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学情评估试卷 A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4-07-16 类型:单元试卷
一、基础知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史铁生双腿①tān(A.瘫B.滩)痪后,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母亲想方设法安慰他,让人感伤;莫顿·亨特趴在悬崖上甲(A.神情恍惚B.神魂颠倒),惊慌失措,最后因父亲的鼓励,成功爬下悬崖,给人启迪;植树的牧羊人,让一块荒漠变绿洲,而不要一分乙(A.酬劳B.酬谢),催人自省②(A.shěngB.xǐng)。我们写记事文章时,丙。
(1)、根据拼音为文中①处选择正确的汉字,为文中②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填序号)①处②处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甲、乙处。(填序号)甲 乙
(3)、下列四个句子填入文中丙处,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不仅要记“真实”的事②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③也要忠于自己的感受④更要融入自己的感情
A、①③④②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④③②2. 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的古诗文名句,完成积累卡片。主题
示例
渴望
和平
大唐清明的政治造就了一个歌舞升平的时代,“安史之乱”却把人们抛入战乱的深渊。杜甫的“ , 崔九堂前几度闻”(《江南逢李龟年》)表现了诗人对过往安宁岁月的美好回忆;岑参的“遥怜故园菊,”(《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寄托了诗人对早日平定“安史之乱”的渴望。
关心
好友
王昌龄被贬龙标,李白借“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托自己对远方朋友的关切和挂念。
思念
家乡
思乡是萦绕在游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情愫。仰望茫茫苍穹,轻吟“ , ”(《天净沙·秋思》),那一刻,西下的残阳更映衬出游子的孤独;站在小舟之上,高唱“?”(《次北固山下》),那一刻,鸿雁成了传递乡情的信使。
3.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出塞
[清]徐锡麒
军歌应唱大刀环, 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
【注释】①徐锡纳(1873-1907),清末革命家。卑领学生军起义失败被捕,慷慨就义。②出塞: 乐府旧题,后人多用此题反映军旅、边塞生活。③解:知道,懂得。④马革策尸:形容因英勇作战而死于战场。
(1)、下列选项填入诗歌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来 B、魂 C、还 D、悲(2)、本诗尾联“只解”“何须”是什么意思? 强调诗人什么情感?二、阅读理解
-
4. 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期日中。过中不至, 太丘舍去, 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 门外戏。客问元方: “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 已去。”友人便怒曰: “非人哉! 与人期行, 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 则是无信; 对子骂父, 则是无礼。”友人惭, 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李德裕, 幼神俊, 父吉甫每以敏辩夸于同列。武相元衡召之, 谓曰: “吾子在家, 所嗜何书? ”意欲探其志也。德裕不应。翌日, 元衡具告吉甫, 吉甫归以责之, 德裕曰: “武公身为帝弼, 不问理国, 而问所嗜书, 书者成均礼部之职也。其言不当, 所以不应。”吉甫复告, 元衡大惭。
(选自《北梦琐言》, 有删改)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尊君在不
相委而去
意欲探其志也
其言不当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待君久不至, 已去。
② 吾子在家, 所嗜何书?
