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4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下图所示为刻有《汉谟拉比法典》的古巴比伦石柱(顶端部分),石柱上刻着的两个人物,坐着的神把法典交给了站着的汉谟拉比。这一石刻体现了古巴比伦(       )

    A、王权高于神权 B、法律宣扬君权神授 C、等级差别明显 D、追求社会公平公正
  • 2. 13世纪末,西欧很多国家仍然实行“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而英国却转变为“我的附庸的附庸是我的附庸”。这反映了(     )
    A、西欧专制王权的普遍确立 B、英王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 D、近代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 3. 阿兹特克文明早期,王位实行终身制但不能世袭。王位继承者由贵族议事会选举产生。后来,贵族议事会成员减为4人,全由国王的近亲组成,君主形式上由议事会选举产生,实际上为家族世袭。阿兹特克文明这一变化反映出(     )
    A、政治文明的倒退 B、血缘关系呈弱化趋势 C、王权势力得到加强 D、国家权力意识开始萌发
  • 4. 某经济学家指出:“(古代)亚洲商品在欧洲的想象中拥有特殊的魅力,异域商品和奢侈品长期以来和感觉的东方来源联系在一起,它们的意义深入社会结构和文化心态之中。”这种社会文化现象(     )
    A、有利于亚欧的经济联系 B、受到了物种交换的影响 C、推动了西欧的社会转型 D、反映了贵重金属的流入
  • 5. 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认为一切人和一切团体组织都可能犯错,当教会给人定罪并将人烧死在火刑柱上时,教会实际上已经违背了基督教的福音。马丁·路德的这些言论(       )
    A、有利于人文主义的传播 B、废除了基督教教会特权 C、旨在削弱基督教的影响 D、压抑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 6. 如表为19世纪中期英国公共卫生法案演进简表。这可用来说明当时的英国(     )

    适用范围

    中央政府权责

    1848年《公共卫生法案》

    伦敦以外英格兰、威尔士地区的城市和人口密集地区

    中央卫生委员会在特定条件下,可强制建立地方卫生委员会并实施法案

    1866年《清洁法案》

    农村划分出“排污区”,设立“排污委员会”

    在地方当局未尽到义务时,国务大臣可责令其限期履行义务或采取相应措施

    1872年《公共卫生法案》

    伦敦以外英格兰和威尔士所有城市和农村地区

    可解散、合并卫生区及修改其边界;可批准和修改地方法案

    A、公共卫生问题突出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 C、公共权力监管缺失 D、城市化进程受到了抵制
  • 7. 巴黎公社革命期间,公社社员们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和建设,展现出了高度的热情和责任感,然而,公社最终还是失败了。由此可知,巴黎公社(     )
    A、缺乏正确的领导和策略 B、具有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C、不具备成功的客观条件 D、只是一场不切实际的幻想
  • 8. 自19世纪晚期以来,荷属东印度当局在印尼增设了各种技术性、职能性部门,如农业部、公共事务部等,同时在爪哇和外岛地区修建公路、铁路,发展海上运输、电报通信业务。到20世纪20年代,爪哇地区的93%和外岛地区都处于殖民政府的直接控制之下。这说明当时(     )
    A、荷属东印度工业体系完善 B、印尼民族民主意识增强 C、西方文明阻碍了印尼转型 D、荷兰强化了对印尼管控
  • 9. 下表所示为1919年通过的《国际联盟盟约》中的部分内容。据表可得出的结论是,国联(     )

    第十二条第一款

    倘联盟会员国间发生争议,势将决裂者,当将此事提交仲裁或依司法解决,或交行政院审查

    第十五条第三款

    行政院应尽力使争议得以解决

    第十五条第四款

    倘争议不能如此解决,则行政院经全体或多数之表决,应缮发报告书,说明争议之事实及行政院所认为公允适当之建议

    第十五条第七款

    如行政院除争执之一方或一方以上之代表外,不能使该院理事一致赞成其报告书,则联盟会员国保留权利施行认为维持正义或公道所必需之行动

    A、体现了西方大国间的博弈 B、本质上维护英法等大国利益 C、有效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D、在集体安全机制上存在漏洞
  • 10. 1922年5月22日,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期限一般定为三年;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但主人必须同雇工一起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采取村社的、个体经济的或集体经济的形式。这一举措有助于(       )
    A、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B、苏俄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C、推动苏俄国内战争的胜利 D、保证苏俄工业化的开展
  • 11.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1940年7月14日的全民广播中强调,英国人民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人民的战争”。1942年4月,战时内阁大臣欧内斯特·贝文在伦敦接待国际劳工组织代表时将“二战”称为“人民战争”。英国政府的这些做法有利于(     )
    A、动员民众参与反法西斯战争 B、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消除英国社会贫富差距问题 D、强化与苏联的军事合作
  • 12. 1981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经济复苏租税法案》,规定将个人所得税税率在三年内减少25%,并规定个人所得税税级随物价指数进行调整,同时准予企业加速折旧,并对新设备增加税收抵免额。几年后,里根政府再次大幅下调个人所得税和公司所得税的最高税率。这些措施(     )
    A、表明国家放松了对经济干预 B、推广了美国新经济模式 C、旨在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勃兴
  • 13. 美国在1948年实施了“柏林空运”行动,以应对苏联对西柏林的封锁。同时,苏联也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措施。由此可见,柏林危机(     )
    A、加剧国际局势的紧张 B、成为冷战开始标志 C、推动多极化趋势加强 D、导致两极格局终结
  • 14. 20世纪60年代后期,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明确指出,要增加社会主义企业的自主性,保障经济发展具有更大的计划性,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营的方法并使之现代化。南斯拉夫则提出要建立“自治型”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发展民主,实行工人自治。这说明东欧国家的改革旨在(     )
    A、消除意识形态的影响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建立市场经济的模式 D、巩固与苏联的关系
  • 15. 据统计,1948—1987年,以联合国名义进行的维和行动平均每4年多进行1次,1988年与1989年两年内共采取了5次维和行动,1991年一年中就进行了6次维和行动,1988—1995年七年内联合国组织了24次维和行动,接近过去43年维和行动次数的两倍。这说明(     )
    A、两极格局对世界形势深刻影响 B、新兴民族国家对维和行动的大力支持 C、联合国全球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D、和平交流已成为国家竞争的内在需求
  • 16. 1999年7月,叙利亚总统访俄时表示,应创建一个多极世界,这个多极世界将不容许任何一个国家左右事态发展;美国在这一时期也不得不承认其世界霸权地位受到当时内外条件的极大限制,对外霸权“深度有限”。这表明(     )
    A、经济全球化范围扩大 B、美国霸权地位发生了动摇 C、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 D、新兴国家主权观念普遍增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地理环境

