一统 B、繁荣思想文化 C、扩大地方权力 D、强化君权神授4. 宋太祖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宋太祖意在(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高文官地位 C、增强军事实力 D、精简官僚队伍5. 元朝时重修大运河,新辟海运,使刘家港成为当时江南漕运和海运的集结地。明中叶后,由于长江中上游地区开发,长江在东西交通上的地位更加突出,处于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等地也成了重要的商品中心。这反映出( )A、重农抑商政策发生了改变 B、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 C、交通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 D、当时形成了区域性商人群体6. 《南京条约》中英国选择福州为通商口岸是因为“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选上海是因为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这表明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A、割占中国的领土 B、控制中国原料和市场 C、向中国输出资本 D、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7. 某历史兴趣小组进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为主题的探究性学习,收集了很多学习资源。下表中的学习资源与主题完全相符的一组是( )
序号
资源
名称
A
文章
《变法通议》《文学改良刍议》
B
图片
宣传“公车上书”、《辛丑条约》签订现场
C
视频
《鸦片战争》《转战陕北》
D
旧址
圆明园遗址、遵义会议会址
A、A B、B C、C D、D8. 下表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部分内容,对其理解正确的是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A、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9. 下图是五四运动期间《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的一幅漫画。漫画上,一位五四运动的领导者被两个持枪的军警押着,但他仍高呼革命口号。画上题词写着:“你看他铁索郎当为的什么?为的是救他的国。他的国家,岂不是我们的国家么?他肯为国受苦,我们应如何?”该漫画反映了五四运动中( )A、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商人罢市 B、人民群众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C、少数青年学生参加了反抗斗争 D、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0. 1938年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成分比1933年更加多样(如下图所示)。形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图1 图2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B、国共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红军长征取得伟大胜利11. 毛泽东说:重庆谈判和《双十协定》签订是“人民的胜利”。这是因为重庆谈判( )A、保障了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地位 B、使中共取得合法和平等地位 C、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等项协议 D、有利于中共在政治上取得主动12. 陈毅说过这样一句话: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体现了( )A、民众民族意识觉醒 B、武器装备的重要性 C、农民是革命的领导力量 D、民众支持影响战争结局13. 读下表,由此可推知当时我国( )A、作为世界农业大国的地位得以确立 B、对外贸易服务于国家的重工业建设 C、国内经济状况制约着粮食贸易结构 D、粮食进出口受外交形势的影响较大14. 下图是1984年11月15日《新民晚报》的一篇报道,该报道反映出( )A、市场经济改革已成为社会共识 B、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有所转变 C、上海地区扩大了对外开放 D、上海地区的工业生产发达15. 中国共产党的会议起着重要的指向标作用。关于中共八大、中共十二大、中共十四大的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中国特色——初级阶段——科学发展观 C、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一国两制 D、主要矛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16. 1953年,山西大学进行院系调整,将数学、生物、化学三系并入师范学院,工学院纺织工程系、采矿工程系并入西北工学院,工学院冶金工程系并入北京钢铁学院,财经学院并入中国人民大学。这一调整( )A、适应了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B、纠正了教育领域左”倾错误 C、完成了教育的社会主义改造 D、改变了山西教育落后的局面二、非选择题(本题共三个小题,17题20分,18题20分,19题12分,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中期,社会生产蓬勃发展,在农业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白银日趋货币化,农业生产渐趋商品化,农民纷纷流入城镇从事商品生产,一批工商业市镇迅速崛起。私人海外贸易日渐兴盛,并迫使明廷在隆庆年间开放海禁,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在江南一些工商业市镇破土而出,传统经济结构内部发生了明显变化……明朝后期的社会,商品经济持续发展,全国性市场初步形成,并向世界延伸,海外贸易迅速增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社会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
——宁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朝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述清朝经略边疆的主要措施及其效果。(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历史发展的总体特征。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在其实行期间,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沈阳飞机制造厂先后建成投产。与1952年相比,至一五计划完成的1957年,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35.8%上升到48.3%。
——整理自虞和平主编《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里,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按不变价格计算,1952年国内生产总值为679亿元,1976年增加到2943.7亿元,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习近平《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2018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一五计划期间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项“从一五计划开始的20多年时间”中国取得的建设成就。(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不同时期取得建设成就的共同原因。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宣言,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坚持抗战。
1935年中共中央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6年12月,中共中央积极支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
1945年,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1937年到1945年,国民政府指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与日军进行大会战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规模战斗38931次,毙伤日军859626人,同时也付出了3220419人重大伤亡的代价。
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的两年中,敌后战场军民抗击了58%至62%的侵华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粉碎了日军千人以上至5万人的“扫荡”近百次,作战1万余次,成为全国抗战的生力军。
材料为“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部分)”。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释。(要求:写明论题,相互关联,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