(3)、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停顿。(限划两处)父 吉 甫 每 以 敏 辩 夸 于 同 列
(4)、【甲】文中的友人和【乙】文中的武元衡惭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5. 阅读静悄悄的善良
孟祥菊
a 月底返乡探母, 空闲之际, 我带着8 岁的冬冬去刚收获完毕的花生地“捡秋”。夜降微雨的缘故, 地面有些潮湿, 一些散落的花生露出地面, 看着令人欢喜。我索性蹲在地上, 把自己当作圆心, 耐心地边耙边捡。冬冬太贪玩, 专挑个头肥大的去捡, 每捡到一粒, 都会雀跃着送到我的篮子里, 一会儿工夫便忙得热汗直淌。
b 正捡在兴头, 隔壁的张嫂赶了过来。她笑盈盈地和我打过招呼, 又问了问冬冬的学习情况, 随后利用捡花生的间隙, 一本正经地和我聊起她家孩子未来的就业问题。我对张嫂的家庭状况很熟悉, 近两年她丈夫的腿病犯得厉害, 不能下地干重活, 家里家外全靠她一个人忙活, 好在儿子争气, 去年考到省城的一所大学就读, 各门功课都很优秀。张嫂说现在的大学生遍地都是, 就业率越来越低, 她担心儿子毕业后找不到稳定的工作, 并问我是否有好的建议或办法。见张嫂如此坦诚, 我便很有耐心地劝慰起来: 当今时代, 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不拘一格, 只要孩子肯努力, 够优秀, 将来一定会找到理想的工作, 做家长的完全不必担心。听完我的话, 张嫂抿嘴笑了, 转身将刚捡的半袋花生倒进一旁的白铁桶里。
c 小半天的时间过去了, 我和冬冬捡了多半篮花生。离开花生地时, 冬冬逞强地将篮子拎在手里, 并趁我不注意, 将里面的花生全部倒进张嫂的白铁桶中。我赞许地点点头, 同时拉过他的手, 往家的方向走去。
d 入夜不眠, 望着一旁酣睡的冬冬, 我的脑海里想起一件旧事。在我10 岁时, 家里发生了一场变故, 温饱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当时我家隔壁住着一位独身的老倔爷, 他个子不高, 性情古怪, 村里的小孩子遇见他都会绕着走。老倔爷家境很好, 吃穿不愁, 经常一个人闷在家里读书看报。他对种田知识也不在行, 只晓得在村头的口粮田里成片种红薯, 说是好管理, 吃用也方便。“寒露摘山楂, 霜降刨地瓜”, 每年的霜降未到, 老倔爷总是找来锹镐, 提前将地里的红薯囫囵收回家中, 然后喊我去他家“开圈”的地里翻红薯。时间一长, 经验也多了, 我会专找地头或垄沟的边角处挖, 因为那里的红薯最多, 有的甚至连翻动的痕迹都没有。当我将翻出来的成堆红薯用筐篓运回家时, 我看到的除了母亲的笑容, 还有残留在她脸上的越擦越多的泪痕。多年后, 我才从母亲口中得知事情的真相: 老倔爷是个落魄的知识分子, 他家田里遗落的红薯都是他故意留给我们的, 就是为了默默帮衬我家渡过难关。岁月流转中, 我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学业, 最终在大城市安了家。儿子冬冬略通人事后, 我便将老倔爷施薯助人的故事多次讲给他听, 小小的他总是百听不厌, 悄悄地将一颗乐善好施的种子埋入心中。
e 真正的善良都是静寂无声的, 无须轰轰烈烈, 也无须大声点赞, 但里面藏匿的小美好, 则是可以传递的, 如当年老倔爷默默赠我的那些“开圈”红薯, 不仅填饱了我的胃, 还滋养了我的灵魂, 并以传承的形式, 引领我的下一辈知足感恩, 扬善前行。
(有删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叙述的两件事。(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我赞许地点点头, 同时拉过他的手, 往家的方向走去。
(3)、说说第④段中的画线句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4)、联系生活实际, 谈谈你对“真正的善良”的理解。6. 读《朝花夕拾》里的文章,有时会读到一个天真的“小鲁迅”,有时会读到一个深沉的“大鲁迅”。请你参与“探究《朝花夕拾》中的‘小鲁迅’与‘大鲁迅’”的专题阅读活动,帮助设计阅读方案,把下面表格填写完整。阅读任务
过程记录
选篇阅读
小组交流
·小玉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发现:百草园之趣、三味书屋之趣让“小鲁迅”拥有快乐的童年,文中也体现出“大鲁迅”就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抹杀的思考。
·苍苍读《无常》,发现:“小鲁迅”与其他人对活无常的喜爱,也让“大鲁迅”从中看到人间公道的缺失,引发了他对“正人君子”的讽刺。
·我读 , 发现:
(温馨提示:本题已出现的散文篇目《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无常》除外)
三、语言综合运用
-
7. 请以《开在心中的花朵》为题, 写一篇作文。
要求: 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 文中不要透露你个人的身份信息; 抄袭是不良行为, 请不要照搬别人的文章;不少于500 字。