    发展

    终结

    古代

    西亚

    文明

    两河所带来的肥沃冲积平原上,构建了复杂的放射状灌溉系统,但该系统一旦中断,大片平原迅速变成贫瘠的盐碱地,这一系统后被埃及法勒姆地区引进学习

    公元前2千纪初,古巴比伦王国第六位国王汉谟拉比结束城邦混战,他在法典中宣称自己“令正义升起像太阳神照耀着黑暗笼罩下的人们,给大地带来光明”

    公元前6世纪中期,居鲁士二世领导的波斯开始扩张领土,灭亡了新巴比伦王朝

    古代埃及文明

    沙漠荒芜,但其中丰富的金矿成为法老们的外交基础,以换取短缺的资源,也阻隔着大规模的民族迁徙与入侵;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为河谷带来大量沃土,成为农民的乐园

    公元前3千纪中期,第四王朝的物质文明达到古王国时期的顶峰,这也是埃及历史上王权强盛的黄金时期,胡夫、哈夫拉和门卡拉留下了闻名世界的三大金字塔

    法老埃及三千年的历史结束于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的东征

    材料二   总的来说,希腊的城市在布局上大体都是一个模式,平直的街道将城市分割成均匀的小块,房屋排列整齐而密集,所有房屋大小都差不多。时间和金钱更多地投入到为所有公民谋利的事情上。传统的贵族家族已经消亡,拥有多种形式的财富已经成为很普遍的事,某些富有者几乎没有土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西亚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希腊文明的独特之处。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学生在阅读王斯德主编的《世界通史·工业文明的兴盛:16-19世纪的世界史》前四章后制作了如下的思维导图:

    结合思维导图与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文明与社会发展”,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月革命后,鉴于苏俄国内形势仍然严峻的现实需要,1918年春,列宁提出了由国家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竭尽全力“医治战争带给俄国整个社会机体的极其严重的创伤”。此后,列宁通过余粮收集制和产品供给制,以产品、个人消费品和日用品高度国有化的形式禁止私人买卖商品和粮食,普及义务劳动制,坚持“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对国家所有的生产资料实行严格的计划控制,成功地保护了新生的苏维埃俄国政权。1920年,国内各类企业基本上在政府的监督下有序运行,但随着国内战争的基本结束,这些举措却使刚刚恢复和平的国内环境再次走向混乱和衰退。1921年,列宁在吸取这些教训之后又开启了崭新的政策尝试。

    ——摘编自韦光波、朱喆《十月革命以后列宁对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启示》

    材料二   在取得反对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胜利之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产生于战争时期具有临时性质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和平建设时期很快就出现了“政策失灵”的问题,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1921年2月8日,列宁在《农民问题提纲初稿》中明确提出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指出农民的税后余粮可以在地方自由流转。此外,在租让制方面,1920年11月,列宁就指出租让制是在俄国经济极其薄弱时利用资本加速经济发展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方式。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实施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有关决议,新经济政策开始进入正式实施阶段。

    ——摘编自张伟《改革视角下的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指出十月革命后列宁采取的向社会主义直接过渡的政策名称,并列举其具体举措。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列宁“崭新的政策尝试”的合理性。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鼓舞下,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蓬勃发展,至20世纪60年代末,亚非新独立的国家已有69个,此后又逐渐增加到120多个,东方民族主义取得决定性胜利。以万隆会议和不结盟运动为标志,发展中国家作为一股新兴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舞台,在反帝、反殖、反霸斗争以及争取建立新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这一时期,亚非拉民族主义从争取政治独立和国家主权变为争取发展民族经济、维护本国正当经济权益,加速实现国家现代化。20世纪60年代,77国集团的建立便是发展中国家力图维护合法经济权益的集中体现。

    ——摘编自徐煜《20世纪亚非拉国家的民族主义及其对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处于觉醒阶段的非洲反抗殖民主义的斗争虽先后归于失败,但却为50年代以后的非洲独立浪潮奠定了基础,并使非洲大陆进入了以独立为主题的历史阶段。利比亚于1951年率先独立,成为战后第一个赢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埃及于1956年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并打退英、法、以的合伙侵略。非洲独立运动在20世纪60年代进入高潮,1963年,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也成为其民族解放运动史上的重大事件,大多数宗主国在非洲的统治土崩瓦解,剩余的葡萄牙和南部非洲的白人种族主义的顽固统治也于70年代彻底瓦解。90年代,来自海外且延续了500多年的殖民统治宣告结束,非洲格局出现一派新天地。

    ——摘编自马丁、王芳《20世纪非洲政治格局演变析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胜利以来亚非民族独立运动深入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20世纪90年代“非洲格局出现一派新天地”的原因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